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分享行为发展的研究_第1页
关于幼儿分享行为发展的研究_第2页
关于幼儿分享行为发展的研究_第3页
关于幼儿分享行为发展的研究_第4页
关于幼儿分享行为发展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幼儿分享行为发展的研究摘要分享行为是幼儿与他人共同享用某种资源的行为,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分享行为的发展对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现今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并不明显。本文采取了查阅文献、访谈、观察等方法,通过对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 意义及影响因素进行较为系统的论述,提出在发展幼儿分享行为的过程中,应注意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 为幼儿创造分享机会, 建立分享规则, 并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分享行为的教育,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关键词:幼儿分享行为社会性ABSTRACTSharing behavior in young children

2、access to a resource with another, the behavior of pro-socialbehavior is an important form of expression. The development of sharing behavior of children social skills training and the formation of healthy personality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b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sharing behavi

3、or of children is not obvious. This paper has taken literature review, interviews, observation and other methods, sharing behavior of young children through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significance and impact of a more systematic discussion of the factors put forward in the development of sharing beh

4、avior of children in the process, attention should take positive and effective way for young children create opportunities for shar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shared rules, and to learn to grasp the opportunity of education, sharing behavior of young childrens education, to promote childrens healthy g

5、rowth.Key words: ChildrenSharing behaviorsociality目录1.引言 12.幼儿分享行为概述12.1 分享行为的定义12.2 幼儿分享行为发展的意义12.2.1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发展12.2.2促进幼儿语言表达、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22.2.3促进幼儿的社会化23幼儿分享行为发展的现状24.影响幼儿分享行为的因素34.1 内部因素 34.2 外部因素 44.2.1家庭因素44.2.2同伴因素44.2.3社会文化因素54.2.4大众传媒因素55.促进幼儿分享行为发展的策略65.1 家长的策略6.5.1.1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65.1.2循循善诱,引

6、导幼儿分享65.1.3创造分享机会,鼓励幼儿与同伴分享75.1.4及时正面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75.2教师的策略85.2.1教师将 “分享 ”融入每日教学活动中85.2.2教师创设关于 “分享 ”的教学活动85.3家园互动 105.4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116.结语 11参考文献12注释13致谢141.引言进入幼儿园后,幼儿的身体、才智迅速发展,但由于其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感还处于较低阶段, 自我中心意识强烈,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并不明显。作为亲社会行为的一种重要形式,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对其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幼儿健康人格的发展及社会价值的获得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探索幼儿分享

7、行为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方法促进其分享行为的发展显得尤为必要。2.幼儿分享行为概述2.1 分享行为的定义分享行为( sharing behavior )是幼儿与他人共同享用某种资源的行为。艾森伯格(Eisenberg,1979) 根据分享的形式, 将分享分为主动分享和被动分享。 艾森伯格的研究表明 :主动分享是幼儿成长过程中考察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指标之一。2.2 幼儿分享行为发展的意义幼儿的分享行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2.2.1 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发展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研究的热点。

8、 良好的心理健康表现为: 有良好的意志、积极的情绪、对现实的积极态度(如分享、谦让等)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由此可见, “分享 ”不仅仅属于社会教育,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分享行为的发展, 对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每个幼儿最终都要进入社会, 成为社会的一部分, 如果幼儿不会分享, 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就得不到他人的信任与尊重, 以至于无法进行正常的人际交流。 这就会造成幼儿的寂寞、 孤单及性格内向,甚至会产生心理障碍,长此以往,就会阻碍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 学会分享就会帮助幼儿克服这些障碍,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2.2.2 促进幼儿语言表达

9、、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分享是幼儿间交流的一种方法, 幼儿的分享行为可以帮助幼儿赢得玩伴, 促使幼儿之间关系的和谐, 使幼儿在活动和交往中获得语言表达、 人际交流等技能。 分享行为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幼儿更好地与他人交往、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于幼儿而言, 善于与人分享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际交流的需要,更是幼儿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2.2.3 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分享行为可以帮助幼儿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共同享受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带给大家的各种条件,促使幼儿的社会化。在分享方面做得较好的幼儿,往往在解决社会性问题、帮助他人等方面也做得较好。可见,分享行为是幼儿社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享行为的发

10、展可以帮助幼儿进行良好的道德判断,做出正确的社会行为,从而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3幼儿分享行为发展的现状幼儿的分享行为虽然有所发展,但整体来看, 现状并不乐观。 幼儿不论是在玩具、 食物还是奖品等物品的分享中表现并不积极,并且在分享的幼儿中, 也颇倾向于感觉分享(只给别人看、听、嗅、摸等) ,但实质性分享(完全以利他为目的的分享)很少。幼儿分享给他人的动机也多是自利的,利他的动机虽然有,但比较少 。这主要是因为幼儿从他们各自的家庭进入幼儿园 ,开始在一个新的环境里生活,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重大的生活转变,在这个集体中他们失去了以往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给孩子带来了心理上极大的不平衡与不适应。由此,出

11、现了一些现象:独立玩具,同伴之间关系紧张,个别幼儿攻击性强等。幼儿在对分享情境的判断和他们的真实分享行为之间存在着不一致的现象。幼儿在某个分享情境中可能能够做出正确的分享判断,但是如果真的要让幼儿分享自己所拥有的,可能部分幼儿的分享行为就会有些退缩。幼儿会对伤心的同伴表现出某种同情和怜悯,但他们并不能做出真正的自我牺牲反应。如果成人经常要求幼儿想想别人的需要,那么幼儿就更可能表现出分享和其他友善的行为。或者当一个同伴提出这样的要求或威胁时,也会诱发幼儿的分享行为,例如, “要是你不给我,我就不跟你好了”。4.影响幼儿分享行为的因素人的各种行为的产生都有其原因,幼儿分享行为也不例外,它的形成与个

12、体成长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都密切相关。4.1 内部因素长期以来,许多心理学家都在研究和探讨幼儿在何时出现分享行为。根据西蒙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的理论,年幼儿童只有 “本我 ”,而且直到 4 一 6 岁还不具有包含道德的 “超我”。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Piaget)的著名的 “三山实验 ”也证明幼儿 (2一 7 岁 )对事物进行判断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能了解别人的视角和观点。幼儿的行为是从自我角度出发,很难从别人角度去观察事物,解决问题。 依据皮亚杰的儿童自我中心理论,幼儿不可理解他人的需要和困难, 不会有对分享行为的认知,即使有一些分享行为,该行为也是偶然的,是幼儿的自

13、我中心思维指导的行为恰与分享行为巧合。另外,学前阶段的幼儿尚未形成比较稳定的分享观念。分享观念指幼儿对与他人共同分享物品的公正看法。幼儿的分享观念是其分享行为的认知基础,“均分 ”是大部分幼儿所具有的分享观念。 凡是有分享观念的幼儿,其分享行为就果断,比如在食物分享中,主动分享的幼儿都是在 “小朋友要互相谦让”、“小朋友要互相帮助”、“给小朋友吃东西是好孩子”等观念下进行的。 当幼儿自身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分享观念时,其分享行为就显得很犹豫。如不主动分享的幼儿,常以“这是我的 ”、 “是老师给我的,你要自己去要”等理由解释自己的行为。这表明幼儿的分享观念深刻影响着幼儿的分享行为。4.2 外部因素影

14、响幼儿分享行为的外部因素包括家庭、同伴、社会文化及大众传媒等。4.2.1 家庭因素家庭是幼儿最早接触的环境, 家人是幼儿最亲密, 最信任的人。 家庭在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家庭的结构模式。 现代家庭的小型化, 独立化,确立了幼儿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幼儿整天与父辈、祖辈交往,只有亲子、亲孙的纵向关系,而无兄弟姐妹的横向关系。在这种家庭结构里,极易造成幼儿形成“自我中心 ” 的意识,养成“小霸王 ”、 “小公主 ”的娇纵性.格。幼儿由家庭进入幼儿园,其在家庭中的“自我中心 ”意识就会影响到幼儿的分享行为第二,父母的教育观念。有些父母不了解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15、,他们关心的是幼儿的智力,忽略了非智力(情感、分享等)的因素,没有或较少关心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父母的迁就忍让及不良的教养态度,都对幼儿的分享行为产生一定影响。如:一些父母给孩子买了较贵的玩具, 就叮嘱孩子不要给别人玩。对幼儿出现的独占行为,有些父母还很得意,认为自己的孩子很机灵、“门槛精 ”,看到孩子占便宜就高兴,总担心孩子会吃亏。这种不良的教育观念不利于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4.2.2 同伴因素幼儿主要生活在两个世界中,一个是包括父母和其他成人的成人世界,另一个是同伴世界。幼儿出生后最初几年主要在家中度过, 父母及其他教育者对其影响深刻。 随着年龄增长,幼儿进入幼儿园, 他们的社会活动范围逐

16、渐扩大, 与同伴生活的时间增多, 同伴交往成了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伴关系对幼儿的分享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国内研究表明: 人际交往状况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的影响非常显著, 同伴关系好、 人际信任度高的儿童有较多的亲社会行为( Slaughter,2002 )。由此可见 ,作为亲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享行为也受到了同伴关系的较多影响 ,同伴关系良好的幼儿能表现出更多的分享行为。4.2.3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作为幼儿分享行为发生的大环境,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作用于发展中的幼儿,对幼儿的分享行为产生重要影响。Rao 和 Stewart(1999) 研究了不同社会文化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发

17、现,中国幼儿和印度幼儿分享行为的发生率相当,但中国幼儿的自发分享要多于印度幼儿。中国幼儿的自发分享行为女孩要优于男孩,但印度幼儿自发分享行为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同时,他们在另一项研究中发现, 亚洲幼儿的分享行为要多于美国幼儿,亚洲幼儿比美国幼儿有更多的自发分享行为和消极分享行为。由此可以发现,文化差异直接导致东西方幼儿教养方式的不同, 进而产生了分享行为的跨文化差异(Steward&Mcbride-Chang,2000 )。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分享行为都会更具利他性,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儿童利他行为发展更快。 在年龄和社会经济地位的交互影响下, 幼儿分享行为的差距逐渐减小,共同的社会化

18、倾向使幼儿的分享行为从利己主义朝着利他主义方向发展。4.2.4 大众传媒因素大众传媒是一个社会传递文化和道德价值观的主要途径,电影、电视、报纸、杂志等对幼儿分享行为的性质和具体形式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观察榜样从事分享行为以后,他们的类似行为也会增多。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榜样都同样地被幼儿模仿,那些被幼儿认为是更权威、 更有能力或更重要的榜样的行为更易于被幼儿模仿。因此,成人在幼儿看电视时,对电视节目的选择和适当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成人选择一些分享类的动画片或者故事,如金色的房屋 等,并对里面的分享行为做出积极地评价, 这对增加幼儿的分享行为有着积极的意义。5.促进幼儿分享行为发展的策略分享行为

19、的发展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幼儿的分享行为并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后天习得的。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发展幼儿的分享行为是非常必要的。5.1 家长的策略家庭在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家长应发挥其积极作用来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5.1.1 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家长的言行举止会深深的影响到幼儿, 为提高幼儿的分享水平, 家长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 增强自己的文化接受能力和鉴别力, 尽可能多的了解幼儿的. 展特点和幼儿教育的特点、 律及要求,借 秀家 教育子女的 , 教育 念,促 幼儿分享行 的 、 健康 展。 家 要意 到自己的言行

20、 止、人格品行以及 社会的 和 价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人生 、价 和道德 的形成, 因此家 当 以身作 , 范自身行 ,在生活中成 幼儿分享学 的榜 。此外,日常生活中家 要多鼓励幼儿与他人分享, 学会用 方法教育幼儿,多用蹲下来 的形式和幼儿沟通,让他感到自己与父母 在平等的地位上,使得幼儿 于接受父母的意 ,以便于培养其分享行 。5.1.2 循循善 ,引 幼儿分享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幼儿往往不懂得与 朋友 行分享,因此造成了 多幼儿的“小霸王 ”性格。 此,家 可以 幼儿 造一个分享的氛 ,家中成 和 ,互相关心和尊重都有利于幼儿分享行 的 展。另外,家 可鼓励幼儿主 将好 西与 分享。

21、但是,家 幼儿分享的关注不能 以“利他 ” 出 点, 而 尊重幼儿的需要, 以真情 感的方式引 幼儿 “利他 ”,当幼儿在分享中 累了更多踏 、愉快的体 后, 再 化他 (她 )利他的 机。 分享 是幼儿从体 不分享的 面情 ,到体会分享 极后果的 程。逐 把分享内化 一种自律道德,才会使幼儿的分享表里如一。5.1.3 造分享机会,鼓励幼儿与同伴分享在日常生活中, 家 帮助幼儿拓展分享 象, 多 孩子 造与 居小朋友、 幼儿园同伴接触的机会, 幼儿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学 分享, 体会分享的作用。 于培养幼儿的分享行 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家 可以邀 孩子的好朋友来家里玩耍, 提醒幼儿拿出自己喜 吃

22、的 西和自己喜 的玩具与小伙伴分享,使幼儿切 感受到分享的快 和友情的温馨。家 在工作之余要多 幼儿出去走走,可以到 居家串串 ,或者到居住的园子里、附近的花园去活 活 。家 要鼓励幼儿主 分享, 和培养幼儿的分享行 。 之, 家 要切忌因 嫌吵,嫌麻 ,而阻断或者限制幼儿的交往,从而减少幼儿 展分享行 的的机会。5.1.4 及 正面 化幼儿的分享行 家 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正面 化幼儿的分享行 。斯金 化是塑造行 和保持行 度中不可缺少的关 因素。幼儿的分享行 和其他行 一 ,是可以通 化而得到有效巩固的。 当幼儿因 分享而受到家 的鼓励和表 ,他 会逐 生一种相 的内在的自我 励 向。常用的

23、正面 化有肢体 言 化和口 言 化两种。不管幼儿是与同伴主 分享, 是在家 的要求下被 分享,当幼儿出 分享行 ,家 都 用适当的言 肯定幼儿的行 , 化幼儿愉快的体 ,从而激 幼儿再次分享的愿望。当幼儿表 出分享 ,家 可以 “好玩 (吃 )的 西分一分, 大家都可以玩 ( 吃), 多好呀 ! ”“你愿意与 人分享玩(吃 )的, 人也会愿意把玩 (吃 )的分 你。 ”但 得注意的是正面 化的重点 是行 本身, 而不是幼儿本人, 幼儿才能内化 极的分享行 ,而不是 的 了得到表 而 行 的模仿和重复。肢体 言 化是指家 运用自己的 作、表情、眼神、 姿 等 化, 来表达 儿童分享行 的肯定。肢

24、体 言 化是一种 便易行的 化方式,家 可采用向幼儿点 、微笑、用手 拍其 和 抱等方式 化幼儿的分享行 , 种含蓄的 化方式可以使幼儿及 感受到来自家 的关注与鼓励, 同分享是一种很好的行 方式,从而更愿意与他人 行分享。5.2 教 的策略 然家庭是幼儿分享能力形成的最初 所, 但是当幼儿 入幼儿园之后, 教 就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 的作用主要体 在以下几个方面:5.2.1 教 将 “分享 ”融入一日活 中教 要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 将 “分享 ”内容有效渗透到一日活 中, 改善和提高幼儿在家庭中尚未很好形成的分享能力。 在幼儿园中, 同伴和教 幼儿的分享行 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

25、可以在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中抓住时机,随时对幼儿进行分享行为的教育,对幼儿的消极分享行为进行干预。 在教育教学中, 可以结合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 “好吃的食物 ”、 “我最喜欢的玩具 ”等,鼓励幼儿从家里带一些自己喜欢的零食及图书玩具来园,让幼儿充分感受“我把好吃的东西给你,你很快乐。”“我把玩具给别人玩,别人也把玩具给我玩,玩具越来越多,我们越来越快乐。”在活动中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分享的愉悦。5.2.2 教师创设关于“分享 ”的教学活动教师根据幼儿不同的分享能力, 有针对性的为其创设分享的机会。 教师在为幼儿创造分享的条件与机会前, 必须事先了解其分享水平, 依其分享能

26、力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具体来说,有以下方法可以促进幼儿的分享行为。第一,移情训练法移情是体验他人情感的能力。移情训练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幼儿的分享行为。当幼儿做出友好或者不友好分享行为时,教师应引导其注意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 并使幼儿在自己心中产生相应的情绪、情感。利用移情来教育幼儿,使其逐渐具备内在的自我调节力,比一味的限制、 要求这种外部约束要有效的多。能够深刻体验他人的情绪、情感的幼儿,以后每遇到类似情景, 在做出消极分享行为前, 便会回忆起以往的体验, 浮现出受害同伴痛苦、难受的表情, 于是便会抑制自己的消极行为,而做出分享的积极行为。训练的具体方法有:听故事、引导理解、续编故

27、事、角色扮演等。实践证明,移情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性情感,它有助于幼儿人格的完善,从而促进分享行为的形成。第二,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是一种运用戏剧表演的方法,使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更有效地履行自己角色的心理学技术。角色扮演使幼儿能够亲身体验他人的角色,从而能更好的理解他人的处境和需要。美国心理学家费拉维尔(Flavel )的研究表明:角色扮演和分享行为之间存在着正相关。 在这个时期, 教育他们 “共同分享成功 ”、“共同分享快乐 ”的最好办法是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根据日常观察发现的问题,教师设计一些游戏:

28、如角色游戏中,公共汽车上给 “爷爷奶奶 ”让座,让幼儿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唤起类似的情绪体验,并且学习如何分享,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第三,训练幼儿的分享技能知道怎样与人分享,对于提高幼儿的实际分享行为,是有很大帮助的。笔者在幼儿园调查中发现,一些幼儿虽然具有分享的意愿,由于不知道怎样做,也没有表现出实际的分享行为。比如 ,,一个幼儿带了一辆新的玩具车到幼儿园。老师问:“ 可以把你的新车给小朋友玩一下吗?”他回答:“可以。 ”老师说 :那“现在给行不行?” 不“行。 ”“为什么? ”“因为很多小朋友都想玩,我不知道该给谁玩。” 还有的幼儿对该类问题的回答是“我只有两个棒棒糖,有四个小朋友想吃

29、,我分不开。”所以,教师在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时, 要注意让幼儿了解和掌握一些分享的技能。 如果幼儿知道了分享的具体方法, 那么, 他们会表现出更多的分享行为。第四,建立分享规则为使幼儿的分享行为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建立一定的分享规则是很必要的。一是平等分享。由于幼儿交友时利益起着更多的决定作用,所以在分享时常会出现一些不平等的分享行为。教师就要让幼儿通过情感的换位(如想想自己没有玩具时的体验)来体会,感受别人的心理, 并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建立起平等分享的规则。二是共同分享。 共同分享是指在相同的时间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

30、行为)融洽地进行分享(玩具、食物或其他),.最终使彼此的情感都获得满足。 在实践这个规则前, 教师需要开展专门的活动, 让幼儿先学会与人商量、协调的技巧,从而让幼儿学会共同分享。三是轮流分享。 即按照先后顺序进行分享, 当分享物品数量很少时, 可以实行谁先拿到,谁就先玩的规则,别的幼儿若想玩, 可以和他商量,等他玩过后给自己玩。 这个规则可以解决在分享中容易出现的一些冲突,有利于幼儿分享行为的发生。5.3 家园互动幼儿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可能已经表现出一定的分享行为,可是回到家里有些幼儿的这些行为就消失了。他认为,分享是小朋友之间的事情,不用与大人分享。因此,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一定要家园同步,

31、坚持一致性和一贯性原则,让幼儿从根本上认识到分享的意义,从而形成比较稳固的分享行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 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组织家长参加观摩活动, 展示幼儿在分享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及教师的评价,让家长了解教师的教育要求、孩子的发展情况。积极组织丰富的亲子活动,如 “家庭假日聚会 ”、 “郊游 ”、 “野餐 ”等,为家庭之间的分享、幼儿之间的分享搭建平台,通过交流、比较、互动、学习、模仿,制造分享氛围,激发幼儿的分享意愿。5.4 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幼儿的分享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32、 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方面,组织幼儿参加社区活动,体验合作的快乐。由于现在的幼儿多是独生子女,家园“两点一线 ”的生活方式居多,幼儿很少参加社会公共活动。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组织一些适合幼儿参加的社会活动。比如结合国庆节, 把孩子们的好节目带到社区表演;结合重阳节,让幼儿自带礼物走进敬老院去慰问老人,和老人们一起快乐地分享“关心人与被关心”的幸福滋味。通过组织这些活动来增加幼儿的分享行为。另一方面, 要正确把握大众传媒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大众传媒对幼儿的影响是把双刃剑, 我们既要看到它对幼儿的积极影响,又要抵制它的消极影响,但它对幼儿的消极影响并不在于媒体本身而在于媒体被运用的方式。因此我们应对社会传媒进行有效管制,净化社会环境, 对社会风气进行正确引导, 使其与主流的价值观相一致, 使大众传媒在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6.结语通过以上对幼儿分享行为发展的研究可知,幼儿的分享行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