【课件】9《说“木叶”》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_第1页
【课件】9《说“木叶”》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_第2页
【课件】9《说“木叶”》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_第3页
【课件】9《说“木叶”》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_第4页
【课件】9《说“木叶”》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木叶”林庚走近作者

林庚(1910—2006),字静希,生于北京,原籍福建福州。现代文学史上杰出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教授。早年以诗闻名,与戏剧家曹禺、小说家吴组缃,并称“清华三才子”,又与季羡林、吴组缃、李长之并称“清华四剑客”。

其代表作品有:诗集《夜》《春野与窗》《北平情歌》等;学术论著《唐诗综述》《诗人李白》等。探知背景

新诗的创作曾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的辉煌,但当代诗坛却呈现出一派萎靡不振的景象,林庚说“当代诗歌的路子不对……诗歌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诗化的语言、精练的语言,它需要从日常的生活语言中不断进行提炼,既不能脱离生活语言,又要超越生活语言”。他写的《说“木叶”》,正是通过对古代诗歌中的“木”字的艺术象征的阐释,说明诗歌语言的某一特点。检查预习1.标题中的“木叶”是什么?

2.文中阐述“木叶”意味的是哪几段?

3.古代诗歌中为什么用“木叶”,而不用“树叶”?

4.从文中看,“木”与“树”的意味有什么异同?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文本分析一.把握“木叶”的艺术特征(一)体味“木”与“树”的不同

1.利用诗句分析

秋月照片层岭,寒风扫高木。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午阴嘉树清圆(午阴嘉木清圆)空阔饱满照应“午阴”

2.从特征、意味和适用场合上对比“树”与“木”的不同

树繁茂的树叶,枝叶绿色,树干褐绿色木树叶疏朗,黄色,本质干燥意味树饱满木疏朗干燥空阔场合树满树叶子吹动,浓阴密密层层,没有悲愁木秋风叶落,常跟离愁别绪联系起来,有悲愁特征

(二)“木”在形象上具有的艺术特征

1.本身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2.让人易想起树干,及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性(透着黄色,是干燥的)。(三)探究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2.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3.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木叶”飘零中透些微黄,是一个迢远而又情深的形象,让人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

“落叶”饱含水分且繁密。

“黄叶”是在蒙蒙的阴雨中湿润的落叶,微黄但不干燥,无飘零之意。

“落木”不仅触觉上有干燥之感,而且连“叶”字所保留的清秋气息和一点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显得更加空阔,有力地烘托了悲秋之意。二.探究写作目的

(一)写“木叶”的真正目的

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二)阐释诗歌语言暗示性

诗歌语言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成为语言形象的潜在力量,这些潜在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结合起来,就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三)思考

标题改为“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好吗?答:不好。①改后,文章就犹如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显得较枯燥,不太吸引读者。②而原题将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到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中,逐层深入,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既阐明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这一理论,也契合读者的阅读心理。三.开头三段作用

1.引出议论的话题;

2.辅证论题,使下文的析理有凭有据;

3.增强文章文化内蕴,表现出作者浓厚的学术功底。提示:在正式答题中应将三段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我们阅读诗歌的时候要抓住渗透了诗人主观感情的意象。历代诗人一句句诗中的意象赋予了该意象的暗示性内涵。课文中分析的“木叶”就是一个还有疏朗的清秋气息,有飘零意味,会让人感伤的意象。很多意象在长期的文化进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

古诗中内涵相对稳定的意象1.杨花:离散,轻浮,风流。2.梧桐:寂寞,惆怅,凄苦,凄凉,悲伤。3.丁香:愁思或爱恋情结。4.梅子:成熟,少女怀春。5.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6.禾黍:黍离之悲,对昔盛今衰的感叹。7.黄粱:表现虚幻的事或欲望的破灭。8.鸿雁:表现书信、两情交往或思乡之情。9.鹧鸪:烘托荒凉破败或惆怅落寞。10.猿猴:表现凄厉、哀伤、孤寂、愁苦。11.沙鸥:人生的飘零或伤感愁怀。12.寒蝉:悲凉,离愁别绪。13.浮云:游子漂泊,飘零。14.浓云:愁肠压抑。15.西风:落寞,惆怅,思归,衰败。16.关山:遥远的地方;怀乡,思人。17.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拓展练习阅读下面几组诗句,说说“柳”的各自特点及寄寓的思想感情。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采薇》相看指杨柳,别恨转依依。

——李治《送韩揆之江西》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晏几道《清平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2.

咏柳

贺之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3.

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4.垂柳

唐彥谦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5.咏柳

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小结

文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