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021 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一节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 2一、指导思想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 2 2 第三章第一节.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表达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熟悉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因此,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二、教材分析1 1 内容和地位“DNA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主要讲述 DNADNA 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一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先联系了前面所学的有关细胞学知

2、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说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起联系作用.再通过对染色体化学成分分析得知,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DNDN 府口蛋白质.那么遗传物质是什么呢?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实了 DNADNA遗传物质.最后说明只有 RNARNA 没有 DNADNA 勺生物,RNARNA遗传物质.本节课在第三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学生只有真正理解这局部内容,才能在生物性状遗传和变异的复杂现象中,从根本上懂得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和规律.2 2教学重点证实 DNADNA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因此这两个实验的原理和过程是本小节的重

3、点.3 3教学难点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科学方法教育.因从染色体的两种成分 DNADNA 和蛋白质出发,到设法把二者分开,分别单独去观察、分析它们的作用,和正确选择实验材料,都是一个理性的科学思辩、科学方法形成的过程,故确定为教学难点.三、学情分析1 1 学生已经学习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知识,知道蛋白与核酸的化学元素组成、生物生殖过程等.教师可以承上启下,以此导入新课学习.2 2 高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很不完善,仍需设计教师主导的定向教学活动.同时,他们的心智还不能完全有效限制其行为冲动,对有兴趣的事物乐于专注,而不感

4、兴趣的事,可能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另外,涉及科学方法方面的知识也非常少.故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典型事例分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怎样观察、分析、推理和归纳;学习怎样选择材料、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方法练习.四、教学目标设计知识目标1 1 了解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和遗传的根本类型2 2 了解噬菌体的根本组成3 3 了解遗传物质的特点4 4 理解“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过程、原理和结论.分析两个实验的设计思路.水平目标1 1 通过模拟科学发现,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水平.2 2 通过感性图文资料学习,培养信息处理水平.3 3 进一步培养分析

5、、比拟、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态度观念目标1 1 通过模拟科学发现,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交流点拨、不断探究科学精神.2 2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科学的认知论,树立唯物辨证观.3 3 分析体会实验技术在证实 DNA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五、教学方法设计根据“双主原那么和启发式教学思想,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目标,本节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模式.使用的教学方法有:事例列举法,讨论法,比拟法,归纳法和 CAICAI 演示法等.注重学生水平的培养,在“引导、转化上下功夫,老师通过列举事例,模拟科学发现,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分析、讨论、归纳

6、和总结,完成教学任务.附:“探究-发现课堂教学模式根本结构活动程序:定向质疑一引导探索一交流点拨一反应应用IIII教学策略:创设情景一指导调控一启发总结一设计评价IIII学习策略:活动定向一学习探究一结论整合一深化扩展IIII水平培养:观察思维一分析推理一综合创新一迁移应用六、媒体设计依照重点、高效、形象和低本钱的原那么,本节所使用的媒体主要是多媒体平台、自制 CAICAI 课件.课件制作中,主要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做动画处理,其它以静态画面形式展示.也可以把相关的图表画面制成投影胶片,用投影仪在普通教室进行教学.七、课时安排2 2 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为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第二课时重点评

7、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略讲烟草花叶病毒实验,最后小结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八、教学过程设计定向质疑哪种成分显遗传物质引导探索、交流点拨分析:遗传物质应具备哪些特,电/回忆科学家探索历程、作出假设:DNAMDNAM 能是遗传物质分析证实 DNA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小结:DNADNA 是遗传物质 RNARNA 也是遗传物质/总结:,DNADNA主要的遗传物质,染色体为主要载体反应应用课堂练习课品业6AJ肺炎双球菌转化实/C_CAI噬菌体侵染细菌山CAICAI 烟草花呻病毒实验(二)教学过程表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定向回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的过分析、激发兴趣,质疑程,提出问题:(

8、1)(1)生物子代与亲代性状相似的原因是什么?(2)(2)什么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3)(3)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DNDN 解口蛋白质,谁是遗传物质?(4)(4)遗传物质具有什么特点?通过引导和学生讨论推出遗传物质的四个特点.思考,得出结论.引入新课.引过渡问题:什么物质会具有这四个特分析、归体会探究过导点呢?纳:DNDN 项可能程,培养分析归纳探究 1 1一、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是遗传物质.的水平.引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分析、讨沿着科学的导1 1 格里菲思实验论、归纳:开展轨迹分析问探学生阅读课本分析 S S 型和 R R 型肺炎双球菌加热杀题.究 2 2的特点死的 S S 型细菌

9、1.1.培养学语动画展示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中含有某种可言组织水平.验.并提出问题,问题如下:(1)(1).实验先进以使活的 R R 型2.2.培养观察行 U U、一组的目的是什么?可否直接进行第菌转化成 S S 型水平和分析问题四组?(2).(2).比照分析第一、二组说明什么?菌的物质,即转的水平.第二、三组说明什么?第三、四组又说明什么?化因子.3.3.培养处理信息和归纳总结水平4.4.培养的合作精神.教学环节媒体学生活动引导探究3 3提问:如果你是科学家艾弗里,你会选择什么方法来设计实验呢,实验设计思路如何?分析、讨论、归纳:可以设法把蛋白质和 DNADNA 分开,单独地观察它们的

10、作用.探究实验材料是生命科学研究中重要内容,落实科学方法教育引导探究4 42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演示艾弗里的实验过程,问:各组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属于什么对照?为什么要补充最舟-组实验?探究、分析问题得结论:S S 型菌的 DNADNA 是转化因子.补充最后一组实验的目是进一步证实DNDNA A 是转化因子而非它的水解产物.领会科学家的实验方法.引导探究5 5问:格里菲思和艾弗里的实验可以证实DNADNA 具有遗传物质的什么特点?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分析归纳.培养分析、归纳的水平.引导探究6 6实际在当时的情况下,很多科学家也并不同意艾弗里的,这又是为什么呢?艾弗里实验中提取的DNDNA

11、A纯度最高时也还用 0.02%0.02%的蛋白质,因此仍有人对实验结论表示疑心.问:有什么方法可以完全把 DNDN 用口蛋白质分开?提示:联系所学的化学知识.引入了下一实验:噬菌体细菌的实验.三、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1)投影说明 T2T2 噬菌体的结构特点、寄生方式.(2)(2)课件展示赫尔希和蔡斯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让学生用语言总结实验过程,提出问题分组观察、讨论.问题如下:实验用了什么方法?用 35S35S、 32P32P 标记物质的理论根底是什么?能否用 14C14C 和 18O18O 进行标记?DNDN 用口蛋白质是分别标记还是一同标记?如何标记?如何对噬菌体进行标记?

12、搅拌和离心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实验结果如何?上清液和沉淀物中不同的放射性说明了什么?子代噬菌体中可以检测到 32P32P 标记的DNADNA 却不能检测到 35S35S 标记的蛋白质,说明什么?噬菌体在细菌体内的增殖是在哪种物质的作用下完成的?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DNA A分别是怎样形成的?该实验能不能证实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该实验能证实 DNADNA 具有遗传物质的什么特点?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讨论分析:为什么被 35S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搅拌离心后沉淀物中还有较低的反射性?讨论分析:为什么被 32P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搅拌离心后上清液中还有较低

13、的反射性?通过一连串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实验设计的思路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并得出结论: DNADNA遗传物质.答复下列问题.思考、讨论,交流.(后同)1 1、2 2 组学生 讨 论 分 析 第 题,3 3、 4 4 组学生讨论第题.然后派代表陈述理由,其他同 学 进 行 评 价 分析.并总结出该实验 应 该 注 意 的 事项:搅拌体会科学探究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水平以及语言表达水平.整合四、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展示烟草花叶归纳病毒重建实验分析得出结论:只有 RNARNA的生物,RNARNA 是遗传物质说明科学结论的相对性提供感性材料,小结探究过程,利用课堂练习4,了解 DNADNA 在细胞中分

14、布特点.思考: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证实 D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吗?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各类生物的遗传物质.1 1DNDNA 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 2 染 色 体 是DNADNA 主要载体3 3 生物遗传分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强化对结论的准确理解反馈应用结合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引导分析 DNA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特点讨 论 总结: 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能够自我复制,能限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稳固本节重点内容展示设计的不同类型练习题思考、分析、答复反应、稳固,深化、理解九、板书设计板书是对课堂主要内容的提炼和概括,是一节课灵魂所在.我采用总结式板书,边探究、边总结、边

15、板书,反映探究的过程,表达板书的目的性、启发性,强化本节教学设计的意图.板书第三章第一节一DNDN 蝠主要的遗传物质体,其性状可能A A 都是萝卜性状主要是萝卜性状,还有白菜性状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点.一、遗传物质的早起推测.二、肺炎双球菌的实验.1 1 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2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三、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四、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结论:RNARNA 也是遗传物质十、教学评价设计在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中,着眼于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以表达科学方法教育为主,落实设定的知识、水平、态度观念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在评价方式上,以老师主导的形成性评价为主,根据教学进程设置各种类型的形成性

16、问题,引导学生观察、 分析、 讨论、 归纳总结,以求及时反应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进程.最后,设置一些练习题,强化对教学内容的稳固.如下 1 1、2 2 题评价学生预备知识掌握情况.题 3 3、6 6评价学生阅读自学水平.题 4 4、5 5、7 7、8 8 反应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准确性,稳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题 9 9、1010、1111、1212 反应课堂教学中有关科学方法的内容.附练习题:1 1有丝分裂特征、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特点各是什么?2 2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哪些?DNAftDNAft 细胞内的分布特点?构成 DNADNA 蛋白质的化学元素分别是什么?3 3染色体

17、、病毒的化学成分分别是什么?噬菌体的组成特点?4 4 具有 DNADNA 勺生物体包括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和只有 DNADNA 的病毒以为遗传物质;对于只含有 RNARNA的病毒来说是遗传物质.所以说,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少数是.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是.5 5用噬菌体去感染内含大量 3H3H 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3H3H 应发现于噬菌体的.6 6据分析,衣藻细胞中的 DNADNA 分布是:染色体占 84%,84%,叶绿体占 14%,14%,线粒体占 0.31.0%,0.31.0%,游离态占 0.91.0%,0.91.0%,这个事实说明7 7 作为遗传物质,在结构上应该具有

18、;能通过,保持前后代的连续性;能通过限制合成,限制生物的一系列性状.8 8 将一个萝卜生长点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一个去了核的白菜体细胞中,这个细胞假设能发育成一个植物C C 都是白菜性状 D D 主要是白菜性状,还有萝卜性状920920 世纪 40406060 年代间,科学家相继用不同的实验证实了 DNADNA 是遗传物质,这些实验都是设法把和分开,以便能够去观察 DNADNA 的作用.1010 证实 DNADNA遗传物质的最关健的实验设计思路是什么?实现这一设计思路,需具备怎样的技术手段?1111 细菌转化实验,进一步证实 DNADNA遗传物质,这说明科学结论具有可性.而烟草花叶病毒实验那么说明科学结论具有性.1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