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复习课件语文_第1页
第七单元复习课件语文_第2页
第七单元复习课件语文_第3页
第七单元复习课件语文_第4页
第七单元复习课件语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单元复习课件,课文回顾,26. 强项令(范晔) 27. 包拯(脱脱) 28. *岳飞(毕沅) 29. *列子二则 杞人忧天杨布打狗 30. 诗词五首 迢迢牵牛星渡荆门送别(李白) 春望(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强项令回顾,字音及词义: 驻车叩马:拉住马车。驻,停留。叩,拉住,勒住。 大言数主之失: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大言,大声说。数,列举罪状或过失。 格杀:打死。格,击打。 圣德中兴:圣明有德而复兴。 持之:强拉他。持,挟制。 谢主:向公主谢罪。谢,认错。 强使顿之:用强力使他叩头。 白衣:平民,百姓。 悉以斑诸吏:全部分发给各位差吏。 搏击:

2、捕捉打击。 豪强:依仗权势欺人的权贵。 妻子对哭:妻子和儿女相对哭泣。 敝车一乘:一辆破车。 葬以大夫礼:按照葬大夫的礼节埋葬了他。,强项令回顾,关于作者 范晔字蔚宗,顺阳人。出身于一个世族家庭。他的祖父范宁曾任晋豫章太守,著谷梁集解一书。十三经注疏中的谷梁传注疏就是以谷梁集解为基础写成的。他的父亲范泰官拜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是宋武帝刘裕的得力助手。他博览群书、潜心著述,作古今善言二十四篇。所以范晔有很深的家学渊源,一直以名门之后自居,生性孤傲,不拘小节,仕宦不甘居人后,著述也不甘居人后。以此成名,也以此丧身。元嘉九年,范晔在为彭城太妃治丧期间,行为失检得罪了司徒刘义康,被贬为宣城太守,

3、范晔郁郁不得志,就借助修史来寄托他的志向,开始写作后汉书。元嘉二十二年,当他完成了本纪、列传的写作,同时又和谢俨共同完成礼乐志、舆服志、五行志、天文志、州郡志等五志的时侯,有人告发他参与了刘义康的篡位阴谋,因此下狱而死。谢俨怕受牵连,毁掉了手中的志稿,使后汉书只有纪传部分流传了下来。,强项令回顾,关于后汉书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全书包括十纪,八十列传及八志,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止共一百九十五年的史实。其中,本纪和列传的作者是南朝刘宋时的范晔,志的作者是晋朝的司马彪。,强项令回顾,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本文记叙了董宣秉公执法,“格杀”公主家奴,并痛陈严格执法对治理天下的重要

4、性,突出了他的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强项令回顾,文章脉络 课文先写“董宣执法”的故事,后叙董宣去世后家中贫困的景况。 文章一共有两段,其中的第一段是重点内容。 第一段:重点记叙一件事,突出了董宣的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 第二段:记叙董宣去世后家中贫困的景况,这是侧面表现董宣的廉洁奉公。,强项令回顾,写作方法 篇幅不长,但脉络清晰 很注意主次协调,正面、侧面呼应,行文活泼,富于变化。 关键句子的揣摩: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这句话的意思是:光武帝命令小太监扶着董宣,让他磕头向公主谢罪,董宣不答应,(光武帝命令小太监)强迫他磕头,董宣两手

5、撑地,一直不肯低头。这句话写出了董宣的宁死不从,表现了他不畏权贵的精神。,包拯回顾,字音及词义: 字:古人在年满二十时取表字。一般说来,古人的的名和字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徙:从一处到另一处。课文指改换任职地点。 迁:迁移职位,课文里指升官。 刺疆事:刺探边疆的(军事)情况。 无以对:没有什么话说了。 敛手:指收敛行为,不敢胡作非为。 陈曲直:陈说是非。 恶:憎恶、讨厌。 苛刻:过于严厉苛求。 推以忠恕:对人忠厚宽恕。 伪辞色悦人:假装出一副说话、做事的神态讨好别人。 仕宦:做官。 犯赃:犯法贪赃。 大茔:指家族暮地。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不遵从我的心意,就不是我的儿子及孙子。,包拯回顾,关于作

6、者 脱脱,字大用,1313年生于蒙古贵族之家。脱脱自幼时拜浦江名儒吴直方为师,十六岁即精通经史,且武功超群,膂力过人,被任为内宰司丞兼成制提举司达鲁花赤。,包拯回顾,关于包拯 包拯(包青天)(999-1062)自希仁,芦洲合肥人(安徽合肥),北宋天圣五年(1027)进士。中进士后,因父母年事已高,不忍远去为官,直到双亲相继去世,守孝完毕,才在亲友的劝说下为官,期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以孝闻于乡里。,包拯回顾,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本文通过对包拯的几件事的叙述,突出了包拯的机智、廉洁、巧言善辨、为官刚正、执法严峻、克已奉公的性格。,包拯回顾,文章脉络 课文分五段,每段重点写了包拯的一个特点。 第一

7、段,通过具体记叙包拯智破割人牛舌案,突出了他的为官机智。 第二段,写包拯和先前的知府的不同,从正面突出了他的为官清廉。 第三段,写包拯出使契丹,机智地驳倒契丹,不辱使命,突出了他的巧言善辨。 第四段,写别人对包拯的态度和看法,间接地表现了他为官刚正,执法严峻。 第五段,记叙了包拯的日常生活及他的为人清廉,特别是从他对后世子孙的要求,从中突出了他的克已奉公。,包拯回顾,写作方法 行文生动,活灵活现地展现人物风貌。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关键句子的揣摩: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这段话突出了包拯的克已奉公的精神。包拯为官刚正,执法严峻,这

8、段话就是其中很好的表现之一。从这段话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包拯的刚正不阿的性格,而且看到他对后世子孙的要求,不愧为封建清官的典型,不愧为“包青天”的称号。,岳飞回顾,字音及词义: 事亲:侍奉父母。 饰名姝遗之:把著名的美女打扮起来送给他。 宵旰:宵衣旰食,天未亮就穿衣起床,天很晚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事。 却不受:推辞不接受。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文臣不爱民钱财,武臣不害怕死亡。 师每休舍:军队每次休整。舍,停留,休息。 注坡:从斜坡上急驰而下。 束刍:捆束喂牲口的草料。束,捆。刍,喂牲口的草料。 立斩以徇:马上斩首加以示众。,岳飞回顾,关于作者 毕沅(17301797年),字湘衡,号秋帆,因从

9、沈德替学于灵岩山,自号灵岩山人。清经史学家,文学家。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进士,廷试第一,状元及第,援翰林院编修。乾隆五十年累官至河南巡抚,第二年擢湖广总督。嘉庆元年(1796年)赏轻车都尉世袭。病逝后,赠太子太保,赐祭葬。其墓在吴县木渎,1970年发掘时,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岳飞回顾,关于岳飞 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

10、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岳飞回顾,关于续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上承资治通鉴,起自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迄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以编年体形式记载宋、辽、金、元的历史,前后四百零九年。 续资治通鉴取材宏博,考证谨严,编排合理,总引资料达三百余种,纠正了以往宋史专著详北宋略南宋的偏颇,还增加了少数民族的资料。梁启超对该书评价极高,以为“有毕鉴则各家续鉴皆可废也”。,岳飞回顾,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本文通过记叙,从岳飞对父母、皇帝的至孝至忠,治军有方、关心将士的疾苦等三个方面的表现,赞扬了岳飞的高贵品格。,岳飞回顾,文章脉络 本文先写岳飞对父母的至孝和对皇帝的至忠,再写他的治军有

11、方,最后写岳飞关心百姓和将士的疾苦。 全文可分三层。 第一层,从开始到“师每休舍”前,写岳飞对亲(父母)上(皇帝)至孝至忠。 第二层,从“师每休舍”至“每调军食”前,写岳飞治军有方,军队所向披靡。 第三层,从“每调军食”到结束,写岳飞关心百姓和将士的疾苦。 显然,课文正是从上述三个方面赞扬了岳飞的高贵品格。,岳飞回顾,写作方法 详略结合,正面侧面相结合的写法。 在课文所写的三个内容当中,第一层、第三层写得较略,第二层写得较详。 正面描写:如写岳飞训练士兵、关心士兵的疾苦等内容。 侧面描写: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列子二则回顾,字音及词义: 杞人忧天:杞国的一个人担心天崩塌下来,比

12、喻不必要的忧虑。 崩坠:崩塌坠落。 身无所寄:自己没有什么地方可以依托。 废寝食: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晓:开导。 积气:聚积在一起的气体。 屈伸:(四肢)弯曲伸展。 行止:课文里是行动、活动的意思。 奈何:为什么。 只使:即使。 有所中伤:有被击中受伤的机会。中,打中,击中。 奈地坏何:地塌了怎么办。奈何,对怎么办,把怎么办。 舍然大喜:放下心来显得非常高兴。,列子二则回顾,关于作者 列子,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郑国人。思想上崇尚虚无飘渺,生前被称作“有道之士”。古书中有他卸风而行的记载,这是他潇洒的一面。然而现实中的列子则时常处于困顿之中。庄子中留下了这样的记载: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

13、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列御寇所著的论集,原书早已失传。现在的列子八篇是后人根据有关资料编著的,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列子一书虽然主要是缀拾古代典籍而成,然而经过作者的精心剪裁,却形成了独立的思想体系,在我国哲学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书中继承前代哲学中的辩证思想,在某些方面,其辩证思维的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列子中反映的片断的心理思想也值得重视和发挥。,列子二则回顾,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杞人忧天 杞人担心天坠地崩,身无所寄,而寝食不安,传统认为,这是庸人自忧,毫无根据地瞎担心,后世用“杞人忧天”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杨布打狗 杨布穿着白脱衣服出门,穿着黑衣服回

14、家,他家的狗只看衣服不看人,因而对他“迎而吠”,这则寓言批评了现实社会中的很多人,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结果往往出错。,列子二则回顾,两则寓言的寓意: 杞人忧天:这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杨布打狗:批评了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结果往往出错。,诗词五首回顾,字音及词义: 盈盈:清澈、晶莹的样子。 几许:多少。 脉脉:含情凝视的样子。 从:跟,随从。 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仍怜:依旧怜爱。 感时:感伤国事。时,时事,时局。 烽火:战火。 不胜:禁不住。 白草:一种干熟后变成白色的草。白草很有韧性,风能将白草刮断,可见风力的强劲。 千树万树梨花开:

15、形容万树挂雪,好像梨花盛开一样。 散入珠帘湿罗幕:(雪)飘进珠帘里沾湿了罗幕。,诗词五首回顾,关于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杜甫(712770),唐朝诗人。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 岑参(715770),江陵人,自幼家境贫寒,二十岁时到长安求仕,天宝三年(七四四)中进士,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后出为虢州长史,关西节度判官,嘉州刺史。大历五年卒于成都。岑参的诗,题材多样,想象丰富。特别是几次随军出塞,描写边塞最为擅长,与高适齐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诗词五首回顾,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迢迢牵牛星 这

16、首诗看似写神话传说,看似写天上的爱情悲剧,而实则是人间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此诗产生的年代,正是社会动乱时期,男子从征服役,人为地造成家庭破裂、夫妻分别,尤其给劳动妇女造成的是身心上的双重痛苦。夫妇久别是她们的生活,离愁别恨是她们的伴侣,夫妇团聚就成了她们的向往。此诗抒写的就是这样一种思想感情,这样一种社会现实。 渡荆门送别 这首诗的首联从直接叙述入手,介绍作者离蜀到楚漫游的行踪。中间两联描写途中所见的景色,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美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尾联表达了他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诗词五首回顾,春望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感情。被安史叛军占领,却掠的长安城,荒凉而凄惨。作者目睹眼前一片破败的景象,不禁为战乱未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