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课件:心理学基础_第1页
医学心理学课件:心理学基础_第2页
医学心理学课件:心理学基础_第3页
医学心理学课件:心理学基础_第4页
医学心理学课件:心理学基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医学心理学,第一节 心理现象及其本质 第二节 认 知 过 程 第三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 第四节 意 志 过 程 第五节 人 格 第六节 心理的生物与社会基础,一、心理现象 二、心理的本质,第一节 心理现象及其本质,一、心理现象,心理现象(psychological phenomena)是个体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两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第一节 心理现象及其本质,一、心理现象,第一节 心理现象及其本质,二、心理的本质,第一节 心理现象及其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二)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

2、最基本的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过程,第二节 认知过程(cognitive process),一、感觉 二、知觉 三、记忆 四、思维 五、想象和表象 六、注意,第二节 认知过程(cognitive process),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一、感觉,第二节 认知过程,一、感觉,(一)感觉的分类 (二)感觉的特征,第二节 认知过程,外部感觉 内部感觉,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运动觉 平衡觉,内脏感觉,皮肤觉,一、感觉,(一)感觉的分类 (二)感觉的特征,第二节 认知过程,1.视觉,人类所接受的信息

3、有80是来自于视觉。 适宜的波长为380780nm的可见光波。,一、感觉,(一)感觉的分类 (二)感觉的特征,第二节 认知过程,2.听觉,听觉的适宜刺激是声波(1620000赫),一、感觉,(一)感觉的分类 (二)感觉的特征,第二节 认知过程,3.嗅觉,由有气味的气体物质作用于鼻腔黏膜中的嗅细胞所引起的。,一、感觉,(一)感觉的分类 (二)感觉的特征,第二节 认知过程,4.味觉,人有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觉,其他味觉都是由它们混合产生的。,一、感觉,(一)感觉的分类 (二)感觉的特征,第二节 认知过程,触觉 压觉 温觉 痛觉,5.皮肤觉,一、感觉,(一)感觉的分类 (二)感觉的特征,第二节

4、认知过程,感受性,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反比关系,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一、感觉,(一)感觉的分类 (二)感觉的特征,第二节 认知过程,2.感觉的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就是感觉的适应。,明适应和暗适应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一、感觉,(一)感觉的分类 (二)感觉的特征,第二节 认知过程,酸:.分钟 甜:分钟 苦:. 咸:秒分钟 樟脑:分钟 汽油:分钟 花露水:分钟,2.感觉的适应,一、感觉,(一)感觉的分类 (二)感觉的特征,第二节 认知过程,3.感觉的对比,同一感觉器

5、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感受性在性质和强度上发生变化的现象。,两个灰色方块具有均匀的亮度。,一、感觉,(一)感觉的分类 (二)感觉的特征,第二节 认知过程,图中只有三种颜色:白、绿及粉红。但是看起来却像是有两种不同的粉红色,其实是同一个颜色。,一、感觉,(一)感觉的分类 (二)感觉的特征,第二节 认知过程,4.感觉的相互作用,当一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外一种不同的感觉。,一、感觉,(一)感觉的分类 (二)感觉的特征,第二节 认知过程,5.感受性的补偿与发展,感受性的补偿是指当某种感受器受到损伤之后,在社会生活与实践活动的影响下,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大大提高的现象。,一

6、、感觉,(一)感觉的分类 (二)感觉的特征,第二节 认知过程,盲人敏锐的触觉,一、感觉,(一)感觉的分类 (二)感觉的特征,第二节 认知过程,5.感受性的补偿与发展,感受性的发展:感受性在生活和劳动实践的长期锻炼中,是可以大大提高和发展的,某些特殊训练,可以提高到常人不可能达到的水平。,一、感觉,(一)感觉的分类 (二)感觉的特征,第二节 认知过程,6.联觉,当一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外一种不同的感觉。,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它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二、知觉,第二节 认

7、知过程,二、知觉,(一)知觉的分类 (二)知觉的特性 (三)错 觉,第二节 认知过程,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根据知觉反映的客观事物的特性的不同:,对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对客观事物的顺序性和延续性的反映。,个体对物体空间移动以及移动速度的反映。,二、知觉,(一)知觉的分类 (二)知觉的特性 (三)错 觉,第二节 认知过程,1.知觉的选择性,人在知觉事物时,首先要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一些有关内容抽象出来组织成知觉对象,而其它部分则留为背景,这种根据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特征就是知觉的选择性。,二、知觉,(一)知觉的分类 (二)知

8、觉的特性 (三)错 觉,第二节 认知过程,1.知觉的选择性,二、知觉,(一)知觉的分类 (二)知觉的特性 (三)错 觉,第二节 认知过程,是年轻少女还是老妇人,1.知觉的选择性,二、知觉,(一)知觉的分类 (二)知觉的特性 (三)错 觉,第二节 认知过程,1.知觉的选择性,二、知觉,(一)知觉的分类 (二)知觉的特性 (三)错 觉,第二节 认知过程,2.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系统把感觉到客观事物的个别特征、个别属性整合为整体的功能的特性。,二、知觉,(一)知觉的分类 (二)知觉的特性 (三)错 觉,第二节 认知过程,2.知觉的整体性,二、知觉,(一)知觉的分类 (二)知觉的特性 (三)错 觉,第二

9、节 认知过程,2.知觉的整体性,二、知觉,(一)知觉的分类 (二)知觉的特性 (三)错 觉,第二节 认知过程,3.知觉的理解性,人在感知事物时,不仅依赖于当前的信息,还要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给它赋予一定的意义。,达尔马提亚狗,二、知觉,(一)知觉的分类 (二)知觉的特性 (三)错 觉,第二节 认知过程,3.知觉的理解性,二、知觉,(一)知觉的分类 (二)知觉的特性 (三)错 觉,第二节 认知过程,3.知觉的理解性,不可能图,二、知觉,(一)知觉的分类 (二)知觉的特性 (三)错 觉,第二节 认知过程,3.知觉的理解性,不可能图,二、知觉,(一)知觉的分类 (二)知觉的特性 (三)错 觉

10、,第二节 认知过程,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对象的刺激输入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的时候,知觉形象并不因此发生相应的变化,而是维持恒定的特性。,二、知觉,(一)知觉的分类 (二)知觉的特性 (三)错 觉,第二节 认知过程,4.知觉的恒常性,大小恒常,二、知觉,(一)知觉的分类 (二)知觉的特性 (三)错 觉,第二节 认知过程,错觉(illusion)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是不正确的知觉。,二、知觉,(一)知觉的分类 (二)知觉的特性 (三)错 觉,第二节 认知过程,这些都是平行线(咖啡墙错觉),二、知觉,(一)知觉的分类 (二)知觉的特性 (三)错 觉,第二节 认知

11、过程,这些都是平行线(左氏错觉),二、知觉,(一)知觉的分类 (二)知觉的特性 (三)错 觉,第二节 认知过程,三、记忆,第二节 认知过程,记忆(memory)是指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三、记忆,第二节 认知过程,1按记忆的内容分类 形象记忆 逻辑记忆 情绪记忆 运动记忆,以感知过的客观事物在头脑中再现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以概念、公式、理论、推理等为内容的记忆。,以过去体验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对过去做过的运动或操作动作的记忆。,(一)记忆的分类 (二)记忆的过程 (三)遗 忘,三、记忆,第二节 认知过程,2.按记忆加工的方式或保持时间的长短分类 感觉记忆 短时记

12、忆 长时记忆,瞬时记忆的信息在感觉系统存留时间仅有O.252秒,具有鲜明的形象性。,短时记忆是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信息在头脑中存留5秒2分钟,信息储存量有限,一般为72个记忆单位。,信息经过深入加工在头脑中长期贮存的记忆。可以保持一段时间,甚至终生。,(一)记忆的分类 (二)记忆的过程 (三)遗 忘,三、记忆,第二节 认知过程,3.根据记忆时空关系的方式分类 情景记忆 语义记忆,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一)记忆的分类 (二)记忆的过程 (三)遗 忘,三、记忆,第二节 认知过程,4.根据记忆获得的方式分类 陈述性记忆

13、程序性记忆,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一)记忆的分类 (二)记忆的过程 (三)遗 忘,三、记忆,第二节 认知过程,1.识记(memorization),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与识别而获得事物的信息和编码,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 记忆的开端, 保持的前提。,(一)记忆的分类 (二)记忆的过程 (三)遗 忘,(一)记忆的分类 (二)记忆的过程 (三)遗 忘,三、记忆,第二节 认知过程,2.保持(retention),指识记过的材料(经验)和获得的信息在头脑中得到储存和巩固的过程。,(一)记忆的分类 (二)记忆的过程 (三)遗 忘,

14、三、记忆,第二节 认知过程,3.再认和再现(回忆) (recognition and reproduction),再认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的心理过程。 再现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主体面前,在大脑里重新出现的心理过程。,(一)记忆的分类 (二)记忆的过程 (三)遗 忘,三、记忆,第二节 认知过程,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提出时有困难称为遗忘。,(一)记忆的分类 (二)记忆的过程 (三)遗 忘,暂时性遗忘 永久性遗忘,(一)记忆的分类 (二)记忆的过程 (三)遗 忘,三、记忆,第二节 认知过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Ebbinghaus,(一)记忆的分类 (二)记忆的过程 (三)遗

15、忘,三、记忆,第二节 认知过程,规律与特点: 1遗忘进程先快后慢; 2遗忘的多少与记忆材料的性质 和长度有关; 3遗忘的多少与个体的心理状态 有关; 4遗忘与个体的学习程度和学习 方式有关。,(一)记忆的分类 (二)记忆的过程 (三)遗 忘,四、思维,(一)思维概述 (二)思维分类 (三)思维过程,第二节 认知过程,思维(thinking)是人脑间接地概括地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间接性 概括性,特性,四、思维,(一)思维概述 (二)思维分类 (三)思维过程,四、思维,(一)思维概述 (二)思维分类 (三)思维过程,第二节 认知过程,肝性脑病,病史 体格检查 血液常规检查 血液生化检查 粪、尿常规

16、检查 脑电图检查,间接性,四、思维,(一)思维概述 (二)思维分类 (三)思维过程,第二节 认知过程,概括性,枣树 苹果树 梨树 桃树,果树,四、思维,(一)思维概述 (二)思维分类 (三)思维过程,第二节 认知过程,1.根据思维方式分类 (1)动作思维 (2)形象思维 (3)抽象思维,四、思维,(一)思维概述 (二)思维分类 (三)思维过程,(一)思维概述 (二)思维分类 (三)思维过程,四、思维,(一)思维概述 (二)思维分类 (三)思维过程,第二节 认知过程,2.根据思维探索方向(指向性)分:,(1) 聚合思维(求同思维) (2) 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四、思维,(一)思维概述 (二)思

17、维分类 (三)思维过程,第二节 认知过程,用六根火柴搭成四个等边三角形。,四、思维,(一)思维概述 (二)思维分类 (三)思维过程,第二节 认知过程,四、思维,(一)思维概述 (二)思维分类 (三)思维过程,第二节 认知过程,四、思维,(一)思维概述 (二)思维分类 (三)思维过程,第二节 认知过程,3.根据思维的独立程度来分类 (1)常规思维 (2)创造性思维,四、思维,(一)思维概述 (二)思维分类 (三)思维过程,第二节 认知过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概念,判断推理,新概念,分析 综合 比较 分类 抽象 概括,四、思维,(一)思维概述 (二)思维分类 (三)思维过程,五、想象和

18、表象,(一)想象 (二)表象,第二节 认知过程,1. 定义,想象(imagination)是对大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特点:形象性和新颖性。,五、想象和表象,(一)想象 (二)表象,第二节 认知过程,2. 种类:,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 幻想,无目的 不自觉,有目的 自觉地,想象,五、想象和表象,(一)想象 (二)表象,第二节 认知过程,五、想象和表象,(一)想象 (二)表象,第二节 认知过程,表象(representation)是指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大脑中留下的映象。,六、注意,第二节 认知过程,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

19、中。,六、注意,(一)功能与表现 (二)注意的分类 (三)注意的品质,第二节 认知过程,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及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人在注意时,血液循环和呼吸都可能出现变化,当注意高度集中时,还常常伴随某些特殊的表情动作。,六、注意,(一)功能与表现 (二)注意的分类 (三)注意的品质,第二节 认知过程,1.无意注意 2.有意注意 3.有意后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预定目的,又无需太多意志努力。,六、注意,(一)功能与表现 (二)注意的分类 (三)注意的品质,第二节 认知过程,1注意的广度 在单位时间内(0.1秒)

20、能够清楚地把握的对象数量。,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第二节 认知过程,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六、注意,(一)功能与表现 (二)注意的分类 (三)注意的品质,第二节 认知过程,2注意的稳定性 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这是注意品质在时间上的特性。,六、注意,(一)功能与表现 (二)注意的分类 (三)注意的品质,第二节 认知过程,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起伏,六、注意,(一)功能与表现 (二)注意的分类 (三)注意的品质,第二节 认知过程,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起伏,六、注意,(一)功能与表现 (二)注意的分类 (三)注意的品质,第二节 认知过程,3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人把注意同时

21、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活动或对象中去的能力。,六、注意,(一)功能与表现 (二)注意的分类 (三)注意的品质,第二节 认知过程,注意的转移,个体有目的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六、注意,(一)功能与表现 (二)注意的分类 (三)注意的品质,决定注意转移速度的因素: (1)注意的紧张、稳定和集中度 ; (2)新事物的意义、趣味性与吸引力; (3)个体的神经活动类型 。,第三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二、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三、情绪的功能 四、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五、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六、表情 七、情绪的理论,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情绪侧重于外部表现 情感侧重于内心的

22、体验,第三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情绪和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情绪(emotion) 情感(affection),二、情绪和情感的关系,1.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通过情绪反应得 以表达; 2.情绪的变化往往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发生的过 程中,常常蕴涵着情感。,联系,第三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二、情绪和情感的关系,第三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区 别,二、情绪和情感的关系,第三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三、情绪的功能,(一)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工具,低等动物,人,适应性行为模式,生理唤醒 适应性行为模式,相应感受状态 生理唤醒 适应性行为模式,情绪适应性,情绪的适应功能在于改

23、善和完善人的生存条件。,第三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三、情绪的功能,(二)激发行为动机,能够驱动有机体发生反应、从事活动,在最广泛的领域为人类的各种活动提供动机。,第三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体现在,生理活动中 认识活动中,三、情绪的功能,(三)心理活动的组织作用,第三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三、情绪的功能,(四)成为人际交往的手段,当面临陌生的不确定的情景时,人们常从他人面孔上搜寻表情信息,然后采取行动。这种现象称作情绪的社会性参照作用(social referencing of emotion) 有助于人的社会适应。,第三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四、情绪和情感的分类,(一)情绪的基本分类,1快乐:一个人盼

24、望和追求的目的达到后产生的情绪体验。 2愤怒:在实现目标时受到阻碍,而使愿望无法实现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3悲哀:心爱的事物失去时,或理想和愿望破灭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4惧:企图摆脱和逃避某种危险情景而又无力应付时产生的情绪体验。,第三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四、情绪和情感的分类,(二)情绪状态的分类,1心境(mood) 是指微弱而持久、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 2激情(intense emotion) 是一种迅猛暴发、激动短暂的情绪状态。 3应激(stress) 个体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是个体觉察到环境的威胁或挑战而产生的适应或应对反应 。,第三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四、情绪和情感

25、的分类,(三)情感的分类,1道德感(moral feeling) 是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时产生的情感。 2理智感(rational feeling) 是在认识和评价事物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 3美感(aesthetic feeling) 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第三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五、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增力减力 激动平静 强弱 紧张轻松,动力性,激动性,强 度,紧张度,维度(dimension),两极性(bipolarity),第三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六、表情(emotional expression),与情绪情感有关联的行为特征称为表情。,面部

26、表情(facial expression) 身段表情(body expression) 言语表情(language expression),表情,第三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六、表情(emotional expression),(一)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是指通过眼部、颜面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第三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六、表情(emotional expression),(二)身段表情(body expression),是指情绪发生时身体各部 分呈现的姿态,通常也称“体语”。 手势(gesture)是一 种重要的身段表情,它通常和 言语一起使用来表达人的某

27、种 思想感情。,第三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六、表情(emotional expression),(三)言语表情(language expression),是指情绪发生时在语音的语调、节奏和速度等方面的变化,是人类特有的表达情绪的手段。,第三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七、情绪的理论,(一)詹姆士-兰格的情绪外周学说 (二)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学说 (三)阿诺德的评定-兴奋学说 (四)沙赫特-辛格的情绪三因素学说,第三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七、情绪的理论,(一)詹姆士-兰格的情绪外周学说,詹姆士-兰格理论提出了机体生理变化与情绪发生的直接联系,强调了自主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第三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

28、七、情绪的理论,(一)詹姆士-兰格的情绪外周学说,引起知觉的刺激情境 (如路遇暴徒),由刺激引起身体反应 (如心跳、逃跑等),对身体反应的觉知 (因心跳而生恐惧),情绪经验 (恐惧反应),第三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七、情绪的理论,(二)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学说,由外界刺激引起感官的神经冲动,通过感觉神经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上向下发出神经冲动,向上传到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第三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七、情绪的理论,(二)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学说,引起知觉的 刺激情境 (如路遇暴徒),神经系统将 信息同时传到 大脑与身体,生理上表现 出反应 (逃跑心跳等),

29、大脑觉知 情境的性质 (暴徒危险),情绪表达 (恐惧反应),第三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七、情绪的理论,(三)阿诺德的评定-兴奋学说,强调情绪的来源是大脑皮层对刺激情境的评估,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产生最重要的条件。刺激情境并不能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同一刺激情境,人对他的认知和评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第三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七、情绪的理论,(四)沙赫特-辛格的情绪因素学说,情绪的产生是受认知过程、环境刺激、生理反应三种因素所制约,其中认知因素对情绪的产生起关键作用。,第三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七、情绪的理论,(四)沙赫特-辛格的情绪因素学说,刺激情境 (如路遇暴徒),情境的认知评价 (暴徒危险

30、),情绪表达 (恐惧反应),生理上表现反应 (逃跑、心跳等),对生理变化的 认知解释 (因恐惧而心跳),不能解释的 身体反应,第三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几种情绪理论的比较,一般常识:“我颤抖是因为我害怕”,詹姆斯兰格:“我害怕是因为我颤抖”,第三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几种情绪理论的比较,坎农巴德:“这个狗使我颤抖和感到害怕”,沙赫特:“我认为我的颤抖和害怕是因为我意识到了这个情境的危险。”,第三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第四节 意志过程,意志(will)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认知是基础 情感是动力 意志是保证,第四节 意志过程,一、意志行

31、动的基本过程和特征,意志行动:人的意志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受意志支配的行为称为意志行动。,(初始阶段),(完成阶段),基本过程,采取决定阶段,执行决定阶段,第三节 意志过程,采取决 定阶段,1.确定行动的目标 2.选择行动的方法 3.做出行动的决定,1.坚持执行预定的 目标和行为程序; 2.制止和修改那些 不利于达到预定目 标的行动。,执行决 定阶段,(完成阶段),主观决定转化为实际行动,主观目的转化为客观结果,基本过程,(初始阶段),一、意志行动的基本过程和特征,基 本 特 征,第三节 意志过程,1.具有明确的目的性,2.与克服困难相联系,3.以随意活动为基础,意志活动的前提,意志活动的核

32、心,意志活动的基础,一、意志行动的基本过程和特征,第三节 意志过程,二、意志的品质,1.自觉性 2.果断性 3.坚韧性 4.自制性,主动地支配行动,使其能达到既定目标。,明辨是非,决断迅速合理,实现既定目的。,保持精力,不屈不挠实现既定目的。,自觉控制情绪动机,约束行动和语言。,主动地支配行动,使其能达到既定目标。,明辨是非,决断迅速合理,实现既定目的。,保持精力,不屈不挠实现既定目的。,自觉控制情绪动机,约束行动和语言。,主动地支配行动,使其能达到既定目标。,明辨是非,决断迅速合理,实现既定目的。,保持精力,不屈不挠实现既定目的。,第三节 意志过程,二、意志的品质,一、概述 二、需要 三、动

33、机与挫折 四、能力 五、气质与性格,第五节 人 格,(一)人格的概念 (二)人格的特征 (三)人格心理结构 (四)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五)人格特质理论,第五节 人 格,一、概述,(一)概 念 (二)特 征 (三)结 构 (四)影响因素 (五)特质理论,人格(personality): 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personality一词来源于拉丁文persona(面具)。,第五节 人 格,一、概述,(一)概 念 (二)特 征 (三)结 构 (四)影响因素 (五)特质理论,人格(personality)一般也等同于个性(individuality)。,

34、个性着重强调了人的独特性, 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 人格则强调的是人的整体性。,第五节 人 格,一、概述,(一)概 念 (二)特 征 (三)结 构 (四)影响因素 (五)特质理论,1独特性与共同性 2社会性与生物性 3稳定性与可塑性 4整体性,第五节 人 格,一、概述,(一)概 念 (二)特 征 (三)结 构 (四)影响因素 (五)特质理论,1.人格倾向性 2.人格特征 3.调节系统,决定态度和行为的基本动力,反映人心理活动的独特性,自我意识,需要 动机 兴趣 理想 信念 世界观,气质 性格 能力,调节、控制与整合,第五节 人 格,一、概述,(一)概 念 (二)特 征 (三)结 构 (四)

35、影响因素 (五)特质理论,第五节 人 格,一、概述,(一)概 念 (二)特 征 (三)结 构 (四)影响因素 (五)特质理论,1.遗传素质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基础。 2.社会生活环境和实践活动是人格发展的决定因素。,第五节 人 格,一、概述,(一)概 念 (二)特 征 (三)结 构 (四)影响因素 (五)特质理论,1卡特尔的特质理论,第五节 人 格,一、概述,将人的特质分为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根源特质 16个。测量量表为PF。,Raymond B. Cattell19051998,(一)概 念 (二)特 征 (三)结 构 (四)影响因素 (五)特质理论,2艾森克人格维度理论,第五节 人 格,

36、一、概述,提出人格由三个维度构成,外内向维度、情绪维度和精神质维度。,Hans J. Eysenck1916 1997,(一)概 念 (二)特 征 (三)结 构 (四)影响因素 (五)特质理论,3大五人格理论,第五节 人 格,一、概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些心理学家提出了人格五因素模式,被称为“大五人格。,外向性 随和性 尽责性 神经质 开放性,大五人格,二、需要,需要(need)是个体对生理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的反映,是个体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第五节 人 格,二、需要,根据需要的起源分,第五节 人 格,生理性需要,社会性需要,根据需要的对象分,物质的需要,精神性需要,二、需要,

3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马斯洛(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曾提出需要的层次论。 他认为,每个人都存在一定的内在价值。这种内在价值就是人的潜能或基本需要,人的需要应该得到满足,潜能应该得到释放。,Maslow AH 19081970,第五节 人 格,生 理 的 需 要,安 全 的 需 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二、需要,第五节 人 格,A,B,C,心理发展,需要的相对强度,生理,安全,社交、爱,尊重,自我实现,三、动机与挫折,第五节 人 格,动机(motivation):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

38、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激活 指向 维持和调整,三个功能,三、动机与挫折,根据内容分,生理性的动机(物质方面的动机) 心理性的动机(精神方面的动机),根据性质分,正确的动机 错误的动机,根据时间分,短暂动机 长远动机,根据原因分,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第五节 人 格,动机分类,三、动机与挫折,动机冲突:,在同一时间内存在着两种或多种非常相似或相互矛盾的动机,这就是动机斗争,也称为动机冲突。,第五节 人 格,三、动机与挫折,动机冲突:,四种基 本形式,双趋冲突 双避冲突 趋避冲突 双重趋避冲突,第五节 人 格,三、动机与挫折,动机受到干扰阻滞、被迫暂时放弃或完全受阻所导致的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

39、态。,挫折(frustration):,第五节 人 格,四、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五节 人 格,四、能力,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能力是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技能则是通过练习而巩固了的已经“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第五节 人 格,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 能力表现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从掌握的速度和质量中,可评定出一个人能力的高低。 能力是在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发展的。,四、能力,观察力 记忆力 一般能力 注意力 智力 思考力 特殊能力 想象力,能力,第五节 人 格,1.一般能

40、力和特殊能力,2.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能力分类,四、能力,属于一般能力,是认识方面各种能力的综合。,智力(intelligence),第五节 人 格,智力水平的常态分布图,五、气质与性格,(一)气质 (二)性格,第五节 人 格,(一)气 质 (二)性 格,五、气质与性格,是指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1. 概念,气质比性格、能力更具有稳定性。,第五节 人 格,第五节 人 格,2. 特征,感受性 耐受性 反应的敏捷性 行为的可塑性 情绪兴奋性 外倾性与内倾性,(一)气 质 (二)性 格,五、气质与性格,第五节 人 格,3. 类型,多血质 Sanguineous temperament

41、黏液质 Phlegm temperament 胆汁质 Bilious temperament 抑郁质 Melancholic temperament,Hippcrates (公元前460前377),(一)气 质 (二)性 格,五、气质与性格,第五节 人 格,胆汁质,(一)气 质 (二)性 格,五、气质与性格,第五节 人 格,多血质,(一)气 质 (二)性 格,五、气质与性格,第五节 人 格,黏液质,(一)气 质 (二)性 格,五、气质与性格,第五节 人 格,抑郁质,(一)气 质 (二)性 格,五、气质与性格,第五节 人 格,4.气质类型的生理机制,巴甫洛夫提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认为高等动

42、物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过程。 三种基本特性: 强度 灵活性 平衡性,(一)气 质 (二)性 格,五、气质与性格,第五节 人 格,强,灵活 不灵活,平衡 不平衡,活泼型 安静型 兴奋型 弱型,弱,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一)气 质 (二)性 格,五、气质与性格,第五节 人 格,5.气质的意义,正确认识气质与职业活动对指导 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积极的意义。,气质不决定一个人社会活动的价 值及其成就的高低。,不同的气质类型对人的身心健康 有不同的影响。,(一)气 质 (二)性 格,五、气质与性格,第五节 人 格,(一)气 质 (二)性 格,五、气质与性格,第五节 人 格,性格

43、(character)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一)气 质 (二)性 格,五、气质与性格,第五节 人 格,性格的特征:,对现实态度的特征 情绪特征 意志特征 理智特征,(一)气 质 (二)性 格,五、气质与性格,第五节 人 格,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家庭作用 学校教育 社会信息的作用,(一)气 质 (二)性 格,五、气质与性格,五、气质与性格,第五节 人 格,性格与气质的关系,气质是生来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受到先天遗传素质的影响; 性格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 气质形成早,不易变化; 性格形成晚,稳定性要比气质变化

44、快。 气质影响着性格的动态方面以及性格形成的速度。,第六节 心理的生物与社会基础,一、心理的生物基础 二、心理的社会基础,一、心理的生物基础,心理的生物基础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遗传基因。,第六节 心理的生物与社会基础,(一)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大脑、小脑、脑干,脊髓,脑,传递、储存和加工信息,产生各种心理活动,调控人的全部行为 。,传递、储存和加工信息,产生各种心理活动,调控人的全部行为 。,第六节 心理的生物与社会基础,一、心理的生物基础,一、心理的生物基础,(一)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和功能,第六节 心理的生物与社会

45、基础,(一)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和功能,脑,脑干,间脑,小脑,大脑,延脑,桥脑,中脑呼吸,心率,消化,体温,睡眠,网状结构 感觉的非特异性通路脑的动力系统,保持兴奋,丘脑:感觉的特异传入通路,进行初级加工,下丘脑:调节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与情绪有关,精确动作的学习,记忆和协调,信息加工系统和行为调节系统,第六节 心理的生物与社会基础,一、心理的生物基础,(一)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和功能,The Frontal Lobes,The Temporal Lobes,The Occipital Lobes,The Parietal Lobes,第六节 心理的生物与社会基础,一、心理的生物基础,(一)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和功能,第六节 心理的生物与社会基础,一、心理的生物基础,心理活动的脑定位,一、心理的生物基础,(二)脑的功能系统与心理,1调节张力和维持觉醒状态的系统 2接受、加工和储存信息的系统 3心理活动与行为调控的系统 4三个机能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第六节 心理的生物与社会基础,一、心理的生物基础,(三)大脑两半球功能的分工和协作及其不对称性,大脑两半球之间由胼胝体连接沟通,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在正常的情况下,来自外界的信息,经胼胝体传递,左右两半球息息相通。整个大脑作为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