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研究报告生培养方案_第1页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研究报告生培养方案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技术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来源:教育技术学院 | 作者:liuyuan | 时间:2009-09-22 21:46:14 | 浏览人数:792 字体:大中小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2008年版本)教育技术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代码: 040110 )(一级学科:教育学)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一、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培养目标1博士生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正派,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具有坚实的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学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并能熟练地将

2、其应用于教育之中,具有专业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通过三年的培养,博士生要具备相应的科研与实践能力:科研能力(1)能够熟练地查找和阅读与本学科相关的中外文图书资料和学术刊物。熟知本学科和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发展动态以及研究前沿的重大课题。(2)能够准确、充分地运用中外文资料,能独立地撰写符合文法规范的文献阅读报告或选题报告,能够在本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能够独立进行本专业重大研究课题的选题,承担并能独立完成省市或部、委级科研项目。实践能力(1)能够独立开设本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和选修课,并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2)能够撰写省市、部委级的科研项目申请书。独立对教育技术专业撰写有分量、

3、有独立见解的评论文章。(3)能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进行学术讨论,发表有见解的观点和评论。(4)能够利用外语直接进行基本的学术交流及讨论。毕业后可以胜任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教学、培训、科学研究、教学媒体开发或有关专业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能够独立承担并完成教育领域中有重大意义的理论和实践课题。2硕士生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正派,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并具有较扎实的教育技术学方面的理论基础,掌握信息技术并能熟练地将其应用于教育之中,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学专业知识,具有专业实践能

4、力的高级人才。通过三年的培养,硕士生要具备相应的科研与实践能力:科研能力(1)能够独立地查找和阅读与本学科相关的中外文图书资料和学术刊物。了解本学科和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发展动态以及研究前沿的重大课题。(2)能独立撰写符合文法规范的文献阅读报告或选题报告。(3)能够参加导师或相关课题项目的研究工作和实践过程,能够独立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实践能力(1)能够承担本科生课程的教学辅导工作。(2)能够撰写有选题意义的教育技术方面的项目申请书以及学术论文。(3)能够主动参加本专业学术会议或学术活动。毕业后可以胜任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教学、培训、科学研究、教学媒体开发或有关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

5、。能够参加并完成教育领域中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培养年限:1.硕士生硕士生学习年限为3年。按规定修满学分、成绩合格、答辩通过者准予毕业。2.博士生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北京地区的定向、委托培养在职博士生的学习年限可以为4年。硕博连读生、本科直博生学习年限为5年。二、专业研究方向序号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生导师1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教育技术学的基本问题;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方法;信息化教学和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何克抗、 芒、刘美凤杨开城、朱京曦、王 铟2教学设计与绩效技术教学设计的方法、策略、模式、评价等问题;研究绩效技术基本理论以及在企业或组织中的应用。

6、 何克抗、 芒、刘美凤、杨开城、朱京曦、 葳3知识媒体知识媒体的基本理论;认知工具与知识可视化技术;知识媒体开发与应用研究;知识媒体中的智能技术研究。余胜泉4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智能Agent技术;专家系统技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网络教学系统中智能交互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非结构化网络学习资源中的知识管理;e-portfoile中的数据挖掘及应用。黄荣怀、武法提、宋继华、周 颖、傅 骞5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研究利用技术构建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方法;信息化教学设计;开发信息化学习资源。衷克定、王 铟

7、、马秀麟、邬 彤、李秀兰、宋继华6教育信息管理 学校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和研究;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及研究;学校信息化的组织体系建设理论研究。 衷克定、安宝生、马秀麟、 崧、傅 骞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教学过程中的理论、方法、策略和模式,以提高教学效率,如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基础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操作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与案例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等。 丽、朱京曦、邬 彤、李秀兰、 葳、李玉顺8数字化学习环境与资源数字技术为核心教学支撑系统,各种教学硬件系

8、统、学习管理系统、远程教育系统以及学科或专题资源网站等构成的学习空间;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管理与评价。  丽、余胜泉、武法提、 臻、傅 骞、李玉顺9职业课程与教学论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解释职业与专业学科间的关系;职业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和组织形式;职业教学论的学科结构和机构归属性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开发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教学内容,把工作要求转换为学习领域,包括专业知识技能、工作方法和经验;确定教学方式、方法和组织形式,保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赵志群三、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1.硕士生总学分:36分。课程类别科目和门数最低学分要求公共课政治2门、外

9、语1门8学分学位基础课3门(含一门方法类课程)9学分学位专业课3门9学分必修环节实践活动1学分开题报告不计学分选修课专业选修或公共选修课0-3学分注明:公共选修课由研究生院培养处组织开设,除一外为小语种的研究生必修二外英语以外,其他研究生可以不修公共选修课,如选修,每人累计不超过3门。下同。 2.博士生总学分:13学分。课程类别科目和门数最低学分要求公共课政治1门、外语1门7学分学位基础课1门3学分学位专业课1门3学分3.港澳台研究生总学分要求与普通研究生相同,免修公共政治课。4.外国留学研究生免修公共政治和外语课,必修“中国概况”(2学分),硕士生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博士生不低于11学分。

10、四、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1.硕士生培养与中期考核的基本要求硕士生课程学习安排在前三学期完成,中期考核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考核的结果将作为硕博连读候选人选拔的重要依据。中期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撰写论文阶段。2.博士生培养与考核的基本要求博士生课程学习安排在第一学年完成,中期考核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五、学位论文与论文答辩1. 硕士生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类型可以多样化,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既可以是基础研究,也可以是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等。鼓励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生通过调查研究,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并提供可行性方案。论文字数一般不超过3万字。2.博士生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应反映出博士生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专业创

11、造性研究工作和实际应用工作的能力。博士生在校期间原则上必须发表与学科专业相关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具体要求由各学科制定。六、课程一览表与主要参考书目1.硕士生课程课程类别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任课教师学分学时上课学期适用专业学位基础课教育学原理Educational Principle劳凯生3541教育技术学、远程教育教育科研方法论Methods of Educational Research裴娣娜3541教育哲学Educational Philosophy石中英3541教育技术学Educational Technology刘美凤3541学习与教学的理论Research of Learning

12、and Teaching Theory郑葳3541学位专业课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李芒3542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庄榕霞3542远距离教育Introduction to Distance Education陈丽3542信息技术与教育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李秀兰3542专业选修课教育信息处理Education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庄榕霞3543信息化学习方式Information-based learning李芒3543信息传播与媒体理论I

13、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Theory of Media朱京曦3542网络设计及实践Design and Practice of Network傅骞3543计算机图形学Computer Graphics余先川3543数字电视技术Digital Television Technology欧阳白3543多媒体技术Multimedia Technology黄荣怀3543教育评价技术Educational Evaluation Technology吴娟3543教育技术新发展New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余胜泉3543计

14、算机网络教育应用Net work-based Education武法提3543知识工程Knowledge Engineering周颖3542传播学Communication王铟3543文献选读与讨论Seminar of Selected Papers刘美凤2363协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黄荣怀3542课程开发论Methods of Course development杨开城3543高校数字校园建设理论与实践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igitial university刘臻2363E-learning中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The key tec

15、hnologie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learning李艳燕2363数据库技术与应用Database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邬彤2363教育信息资源管理与应用Application & Manage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Resource马秀麟2363人工智能与教育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education傅骞2363教育系统的定量研究The Quantity Study in Education System衷克定2363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Inform

16、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张志桢2363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理论与实践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learing platform张志桢2363实用教育研究方法与学位论文的规范写作Applied 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 and formalize writing of dissertation姚云2363教育统计Educational statistics彭华茂2363Web服务与语义WebWeb Services and Semantic Web李玉顺2362注明:硕士生课程应安排在前

17、三学期完成,其中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应安排在前两学期分秋季、春季较为固定地开设。“上课学期”用1、2标注,如两学期都开设,填写“1和2”。基础课和专业课一般为3学分,专业选修课为2学分,每学分对应18学时,即3学分=54学时,2学分=36学时,1学分=18学时。院系可以自主设置模块化课程,规定相应的学分和学时。2.博士生课程课程类别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任课教师学分学时上课学期学位基础课认知和思维发展心理学Psychology of Cognitive and Thinking Development林崇德360第一学期现代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Contemporary Learning Th

18、eory and instructional Theory裴娣娜360第一学期学位专业课远距离教育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Distance Education陈丽360第二学期计算机辅助教育理论与应用的新进展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in Computer-Based Education何克抗360第二学期教育技术学理论与应用的新进展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何克抗360第一学期

19、创造性思维理论与创新教学设计The creative thinking theory and inventive instructional design何克抗240第二学期教育信息工程的管理基础Management Foundation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安宝生360第二学期注明:博士生课程应安排在第一学年完成。课程内容简介课程中文名(英文名)学时学分主要内容介绍(含课程教学大纲)认知和思维发展心理学 ( Psychology of Cognitive and Thinking Development )人类对思维本质研究的历史,从儿童心

20、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学科转变;西方心理学家对思维最本质特征:研究和应用;十大心理学派的观点方法和局限;中国心理学家关于人类认识本质和发展规律,历史,研究方法和主要观点;关于人类认知和思维发展,与教育或其它学科紧密关系。现代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 Contemporary Learning Theory and instructional Theory )当代主要教学论流派(为“发现式教学”、“掌握学习教学”、“程序教学”、“范例式教学”、最优化教学等)的基本观点及评价,学习理论(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物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的基本观点及评价,以及这两种理论与教育技术的关系

21、。 远距离教育理论与实践 (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istance Education )远距离教育的发展,远距离教育系统分析,远距离教育的课程设计与开发,远距离教育的教学、辅导,远距离教育中的技术与媒体,学生支持系统,远距离教育组织管理与政策,远距离教育的理论学派。远距离教育的未来。 计算机辅助教育理论与应用的新进展 ( 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in Computer-Based Education )着重介绍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多媒体和因特网(Internet)应用的迅速普及,

22、相应地CBE的理论与方法也有较大发展,特别是协作学习模型和智能Agent已成为当前CBE领域的前沿热门课题。本课程将在这两方面紧密跟踪国际前沿,对协作学习机制、各种智能Agent的原理以及它们的实现方法进行较深入的介绍。 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的新进展 ( 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着重介绍九十年代以来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为第二代、第三代教学设计理论及绩效理论等)研究的新进展,以及这些理论在多媒体和因特网(Internet)环境下的实际应用方法及评价。教育信息工程的管理

23、基础 ( Management Foundation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本课程介绍教育信息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包括了教育信息工程的战略管理;教育信息工程的项目管理;教育信息工程的标准、政策与法规管理;教育信息工程的评价与监测及教育信息工程中的决策行为管理,并强调对相应的管理案例的学习和分析。3.硕士生书目(教材及参考书)课程名称教材名称出版单位参考书名称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现代教育技术(何克抗)教育技术学导论(黄荣怀)教学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高等教育出版社Trends and issues in ins

24、tructional design and technology(Robert A.Reiser)远程教育远程教育学基础(陈丽)高等教育出版社远距离教育基础(德斯蒙德.基更)信息技术与教育“Integrat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Merrill an imprint of prentice Hall信息技术与教育(黄荣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余胜泉)计算机网络教育应用网络教育应用(武法提)高等教育出版社国外网络教育的研究与发展学习与教学的理论学与教的理论(李芒)高等教育出版社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等 1997)学

25、习心理研究(郑葳)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李克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董奇)博士生书目序号著作或期刊名称作者或出版者1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教育技术学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理论与方法黄荣怀,人民教育出版社4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黄荣怀,高等教育出版社5远程教育学基础陈丽,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教育技术学院远程教育专业(代码: 040122)(一级学科:教育学)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一、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合我国远程教育发展需要,德智

26、体全面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了解国内外远程教育的发展脉络,系统掌握远程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能熟练运用远程教育领域的知识、方法和相关技能研究和解决我国远程教育实践中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将能够在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中承担远程教育领域的项目管理、教学管理、课程设计与开发、学生支持服务和科学研究等工作。通过三年培养,硕士生将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科研能力(1)能够独立查找和阅读与远程教育相关的中外文文献,了解远程教育和相关学科的学术发展动态以及前沿的重大课题。(2)能独立撰写符合规范和要求的文献阅读报告、开题报告、项目申请书及学术论文。(3)参加过导师或其它相应

27、水平课题的研究工作和实践过程,能独立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实践能力(1)能够承担并完成本科升课程的教学辅导工作。未参加或者不合格者不能参加中期筛选。(2)能够运用所学的规律和方法解决远程教育实践中的问题。(3)能够在远程教育领域的学术会议或学术活动中做出学术方面的贡献。学习年限:硕士生学习年限为3年。按规定修满学分、成绩合格、答辩通过者允许毕业。二、专业研究方向序号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生导师1远程教育基本理论远程教育哲学基础、历史发展、实践现状和理论基础;远程教育的本质、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基于教学交互和交互媒体的特点和规律探讨;远程教育中的教与学再度整合的方法和策略;远程教育研究方法、远程

28、教育基本规律研究陈丽、衷克定、余胜泉、武法提、郑葳2在线学习和认知发展在线学习的各种模式和相关技术环境;网络环境中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特点;在线学习策略和教学策略;在线教学的主要技术和媒体;基于技术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支持策略陈丽、衷克定、余胜泉、武法提、郑葳3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和资源的内涵和相关理论;远程学习环境和资源的主要特点和表现形式;远程教育中学习者的特征和学习困难;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开发技术;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最新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远程教育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评价的相关标准和方法;设计、开发和评价具体的远程教育学习环境和资源陈丽、衷克定、余胜泉、武法提4远程教育经济与管理远程

29、教育中课程成本核算方法;远程教育机构投资收益分析方法;远程教育系统宏观管理的规律;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原则和评价方法陈丽、衷克定、余胜泉、武法提三、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1.硕士生总学分:36分。课程类别科目和门数最低学分要求公共课政治2门、外语1门8学分学位基础课3门(含一门方法类课程)9学分学位专业课3门9学分必修环节实践活动1学分开题报告不计学分选修课专业选修或公共选修课0-3学分注明:公共选修课由研究生院培养处组织开设,除一外为小语种的研究生必修二外英语以外,其他研究生可以不修公共选修课,如选修,每人累计不超过3门。下同。2.港澳台研究生总学分要求与普通研究生相同,免修公共政治课。3.外国留

30、学研究生免修公共政治和外语课,必修“中国概况”(2学分),硕士生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四、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硕士生培养与中期考核的基本要求硕士生课程学习安排在前三学期完成,中期考核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考核的结果将作为硕博连读候选人选拔的重要依据。中期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撰写论文阶段。五、学位论文与论文答辩硕士生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类型可以多样化,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既可以是基础研究,也可以是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等。鼓励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生通过调查研究,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并提供可行性方案。论文字数一般不超过3万字。六、课程一览表与主要参考书目硕士生课程课程类别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任课教师学分学

31、时上课学期适用专业学位基础课远程教育中教与学的理论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Distance Education李爽3541远程教育、教育技术学成人教育学Adult Education张伟远陈青郑葳3542教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Course Development陈丽郑葳3541学位专业课远程教育基本原理(必修)Foundation of Distance Education (Compulsory)陈丽衷克定3541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的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Learning Support

32、 in Distance Education李爽3542远程教育质量管理 Quality Management for Distance Education郑勤华姚自明3542数字化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Digital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Learning Resource武法提3541远程教育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s in Distance Education张伟远冯晓英郑葳3541专业选修课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Online Course 武法提2362远程教育经济学概论Int

33、roduction of Economics for Distance Education郑勤华2362远程教育中的新媒体和新技术New Media and Technology in Distance Education余胜泉姚自明2363远程教育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 in Distance Education余胜泉姚自明2363远程教育专业研讨课Seminar on Distance Education陈丽余胜泉2363注明:硕士生课程应安排在前三学期完成,其中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应安排在前两学期分秋季、春季较为固定地开设。“上课学期”用1、2标注,如两学期都开设

34、,填写“1和2”。基础课和专业课一般为3学分,专业选修课为2学分,每学分对应18学时,即3学分=54学时,2学分=36学时,1学分=18学时。院系可以自主设置模块化课程,规定相应的学分和学时。硕士生书目中文必读书目:1.陈丽,远程教育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陈丽,远程教育中基于媒介的的教学交互,博士论文,或中国远程教育的系列期刊3.丁兴富,远程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德斯蒙德.基更著,丁新等译,远距离教育基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5.张伟远,开放远程教育的现状和趋势,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6.张伟远主编,国际论坛:现代远程教育的理念与实践(一、二两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7.谢新

35、观主编丛书:远程教育概论远程教育原理远程教育社会学远程教育文化现象学研究国外远程教育的发展与研究8.武法提,网络教育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9.德里克·隆特利,怎样编制开放与远距离学习的教材:教师和培训人员行动指南,中央电大出版社English books1. Teaching And Learning At A Distance: Foundations Of Distance Education - 3rd edPrentice Hall, 20062. Distance Education: Definition And Glossary Of Terms - 2nd ed Inf

36、ormation Age Publishing, 20063. Learning, Culture and Community in Online: Research and Practice ( Digital Formations ,Vol. 21 ) Peter Lang Publishing,20044. Online Learning: Concepts, Strategies, And Application Prentice Hall, 20055. Learning Together Online: Research on Asynchronous Learning Netwo

37、rks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20066. Future Directions In Distance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dea Group Publishing 20067. Policy issues for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 Routledge 20038. Strategies for Sustainable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 Routledge 20059. Globalisation, Education

38、 And Open Distance Learning India 2006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教育技术学院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代码:081202)(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一、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本培养方案是进行研究生培养的主要依据,它规定了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和方向,明确了研究生培养的过程和环节,修订和制定好培养方案是规范研究生培养工作,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制定应体现本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适应学科发展方向,符合拓宽学生知识面的要求,反映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自身特色。1、培养目标(1)基础研究领域:为该专业领域

39、培养高质量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人才,为进一步的研究(攻读博士学位)打下基础;(2)应用研究领域:培养本专业从事应用基础研究或应用开发的人才。本专业分别在一级学科开设5门、二级学科开设5门面向基础与应用研究的品牌课程;加强学生的理论修养,为进一步的研究与学习奠定基础。强调研究方法、基本技能的训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际的科研项目,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独立科研和技术开发能力,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便于学生就业。2、学习年限硕士生实行固定学制,学习年限原则上3年。按规定修满学分、成绩合格、答辩通过的硕士生可以在3年完成学业。修满学分且成绩达到优秀,在本专业相关期刊上发表至少两篇高水平论文的,经过导师推

40、荐,信息学位分会审查合格者可在两年或两年半答辩。二、专业研究方向序号研究方向名称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生导师1知识工程与智能教学系统主要研究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面向教育领域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其应用系统建设,包括面向学科领域的知识库建设、智能与自适应性学习系统、协作知识建构系统、协作学习绩效分析系统、面向教育应用的数据挖掘系统、普适环境下的知识推送系统等。何克抗,黄荣怀李菘,周颖,傅骞,李玉顺2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主要研究如何综合运用对称加密理论、公钥加密理论、数字签名理论、散列函数理论、随机性理论与认证机制、访问控制机制、防火墙机制、入侵检测机制等理论与方法,在网络环境下保证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

41、和可用性;以及利用这些理论与机制构造有关的算法、协议,解决在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信息安全问题。黄荣怀,刘臻三、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1.硕士生总学分:36分,具体分布如下:必修课:公共课 8学分学位课学位基础课(3门)(含一门方法类课程)至少9学分学位专业课(3-4门)至少9学分选修课:全校选修课公共选修课03学分专业选修课至少3学分必修环节: 实践活动1学分  开题报告不计学分注明:(1)公共选修课由研究生院培养处组织开设,除一外为小语种的研究生必修二外英语以外,其他研究生可以不修公共选修课,如选修,每人累计不超过3门。(2)学术活动:按学校规定,

42、认真参加10次以上学术活动(包括学生讨论),写出详细的学术活动体会,经导师和教研室考评同意,可获得1学分。该条已经取消。(3)非学位选修课不是必须要选的课程,培养方案中所列的非学位任选课程仅供参考,原则上由导师决定学生选修哪些课程。必修环节只保留实践活动1学分,开题报告不计学分,但必须完成。而学术活动已经取消,没有学分要求,学生可以自愿参加。2.港澳台研究生总学分要求与普通研究生相同,免修公共政治课。3.外国留学研究生免修公共政治和外语课,必修“中国概况”(2学分),硕士生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四、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1、培养方式与要求(1)课程学习:以教师讲授、专家专题讲座、课堂报告与讨论、课

43、外文献查阅与撰写文献综述、课外小型实证研究与报告撰写、自学等方式开展。课程学习安排在前3学期完成。(2)研究与学术活动:参与研究与学术活动是研究生获得和提高研究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必要途径。研究生应当积极参与导师、研究所和实验室组织的研究和其他学术活动,并应积极参加国内外高水平专业学术会议。研究生的研究和学术活动主要由导师会同该研究生指导小组进行指导。研究生指导小组由导师根据该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具体课题,邀请相关领域教授、副教授或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组成,硕士研究生指导小组应有2名成员(不包括导师本人)。2、中期考核方式中期考核包括:课程学习、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

44、撰写论文阶段。五、学位论文与论文答辩1、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类型可以是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学位论文的选题应体现本学科领域的前沿性或工程技术的先进性,并和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挂钩,完成一定的工作量。论文字数一般不超过3万字。学位论文必须由本人撰写,内容主要应包括中、英文摘要,引言(包括文献综述和问题的陈述)、主要结果(包括理论、方法、实验结果及分析)和结论、参考文献。研究生应保证论文内容的科学性和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应当真实反映自己的研究结果,严格区分引用他人的成果与本人的贡献。引用他人的结论必须注明详细出处。研究生论文中有虚假或重要错误者不准进入答辩。2、论文答辩必须在研究生院规定的

45、日期以前,研究生按照相关规定完成论文撰写并打印成册,按研究生院规定的程序申请答辩。论文的评审,答辩委员会的组成及答辩程序按研究生院和教育技术学院的相关规定实施。六、课程一览表与主要参考书目1.硕士生课程课程类别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任课教师学分学时上课学期学位基础课组合数学Combinatorics武仲科3511算法设计与分析The Design and Analysis of Computer Algorithms孙波3512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宋继华3511计算机体系结构Computer Architecture余先川3511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

46、telligence黄荣怀3512学位专业课分布式系统Distributed Systems陈新宇3512数理逻辑与可计算性理论MathematicalLogic and Computability Theory沈复兴别荣芳3511计算理论Theory of Computation冯速3512数据库系统及应用Database Systems and Application别荣芳3511现代信息安全科技Advanced Information Secur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赵志文3511专业选修课模型论Model Theory沈复兴3512高等数值分析Advanc

47、ed Numerical Analysis 3512模糊逻辑Fuzzy Logic曾文艺3511递归论Recursive Theory 3512密码学Cryptology阎建平3512数据挖掘Data Mining 3511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ing 3512并行算法Paralled Algorithms 3512软件测试方法The Method of Software Testing 3512注明:硕士生课程应安排在前三学期完成,其中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应安排在前两学期分秋季、春季较为固定地开设。“上课学期”用1、2

48、标注,如两学期都开设,填写“1和2”。基础课和专业课一般为3学分,专业选修课为2学分,每学分对应18学时,即3学分=54学时,2学分=36学时,1学分=18学时。院系可以自主设置模块化课程,规定相应的学分和学时。2课程内容简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的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的内容简介如下所示。(1)组合数学课程中文名(英文名):组合数学(Combinatorics)学时:54学分:31主要内容组合数学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组合数学”课程是信息学科的一门学位专业课。本课程主要包含以下内容:排列组合,二项式和多项式,容斥原理,鸽笼原理与Ramsey定理, 重叠原理,线性递推关系,母函

49、数,整系数一次不定方程整数解的个数,反演公式,Polya计数理论,组合设计等。2教学大纲(1)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能了解和掌握组合数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及它们的应用。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应用各种组合计数方法对不太复杂的组态的计数; 培养学生应用组合数学的相关理论去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2)教学要求第1章(排列与组合)要点:加法规则和乘法规则,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和多项式定理。授课:6学时。第2章(鸽笼原理与Ramsey定理)要点:鸽笼原理的简单形式,鸽笼原理的一般形式,Ramsey定理,图论在Ramsey定理中的应用和Ramsey定理的推广与应用。授课:6学时。

50、第3章(容斥原理及其应用)要点:容斥原理的简单形式,容斥原理的一般形式,重集的r组合,错排问题,相对位置上有限制的排列问题,一般有禁位的排列。授课6学时。第4章(母函数及其应用)要点:普通型母函数和指数型母函数母函数的基本概念及其基本运算,母函数在排列、组合中的应用,母函数在整数拆分中的应用,母函数在组合恒等式中的应用授课6学时。第5章(递推关系及其解法)要点:递归关系的建立,常系数线性齐次递归关系的解法,常系数线性非齐次递归关系的解法,用迭代法与归纳法求解递归关系,用母函数法求解递归关系, stirling数,分配问题,递归关系的一些其他解法。授课6学时。第6章(反演公式)要点:正规多项式族

51、,mobius反演公式及其应用,其他一些反演。授课3学时。第7章(Polya计数理论)要点:群的概念,置换群,循环指标多项式,burnside引理,polya定理,母函数型的polya定理。授课:6学时。第8章(组合设计)要点:拉丁方、域、区组设计、Hadamard矩阵、编码理论简介。授课:6学时。 (3)课程教材及参考书孙世新,张先迪; 组合原理及其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田秋成等,组合数学,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2)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中文名(英文名):算法设计与分析(The Design and Analysis of Computer Algorithms)学

52、时:48学分:31主要内容“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学位专业课。本课程主要包括基础算法和并行算法两大块。其中基础算法包括递归与分冶策略、动态规划算法、贪心算法、回溯算法、分支限界算法、概率算法、线性规划和网络流算法、NP完全性理论与近似算法等;并行算法主要包括并行程序设计基础、并行程序编程指南、并行程序开发方法、非数值并行算法MPI编程实现、数值并行算法MPI编程实现等。重点培养研究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应用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计算机学科及大型科学与工程问题中并行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行计算软硬件环境及应用并行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学大纲(1

53、)教学目的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基础算法中经典算法的基本思想,学会分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为学生能够独立的设计算法和对给定算法进行复杂性分析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并行算法中的基本的并行与分布计算方法,掌握并行思想,培养并行算法设计能力。(2)教学要求基础算法:第1章(算法概述)要点:理解什么是程序,程序与算法的区别和内在联系。掌握算法的计算复杂性概念。掌握算法渐近复杂性的数学表述。掌握用JAVA语言描述算法的方法。授课:1学时。第2章基本算法设计策略(递归与分冶策略、动态规划、贪心算法、回溯法、分支限界等)要点:递归概念,分治法基本思想;动态规划的基本要素

54、,动态规划加速原理;贪心算法的基本要素;回溯法的算法框架;分支限界的基本思想。在理解这些基本算法设计思路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机科学中的经典算法并能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授课:15学时。第3章(概率算法)要点:概率算法的基本思想,随机数,数值概率算法,舍伍德(Shervood)算法,拉斯维加斯(Las Vegas)算法,蒙特卡罗(Monte Carlo)算法。授课:2学时。第4章(线性规划与网络流)要点: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线性规划问题和单纯形算法,最大网络流和最小费用流问题的解法。授课:2学时。第5章(NP完全性理论与近似算法)要点:计算模型,P类与NP类问题,NP完全问题,NP完全问题的近似算法。授课:3学时。并行算法:第1章(并行程序设计基础)要点:并行计算机系统与结构模型,PC机群的搭建,并行程序设计简介。授课:3学时。第2章(并行程序编程指南)要点:MPI编程指南,PVM编程指南,HPF编程指南,OpenMP编程指南。授课:3学时。第3章(并行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