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寿县屇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安徽省寿县屇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安徽省寿县屇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徽省寿县2018屇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总分60分)1、 下图为汉墓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左三为周公,左四为成王,右侧为诸侯)。对该图历史内涵的解读与历史事实基本吻合的应是 a图中四方诸侯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图中成王地位至尊,说明成王时初步实现了权力的集中c图中成王厉行分封,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必须严格履行d图中成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品行成为权利之间的纽带2、学者张鸣在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写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各个政治实体在竞争中,表现出了过于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一宗法血亲

2、系统内的争夺和厮杀自然不可避免。”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周朝王室的衰落 b礼乐制度的崩溃c铁器犁耕的出现 d宗法关系的疏远3、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a分封之制 b郡县之制 c郡国并行 d行省制度4、地图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帮助我们理解历史。能够准确反映下图所呈现的历史阶段特征的描述:图中有周王国;诸侯国有:秦、晋、齐、鲁等。a.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b.王纲解纽,礼崩乐坏c.七国争雄,变法图强 d.秦国崛起,完成统一5、春秋时期各国货币形制各异,秦朝以圆形方孔“半两钱”通行天下。它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由

3、诸侯割据到中央集权 b由“天下共主”到“皇权至上”c由分封制到郡县制 d由农工商全面发展到重农抑商6、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 “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这主要说明了a中央集权 b规范法度 c君权神授 d皇权至上7、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一事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关系最直接 a郡县制度的发展 b以“孝道”治天下 c赋役制度的变化 d皇帝制度的形成8

4、、汉武帝的“推恩令”在解决诸侯王问题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是因为( )a取消了郡国并行制度 b废除嫡长子继承制度c彻底铲除了异姓王侯 d削弱了地方封国势力9、唐朝时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为官廉洁,被称为“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一代良相”。据此判断,刘晏供职的部门应该是(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直隶省10、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11、北宋某一官职的职能是“凡兵民、钱谷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签字署名)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

5、废,得剌举(检举揭发)以闻”。该官职是a转运使 b三司使 c通判 d知州 12、“周亚夫,汉文、景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出征驻屯细柳,因治军严谨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景帝时,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七国之乱,五年后,被景帝迁为丞相。”材料反映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a君主专制在不断加强 b皇帝选官重视军功c重血统向重才能转化 d君权相权不断协调13、科举制通过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基础。以下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高士

6、。” b“书中自有言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c“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d“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14、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 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15、史学家郭廷以说:“中国真正的君主专制政治,形成于明。”最有说服力的依据是( )a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b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c内阁凌驾于六部之上 d利用宦官牵制内阁16、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

7、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a皇宫建筑布局趋向合理 b中央集权的逐渐加强c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17、历史上时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 )a.秦朝郡县制 b.西汉郡国并行制 c.元朝行省制 d.清朝军机处18、一位西方学者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各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而忽视名所反映的实质是( )a.个人观念淡薄 b.男尊女卑思想严重c.宗法观念浓厚 d.儒家伦理道德强大19、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是被国人误解了上百年的优

8、秀制度。其“优秀”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实质就是专制独裁 b.能为政府带来足够的权利与资源c.分割相权是势在必行的手段 d.宽松进步是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20、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下列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日本的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 b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 c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富商地位实力有所上升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的阶级基础21、19世纪末日本成为亚洲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表现在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 以钢铁和机器制造业为

9、代表的重工业迅速发展 完全废除了不平等条约 a b c d22、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采用,反映出当时( ) a.鲜卑与汉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新高度 b.鲜卑与汉族地主的合作形成新统治集团c.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逐渐消失 d.民族差异大,强大的民族必然代替落后民族23、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 也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从孝文帝改革中得到的认识有 ( ) 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 改革注意策略,要有坚定的决心改革要体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 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 a b c d24、1876年一位封建地主说:“街上到处都是热烈的气氛。成群的农民和

10、绅士都站在宫殿前,大声呼喊着万岁!万岁!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假设这位封建地主所说的是真实的,那么农民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b可以高价赎买到一块份地 c摆脱农奴主控制,归村社严格管理 d彻底摆脱封建束缚25、高考资源网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发表的演说中说:“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而对全世界提供款项的人,应该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会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指的是( )a 马关条约签订后向中国贷款 b马歇尔计

11、划的实施c扶植西欧,遏制社会主义国家 d一战期间,向交战双方出售战略物资和提供贷款 26、一战后,在华盛顿会议上,大国为争夺亚太地区霸权展开激烈斗争,斗争的结果是 ( )a日本的扩张势头受挫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美国取代英国确立了海上霸权 d英国的殖民势力大增27、在西班牙内战时英国统治者说:“如果让现在正在西班牙和法国流行的共产主义传染病传播到其他国家,那么已经在自己的国土消失了传染病的两个政府德国和意大利政府会是我们最有益的朋友。”这段话表明( )a英国资产阶级政府与法西斯主义没有利害冲突b英国统治企图利用法西斯削弱社会主义力量c英国实际上与法西斯国家形成了反法西斯联盟d英国实际上是西

12、班牙内战的幕后操纵者28、美国学者沃尔特指出:“冷战时期,北约在未放一枪的情况下实现了自己的核心目标北约的存在的时间超过所有其他的国际组织。”这里“核心目标”指的是 a东德和西德统一完成 b南斯拉夫联邦的解体 c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d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29、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世人最重要的启迪是( )a加强国际合作十分必要 b把战争制止在萌芽状态c各国应该互不干涉内政 d凡是反动势力必然会灭亡30、二战期间,中国曾两次与英美共同发表宣言或公告,这说明( )a.中国取得了与英美相同的国际地位b.英美对日本侵华态度较之战前发生了根本转变c.中美英三国是对日作战的主要国家,需要互相支援d.英美为了中国

13、领土完整而对日作战二、材料题:(总分40分)31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书李冲传曰:“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官吏们畏于权势,多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 材料二:北魏统治者热衷于发动战争。对各族人民的统治, 除租税繁多、徭役沉重外,他们还强迫其他族人民充当步兵,在打仗时冲锋在前,稍有迟缓,就会被后面督阵的鲜卑族的骑兵践踏致死。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写信给守城主将, 约他出兵决战。信中大意是说: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人。你杀了他们等于替我清除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 材料三: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

14、。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左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高祖纪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和书本知识,说明北魏统一北方以后,哪些问题导致了北魏统治的深刻危机?(8分)(2)依据材料三,文献反映了孝文帝哪方面的造诣?这对以后他推行改革有什么影响?(6分)32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与希特勒或他们的匪帮永不会谈,永不斡旋,我们将在陆地上、海洋上、天空中与他们战斗,直至把笼罩阴云于大地的一切敌人消灭为止-任何反对纳粹主义而战斗的人或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支援。任何与希特勒为伍的人或国家都是我们的敌人

15、。我们将尽一切力量帮助俄国和俄国人民。 过去25年里,没有人比我更始终一致地反对共产主义。凡是我谈过的关于共产主义的话,我决不收回。 丘吉尔对德国侵略苏联发表的声明材料二:我希望看到德军葬身于坟墓之中,而且希望看到俄国躺在手术台上。丘吉尔的广播讲话(1941.6)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丘吉尔的什么立场?丘吉尔为什么宣称要“尽一切力量帮助俄国和俄国人民”?(6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丘吉尔希望看到什么样的战争结局?为什么?(6分)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清俞正燮癸巳类稿材料二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

16、,惟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晋书段灼传材料三 傅畅自序云:“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太平御览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和选官依据分别是什么?其后,在哪场改革中被何种新制度率先破除? (8分)(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傅畅为何能“至于上品”?与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有何共同特点?(6分) 历史试题答案1、 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ccbbadadaccccba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dbcbcaaaadabcbc2、 选择题31答案:(1) 由于宗主督护制实施导致基层行政组织不健全;“纵富督贫”的赋税制度;鲜卑族实行压迫和歧视的不平等民族政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每点2分共8分)(2)反映的是孝文帝在掌握汉族先进文化方面的造诣。(2分)孝文帝较好地掌握了汉族先进文化,深刻地认识了汉族文化深邃丰富的内涵,对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