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出师表中考试题集锦_第1页
隆中对、出师表中考试题集锦_第2页
隆中对、出师表中考试题集锦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隆中对中考题集(一) (14分)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8.下列加下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备由是诣亮 诣太守说如此B.欲信大义于天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C.将军既帝室之胄无丝竹之乱耳D.信义著于四海 皆以美于徐公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1)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10.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外交政策是“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其中“结好孙权”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4分) 11.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 主编的 一书。(2分)(二)自董卓已来,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8.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

2、同的一项是(2分) ( )A.此诚不可与争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国险而民附 益州险塞C.利尽南海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D.将军岂有意乎 将军岂愿见之乎9.下面语句用现代汉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 )A.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这完全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百姓谁能不用箪盛饭,用壶装酒来迎接您呢?10.对选段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选段隆中对策,层次清晰。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

3、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C.作为人物传记,选文是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与隆中对前、隆中对后的侧面烘托相得益彰,人物形象丰满突出。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具有鲜明的史书特点。11.“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3分) (三)对比阅读【甲】臣本布衣,臣不胜受恩感激。【乙】亮躬耕陇亩,君谓计将安出?”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先帝不以臣卑鄙( )将

4、军宜枉驾顾之(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由是先主遂诣亮( )2.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2分) 3.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3分) 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5.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2分)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对联中“两表”指的是 ,“一对”指的是 。(四)亮答曰: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弱为强者 贤能为之用B曹操比于袁绍 信义著于四海C此用武之国 高祖因之以

5、成帝业D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此诚不可与争锋争锋: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资: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殷: 总揽英雄揽: 11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4分) 出师表中考试题集锦(一)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而忠陛下之职份也。1、这段文字选自的出师表,“表”是_。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由是感激( ) 遂许先帝以驱驰( )故五月渡沪( ) 先帝不以臣卑鄙( )深入不毛( ) 臣本布衣(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第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

6、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_。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 ,临危委重任和_ _。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示例三顾:三顾茅庐:六出:_东和:_收二川:_七擒:_北拒:_排人阵:_6、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以伤先帝之明 C、悉以

7、咨之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7、用一个成语概括: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划线语句的内容:_ _。8、“由是感激”中的“是”指代什么?_(用原文作答)。9、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中的此指代什么?_(用原文作答)。10、概括这两段的文字的内容。第一段: 。第二段: 。11、作者强调自己本来的志向的作用是什么?_。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二)(16 分)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 分)先帝不以臣卑鄙 ( ) 以光先帝遗德 ( )是以先

8、帝简拔以遗陛下 ( ) 悉以咨之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 分)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译:_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译:_12、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2 分)答:_13、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即可)(3 分)答: 14、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

9、,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3 分)答: (三)(12分) 臣本布衣,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1)躬耕于南阳(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庶竭驽钝 ( ) (4)以伤先帝之明(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由是感激放,遂许先帝以驱驰。译文: 1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2分)(1)受 任 于 败 军 之 际 (2)先 帝 不 以 臣 卑 鄙13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哪几件事?(3分)答: 14作为现代中学生,你如何看待诸葛亮的“

10、忠”?(3分)答: 隆中对与出师表比较阅读训练.这两篇文章均选自_,其中隆中对的作者是_朝史学家_。.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利尽南海_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_ 以光先帝遗德_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_ 先帝不以臣卑鄙_猥自枉屈_ 以彰其咎_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遂用猖獗,至于今日。译文: (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译文:_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译文:_ (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译文:_ .隆中对一文中,刘备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隆中对一文中,刘备的政

11、治抱负是:_。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政治目标是:_,_。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的政治目标是:_,_。.隆中对一文中,诸葛亮给刘备全面地分析了当时全国的形势,为刘备提出了_,_,_的战略方针。出师表一文是诸葛亮出师前写给后主刘禅的表文。文章表达了诸葛亮“_”“_”的思想感情。在文中,他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最重要的是“_,_”。.分别从隆中对出师表中找出成语“三顾茅庐”的原句。隆中对:_。出师表:_。.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妇孺皆知,请分别写出其中的两个故事、两条歇后语、两个成语。故事_ 成语_ 歇后语_ _ .出师表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句话,历来被人们所传颂。请列举出我国历史上类似于

12、诸葛亮这样的人物及对应的事例。10.出师表中表现诸葛亮“宠辱不惊”的语句是:_。答案(一)8.(3分)A9.(5分)(1)可是(我)智短谋浅,因此失败,直到今天这个地步。(译出大意2分,关键字“猖蹶”1分。)(2)这大概是上天用来资助将军的。(译出大意1分,关键字“殆”1分。)10.(4分)孙权的政权,已历三世,政权巩固;(2分)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形险要(地理条件优越),人才众多(人心归附)。(2分)11.(2分)司马光资治通鉴(出现错别字不给分)(二)8.C(2分)9.C(2分)10.B(2分)11.示例:运用贤能体恤百姓加强民族团结改善睦邻关系对内革新政治等(也可用原文作答,答出3点即可,

13、3分)(三)1.卑鄙:低微鄙陋顾:拜访以:把由是:因此(2分,正确一处0.5分)2.效忠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胆忠心。(2分)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3分)4.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不想在诸侯中扬名做官。(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不认同他。(4分,每小题2分,如“躬、于、闻、达、遂、许、驱驰、每”以及宾语前置等词语、句式落实不够,酌情扣分。)5.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2分,每空1分。如将出师表写成前出师表也给分。 (四)9(3分)10(4分)(1)争强、争胜(2)资助、

14、给予(3)兴旺富裕(4)招致、罗致11(4分)对曹操“不可与争锋”(1分);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1分);劝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然后进取中原(2分)。(意思对即可)一、1、诸葛亮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2、感动、激动奔走效劳所以(因此)身份低微,出身鄙野苗平民探望3、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4、三顾茅庐临崩寄大事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5、六出:六出祁山七擒:七擒益获东和:东和孙吴北拒:北拒曹魏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6)排八阵:摆设八阵图(任意答出其中两个,意思对即可)6、D7、三顾茅庐

15、8、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9、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拔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0、自叙三顾茅庐之恩。追忆白帝托孤,并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11、突出先帝三顾茅庐的恩德。(二)出师表10、1卑鄙:出身卑微 2光:发扬光大 3简拔:选择提拔 4咨:询问11、1这实在是万分危急(关系到我们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啊。2今天正当将要远离陛下的时候,面对着所写的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12、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

16、发展”回答也可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答亦可得满分)13、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14、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三)(12分)10(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1)躬:亲自。 (2)猥: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3)攘:排除,铲除。 (4)弗:不,没有。11(2分)译文:(只希望)在动乱中苟且保全生命,(1分)不希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1分)

17、12(2分)答案提示:从淡泊名利来谈,言之有理即可。13(3分)答案要点:(1)都是帝王(身居高位);(1分)(2)都是求贤若渴;(1分)(3)都不惜降低身份,亲自去拜访。(1分)14(3分)答案要点:内容: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诸葛亮的一片忠心。(言之有理即可。)(3分)形式:结构清晰,语言朴素,情感真挚,中心明确。(3分)名著导读:1、吴用、林冲、武松、鲁智深等;智取生辰纲、倒拔垂杨柳、醉打蒋门神、雪夜上梁山等(共2分。每空1分,人名出现错别字不得分;另外:所填人物与情节的对应关系可以酌情处理)2、23.米开朗琪罗 列夫托尔斯泰(2分。每空1分)24.示例:贝多芬备受感情煎熬,又不幸失聪。在肉体

18、和精神的双重痛苦中,他不屈不饶,以顽强的毅力投入创作,谱写出伟大的乐章。米开朗琪罗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追求完美,夜以继日地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他贫病交加,却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艺术珍品。列夫托尔斯泰虽一生孤独,但坚持追求真理和博爱;他热爱祖国,勇于担当,创作了多部不朽著作,成为一代文学巨匠。(3分。酌情给分)出师表答案6. (林 冲)示例:发配沧州府 风雪山神庙(鲁 达)示例:大闹五台山 倒拔垂杨柳比较阅读参考答案: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晋陈寿.利:物资存恤:爱抚、爱惜光:发扬光大遗:给予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彰:表明,显扬.(1)就因此失败,(弄)到(成为)今天(这个局面)。(2)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是人的筹划(得当)。(3)亲近贤良的忠臣,疏远奸佞的小人,这就是西汉兴隆的原因。(4)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