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解析.ppt_第1页
2014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解析.ppt_第2页
2014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解析.ppt_第3页
2014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解析.ppt_第4页
2014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解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江苏省高考 语文试题解析 1、C 用心: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匠心:巧妙的心思。 别树一帜:比喻另创一家或另创局面 。 别有洞天:洞中另有一个天地,形容 风景奇特,引人入胜。 浑成:天然形成。 饱满:丰满、充足。 2、A “对仗”的规则: 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 形容词等;结构对结构(主谓、动宾 、定中等)。 由此可知: “墙头”对“水面”和“楼上”,( 定中短语相对)“雨细”对“风回” ,(主谓短语相对)“墙头雨细”和 “水面风回”相对。 3、B 此题的交际用语主要考查谦敬之分别 。 从 B项来看,当为说话人面对其校友 而言。校友之间称自己的学校,应将 “敝校”改为“母校”,但不能改为 “贵校”。如果向非校友介绍自己的 学校,可用“敝校”,以示谦虚。 4、D 语句排序遵循一个逻辑原则,即是“ 先言其物而后可言也”。 句中首次提到“箕顶”,那么才有 后文对“箕顶”的描述,所以应在 后;空格后的“我在那个遗址上发 掘了”句中提到的“遗址”,显 然是在告知其前应是;而明显是 从上往下看的景象,所以应在“箕顶 ”之后,即之后。排除法,即选D 项。 漫 画 5、C 看漫画就是要看组成和细节。 组成:左边一线挂一条稍大的“金鱼 ”,右边是一线挂着四条稍小的“金 鱼”,中间一人。 细节:此人一手拿着“一线四鱼”, 还转头望着“一线大鱼”,而且一只 手还伸了过去。 6、B “无以韩责我”句,是由前文“仆才 能勇敢不如韩退之”而来,释为“要 求”。 7、B 断定“其”字的用法,可从语法上解 决,如“其实”“其人”“其礼”, “其”字后都是名词,而“其详读之 ”则不然,所以选B项。 A、C、D 三项中的“其”字作“那些 ”“那”讲,代词;B项中的“其”是 祈使语气的副词,可译作“一定”, 同“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 序)中的“其”。 8、 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 ,尤不足当也。 句中的“乃”“薄世”“脆”“当” “也”是翻译中的难点,翻译时要当心 :乃,这样;薄世,浅薄的世人;脆, 脆弱;当,担当,承担。 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 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 承担了。 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也 。 句中的“亟”“谋”“于”“知道 ”“考诸古”是难点,而且有两处特 殊句式:亟,急迫,迫切;谋,商量 ;于,跟,向;谋于,于谋;知 道,懂得学问道理;考诸古,考之于 古,于古考之,在古代(典籍)中考 证它。 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 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 9请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 原因。(4分) 不愿承担老师之名;实际才能不足以 做老师;可以互相学习。 【解析】第一点在第一段中,“若乃 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 足当也”;第二点在第二段中,“仆 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 ”;第三点在第三段中,“以其余易 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 10、 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 变化过程。(3分) 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解析】“九日驱驰”是欣然前往的 ,“寻君不遇又空还”是怅恼的,友 人“诗思清人骨”是值得欣赏的。认 真把握、解读每句诗,情感的体悟应 该没有什么问题。 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 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分) 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 伍;居室简陋。 【解析】“城郭休过识者稀”,是言不要经 过城郭,因为认识他的人少;“哀猿啼处” ,是言他住在深山老林里,不然哪里来的“ 猿啼”;“柴扉”,是言他家居简陋;“渔樵 路”,是言他过着渔樵生活,是隐也;“日 暮归来雨满衣”,是言他完全与山相融也, 亦隐也。 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5分) 第一首诗的结句,写友人的家门前寒 风阵阵,正对家门的山满覆白雪,从 触觉、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友人清冷的 居住环境,|一是揭示前句所写友人 独特诗风的成因,二是象征友人清廉 高洁的品性(或:暗寓对友人品性的 赞颂); 第二首诗的结句,想像(或虚写)友 人傍晚回来,山雨打湿了所有的衣衫 ,展示友人整天与山为伍、与自然相 融的隐逸情趣,表达作者对友人隐逸 生活的羡慕之情。 或: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 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 景,突出访人(诗人)的执着和情怀 的深挚。 11 定乎内外之分 春与秋其代序 不霁何虹 气吞万里如虎 白露为霜 无案牍之劳形 往者不可谏 人至察则无徒 12本文前五段写出了安娜的绝望, 请简析其具体内容。(6分)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小说人物心理变 化的体悟。不难作答:第一段,明显看出 她已经绝望;等来了渥的来信,但信上的 内容很让她绝望;于是她向月台走去(卧 轨自杀),显然是对生活彻底绝望。 尽管期待渥伦斯基的回信,但先已绝 望;看信后对两个人情感的彻底绝望 ;由此推广到对生存背景(人生、世界 、命运等)的绝望。 13第六段中对安娜周围人的描写, 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4分) 【解析】“特点”是“描写的特点” ,而不是“周围人的特点”;“作用 ”为描写的作用,不是周围人的作用 。 特点:既是客观描写,又体现出安娜 主观的感受。 作用:从侧面写出了安娜恍惚、敏感 、神经质的心理状态。 14安娜投到铁轨上之后有什么样的 内心活动?这样写有什么意义?(4分 ) 【解析】捕捉心理描写句,可以体会 出内心活动:“她就抛掉红皮包,缩 着脖子,两手着地投到车厢下面,她 微微地动了一动,好像准备马上又站 起来一样,但又扑通跪了下去。 上帝,饶恕我的一切!她说 ,觉得无力挣扎。” 内心活动:恐惧、迷惑、悔恨。 意义:表现了安娜之死的偶然性, 增强了悲剧意味。 15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 【解析】要结合情节。此时安娜已被 火车碾过,是渐渐死亡的过程,亦是 作者对她一生的作比。亦处在文尾。 “蜡烛”的比喻,写出了安娜死亡前 意识从异常清醒到渐趋模糊、直到消 失的过程。这句话表现了安娜临终前 的内心感受,又可以理解为作者对安 娜之死的总结。画龙点睛,暗含着作 者的喟叹同情。 16请简要说明第三段中“个”的含义。 (6分) 【解析】按照第三段论述脉络,先从对“个 ”的解释起“个,也可解释为竹”先 释为“竹”;再到“我山人是天地之中的一个 点”,释为“点”;最后到“充满圆足的生命” ,释为“圆足的生命”,是为从具体到抽象 。其实从该段的最后两句话“八大山人笔下 的一朵小花,一枝菡萏,一羽孤鸟,都是 一个,一点,一个充满圆足的生命。八大 的自尊缘此而出”亦可得到答案。 “个”从具体物象到抽象观念,形成 了三个层面:竹,点,圆满具足的生竹,点,圆满具足的生 命命。 17请简要分析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 次。(6分) 【解析】此段的思路很是清晰,先通 过清人张潮提出人的三个层次的境界 ,引出最高境界“台上玩月”,而后再 从“画小亭和小舟”来论述这个“台上玩 月”的最高境界,最后得出高明的画家 都想达到“高台玩月”的境界。 首先,提出人的境界分三个层次; 其次,阐述了中国画中的小亭或小舟 所体现的“台上玩月”这一境界的心 灵特点; 最后,指出中国画家都想达到“高台 玩月”的境界。 18请结合对文末“不离亭子,不在 亭子”的理解,阐释“乾坤草亭”的 内涵。(6分) 【解析】句子的内涵,文中定有其踪 影。“不离亭子”的踪影在第二段中 是“外在的物”,在第三段中是“个 ”是“点”;|“不在亭子”的踪影 在第二段中是“内在的心”,在第三 段中是“圆足的生命”,是“反映出 人的生命困境以及从此困境中突围的 可能路径”。把这些答上去,应该不 错吧! “不离亭子”,表达了一个小“点”的生 命自信;“不在亭子”,表现了生命在 无限宇宙中的悠游。草亭与乾坤的关 系,写出了“小”的个体面对无限“大” 的宇宙可采取的态度,反映了生命困 境以及从此困境突围的可能路径。 【审题立意】 本则材料由两则小材料构成。第一则 小材料是言与其它任何事物相比,“青 春才是不朽”的观点;第二则小材料是 否定青年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