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罗马帝国.ppt_第1页
古代罗马帝国.ppt_第2页
古代罗马帝国.ppt_第3页
古代罗马帝国.ppt_第4页
古代罗马帝国.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 古代罗马帝国,概述 第一节 元首政治的建立 第二节 前期罗马帝国 第三节 基督教的兴起和发展 第四节 公元三世纪的危机 第五节 后期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第六节 古代罗马文化,本章教学重点提要:奥古斯都元首政治的建立,元首政治的实质和阶级实质,隶农制,公元三世纪的危机,早期基督教的产生、主要教义,早期基督教的发展,米兰敕令,尼西亚大会,罗马帝国的衰落和灭亡,古代罗马文化(史学、神话和自然科学)。(46课时),概述,公元前30年,安东尼在埃及亚历山大自杀,“后三头同盟”为屋大维的一人独裁所代替,共和制随之覆亡。罗马进入了奴隶制帝国时代。,罗马帝国的历史从公元前30年起到公元476年

2、西罗马帝国灭亡为止,分为两个时期,即前期罗马帝国(BC30AD283)和后期罗马帝国(AD284AD476),期间又有一个称为“公元三世纪危机”的过渡时期。,前期帝国在政治上是“元首政治”时期,以共和制之名、行君主专制之实。前期罗马帝国的头两个世纪是罗马奴隶制社会的全盛时期,到公元3世纪,帝国各种矛盾激化,奴隶制社会发生了全面危机。后期帝国是完全废弃共和制形式的“君主政治”时期,也是罗马奴隶社会没落崩溃的时期。奴隶和隶农起义,以及外族的入侵,促使了帝国的瓦解。公元395年,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制社会的结束和封建社会的开始。,第一节 元首政治的建立

3、,一、奥古斯都元首政治的建立及其实质,公元前30年,屋大维战胜了安东尼后,成为罗马唯一的全权统治者。屋大维看到共和制的影响和元老院尚有一定的力量,并吸取了凯撒被刺的教训,在形式上保留了共和制的外壳,并未采用“君主”的称号,而是采用元首政治统治形式。元首政治实际上是共和制外衣下的君主制,这是因为:共和制的各种政治机构公民大会、元老院、执政官和其他共和制官职仍然存在,但形同虚设。屋大维独揽各项大权于一身,具有至高无上的独裁权力。屋大维的独裁权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在中央,屋大维握有军事、行政、宗教等方面的最高权力。 第二,在行省的管理方面,屋大维也握有实权。,第一, 在中央,屋大维握有军

4、事、行政、宗教等方面的最高权力。公元前30年,屋大维得到了终身保民官职位,并使它的职权扩大到一切官职中的最高级。公元前29年,屋大维得以终身享用大元帅(imperator,本意为“最高军事统帅”)称号。公元前28年,屋大维利用其执政官职权在元老院中清除异己,安插亲信,他本人则成了首席元老(即“普林斯”),又被称为元首。公元前27年1月13日,元老院又授予他“奥古斯都”的尊号(意为至圣至尊)和最高权力。公元前12年,屋大维又得到了大祭司长的最高宗教职务。公元前2年,屋大维还得到“祖国之父”的最高荣誉称号。,屋大维有权批准或否决公民大会或元老院的决议,有权推荐重要官职的人选,并可以越次表决。屋大维

5、还设立了一个二十人委员会,由其亲信掌管。这样,中央的一切大权均握于屋大维手中。,第二,在行省的管理方面,屋大维也握有实权。当时的行省分为两类:一种是元首行省,由元首直接管辖,如高卢、西班牙、叙利亚等;一种是元老院行省,由元老院委派、任命代行执政官管辖。此外,埃及为元首私人领地,不在行省之列。元首行省不论在战略地位上,还是在物产上都比元老院行省重要得多,而且元首有权派官吏在元老院行省中招兵、征税和管理地产。因此,这种行省分治并非元首与元老院平分秋色的二元政治,而仍然是元首的一统天下。,正因为上述原因,所以我们说屋大维的元首政治的实质是共和制外衣下的君主制;屋大维元首统治下的罗马实际上是一个帝国。

6、,二、元首政治的阶级实质,屋大维元首政治的阶级实质是整个帝国范围内的奴隶主对奴隶和其他被压迫人民的专政。屋大维的对内对外政策,充分说明了这一点:,(1)元首政治严格保护上层奴隶主的特权。当时的大奴隶主主要分为元老和骑士两个阶层。为了维护他们的特权地位,屋大维一方面对元老院进行清洗(从公元前28年到公元14年,先后清洗五次),把元老人数减少到600人;一方面明确规定元老、骑士的必备财产资格和应享受的特权。元老、骑士成为帝国文武官职的主要担任者。元老和骑士是元首政治的主要社会基础。,对于下层平民,屋大维则采取镇压和拉拢的两手,一方面镇压他们的反政府暴动(如BC19年镇压了平民起义),另一方面又以所

7、谓“面包和竞技场”,即发放救济粮、举办娱乐活动和给予各种施舍,来收买他们。,(2)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维护奴隶制度。公元10年,屋大维重申罗马的古老规定,一个奴隶弑主人于奴隶主家中,这家的全部奴隶都要被处死。为保证奴隶主的利益,屋大维对释放奴隶作严格的规定。如公元前2年,他颁布法律,规定拥有310名奴隶的只能释放1/2,拥有1013名奴隶的只能释放1/3,等等。公元4年,又颁布法律,规定奴隶主年龄在20岁以上、奴隶要在30岁以上,主人才能全权释放奴隶。对释放奴的地位也有一些限制,如规定释放奴不准在军团中服役,不准加入高级等级等等。,(3)为了能及时地镇压奴隶起义和有力地对外进行扩张,屋大

8、维还整编了军队,把原有的70个左右的军团缩编为28个军团,总人数为2030万人。军队实行严格的纪律:服役期为20年,服役期间不能成家;军中有临阵脱逃者实行什一抽杀律;百人队长畏战退却者杀。屋大维还使罗马军队完成了向常备雇佣军的过渡,暂时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把强大的军队作为对内镇压奴隶、对外实行侵略扩张的工具。军队成为帝国政权的支柱。,(4)为了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屋大维继续执行对外侵略扩张的政策,在公元前15年至公元5年间,罗马先后征服了多瑙河上、中、下游和莱茵河与易北河之间的地区,并于公元前15年建立西里亚(今瑞士一带)和诺里克(今奥地利一带)两个行省,公元前12年以后建立了潘诺尼亚省(今

9、匈牙利一带)和米西亚省(今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一带),公元5年,设立日耳曼行省(莱茵河与易北河之间地区)。,第二节 前期罗马帝国,屋大维没有子嗣,死后由他的继子提比略(AD1437)继位,从此开创了王位继承制和王朝的统治。皇帝仍以元首作为称号。王朝以元首为中心,王位由亲属或部下继承。前期帝国在公元12世纪共经历了3个王朝,即朱里亚克劳狄王朝(公元1468,共4帝)、弗拉维王朝(AD6996,2帝)、安东(敦)尼王朝(AD96192,共6帝)。,在这3个王朝统治的近200年间,罗马帝国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帝国政权发展的趋势是加强中央集权和各行省奴隶主阶级的作用。在这个时期,帝国的统治达到全盛,但

10、统治阶级内部纷争、奴隶起义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不断发生,奴隶制生产关系发生很大变化,最终导致公元三世纪危机的形成和爆发。,一、社会经济的发展,(1)生产工具的改进、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2)城市与贸易的发达。,(1)生产工具的改进、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前期帝国时期,由于公元前2世纪以来的经济发展,各地生产经验的交流及其某些科学技术的应用,生产工具有了明显的进步。开始应用并推广带轮的犁、割谷器、水磨、复滑车和起重装置等。手工业的发展表现在手工业门类增加(罗马城的手工业行业达80余种)、产品种类繁多、技术分工细密、传统手工业名优产品复兴等方面。,前期帝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意大利的农业

11、落后于手工业,而整个意大利的经济又落后于行省。帝国社会经济的繁荣主要表现为行省经济的发展。各行省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传统手工业和农业产品,行销帝国各地。,(2)城市与贸易的发达,城市的发达是手工业、商业发展的结果,因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标志。帝国初期,城市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新城市纷纷兴起,旧城市富庶繁华。内外贸易发达,地中海变成了帝国的“内湖”。帝国商人远达印度和中国进行贸易。,音像资料罗马扩张和贸易.wmv,造成帝国初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是多方面的。除了交通的发达、技术的交流和行省地位的提高等条件外,重要原因有二个:,一是在多次奴隶起义和被征服各族的解放斗争的推动下,奴隶制生产

12、关系得到局部改造,出现了隶农。隶农制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的某些进步;二是内战结束,政局统一,形成了一个相对安定“和平”的局面,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在前期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政府在各地大兴土木,在罗马也造起了一些纪念性建筑物,如广场、庙宇、庭院、纪功柱、藏书库、交易所等等,把罗马装缀得异常繁华。,科洛西姆角斗场罗马公元72-80年,科洛西姆角斗场,科洛西姆角斗场,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的威尼斯广场南面,是古罗马建筑的典型代表,也是古罗马帝国的象征。角斗场又名斗兽场、露天竞技场。因它建于弗拉维王朝(6996)时期,故又称弗拉维露天剧场。但其真正的名字是科洛西姆,意为高大,因广场上原有尼禄

13、皇帝的一个高大铜像而得名。这座椭圆形的建筑物是由维斯帕西安皇帝于72年开始修建,其子提图斯皇帝于80年隆重揭幕。据说是为了纪念罗马帝国征服耶路撒冷的胜利,强迫8万名犹太俘虏服了9年苦役建成的。3世纪和5世纪重加修葺。,在罗马帝国时期, 建筑技术有两项发明:其一,罗马人已学会制造和运用混凝土;其二,在建筑结构上学会了采用拱券的技术。这座建于公元72至80年间的罗马演技场,即是在拱券运用上达到顶峰的建筑艺术范例之一。,角斗场是斗兽、赛马、竞技、阅兵、歌舞等的场所,用淡黄色巨石垒砌,外观为椭圆形。占地2万平方米,外部高48.5米,周长527米,椭圆长径188米,短径155米,四周可容观众5万人。分四

14、层,一、二、三层有半露圆柱装饰,每两根半露圆柱之间即为一座拱门。第四层为长方形窗户和长方形半露方柱构成。场中心的竞技和斗兽处,也呈椭圆形,长、宽分别为86米和57米。当初为观赏水中斗兽情景,还采用了引湖淹灌的办法。后来在台下改建成许多地窖,供角斗士化装准备搏斗和关闭猛兽之用。据记载,角斗场竣工后,各种表演持续了100天,动用了5000头狮子、老虎和其他猛兽,还有3000名由奴隶、俘虏、罪犯和基督徒组成的角斗士。他们大部分都惨死在角斗场上。经历了2000年风雨侵袭的圆形角斗场,其围墙已有半壁倒塌。,演技场处于剧场的正中央,周围有道高墙与观众席隔开。四周观众席是逐级升高的台阶,每隔一定间距有一条通

15、路供出入。观众席共分四层,最下一层是指定为元首、元老以及上层贵族的座席;自由民(即解放了的奴隶)则规定在最高一层。观众席后,是一个绕着剧场四周的拱形回廊,可用以避雨。底层四周的出入口,全系券柱拱门,从外形上看,演技场共分四层,从第一至第三层的柱式,分别以多立克柱式、爱奥尼亚柱式和科林斯柱式作装饰。第四层则以偏倚的半柱式围墙作装饰(在第四层墙垣,高耸着一些杆子,是作扯帐幕用的)。,科洛西姆演技场的装饰十分考究,大理石镶砌的台阶,还加上花纹雕琢,在第二、第三层的拱门里,可能还放置着雕像。剧场底层下还辟有作公务用的地下室、供角斗士逗留的住室,以及安置被杀伤的竞技者,那里还装着关野兽的笼子。这种以多层

16、连续拱券与柱式相结合的建筑结构,不可否认是罗马最完美的艺术创作,它至今仍为建筑学界所借鉴着。科洛西姆剧场之大,也是世界所罕见,绕外墙一周,计有520米以上,建筑本身高达48.5米。墙根部位,据说是用较牢固的石灰石砌的。拱券架则采用砖与混凝土。设计本身充分展示了古罗马建筑家们的卓越技巧。,二、关于“隶农”,隶农,拉丁文称为Colonus,音译为高伦努斯(科伦努斯),或依其复数Coloni译为高伦(科伦尼)。隶农是中文意译,表示带有隶属性的农民。,在共和国末期即已出现隶农。实际上罗马共和国末期的高伦并不带有隶属性。最初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罗马殖民地成员,一是指佃农。后一种意义上的隶农大约出现于公元

17、前二世纪。这时的佃农是拥有公民权和法律权的自由公民。他们对于地主没有人身隶属关系,对于土地也没有固定的依附关系。这个时期的隶农数量不多,流行的范围也不广。,罗马帝国初期(公元一至二世纪)隶农阶层得到了发展。当时隶农在意大利、高卢的南部和东部、阿非利加的南部、色雷斯和希腊等地都比较流行。这个时期的隶农制,对克服奴隶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曾起了一定的进步作用。隶农的生产积极性比奴隶高得多。,这一时期的隶农以小佃农为主体,同时也出现了经营形式与小佃农相似的析产奴。隶农从地主或奴隶主手中获得一块份地,向地主或主人交纳货币租,后又交占收成1/3左右的实物租。隶农的权利和义务不仅约定俗成,而且得到法律

18、的保护。但是这种约定俗成和法律规定在实践中经常遭到破坏。地主超额索取租金和增加劳役日期以及隶农以人身去抵债的现象已经常出现。在帝国初期,已经出现了隶农人身依附的增强和世袭化的倾向。,罗马帝国后期(公元35世纪)隶农的来源扩大了。当时的隶农有来自迁入帝国境内的异族,有被征服的土著,有战俘、析产奴和来历不明的流浪汉,也有破了产的中小地主和逃避捐税徭役的城市中等阶层。在这一时期,隶农的地位每况愈下,他们逐渐地变成了土地的附属物,逐步被剥夺了人身权利和财产权。于是,隶农制初期对于社会生产的某种积极意义也告消失。隶农起而反抗奴隶主剥削和统治。,罗马帝国后期的隶农近似于奴隶,但又与奴隶不同。因为在名义上隶

19、农仍保有自由民身份,隶农的某些权益可以得到法律的保护,在主人许可的情况下,他们还可以出卖自己的收获物、出庭诉讼或作证、从军服役等等。隶农也与农奴不同,因为隶农没有农奴那样的较稳定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这时的隶农,既有奴隶身份的特征,又有农奴身份的特征。所以恩格斯称他们是“中世纪农奴的前辈”(马恩选集卷4,页146)。,隶农的出现,及隶农制的形成,表明罗马奴隶制开始瓦解。在罗马奴隶制全盛之时,衰落的迹象就已出现。,三、前期罗马帝国的政治统治,朱里亚克劳狄王朝(AD1468)以朱里亚克劳狄(在位AD4154)统治时政治建树最多,故名。克劳狄在位时,把元首的皇家办事机构(管理皇家地产、金库、税收等)

20、发展为中央政权机关,初步建立起一套官僚体系。中央政权设三个部门,即秘书处(内政、外交、军事)、财务处、司法处。克劳狄为扩大其政权的社会基础,曾将罗马公民权广泛授予行省居民。,公元54年,克劳狄被其妻亚格里皮娜(克劳狄是她的舅父)毒死。亚格里皮娜的前夫之子尼禄登位(AD5468)。尼禄是罗马史上著名的暴君。公元64年7月18日,罗马城发生大火,延烧6日(一说9日)。尼禄不但坐视不救,反而登楼观火,饮酒取乐,在七弦琴伴奏下高声吟诵有关古希腊特洛伊城毁灭的诗篇。古罗马史家塔西佗认为尼禄是罗马大火的纵火者,目的是在废墟上建立新首都,以取得建立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新首都的荣誉。尼禄把“纵火案”嫁祸于基督

21、徒,加以残酷迫害。,公元66年,巴勒斯坦犹太人起义。68年,西班牙和高卢也发生起义。近卫军背叛尼禄,元老院宣布尼禄为“祖国之敌”。尼禄被迫出逃。逃亡途中自杀。朱里亚克劳狄王朝随之告终。,公元69年12月,弗拉维王朝(AD6996)建立。该朝政治政策的主要特征是提高与加强行省的地位和作用,并采取了加强军事、改善财政等一系列措施。各行省奴隶主广泛参政,成为帝国的支柱。帝国真正成为整个地中海世界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机构。在弗拉维王朝统治期,公元70年,罗马军攻陷耶路撒冷城,残酷镇压了犹太起义。,公元96年,弗拉维朝第二个皇帝图密善在政变中被杀,元老院推举涅尔瓦(9698)为帝,开始了安东尼王朝(9619

22、2)统治。该朝六帝中,以第四帝安东(敦)尼(138161)的政绩较多,故名安东尼王朝。该朝6位皇帝中,除涅尔瓦出身于元老贵族外,其余都是行省贵族出身。可见行省奴隶主贵族已开始把持罗马帝国中央政权了。,安东尼王朝以王权极盛、统治稳固著称,被称为帝国的“黄金时代”。图拉真(98117)在位时,奉行扩张政策,使帝国版图扩张到顶点:东起幼发拉底河,西迄不列颠岛,北至达西亚(越多瑙河),南达北非,地跨欧、亚、非三洲。图拉真死于征途后,帝国版图马上缩减。公元132年,巴勒斯坦犹太教徒大起义,反抗罗马统治,被镇压,58万犹太居民被杀,五十座城市和近千个村庄被毁。犹太人流散异地。,图拉真纪功柱罗马公元106-

23、113年,图拉真在取得对达西亚战争胜利之后,立即在各地大兴土木,在罗马也造起了一些纪念性建筑物。在这些完整的建筑群中,至今保存完好的建筑残迹是罗马纪功柱-图拉真圆柱。图拉真圆柱系大理石砌成,高达27米,它的基座是爱奥尼亚柱式,柱头采用多立克柱式。柱顶上还耸立着罗马元首图拉真的青铜像(此像已在16世纪换下,代之以基督教传说的圣彼得像)。柱身上环绕着长达200米的饰带浮雕,绕柱共23转,全部画面是图拉真率领军队征服达西亚的战争。饰带浮雕上总共刻画了2500个人物,采用前进式散点透视方法,生动自如地把那些层次复杂、细节琐碎的不同场面组成一条狭长的带状画面。这座大理石圆形纪功柱,其内圆是空心的,柱内安

24、装了螺旋式梯子,共有二百个台阶,抬级而上可达于柱顶。,罗马万神殿(公元120124年),罗马万神殿,音像资料罗马万神殿.MPG,在罗马皇帝图拉真的继承人哈德良时代(公元117138年), 重建了著名的万神庙(此庙最初于阿格里巴时代建造,后被焚毁,公元120年起此庙重建于原址上),它又名潘提翁神庙Pantneon)。,罗马万神庙的特点是充分利用拱券技术,这种建筑结构最初来自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罗马人使希腊柱式结构与拱券创造性结合在一起,作为拱券式殿堂建筑,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圆顶建筑之一。罗马的宗教信仰基本上也承袭希腊遗风,但在伊特鲁里亚的建筑影响下,罗马人把诸神集中起来供奉,即在一所神庙内,可以设

25、几个圣殿。古希腊神庙四周以柱廊相环绕,它显得亮畅些,故建筑平面是呈矩形状;而罗马万神庙,因供神的圣殿较多,可呈圆环形,但空间必须宏大,于是在伊特鲁里亚的拱券结构的基础上,创造了这种从外观上看,比较封闭的拱顶结构,从内部结构上看,整个建筑是由门廊和神殿两大部分组成的。,万神殿前一部分是门廊,即由两排科林斯式的柱子(每排八根)支撑着一个半三角形额墙的门廊,宽33.5米,深18米,后部则是一个巨大的圆形神殿,直径为43.2米,墙厚为6.2米。上面的半球形圆顶是建筑物的最精彩部分,它的空间开阔,垂直的顶高几乎与圆形直径相仿佛。四周无一窗户,唯有从圆拱的顶端天窗射入日光。因此,人在这个圆顶下,好象处在一

26、个厚重的围壁包围之中,给人以一种恒定、宏阔的神秘印象,任何声音都可以互相撞回,使空间的共鸣性增大。此种围合性的空间感,造成了信神者内心的超然力量,它是一种静态的力量,却又感到有无比的压力。建筑史家说它把古希腊的回廊移进了室内 的结果,这是罗马神庙建筑中的典型的帝国风格。,神庙本身建在有三层台阶的高台基上,圆拱形的内壁虽无窗户,却有彩色大理石以及镶铜等装饰,华丽炫目;西边列柱广泛采用了可以减轻负担的拱门和壁龛,这种富有创造性的建筑结构,对中世纪、以至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的宗教建筑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它那宏伟的高空间圆顶,一直影响到欧洲的巴洛克,甚至近代的宫殿建筑。关于这个大圆顶,过去一直认为是用砖

27、和混凝土砌成的,并认为圆顶是搁在第二层上面的。经20世纪30年代修复这座神庙时发现,这个大圆顶里并无砖砌的骨架,圆顶也不是搁在第二层上,而是搁在第三层上,它简直象一顶浅而扁的无檐帽。由于外表装修细致,二、三层之间的构架十分严密,才给人以整个大圆顶的错觉。如此大胆的空间处理,在西方古代建筑中可以说是罕见的。,到马可奥里略(161180)统治时,罗马的“黄金时代”与“罗马和平”趋于结束。奴隶制危机的迹象到处出现。,马可奥里略骑马像罗马公元170年,马可奥里略的肖像留存下来的不下百余件,而数这一尊骑马像(高4.24米)为最著名。马可奥里略在坐骑上,表现出略有所思的样子,他举起右手,这种动作通常是罗马

28、领袖像的程式。这里已体现不出皇帝向下属发号施令的神气了,它给人以一种平静的姿态,皇帝俯视着这个纷争喧嚣着的世界,似乎在向人民进行宿命论劝戒。坐骑的姿势雕琢得很生动,并不激越,而是稳步踏蹄而进的样子,当年不可一世的罗马军事领袖的神态早已荡然无存,连一种政治家风度在这里也找不到。由于骑马铜像情调低落,当中世纪在大规模损毁异教艺术(即希腊罗马艺术)品时,它被误认为是第一位保护基督教的君士坦丁骑马像而被保存了下来。原先是置放在罗马莱特兰宫门前的,1536年,米开朗基罗在整修市政广场时,将它迁移到那里。,音像资料罗马的兴盛.MPG,第三节 基督教的兴起和发展,一、早期基督教的兴起 1、产生的原因,基督教

29、于公元一世纪产生在散居小亚细亚等地的犹太下层人民中间。当时,罗马的统治者为了满足他们穷奢极欲、荒淫无度的生活和对外扩张的需要,对意大利本土和行省人民进行着残酷的压迫和掠夺,尤其对东方行省的压迫掠夺更为厉害。下层人民为了反抗罗马奴隶主阶级的统治,从公元前2世纪以来,展开了接连不断的英勇斗争。,如公元前4年犹太人反罗马起义,公元66年,犹太人掀起了反罗马大起义,坚持斗争四年之久,结果遭到了罗马的残酷镇压,除死难者外,有7万多人被卖为奴隶。一次次的人民起义失败了,但被压迫的人民尤其是亡国流浪的犹太人并不因此而甘受压迫。他们渴望得到解脱,渴望找到出路,但在现实生活中这条出路是找不到的。于是他们便寄希望

30、于来世,寄希望于天国。基督教就是适应了人们的这种思想需要而产生的。,1947年,在死海附近发现的纸草文献说明,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犹太下层居民中流行一种宣扬“救世主”(弥赛亚)将要来临的秘密教派拿撒勒派。该教派作为一个独立教派,约形成于公元1世纪中叶,逐渐发展为早期基督教。,基督教的产生,除了社会原因外,还有思想来源。基督教的形成,首先是受了犹太教的影响。公元前几个世纪,犹太人中盛传:上帝将重新派遣一位“弥赛亚” (Mashiah)到世上来拯救犹太人,解放犹太人。“弥赛亚”一词就成为犹太人幻想的“复国救主”的专称。,罗马帝国初期,走投无路的苦难群众从犹太教思想中找到了他们的救星。来自犹

31、太教的救世主观念构成了基督教信仰的基础。早期基督教的“救世主”观念和一神思想显然来自犹太教,同时犹太教的圣经全部为基督教徒所接受而被称为旧约,以别于新约。,除犹太教外,基督教还吸收了在埃及、叙利亚、小亚和伊朗等东方地区广为流行的宗教思想,主要是一神教的观念(如波斯把太阳神米特拉奉为最高的神)、神为了拯救众生死而复活、赎罪献祭的思想(如埃及对奥西里斯的信仰)。希腊、罗马的哲学,特别是亚历山大里亚学派斐罗的学说、斯多葛派哲学和昔尼克派伦理学,都为基督教义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元素。,2、关于耶稣(即“救世主”,是上帝之子。),传说,耶稣生于犹太伯利恒的一个木匠之家,木匠约瑟的妻子玛丽亚受上帝圣灵的感应而

32、怀孕,在伯利恒城客店的一个马厩里生下了耶稣。耶稣是上帝的独生儿子。(马太福音第二十六章)耶稣长大成人后,30岁召了12个使徒,到处传道,并创造出许多奇迹。他能使病者痊愈,可叫死者复生。耶稣遭到罗马官吏的仇恨,被门徒犹大出卖而遭逮捕,被罗马派驻犹太的总督判处死刑,被钉死在耶路撒冷一座小山的十字架上(是日为耶稣受难日)。,耶稣像,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受难三天后,耶稣复活了,与门徒们见面(是日为复活日),第40天后升天。门徒们相信耶稣不久将重降人世,来审判死人和活人,并且在世界上建立一个救世主王国。第50天,基督差遣圣灵降临,门徒领受圣灵,开始传教。(见新约全书使徒行传。)据此,基督教规定,每

33、年复活节后第50天为圣灵降临节。,公元1世纪60年代成书的约翰启示录首尾曾提到耶稣之名,但无生平事迹材料。耶稣生平事迹,公元2世纪后始见于圣经。从公元1世纪犹太史学家约瑟弗斯的犹太古史和古罗马史学家塔西陀的编年史中,都可以找到关于耶稣的一些资料,这些资料间接地说明了历史上的确出现过耶稣其人。原杭州大学胡玉堂先生认为,耶稣实有其人。(其文见外国史知识1981年8期),其实,“耶稣”是犹太人中一个非常普通的名字。“耶稣”是“约书亚”(Josua)一词的希腊文音译,其希伯来文的原意为“雅赫维(耶和华)拯救”。萌芽时期的基督教是社会下层人民狂热宣传救世主的群众运动,人们殷切地盼望救世主从天而降,拯救受

34、苦受难的人民。显然,人们对自己幻想中的救世主赋以“耶稣”这个名字,冠以“基督”称号,是理所当然的事。,耶稣的传说反映了基督教起源于下层人民、反对富人和罗马统治的真实历史内容。,“基督”一词是希伯来文“弥赛亚” ( Mashiah,意为“救世主”)的希腊文译名Christos;Christos原意为“受膏者”、“君主”。古代犹太人封立君主和祭司时,常举行在受封者额上涂敷膏油的仪式,意指“上帝所派遣者”。耶稣即“救世主”。基督教之名即由此而来。不要把耶稣(救世主)与上帝混为一体。,至于“圣诞节”,是基督教产生以后几个世纪才由教会逐步确定的。12月25日并非历史学家考证出来的耶稣生日,而是基督教变成

35、了罗马帝国的官方宗教以后,教会才把罗马帝国原来信奉的太阳神(米特拉神)的生日移植到耶稣身上。公元336年,在罗马举行了一次纪念活动,明确地把12月25日作为基督降生日。公元354年,罗马第一次明令规定12月25日为公开举行庆祝活动的节日。,(圣诞老人,一说是4世纪小亚细亚每拉城主教圣尼古拉的化身。白须红袍,于每年圣诞节时驾鹿撬自北方来,由烟囱进入各家分送礼物。),3、早期基督教教义和组织,早期基督教教义是吸收了犹太教义、东方宗教思想素材和古希腊、罗马的哲学思想而形成的。早期教义是口头流传。大约在公元68年,编成了最早的基督教文献约翰启示录。公元2世纪,基督教传道者编成了福音书4种,形成了新约全

36、书的主体。福音书即: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早期基督教的主要教义是:信奉耶和华(上帝)为宇宙的唯一真神;相信凡是基督徒都是上帝的选民;宣扬天国思想;认为信徒不论民族、贫富、贵贱,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人人皆有罪,上帝救人人,人人信奉上帝,忍受人间苦难,即可死后升天国;主张财产共有,反对富人剥削穷人,反对罗马统治,因而受到罗马政府残酷镇压(如公元64年尼禄镇压)和迫害。,信徒们先在许多城镇组成小的宗教团体宗教公社,共同平等地祈祷、传道,共同举行圣餐、听道,互相帮助救济,实行财产公有、共同消费。凡信奉耶稣,遵守教规的人都可以入教。这些宗教公社的领导人是长老和执事,后来又增设财务监督

37、(bishop,后来的“主教”episkopos一词即由此而来)。到二世纪后半期,各城市的基督教宗教公社逐渐融合,形成有组织的基督教会。,从以上史实可以看出:早期基督教是被罗马统治者压迫、镇压的思想运动,是奴隶、农民、穷人及无权者的宗教。它反对罗马的残暴统治,反对富人的贪婪(如认为“富人要升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贫穷不是罪恶,要求富贵豪华才是罪恶”),主张人人平等,表现出战斗气息,因而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基督教对现实的反抗是消极的,对未来的理想是虚幻的。基督教主张的人人平等,不是在现实世界,而是在虚无缥缈的天国;它宣扬的忍受人间痛苦,死后升天堂的思想,不但纯属虚幻,而且束缚人民群

38、众反剥削、反压迫的手脚。这就成为基督教以后演变为剥削阶级工具的内在原因。,4、早期基督教的传播及其演变,从公元2世纪后半期起,由于基督教的迅速传播,城乡中等阶层的有产居民(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富裕农民)和其他有产者也纷纷入教。这些人入教原因,一是他们由于不同程度地遭受奴隶制危机的损害而感到惶恐无望;二是由于这时基督教已从公社转向成立教会,各地的教会可以便利于商人、手工业者的营业活动。,有产者加入教会,改变了早期基督教的社会成分,从而使基督教的思想和组织也随之改变。他们向教会捐献财物,加上比较有文化教养,因而在教会内影响较大,并逐步取得了领导地位。同时,早期基督教那种平等博爱、同舟共济、敌视富人

39、、反对罗马的精神也渐趋消失,而劝人驯服、爱仇如友、希冀来世的教义,则被提到主要地位。因此,到2世纪下半叶,基督教经过演变,其主导势力,已是富有者和奴隶主了。而坚持早期基督教教义的教派(如蒙坦努教派)则被视为异端而遭到排挤。,在3世纪危机中,基督教得到了更迅速的发展。受到危机震动和打击的奴隶主、大地主、大商人、官僚,甚至皇帝的亲属也有一些加入了基督教。教会也有所发展,罗马、拜占廷、迦太基、亚历山大里亚等城市,成为其所在地区教会的中心,并渐渐发展成为领导所在地教会的上级教会。教会成为一支巨大的社会力量。教会的领导权转到了大有产者的手中,基督教从而失去被压迫者宗教的性质。罗马的统治阶级看清了基督教的

40、变化,逐渐从迫害转为加以控制和利用,使其成为巩固统治的工具。,音像资料耶稣受难地.MPG,第四节 公元三世纪的危机,一、公元三世纪危机 从公元2世纪末到3世纪末,罗马奴隶制社会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爆发了全面危机,史称“三世纪危机”。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已经腐朽了的奴隶制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奴隶制经济的衰落。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3世纪危机首先表现为农业的衰落。奴隶劳动的强制性,妨碍了先进生产工具的推广。强制性的劳动和残酷的剥削,使奴隶逐渐完全丧失了劳动积极性,他们不断以怠工、破坏生产工具、逃亡,直至武装起义等方式反抗奴隶主。与此同时,由于意大利境外农产品竞争激

41、烈,意大利农产品对外销售市场大大缩小。这就造成了奴隶制经济变得无利可图。加上奴隶制的长期统治,使得自由人鄙视生产劳动,把劳动看作耻辱,不愿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于是,意大利农业生产日益衰败下,多数农业大庄园改为牧场,奴隶制大庄园逐渐转变为隶农制大地产。,在农业衰落的同时,因奴隶劳动无利可图和市场缩小又引起了手工业的衰落。农业和手工业的衰落又引起了商业和城市的萧条。而政府竭泽而渔的税收和金融政策更加剧了商业和城市的萧条。,(2)经济危机的出现,又引起了政治危机的发生。为了争权夺利,统治集团内部纷争不已,混战不休,出现了一片混乱的局面:皇帝更替频繁(235253年,有16个皇帝先后登位;253268年

42、,进入所谓“三十僭主”时期,军团和行省都各自拥立皇帝,互相残杀),政变不断发生,中央政府处于瘫痪状态。,(3)经济危机和内战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激化了阶级矛盾,因而人民起义风起云涌、此起彼伏。如公元263年,西西里爆发了大规模的奴隶起义;公元269年,高卢又爆发了巴高达运动,坚持斗争达200余年(“巴高达”一词源于克勒特语“斗争”一词,意为“战士”。运动高潮在269约287年)。与此同时,一些蛮族部落开始突破防线侵入帝国境内。3世纪中叶,日耳曼人从东、西两面突破了罗马帝国的国境线;法兰克人进入高卢中心地带;哥特人也在3世纪初期,进入东部多瑙河下游,劫掠黑海沿岸,成为东南欧的一支重要力量。,所有这

43、一切都说明罗马帝国已经陷入严重危机。,第五节 后期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一、基督教的合法化与发展 1、米兰敕令,公元306年,君士坦丁(306337)经过战争成为罗马皇帝。面对基督教拥有很大力量的现实,为了取得基督徒对帝国政府的支持,君士坦丁于公元313年在意大利米兰城颁布了一项敕令,宣布帝国境内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要求各地发还没收的教产;并规定教会神职人员免服城市徭役。米兰敕令的颁布,标志着罗马帝国对基督教由迫害转为利用。,君士坦丁头像罗马公元4世纪初 ,大理石雕像,高244厘米, 有明显的拜占庭艺术的影响。现藏于罗马市政博物馆内。,凯旋门及其浮雕罗马公元4世纪初,

44、君士坦丁凯旋门建于公元312至315年间。凯旋门上两个圆形浮雕,是这个时期的新浮雕样式,也是早期基督教美术的一种体现。左图描绘的是公元2世纪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骑马行军的形象,他是一个自我反省的统治者,拥护新斯多噶主义,具有宿命论思想,在国势衰颓时期,是一个忧郁皇帝的典型,但这件浮雕形象有明显的抄袭性质。右图内描绘的似与基督教有关,属于异教故事。下面为一横带装饰,描写的是皇帝登基的仪式。使为罗马帝国晚期的这座凯旋门,标志着受东方文化的影响的艺术新倾向。,2、尼西亚大会,公元325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又在小亚细亚的尼西亚城内亲自主持召开第一次基督教主教会议,史称尼西亚大会。此会被基督教称为第一次公

45、会议。会议制定了内容十分复杂的强制性宗教信条,宣布不同意此说的阿利乌派(因亚历山大里亚主教阿利乌而得名)为“异端”,开除出教。阿利乌(Arius,约250336)本人则被流放到伊利里亚。会议还规定每年过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为复活节。从此,在尼西亚会议上得势的一派,即自称为正统信仰派(“正教派”)。,“正教派”主张圣父(上帝)、圣子(基督)、圣灵三位一体,即圣父圣子同体,是神而非人。阿利乌派则否认基督的神性,而认为基督在圣父之下,具有人性。阿利乌派还反对教会上层为特权集团,反对教会上层拥有大量土地、财富,因而得到劳动者拥护。,基督教合法化后,其教义与教会组织均有进一步的发展。从三世纪开始,一些

46、代表基督教统治集团的神学家对早期基督教加以改造,创立了基督教神学。这些神学家后来被尊奉为“教父”,这套神学则被称为“教父学”。当时著名的神学家有奥礼金(约185254)和奥古斯丁(354430),后者著有上帝之城、忏悔录等。上帝之城(著于413426)是基督教第一部历史哲学著作。,在教会组织方面,4世纪左右,在埃及创立了“修道院”,后来遍及许多地区,成为传播基督教的一支重要力量。45世纪,罗马帝国各地已经普遍建立了基督教会、教堂,教徒遍布各地。公元392年,罗马帝国皇帝提奥多西(379395)下令严禁异教,以基督教为国教,信奉异教者受惩罚。从此,基督教残酷迫害一切异教,同时也严重破坏了古代文化

47、,使大批建筑物、艺术珍品和文献遭到毁灭。,公元535年,一位叙利亚僧侣狄奥尼修斯埃克西克(Dionysius Exiguus,约500545年)在计算复活节时,发明了基督纪元,即以耶稣基督降生之年作为纪元(Anno Domini,“我主之年”,缩写为“A.D.”)的开始。,参见安希孟:基督教纪元是怎样产生的?,载世界宗教资料1989年第1期,第5861页。,二、戴克里先改革,3世纪危机沉重地打击了奴隶制度,使罗马帝国进入垂死阶段。为了挽救帝国命运,一些皇帝实行了改革。其中著名的有戴克里先改革和君士坦丁改革。,公元284年,近卫军长官戴克里先(G.A.V.Diocletianus,生卒约公元24

48、3313年,在位284305年)取得了帝国政权。戴克里先是伊利里亚人,是一个释放奴隶的儿子,行伍出身。他执政后,为了巩固统治,实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主要有:,(1)废除了元首制,采用了君主制,元首称号正式改为君主(称“多米那斯”dominus,意为主人)。“普林斯制”(元首政治)被“多米那特”制(dominatus)(君主专制)所取代。,此外,为加强对帝国的统治,制止一些地区对于中央的离心倾向和对付人民的反抗及外族的入侵,他把帝国划分为四个地区,分别由两个“奥古斯都”和两个“凯撒”进行统治(奥古斯都为正职,由戴克里先、马克西米安充任;凯撒为副职),其余三人都要听命于戴克里先。这种统治方法叫做“

49、四帝共治制”。这一制度的设立,显然是为了在政局动荡、难于治理的情况下加强统治。,(2)为了加强统治,防止行省分立,他缩小了行省规模,将全国划分100个行省,每10至12个行省合成一个行政区,实现军政分治,地方总督不兼军职。,(3)为了能及时地镇压人民的反抗和抵御外来的入侵,他把军队分为边防军和内部机动部队(巡防军)两种,并开始吸收蛮族充当边防军,促进了军队的蛮族化。,(4)为了增加国库收入,废除了从前混乱的税制,采用了新税制,规定乡村居民交纳土地税和人头税合一的赋税,城市居民只纳人头税,税额的多少依行业而定。奴隶、无产者、官吏免税。这项措施加重了人民负担。戴克里先为保证税源和巩固统治,把自由民

50、、隶农都固定在土地上,不准自由迁徙;把手工业者、商人固定在不同的行业中,以连环保方式保证缴足税额。这加剧了社会矛盾。,(5)为了稳定市场,戴克里先还改变了币制,颁布了“物价敕令”(301年),限制物价。但由于不符合当时经济情况,所以这项措施未得真正实行。,三、君士坦丁“改革”,君士坦丁(Flavius Valerius Constantinus,生卒约公元280337年,在位306337年)。,公元306年,罗马帝国政权落在君士坦丁手中。323年,另一个“奥古斯都”被杀,君士坦丁成为帝国唯一的独裁君主。,(1)废除“四帝共治制”,统一控制高级官员的任命;把帝国划分为高卢、意大利、伊利里亚和东方

51、四大行政区,其下设行省。并于公元330年,把帝国首都迁到拜占廷,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号称新罗马。这些措施是为了加强对帝国的统治。,他在位时,实行了一些所谓“改革”措施,主要有:,音像资料:君士坦丁堡.MPG,(2)顽固维护已经腐朽的奴隶制。他两次重申主人有权处死奴隶;还严厉禁止隶农逃亡(332年),规定对被捉获的逃亡隶农要戴上镣铐送还原主,并允许把释放奴重新沦为奴。,(3)利用基督教进行统治。公元313年,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325年,他又主持召开尼西亚大会,控制基督教,使其成为帝国的统治工具。,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的“改革”措施,是奴隶主阶级为维护腐朽的奴隶制而倒行

52、逆施的突出表现。这些措施不但挽救不了奴隶制度的灭亡,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加深了罗马奴隶制的危机。,四、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公元3世纪的危机,说明罗马奴隶制帝国已进入垂死阶段,统治者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的改革并没有使帝国摆脱危机。从4世纪中期起,奴隶、隶农、贫民起义和不断入侵的外族汇合一起,以更加猛烈的声势从内部和外部冲击着腐朽的奴隶制帝国。到公元5世纪初,罗马帝国的历史已进入了它的最后阶段。,罗马由于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帝国在公元395年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西罗马帝国仍以罗马为都城,东罗马帝国建都在君士坦丁堡。东西两部分分别由两个皇帝统治着。他们是皇帝提奥多西(379395)的儿子,

53、即位时一个18岁,一个才11岁(提奥多西死时把帝国一分为二,分别交给他的两个儿子)。这时候,西罗马帝国的军事力量已十分薄弱,皇帝霍诺留又是一个无能者,主要依靠日耳曼人的雇佣兵将领斯提里哥及其军队来维持统治。,古罗马帝国的北疆居住着被罗马人称为“蛮族”的日耳曼人各部族。由于匈奴人从中亚地区西迁到东欧一带,迫使日耳曼人也开始了民族大迁徙(从375年开始,到568年结束)。民族大迁徙是与罗马帝国内部奴隶、隶农的起义相伴随进行的。由于当时日耳曼人正处在军事民主制向阶级、国家产生阶段的过渡,所以迁徙、征服的过程,也就是摧毁西罗马帝国的过程和日耳曼人诸王国建立的过程。,公元375年,受匈奴人西迁的影响,日

54、耳曼人中的西哥特人西迁入罗马境内,倍受罗马当局欺压。次年,西哥特人起义,延续了好几年。公元401年、406年,西哥特人在领袖阿拉里克率领下,二进意大利,被帝国军队打败。410年。西哥特人又一次攻进意大利,奴隶纷起响应。西哥特人迅速占领了离罗马不过20多公里的海港奥提提亚,夺走了从非洲运来的全部粮食,以致人口众多的罗马立刻开始了可怕的饥荒。,罗马居民每人每天的口粮从半磅减到了四分之一磅,最后完全停止了配给。接着,又出现瘟疫,成千上万的人死去。罗马被迫派使者到西哥特人那里去求和,最后达成协议:罗马献出黄金五千磅,白银三千磅,绸料四千块,胡椒三千磅;此外还派若干名贵族到西哥特人那里去做人质。西哥特人

55、解除对罗马的包围。,皇帝霍诺留的援兵和粮食到来后,他又采取军事行动,激怒了西哥特人。公元410年8月24日夜,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西哥特人围攻罗马城。城里久已盼望解放的罗马奴隶,在黑暗中打开了城门。这个被罗马人夸耀为“永恒城”的罗马就这样陷落了。经过3天3夜的洗劫,罗马几乎变成了一座空城。在破城之后的6天,西哥特人撤离罗马城,折向意大利南部。西哥特人后来北上转入高卢南部和西班牙,419年,建立起西哥特王国(领土包括今西班牙大部和法国南部的一部分,都于土鲁斯。 711年亡于阿拉伯人。),就在西哥特人进攻意大利的时候,日耳曼人当中的汪达尔人、勃艮第人、法兰克人也突破了罗马帝国的北部边界。汪达尔人于

56、5世纪初为匈奴人所迫,从莱茵河南下,穿过高卢和西班牙,于411年建国;并于429年渡过海峡,攻入北非。,北非的奴隶和隶农早在4世纪3070年代,就掀起阿哥尼斯特运动(“阿哥尼斯特”是运动参加者的自称,意为争取正义信仰的“斗士”),反对罗马统治。在汪达尔人到来后,北非的奴隶和隶农就与汪达尔人联合起来,结束了罗马的统治。439年,汪达尔人攻占迦太基,在北非建立汪达尔王国。455年,汪达尔人攻陷罗马,大肆焚掠。(汪达尔王国于533534年亡于东罗马帝国。),在高卢,“巴高达”运动再度高涨,起义者到处攻占大农庄。勃艮第人和法兰克人利用这个形势,顺利地进入高卢。457年,勃艮第人在高卢东南部建立勃艮第王

57、国,都于里昂。(534年亡于法兰克王国。)法兰克人后来在481年建立了法兰克王国。到5世纪中期,西罗马帝国的行省已大部丧失,先后被日耳曼人占有。 到公元5世纪70年代,西罗马帝国的领土,仅限于意大利了。西罗马皇帝的统治也只有一个虚名。皇帝废立主权,操于蛮族军人之手。从455年至470年间,皇帝更替了9次。,4世纪末,匈奴人大规模西迁,进入欧洲东境。哥特人被迫西迁,引发了大规模的民族大迁徙浪潮。公元443年,匈奴王阿提拉(在位434453)率匈奴军进兵君士坦丁堡,东罗马战败求和。此后,匈奴人一路西进,攻入西罗马帝国。公元451、452年,匈奴人两次进军意大利,兵临罗马城下,但因军中发生瘟疫而撤退

58、。匈奴人给奄奄一息的西罗马帝国以极为沉重的打击。(453年阿提拉死,匈奴人被日耳曼人战败而溃散瓦解。),公元476年,罗马帝国的日耳曼雇佣军将领奥多雅克废黜了西罗马的最后一个皇帝罗慕洛,自立为统治者。历时千余年,曾雄踞于于地中海一带的罗马,终于在奴隶、隶农起义的打击和外族的侵袭下倾覆了。西欧的奴隶制度也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而崩溃了。欧洲历史从此进入了封建制的中古时代。(参见华中师大历史系编史学知识千题9496页,湖北教育出版社1985年)。,第六节 古代罗马文化,古代罗马文化是在古代东方文化、希腊文化和伊达拉里亚文化的影响下,并且在罗马经济、政治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哲学和法学,在哲学

59、方面,唯物论的主要代表是卢克莱修(约BC9854)。他的生平事迹很少为世人所知。他的代表作物性论表明,他继承了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的原子论学说,认为自然界非神所创造,而是由不能创造、也不会消亡的原子构成的。他还具有社会进化论的思想。,唯物哲学家琉善(约120200)主要作品有神的对话等。他以对话和讽喻的形式表达了他的思想。他的唯物论和无神论对后世影响很大。,唯心论方面的代表是辛尼加(约BC4AD65),宣扬宿命论思想和禁欲主义,他说:“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牵着走。”他的哲学思想反映了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思想。辛尼加是皇帝尼禄的老师。西塞罗(BC10643)也是著名的唯心思想家,以生动流畅的拉丁文将希腊的哲学思想通俗化了,从而便利了罗马人对希腊思想家的了解。,在法学上,罗马也有重大的贡献。如编纂于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十二铜表法、公元2世纪法学家盖约编的法学阶梯,公元438年提奥多西颁布的提奥多西法典等对以后欧美各国的法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二、历史学,史学方面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波里比乌(约BC200118)、李维(BC59AD17)、塔西佗(AD55120)和阿庇安(AD95165)等。,波里比乌的代表作是通史40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