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法规讲课课件PPT课件.ppt_第1页
职业病法规讲课课件PPT课件.ppt_第2页
职业病法规讲课课件PPT课件.ppt_第3页
职业病法规讲课课件PPT课件.ppt_第4页
职业病法规讲课课件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职业病发病的情况,2007年底,各地累计报告职业病69万多例,其中尘肺病累计发病近63万例 现有尘肺病人48万多例 ,已死亡14.7万例 每年新增尘肺病例约1万例 每年职业中毒和生产性农药中毒病人近3万例 19912007年累计报告发生职业中毒4万多 实际职业病发生数、死亡数远大于这个报告数 有的地方出现“尘肺村”、“中毒村,山东省职业卫生现状,工业大省,工业门类齐全,老工矿企业多,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其中许多企业存在职业危害 2009年全省有职业危害企业25612家,其中以机械加工、化工、建材、轻工、纺织行业企业为多,接触有毒有害作业的劳动者1369002人; 多数企业中的最脏、最累、最苦的

2、活都是农民工或外协工,职业病发病状况,职业病发病呈增长趋势,2003-2008年报告新发职业病增长速度超过10%; 新发职业病以尘肺为主,占70%以上,其次为化学中毒;2008年有317家企业发生了职业病 我省自有记录以来累计职业病病例25477例,累计尘肺22939例 职业病不仅损害了劳动者的健康、导致劳动者死亡、致残、过早丧失劳动能力,而且治疗、康复费用较高,给劳动者、企业和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山东省职业病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达几百亿元,职业病发病状况,2003年 853例 2004年 1022例 2005年 1151例 2006年 1244例 2007年 1572例 2008年 10

3、68例,2003-2008年职业病发病情况,职业病发病呈增长趋势;新发职业病以尘肺病、职业中毒为主,分别占71.79、22.77%;尘肺危害严重。,国内职业卫生事故,2002年 时风集团 2人死亡,31人白血病 2002年 白沟事件 5人死亡 , 12人患病 2004年 广东惠州二个电池厂 177人镉超标,2人镉中毒 2006年 重庆西南合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二分厂某车间 4人职工患肺癌死亡,职业病防治法3个显著特点,1、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强调从源头上控制职业病危害( 第二章) 2、强调劳动过程中全程管理(第三章) 3、加大处罚力度(最高罚款50万元),职业病的定义,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

4、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相关疾病,构成职业病必须具备四个条件,患病主体必须是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 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引起的 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职业病实例尘肺病:一个人不能正常呼吸是什么滋味?,导致职业病危害的危害因素分类,1.粉尘类 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 3.化学物质类 4.物理因素 5.生物因素 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

5、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的种类,1957年14种 1987年9大类99种 2002年10大类11种,尘肺(13种)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 职业中毒(56种)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5种) 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职业性皮肤病(8种) 职业性眼病(3种)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3种) 职业性肿瘤(8种) 其他职业病(5种),职业病目录十大类115种,职业病防治法有关当事方法律关系,前期预防(续),建设项目管理,可行性论证,政府监管,职业危害严重 的项目,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续),用人单位,10项义务: 配备防护设施、治理

6、职业危害 作业场所危害评价与管理 劳动者健康监护(上岗前、在岗中、离岗时) 危害告知(合同、作用场所、培训教育) 建立危害监测和劳动者健康档案 职业病报告义务 对患职业病者的救治、安置 依法参加工伤劳动保险 落实职业危害治理和职业病防治经费 未成年工、女工保护,9项权利: 获得职业卫生培训教育 获得职业卫生防护。 接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服务 知情权:危害、危害后果、防护条件 要求改善工作条件 拒绝强令违章操作、冒险作业 批评、检举、控告 参与民主管理 要求并获得健康损害赔偿。,职业病防治原理,职业病的特点 可预防而难以治疗:从源头控制 人为性:规范用工行为,规范作业行为 疾病控制的

7、公共卫生理论 通过法律和教育手段,采取管理和技术措施,实施综合防治策略 职业病防治与传染病防治的区别 治理职业危害: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消除传染源(治疗病人)、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职业病防治原理(续),一级预防:病因预防(群体) 预防、消除危害源头 二级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控制(群体)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定期检测与评价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三级预防:控制疾病恶化,挽救残存功能(个体) 职业病人的治疗与康复 保障职业病人的权益,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人保障(续),诊断原则 职 业史、危害接触史 现场危害调查评价 临床表现、实验室辅助检查 推定诊断原则(无证据否定危害因素

8、与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排除其他致病因素) 诊断法定程序 法定机构(省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 诊断医师共同签署(三名以上) 诊断机构审核盖章,诊断争议鉴定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立专家库 诊断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受理鉴定申请 两级鉴定,省级鉴定终结 回避原则 用人单位举证责任 提供诊断、鉴定所需的现场危害监测资料 提供劳动者健康监护资料 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疑似职业病职业病人保障,诊断地(法定机构) 用人单位所在地 本人居住地 疑似职业病人告知 劳动者本人 通知用人单位,待遇 及时安排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 在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疑似职业病病人在

9、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保健 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应当给予适当岗位津贴,法律责任,管理相对人(用人单位、卫生服务机构、) 行政法律责任 罚种:责令限期改正、警告、罚款、责令停止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责令停止使用、责令限期治理、没收违法所得、取消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格等等 处罚额度最高达到50万元 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 承担健康损害赔偿责任 监管部门的法律责任(卫生行政部门) 行政处分 刑事责任,职业病防治法律体系,职业病防治法,特点(一),职业危害分布广泛,涉及全省30余个行业,其中以煤炭、冶金、建材、有色金属、机械、化工等行业最为突出。 职业病危害转移现象

10、出现“三个转移”蔓延 。由于乡镇中小企业的无序发展,使原来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工业区的职业危害迅速向农村地区转移、从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从境外向境内转移,使危害的范围、程度仍在加重。,特点(二),传统的职业危害尚未得到完全控制,新的职业危害又在不断产生。各种新原材料、新工艺技术的引进和以新技术为特征的知识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职业危害。个别地区相继出现了正乙烷中毒、三氯甲烷中毒。,特点(三),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的特点,其危害往往不被重视。与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触目惊心的安全伤亡相比,多数职业病特别是尘肺病和慢性化学中毒的潜伏期较长,往往难以引起社会各界甚至劳动者本人的关注。而职业

11、病一旦发病往往难以治愈,病死率高。有时即使保住了生命,也可能留下终生残疾或不可逆转的后遗症。,特点(四),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将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屡屡发生的尘肺病、正己烷中毒、三氯甲烷中毒、二氯乙烷中毒、镉中毒等群发性职业病事件已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农民工因职业病致贫、返贫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的职业病危害不仅造成劳动者个人和家庭的悲剧,而且将影响劳动力资源的健康发展,影响社会稳定和谐,最终将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特点(五),劳动用工不规范,加重了职业危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其流动性、不稳定性,以及接触职业危害的多样性、复杂性,造成了

12、职业危害的不可预见因素明显增加。,特点(六),企业主缺乏职业病防治法制意识,劳动者自我保护能力差。一些企业主只顾眼前经济利益,不顾职业病防治工作,缺乏职业病防治法制意识,同时许多劳动者自我防护能力差。,特点(七),监管力量普遍薄弱,尤其在基层有关部门监督执法力度薄弱,缺乏有效协调配合,对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惩处不大。,特点(八),地方政府企业的不正当保护,甚至以制定企业“安宁日”,阻止监督部门进入,而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投入却严重不足与当前职业病防治任务不相适应,职业病防治技术装备得不到补充和更新,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能力不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截止到2010年2月,全省共有146家单位具有职业

13、卫生技术服务资质,开展技术服务的资质292项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人员约3600余人,建设项目评价资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 甲级资质7家 乙级资质17家 放射性工作场所项目评价资质2家 民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资质(乙级)3家 6个地级市无建设项目评价资质,其他资质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93家 放射卫生防护检测于评价 39家 个人计量检测3家 职业健康检查 121家 职业病诊断 18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网络建设,每个地市至少2家诊断资质 每个县至少1家查体资质,职业卫生监督情况,我省共有人口9479.6万人 有14个市、76个县(市、区)有独立的职业卫生监督科,另3个市、67个

14、县(市、区)的职业卫生与其他科室合署办公 职业卫生监督员800余人,职业卫生管理存在问题,服务中心与依法监管的矛盾 企业增多与服务能力的矛盾 追求效益与职业安全的矛盾 就业压力与自我保护的矛盾,服务中心与依法监管的矛盾,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速度加快,职业病危害呈现出从境外向境内、从城市向农村、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从大中型企业向中小企业转移的趋势。作为职业卫生监管部门,既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又要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但在二者的结合上往往缺乏有效实现途径。多年来,寓监管于服务、指导中,处罚难度较大、处罚力度不大,引不起企业对存在问题的足够重视,,职业卫生监管力量不足,根据卫生部

15、卫生监督员达到总人口的1.5/万、其中职业卫生监督员占20%的配备标准,我省卫生监督员总数应达到14218 人 各地职业卫生监督员却经常轮岗、缺乏培训,技术薄弱。 存在职业病风险的企业主要分布县区,职业卫生日常监管覆盖率低、监督效果较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数量不足,滨州、德州、菏泽、日照、聊城无一家诊断资质,临沂、枣庄、 济宁、东营、莱芜的职业病诊断资质由企业医院申请的,诊断范围窄 全省共有45个县无1家 职业健康检查资质 全省有58个县没有检测资质,设备配置落后,部分市及县级疾控受当地经济条件限制不能更新设备,一些设备因陈旧误差较大,很多县职业健康查体必需的高仟伏X光机都没有,影响着职业病筛

16、查质量 实验室气相色谱、原子吸收等大型设备陈旧落后,制约着检验能力的提升,,技术人员缺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事业单位进人很难,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人员补充较慢 而民营公司缺少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负责人,年轻的技术人员培养困难 我省没有职业卫生专项培训经费,所有的培训必须收费培训,也造成我省职业卫生技术水平提高难度增大。,规范性管理有待提高,我省出台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条件 缺乏机构运行、服务程序、项目评价、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因此,也造成职业病诊断、鉴定等方面的投诉较多,建设项目评价争议很多。,追求效益与职业安全的矛盾,很多企业仍存在缺少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无专人分管职业病防治工

17、作、缺少具有可操作性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企业未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告知,未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未定期组织职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健康查体;未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未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部分企业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设备不全;部分企业未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部分企业未落实职业病人待遇、未对疑似职业病人安排定期复查、调离等问题。,就业压力与自我保护的矛盾,供大于求的就业形势,扭曲了职业病防治秩序 一方面,企业在用工上有足够的选择余地,对一些高危岗位实行流动性用工模式,新招工人不签劳动合同,不参加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在6个月的试用期满即行更换,使一批

18、批工人带着职业病危害被迫离去,既规避了企业应承担的职业病风险,又逃离了职业卫生监管。 另一方面,职工对正当权益缺乏伸张空间,不仅表现对职业病危害防护知识缺乏,而且对企业不履行法定责任形不成群体制约力量,甚至为获取工资收入,对职业病危害处于默认状态,在一定意义上助长了企业的一些不法行为。,存在问题(一),缺少可执行的职业病防治规划 部分二级单位对职业病危害程度认识不到位,用人单位法制观念淡薄,用人单位负责人基本没有接受职业卫生培训 职业卫生管理理念落后,缺少专业人才。 “三同时”制度执行缺失:企业领导、建设项目管理部门、设计部门对职业病危害评价重视程度不足 二级以下单位没有针对本企业职业卫生管理

19、制度,可操作性不强,职业卫生管理缺乏针对性,存在问题(二),告知制度落实不到位:合同告知、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检测结果、健康查体结果 在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缺少警示标识与中文警示说明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不能按频率要求进行 职业健康查体率不能达到100% 职工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内容不全,缺乏针对性,没有培训记录与培训内容记录,存在问题(三),职工缺少健康知识,缺乏法律意识,自我保护程度不做足。 职工未按规定要求使用个体防护用品,企业在个体防护用品使用上管理制度不严格 部分使用外来用工或对外承包项目的单位,不重视外来用工的职业病防治 部分单位职业病防护措施不符合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超标,不能及时进行整治,存在问题(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完不成 不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上报检测结果与健康查体结果、建设项目名单 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不齐全 莱钢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人员不足,不适应职业病防治形式需要 监督机构监督不到位,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要点,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 职业病防治规划、实施方案及执行情况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及执行情况 警示标示与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 职业病防治经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