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 - 征文大全-垃圾分类征文_第1页
垃圾分类 - 征文大全-垃圾分类征文_第2页
垃圾分类 - 征文大全-垃圾分类征文_第3页
垃圾分类 - 征文大全-垃圾分类征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好风接力看天清”城市生活垃圾的恶性积累,已成为世界性的环境灾难。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技术对策以填埋和焚烧为主。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还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垃圾在堆置或填埋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害化学物质;垃圾的焚烧和长期堆放,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二氧化硫悬浮颗粒物超标,酸雨现象扬尘污染频频发生。前不久出现的上海垃圾堆积西山的恶劣事件,更让我们警觉,垃圾处理不是所谓的垃圾转移!“好风接力看天清”,这样戏谑式的等待让我们面对穹顶之下苍白而又无力的人们不禁掩口。所谓的事在人为,人定胜天在缺少像山那样思考的客观思维面前显得更为单薄和无助。其实,迎接湛蓝的天空绿色的生活环境的

2、回归,并非想象中的那么艰难,从小事做起,从垃圾分类做起,未尝不是重要的一环。牵一发而动全身,蝴蝶效应的改变,环境也会因此改变,走上现代文明经受过曲折后的新世纪。 所谓垃圾分类,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在于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垃圾分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垃圾分类后被送到工厂而不是填埋场,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生活垃圾中含有不易降解易侵蚀土地的物质,通过垃圾分类,去掉可回收,不

3、易降解的,能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大大减少了占地和污染。而且,垃圾中的其他物质也能转化为资源,如食品、草木和织物可以堆肥,生产有机肥料;垃圾焚烧可以发电、供热或制冷;砖瓦、灰土可以加工成建材等等。各种固体废弃物混合在一起是垃圾,分选开就是资源。可见,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最好途径。然而,虽然我国是最早提出垃圾分类收集的国家之一,但国营垃圾回收日渐萎缩。我国如今垃圾分类处理的设备较少,通过机械化分类成本较高,规模有限,不能满足垃圾分类处理的需要。人们对于垃圾分类的观念还不够深。走进小区的垃圾场,堆得最多的杂物是其他类,有效的分类在基层只是勉强奏效;而在大排档出没的大街小巷,不要

4、说垃圾分类简单的场地清洁都已经成为奢侈;纵然是希望的校园,在辨识可循环物品或者分类时还有很多弄错的现象发生。面对这种现状,我认为国家和社会组织必须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倡导工作,使人们树立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阐明垃圾对社会生活造成的严重危害,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呼吁消费者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同时教会消费者垃圾分类的知识,使消费者进行垃圾分类逐渐成为自觉和习惯性行为 。而培养相关的人才也是刻不容缓的,人才多了,才能更好的推动科技的进步来完善垃圾分类的配套设施。从客观一点看,我们老百姓也应该积极配合,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坚持实行垃圾分类。 惠特曼说过:“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

5、,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去爱惜保护她。实行垃圾分类,让她不再得到人们“回赠”的垃圾。 “好风接力看天清”的等待是我们反思的开始,“垃圾分类入我心”的行动是我们努力的开端。 垃圾真的找到家了吗湖水流淌,阳光洒落,一片波光粼粼,湖边青草蔓延。然而在这生机盎然之处却多了几个不近人意的小家伙,我只想问一问,你的垃圾真的到家了吗?垃圾分类这项活动在中国已开展很久,至少在城市的每一处角落时时能见可回收及不可回收这类垃圾桶,但是真正能做到分类的又有几人?我们多多少少都懂一些分类常识,但为什么仍然会有乱丢、乱分的现象存在呢?真的是我们中国人素质差吗?我想没人

6、愿意如此承认。是文化程度不够吗?可城市中那么多“知识分子”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这些问题总会使人困扰,但始终无人解决。我不知晓还有没有人注意过你的垃圾的最终去向,但倘若多在意一分便会让许久的困惑迎刃而解。一次丢完垃圾后,正巧还未走远,只见一位来收垃圾的阿姨,出于好奇便立在一旁偷看。她仅是拿出了两袋垃圾,随之将其中一袋随手倒入了另一个,再将那个垃圾袋装回了桶。塑料袋的哗哗声响了一阵,也击在了我心头。或许她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有什么错,毕竟人人都知道真正被分类的垃圾屈指可数,但她知道一个小小的举动会改变一个人根深蒂固的观念吗?也许几年前的垃圾找不到家是因为人们乱扔,但现在它们无家可归却是真的“无家”,也

7、真的没有回去的路。精品.可能我会孤陋寡闻,垃圾处理场真的有很好的消除这些可怜的小家伙,也做到了回收利用,可请问,你去垃圾处理场吗?你见过垃圾的处理的全过程吗?正是这种未知与一次次失望诱发了一系列无法解决的问题。假使之前的那位阿姨每次都如此处理,那会有多少个有心人会意识到自己精心分类的成果一次次被践踏?试问,这样的垃圾分类还有人愿意出力吗?当然这些也只是表象,一个措施的停滞不前终究也有其根本之因。中国人自古以来便有些固守陈规,正如清王朝的衰败不会有人感觉出来,却只到了覆灭的时候才有人站出来,我想只是因为没有人在意其结果,没有人领教过真正毁灭性的打击。正是因为太多人不知道资源过度短缺的危害有多大。

8、没有人拥有去往未来的能力,但我们可以设想,未来的中国如果石油、煤、铁都要从外国采购,那经济支出无法用数字来衡量。可能那一天我们是等不到了,但子孙后代必定会面临这个严峻的问题,你觉得相隔这么多代,与我们没关系吗?不,你错了。日本会只向中国采购树木,向中国购买石油,自己藏了留到几百年,几千年,甚至几万年,再到那时世界上再没有时卖出去。在你觉得它是个小国的时候,你有想过一个小国能做到的事情,为什么有着如此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庞大中国会做不到?究其根本,是我们真的没有凝聚力,还是长久的埋没已让人遗忘了我们的强大,是一时的利益蒙蔽了双眼了吗?设想再过可怕也终究是设想,但倘若没有具体实施方案举措的条例与计

9、划,设想也终将成为现实!垃圾能否找到家并不是一纸空谈,但是你连是否想过这个问题都没有的话,那也更不用说计划的实施了。要想彻底解决垃圾分类的问题,归根究底在于国家的政策与人民服从,其中细节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在那抹青色之上若再无那被遗忘的小家伙,那它会找到自己的家吗? 垃圾分类我是一颗电池,一颗纽扣电池。那天,我“出生”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上,工人粗糙的双手把我装进盒子,汽车的颠簸告诉我,我将去向一个新的地方。我被摆放有柜台上最显眼的地方,店里人来人往,我好奇地张望着,一个背着书包的小女孩出现在我面前。她用手拿起我,向身后的 亲挥手“妈妈,是这个吗!”“真聪明,就是这个,这个是纽扣电池,有了它你的手

10、表就又能陪你上学了。”小女孩的母亲走了过来,微笑着抚了抚她的脑袋。工作人员把我装进了手表的电池盒里,“咔嚓”一声,我的世界黑暗了。但我每天过得很充实。小女孩很用功,每天天刚亮就能听到她朗朗的读书声。而我也用心听着,今天学的是“垃圾分类”。“电池不要直接扔掉,要送到专门的回收处回收”她一边走回家,一边嘴里嘀咕着学到的内容。“咦”她用手敲敲表面,“怎么不动了?”与此同时,我感到阵阵眩晕。“扔了吧。”她爸爸从报纸上抬起头,向小女孩说道。“可是,老师说”“明天再去买新的。”爸爸的语气有些不耐。我只感到一阵轻微的疼痛,我就被丢入了生活垃圾中。看着身边的新邻居,我感到丝丝绝望,不久我就要和生活垃圾一起掩埋

11、吗?我想到被污染的土地,重金属超标的河流我浑浑噩噩地过了一个晚上。早晨,我被随意地一丢,咕噜滚到了路边。我被惊醒了,睁眼,入目是刺目的阳光。我无助地望着天。忽然,一片阴影笼罩了我,是那个小女孩。她看到了我,蹲下身,把我轻轻捡了起来,她的手里暖暖的,我闭上了眼,睡前依稀听到她说:“真好,学校有人来收废旧电池呢。”我躺在冰冷的机械床上醒来,我望了望四周,什么也没有。我感到电流通过我的身体,疼痛后的我被分解成为原料,我却安详的闭上了眼。我是一颗电池,一颗纽扣电池。我刚刚“出生”在这个世界上,我好像做了一个很长的梦,我梦到了自己的一生。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众所周知,如今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是一个亟待解决

12、的问题,为此社会上也发起过不少呼吁,学会垃圾分类便是十分重要一点。而这看似简单垃圾分类要真正成为每个人的习惯,却并没有这么容易。 那是一个周末的清晨,我和妈妈一起出门买菜,顺便把厨房的垃圾一起带下楼。我拎着垃圾袋走向门口摆放着的两个大垃圾桶,想都没想就把垃圾丢进靠自已近的那一个,刚转身就传来妈妈的声音:“你怎么把厨房垃圾丢进了可回收垃圾筒?”我这才转身回头看,那绿色的垃圾筒上赫然有着“可回收垃圾”的大字。我不以为然地说,“无所谓嘛,也不见得大家都分了类再丢垃圾的。精品.”妈妈叹了口气说:“只有人人进步一小步,社会才能进步一大步啊。”我却不耐烦地钻进车里,催促着赶快出发。待到我和妈妈从菜场满载而

13、归的时候,在楼下的垃圾筒旁又见到一对母女,小女孩七八岁左右,手里拿着一叠废纸,站在两个垃圾筒旁对着它们犹豫了一会儿,随后就把废纸丢进了可回收垃圾筒,她的母亲在一旁笑着点点头,小女孩便兴高采烈地跑走了。我的内心深受打击,连这么小的小朋友都懂得要垃圾分类,我对于自已曾经的不以为然,深深地感到羞愧。妈妈说得没有错,只有人人进步一小步,社会才能进步一大步,只要我们平时丢垃圾时多逗留一会儿把垃圾分类,那我们社会便能因此多一份整洁,何乐而不为呢?如今的中国,高新技术不断地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物质生活的提升却带不来精神境界的升华,迫在眉睫的环境问题却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新鲜谈资,更或只是“信誓旦旦”的随口之言。绿色,低碳,环保,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真的只是几个漂亮的字罢了,在街上随处可见的公益宣传上徒然地晃过人们的眼,却只能吸引住那一丝漠然。我们不该警醒了吗?环境每天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