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咨询心理学知识(基础6章)_第1页
06咨询心理学知识(基础6章)_第2页
06咨询心理学知识(基础6章)_第3页
06咨询心理学知识(基础6章)_第4页
06咨询心理学知识(基础6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 咨询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 概述,附:心理咨询咨询什么?(一位高三重点班学生的问题),学生说: 父亲食言,学生的“问题” 头痛、害怕上学二周,家长说: 缺乏毅力,班主任说: 钻牛角尖,医生说: 心理疾病,心理咨询咨询什么?(一位慢性疼痛患者的心身问题) 某男,50岁,建筑工人。一年前因腰部外伤导致急性疼痛,经过积极的治疗,其组织病理改变在3个月之内就已逐渐消除,但此后疼痛仍继续存在,并出现许多习得性的消极行为症状,目前患者的症状越来越复杂,被诊为慢性疼痛综合征。下表是患者在受伤后两个不同病期的心身状态综合描述,第一单元: 咨询心理简史 尚未形成自己的系统理论,一、 心理咨询产生的学术背景

2、(相关早期工作见p393),二、 心理咨询产生的社会需求背景 p304 1908 帕森斯-“职业指导之父” 1896 韦特默(Witmer L)-临床心理学 1907 比尔斯(Beers CW)-“自觉之心” 20世纪2-30年代 测验-手段 1953 美国心理学会(APA)咨询心理学分会制订“心理咨询专家培养标准” 1956 APA咨询心理学分会的“定义委员会” 指出,心理咨询的三个方面: 1.通过关心动机、情绪调节,促进个人的精神世界发展 2.通过发展能力、动机,帮助个体与环境的协调 3.重视个体差异及其发展,加深社会对本职业的理解,第二单元: 咨询心理的基本概念,一、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定

3、义 2001年8月,劳动部定义,包括: 1.知识 2.技能(咨询、治疗) 3.解除心理问题(只局限于“心理问题”及其“伴随行为问题”) 广义的概念咨询 治疗 狭义的概念咨询,二、 心理咨询师的操作定义 许多作者的描述 p396 一句话:咨询师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三、 关于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各类心理行为问题进行矫治的过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相同点:目的都是解决心理行为问题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不同点: 后者规范化、标准化;前者则否 前者“协助解决”;后者“矫治”,第三单元: 心理咨询师的基本条件,一、 心理咨询师应有的思维方式与态度 (一)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普遍联系的观

4、点(参考开篇附例) 心身统一观点 心理生理社会因素交互作用 整体观点 (三)限制性观点 1.咨询师职责限制(不做婚姻中介) 2.时间上的限制 3.感情限制 4.目标限制(不做躯体疾病治疗;不超额预期效果) (四)历史、逻辑、现实相统一的发展观 (五)中立性态度,二、心理咨询师应有的心理素质 (一)品格 (二)自我平衡能力 (三)容纳他人 (四)责任心 (五)自知之明,第四单元: 我国心理咨询的历史、现状与展望,一、 我国心理咨询的简史 1930 丁瓒 我国第一位临床心理学家 1950 快速综合疗法 (李心天等) 1980 p403,二、我国心理咨询业的现状 (一)已经开始职业化 (六种可操作性

5、指标为佐证:) 社会化水平杂志、门诊、热线等 社会效益使许多重获心理健康,促进社会发展 经济效益从业人员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收益 组织建设和信息沟通学术组织和杂志对学科发展的作用 社会认可 国家职业标准已经制定 (二)但需求与咨询力量存在差距,三、对我国心理咨询业的展望 (六点: P405) 国外理论与方法的本土化 心理咨询普及化 职业化: 学科理论和操作程序越来越科学 职业人员能力越来越达标 该职业的管理、服务体系越来越标准化 将逐渐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 舆论的肯定和批评,将促进发展 心理咨询师职业化,将艰难而有序地发展,第二节 历史上的几种理论观点,第一单元: 精神分析理论观点,一、 关于心理

6、结构,1意识(Conscious) 人们当前注意到的清晰的感知觉、情绪、意志、思维等的心理活动。其活动遵循“现实原则”。 2潜意识(Unconscious) 不能被人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它包括人的原始冲动、本能活动和被压抑的愿望、被意识遗忘的童年经历等。其活动遵循“享乐原则”。 3前意识(Preconscious) 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心理活动和过程,是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缓冲区。,二、关于人格结构 本我(唯乐原则) 自我(现实原则) 它我(道德原则),1本我(id) 潜意识深处的性本能和破坏欲等,即“性欲或欲力”(libido),是人类本能的内驱力,其控制机制是“快乐原则”。 2超我(

7、superego) 人们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将社会规范、道德观念等内化而成,通俗地是指人类的良心、良知、理性等,大部分属于意识的,按“至善原则”行事。 3自我(ego) 自我的动力来自于本我,即为了满足本能的冲动和欲望;自我又要按“超我”的要求,按“现实原则”调节和控制“本我”的活动。它是人格的执行部门。,三、关于心理动力 性本能学说,四、 关于心理发展 性心理的个体发展五期:p409 口腔期(0-1岁左右) 肛门期(1-3岁) 生殖器期(3-5岁) 潜伏期(5-12岁) 生殖期(12岁后),五、关于适应问题 人类两种基本的本能应对方式: (一)宣泄:梦的解释(还有躯体化、转换等) (二)自我防御

8、 p410 焦虑(现实、神经症、道德)自我防御机制解除焦虑或者症状 钟友彬:认识-领悟疗法(心理发育迟滞),第二单元: 行为主义理论观点,P411-412 附:行为学习理论 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桑代克( “尝试-错误”律) 华生 R=f(S) 托尔曼 R=f(S、P内驱力、H遗传、T训练方式、A年龄) 斯金纳 R=f(S.A控制变量) 班都拉(观察、自我奖励、行为自控-不需外力),行为治疗(使用行为学习原则和方法,克服不良行为) 认知-行为治疗(认知和情感属于“内隐行为”) 行为治疗五个步骤:(减肥为例) 413 1.靶行为发生情况及其功能分析 2.靶行为量化与标定 3.矫正目标的确定 4.

9、制订增加积极行为,减少消极行为的干预实施、检测、调整计划 5.结束以及复发的处理,附: 行为学习理论,一、行为与行为学习理论概念 行为主义 二十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华生(Watson JB,18781954)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是狭义的行为概念。 广义的行为概念 内在(心理、生理)和外在(动作、社会)的所有运动 3. 行为学习理论(learning theories of behavior) 人的正常和病态行为包括外显行为及其伴随的心身反应型式,都可通过学习过程而形成或改变。,二、经典条件反射 实验依据 巴甫洛夫20世纪初经典条件反射实验过程如下图。实验结果说明,某一中性环境刺激(铃声

10、等)通过反复与非条件刺激(UCS)相结合的强化过程,最终可以成为条件刺激(CS),而引起了原本只有非条件刺激(UCS)才能引起的行为反应。这就是经典条件发射。,2.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意义 可以解释多种临床疾病症状的形成和发展;可以用于建立相应的临床干预方法如对抗性条件反射训练。,3. 经典条件反射的几个重要现象 强化(reinforcement) 某些环境刺激对行为反应产生促进作用的过程称为强化。 泛化(generalization) 反复强化使某些与条件刺激(CS)相近的环境刺激也引起条件反射。 消退(extinction) 取消强化,条件反射可逐渐消失。,三、操作条件反射 1. 实验依据

11、 斯金纳(Skinner BF)1953年操作条件反射实验:,回避操作条件作用(avoidance conditioning)实验:,2.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的意义: 重视行为结果对行为本身的作用。根据这一理论,人类许多正常或异常的行为反应包括各种习惯或症状,可以是由于操作条件反射机制而形成或改变,这一理论可以解释个体不良行为如吸烟、依赖等的形成机制;用来指导各种行为治疗如厌恶疗法等。,3.操作条件反射的几个重要现象: 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 行为的结果是积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该行为逐渐增强。即RS(积极)R(促进)。 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

12、nt) 行为的结果是消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该行为逐渐加强。即RS(消极)R(促进)。 消退(extinction) 行为的结果是原有的积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行为反应逐渐减弱。即RS(积极)R(减弱) 惩罚(punishment) 行为的结果是消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行为反应逐渐减弱,即RS(消极)R(减弱)。,四、内脏操作条件反射 1实验依据: Miller NE1967年内脏学习(visceral learning)实验如下图:,该实验的特异性结果如下图:,2内脏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显示: 通过内脏学习过程可获得对内脏的意识控制; 某些心身疾病症状的产生如心跳加快、肠蠕动增加、哮喘等可能与个体的意识性条

13、件操作有关;生物反馈、气功治病等的原理可能与内脏学习有关; 内脏学习现象也是对传统的随意和不随意神经肌肉系统概念的一种挑战。,五、示范作用 班都拉(Bandura A)的社会示范作用(modelling)理论认为,人可以通过对个具体模型(mode1)的行为活动的观察和模仿,学会这一种新的行为类型。,行为学习理论述评 1人的个性可以被理解成是一系列习得性行为的综合。 2疾病的发生可以是因为“错误的习得性行为”。 3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或行为也是通过强化而固定下来的。 4以各种学习理论为依据的行为治疗方法。 5认知行为学习理论(cognitive behavior learning)是1970年代中

14、期在美国出现的一种新行为理论,强调S O R的关系。其中的O是指有机体特别是个体的认知因素。,第三单元: 认知心理学观点,附:与心理治疗有关的认知理论 埃里斯的ABC理论 他认为在环境刺激或诱发事件(A)信念或信念系统(B)情绪后果(C)。,贝克情绪障碍认知理论 在埃里斯的ABC理论此基础上,贝克认为各种生活事件导致情绪和行为反应时要经过个体的认知中介。情绪和行为不是由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经由个体接受、评价,赋予事件以意义才产生的。,第四单元: 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学中的理论观点,附: 人本主义理论理论要点 1潜能论: 人的本质具有争取自我实现和自我理解的动力 又普遍有追求别人积极关

15、注来确立自我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当个体成长在广泛的无条件关注环境下,其潜能将会得到充分的发展。一旦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接受太多的带有社会规范成分的有条件关注,个体的潜能很可能会被压制,个体就会用太多的社会规范要求来否定自我,使心理陷入冲突和痛苦之中。(图示),2自我论: 该理论强调人主观的自我。自我一旦失调则就是心理障碍的原因。罗杰斯指出,一个人所希望的、未来的自我形象叫理想自我(ideal self),而对现在自己的认知、情感态度及有评估意义叫现实自我(real self),两者之间的差别是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指标。 3需要层次论,第五单元: 人性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的理论观点,一

16、、 基本概念 (一)人性 人性由生物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心理)属性所组成 (二)人性心理学 把心理现象定义为是人性的表现;其基本内容则是分析、讨论心理、脑和社会这三者的依存关系 (三)心理动力 人的心理动力来自人性的三种本能导致的三种需求:(p417) 1.个体保存、种族延续本能 2.探究本能 3.一村本能,(四)个性心理 人的个性只是人性在个体身上的具体体现。而人性是个性的一种抽象,抽掉了个体之间在精神、生物和社会属性方面的差异以及三者之间关系的个体差异。 (五)情绪与健康 三种需求的不满足,产生负性的情绪,二、对心理诊断、咨询和治疗的认识 人性的某种属性出现问题,导致人性的偏离 诊断时考

17、虑除了症状学,还要从人性三种基本属性中找到造成症状的原因 治疗是使它们恢复平衡,第三节 心理咨询的对象、任务、分类和一般程序,第一单元: 咨询心理的对象、任务,一、 心理咨询的对象 精神正常人群(发展性咨询) 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咨询) 特殊对象(精神病康复期),二、 心理咨询的任务 P419提高个人心理素质 (一)认识自己内、外世界(如许多问题是自己造成的) (二)矫正不合理欲望(如占有丈夫的过去)和错误观念(如绝对化) (三)面对现实(否则会恶性循环) 应对现实(感性反应不好、理性反应好、悟性反应-“帅才”) (四)学会理解他人 (五)增强自知之明 (六)协助构建合理的行为模式,第二单元

18、: 咨询心理的形式、分类和一般程序,一、 心理咨询师的分类 (一)按性质分类发展心理咨询、健康心理在咨询 (二)按咨询的规模分类个体、团体 (三)按时程短程(1-3周)、中程(1-3月)、长期(3月以上) (四)按咨询形式门诊、电话、网络,二、 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 (一)资料收集 p425 (二)资料分析 p425 (三) 综合评估 (四) 诊断(结合诊断技能) (五)鉴别诊断(结合诊断技能) p426 (六)咨询方式的制定 内容包括10方面:p426,第四节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咨询,第一单元: 幼儿、儿童、少年期的心理咨询,一、 幼儿、儿童期的心理咨询,(一)安全感不满足(老师训斥)行为障碍

19、(多余动作不予关注) (举例1) (二)父母打架惊吓昏厥、遇事紧张抽搐(反应性行为障碍) (举例2) (三)幼年被说“丑”成人后容易受言语伤害 (举例3),二、少年期的心理咨询,(一)成人老师的错误对待消极对抗、厌学焦虑 p429-50 (二)母亲问题(请家教)四年级儿童行为问题(旷课、抽烟) (举例4) (三)幼时压迫学钢琴11岁情绪问题(逃学、偷东西)(p431) (举例5) (四)11岁自游长城两天被送回偷窃挨打反抗、自杀 (举例6) (五)反抗期被老师看成孤僻、不合群等缺点(p432-3-4) (举例7),第二单元: 青年时期的心理咨询,(一)高考后心情压抑(可能不被重点大学录取)(p

20、435) (举例8) (二)高考压力情绪障碍(用放松疗法和理性情绪疗法) p436 (举例9) (四)成绩优异学生挫折(大一开始失败)情绪低落 p437 (举例10) (五)认知偏差(对考考看得太重)情绪障碍(p438) (举例11)(用放松和说理疗法) (六)对外貌关注(被说“托盘嘴”)过度反应(打架、被诊精神病)(p439、10) (举例12),第三单元: 中年人的心理咨询,三个案例,说明中年人多方面压力心理障碍 (p440-442) (举例1315)(建议划线),第四单元: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回忆往事(早年挫折、婚姻失败)心理障碍、孤独感 (举例16、17)(建议划线),第五节 婚恋、家

21、庭心理咨询,第一单元: 恋爱问题的心理咨询,一、 什么叫爱情 性(性爱)、美感(情爱)、依附(恋爱)三者的满足并得到体验,二、 神话中的爱情,三、 爱情困惑和障碍的心理咨询 (不能用1+1=2的逻辑) 恋爱中的趋-避冲突(p446) (举例18)(建议划线),感 受 (爱),冷淡,附:系统论与婚姻咨询,厌恶,愤怒,生气,不适应,第二单元: 婚姻问题的心理咨询,一、 苦涩婚姻的缘由 三要点: 情爱、 理解、相互依附 即将死亡的婚姻: (举例19、20) 第三者: (举例21) 婚恋问题咨询一般原则:p450 心理学知识 爱情【性(性爱)、美感(情爱)、依附(恋爱)】的定义去判断 理性警示 利人利

22、己 同时追求性、情、道德满足,二、 影响婚后夫妻关系的因素 结婚动机 恋爱过程情绪化 角色适应 心理相容(不能接纳差异),第三单元: 家庭问题的心理咨询,一、 什么叫家庭 合情、合理、合法地满足三种基本需要的特殊社会功能组织,二、家庭心理咨询的重要原则 (一)小心判断“破裂家庭” (二)将问题具体化、客观化 (三)以求助者的看法为核心召开讨论 (四)不替求助者进行选择 (五)保密 (六)双方参与,三、 亲子关系心理咨询 (一)亲子关系概念 内涵有三: 自然血缘关系 人伦道德关系 法定的教养、监护、赡养关系 (二)亲子关系问题的心理咨询 良好亲子关系三条件: 双方对亲子关系的正确理解 对人伦道德

23、有端正态度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对方,第六节 性心理咨询,第一单元: “人类性科学”概述,一、 “人类性科学”外延与内涵 (一)外延 人类性科学 = 性道德、性法律、性生理、性医学、性心理学(五门学科) (二)内涵 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二、 人类的性特征 (一)性的普遍性(普遍存在;每人都是性的产物) (二)功能多样性(性行为有4方面作用) (三)选择性、排他性 (四)责任性 (五)文化-社会制约性,三、性道德与性态度 (一)性道德 性道德具有控制功能和调节功能 性道德的特点:多样性(不同民族)、一致性(限在婚内)、继承性(性道德是发展的结果)、双重性(理想与现实脱节;男女有别) 现代性

24、道德的特点:严肃性、平等、科学 (二)性态度(类比职业态度) 由三种因素构成: 性认知对性规范、性知识的掌握 性情感对性行为的体验 性行为对性行为的期待、要求和意向,第二单元: 性心理咨询的内容与方法,一、 性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要求 p457 基本宗旨(念p457) 基本原则(性道德、性法律、性心理、性生理、性医学,五位一体),二、 儿童期的性心理咨询 (一)性别认同 (二)性冲动的困惑 (三)性好奇,三、 少年期的性心理咨询,(一)性道德咨询 (二)性法律咨询 (三)性生理和性医学咨询 (四)性心理知识咨询,四、 青年期、成年期的性心理咨询,(一)关于恋爱 (二)关于性生活的咨询,五、 更年

25、期、老年期的性心理咨询,(p460),第三单元: 性行为问题,一、 造成性行为问题的原因 (以新婚开始的性障碍为例) 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 社会因素,二、 心理咨询中对性行为问题的分类 (见p463表6-1) (一)认知心理学认为 性行为过程八个阶段: 念p462 相应的性心理问题八类:p463 (二)根据严重程度,性行为问题分三类 性行为失调(轻):八个阶段都可以出现失调 p463 性行为障碍(中):p463 性行为变态(重): (三)性心理-性行为问题的交叉分类,三、几种常见的性问题 (一)性角色认同问题 (p464) 影响性别认同因素生物、心理社会因素 分类认同失调、认同障碍、认同变态(易性癖) (二)性动机偏离 (p465) 泄欲动机把性伴当作泄欲工具 奉献动机 生育动机 交易动机 享乐动机 性别自我肯定动机 认知动机(性好奇),(三)性对象的偏离 (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