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法律法规与职业危害识别.ppt_第1页
职业健康法律法规与职业危害识别.ppt_第2页
职业健康法律法规与职业危害识别.ppt_第3页
职业健康法律法规与职业危害识别.ppt_第4页
职业健康法律法规与职业危害识别.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职业健康法律法规体系简介与职业危害因素识别,青岛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韩邦平 联系电话 85916018 85916038 电子邮箱 ,主 要 内 容,1、职业健康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体系简介 2、职业危害因素 3、法定职业病 4、职业危害因素识别的目的、意义 5、职业危害因素识别常用方法 6、常见职业危害因素识别 7、职业危害申报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方法,1.职业健康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体系简介,1.1法律 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前期预防、劳动过程的防护、职业病诊断鉴定与病人保障、监督检查、法律责任 1.1.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六章:6个方面规定职业安全卫生法规基本要求;

2、第七章: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第四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1.1.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二章第三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第三章第四十四条劳动合同,应当载明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 1.1.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第十七条矿山企业必须对作业场所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和井下空气含氧量进行检测,保证符合安全要求。,1.职业健康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体系简介,1.2 、行政法规 1.2.1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对有毒作业场所规定:许可证制度、工伤保险、高毒特殊作业管理、职业卫生医师、护士制度、卫生

3、行政部门责任、职业健康监护制度、责任追究等方面有明显的突破 1.2.2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对粉尘作业场所规定:粉尘危害、控制、工人健康检查、诊断治疗、待遇等 1.2.3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主要由环保部门负责第六十六条 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造成的职业病的防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执行。 1.2.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四条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1.职业健康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体系简介,1.3、地方法规 1.3.1山东省职业病防治条例:与职业病防治法最大的区别,调整范围不受法定职业病

4、的限制 1.3.2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 第二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安全卫生制度,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安全卫生条件,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防止和减少职业危害 1.3.3青岛市劳动安全卫生管理规定1994年5月19日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1994年6月14日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批准,1994年6月14日市人大常委会公告公布:详细规定了相关劳动卫生的用人单位义务、劳动者的健康权利及行政责任等 ;2002年1月9日青岛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进行了修改,职业卫生内容只有一句话:“企业违反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定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按中华人

5、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给予处罚。” ;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的 青岛市安全生产条例将其废止,1.职业健康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体系简介,1.4部门规章: 1.4.1卫生部发布的: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已经废止)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 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已经废止)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职业病分类目录(卫生部会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1.职业健康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体系简介,1.4.2安监总局发布的: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 1号令等7个

6、总局令涉及职业健康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23号令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 27号令 总局令关于职业健康新规定,1.职业健康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体系简介,1.4.3原劳动部发布的: 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 第十六条 矿山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不得超过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矿山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方法,按照下列要求定期检测: (一)粉尘作业点,每月至少检测两次; (二)三硝基甲苯作业点,每月至少检测一次; (三)放射性物质作业点,每月至少检测三次; (四)其他有毒有害物质作业点,井下每月至少检测一次,地面每季度至少检测一次;,用人单位,劳动者,履行保护健康义务,主张健

7、康权利,职业病防治法有关当事方法律关系,1.职业健康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体系简介,1.5 职业健康执法主体 1.5.1 1998年我国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将劳动部承担的职业卫生监察职能,交由卫生部承担。从此,卫生部门肩负起这付重担 1.5.2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文件中央编办发200315号关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调整意见的通知 1.5.3 2005年1月,卫生部、国家安监局联合下发关于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责分工意见的通知(卫监督发200531号)对两部门的职责进行了明确。 1.5.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

8、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国办发200511号) 1.5.5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91号) 1.5.6 中央编办发2010104号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卫生部7,安监总局6,人社部2,总工会1,1、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 2、职业安全培训工作 3、资质备案监督检查,拟订相关职业卫生法规和标准 职业危害事故调查处理,无责任,负责职业危害申报 、 发放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资质备案及报告登记,安监部门的职责,对场所的管理 对事故的管理,1、资质认证 2、健康监护,拟订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 化学品毒性鉴定管理工作,

9、1、资质认证 2、规范职业病的预防、保健,并查处违法行为 3、规范职业病的检查和救治,负责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定和监督管理 负责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核、 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卫生审查和竣工验收,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对人的管理,1.职业健康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体系简介,1.6 标准 1.6.1、卫生部颁布的国家标准(GBZ或GBZ/T):序号239,标准344个 1.6.2、卫生部颁布的部门标准(WS)64个:主要是职业危害接触生物限制 1.6.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的国家标准(17个) 标准名称 编号 生效日期 毛皮安全生产卫生规程 GB/T14442-2008 200

10、9-10-01 陶瓷生产防尘技术规程 GB13691-2008 2009-12-01 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 GB/T16758-2008 2009-10-01 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 GB/T5817-2009 2009-12-01 铅作业安全卫生规程 GB13746-2008 2009-12-01 石英砂(粉)厂、滑石粉厂防尘技术规程 GB/T13910-2008 2009-12-01 袋式除尘器技术要求 GB/T6719-2009 2009-12-01 耐火材料企业防尘规程 GB12434-2008 2009-12-01 炭素生产安全卫生规程 GB15600-2008 2009-12-

11、01 粉尘物性试验方法 GB/T16913-2008 2009-10-01 GB/T 934-2008 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 GB T 17061-1997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 GB-T 18664-2002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GB 12358-2006 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 通用技术要求 GBJ87-8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 11651-2008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 GB/T 4200-2008 高温作业分级,1.职业健康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体系简介,1.6.4、安监总局发布的行业标准: AQ4201-2008电子工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 AQ4202

12、-2008作业场所空气中呼吸性煤尘接触浓度管理标准代替LD39-92 AQ4203-2008作业场所空气中呼吸性岩尘接触浓度管理标准代替LD41-93 AQ4204-2008呼吸性粉尘个体采样器代替LD40-92 AQ4205-2008矿山个体呼吸性粉尘测定方法代替LD38-92 AQ/T4211-2010家具制造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 AQ 4210-2010革类加工制造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 AQ 42092010城镇污水处理厂防毒技术规范 AQ/T 4208-2010有毒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 AQ/T 42072010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基础数据结构 AQ/T 42062010作业场所职

13、业危害基础信息数据,AQ/T9006-2010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5.10职业健康 5.10.1 职业健康管理 企业应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职业健康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配备与职业健康保护相适应的设施、工具。 企业应定期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进行检测,在检测点设置标识牌予以告知,并将检测结果存入职业健康档案。 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设置报警装置,制定应急预案,配置现场急救用品、设备,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各种防护器具应定点存放在安全、便于取用的地方,并有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校验和维护。 企业应对现场急救用品、设备和防护用品进行经

14、常性的检维修,定期检测其性能,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 5.10.2 职业危害告知和警示 企业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和防护措施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企业应采用有效的方式对从业人员及相关方进行宣传,使其了解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降低或消除危害后果。 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按照GBZ158要求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载明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救治措施。 5.10.3 职业危害申报 企业应按规定,及时、如实向当地主管部门申报生产过程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并依法接受其监督。,4、职业危害因素识别的

15、目的、意义和程序,4.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概念:在职业卫生工作中,根据经验或通过工程分析、类比调查、工作场所监测、职业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实验研究等方法,把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甄别出来的过程。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是职业卫生工作的首要环节,也是职业卫生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工作。,4、职业危害因素识别的目的、意义和程序(续),4.2职业危害因素识别的目的、意义 4.2.1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种类、分布和作用条件 4.2.2确定影响劳动者健康的方式、途径和程度,确定健康监护指标;为职业病诊断提供证据 4.2.3职业病的防治、管理、危害控制 4.2.4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基础和重要环节 4.2

16、.5指导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实施 4.2.6指导职业危害申报工作 4.2.7确定职业病危害监测、检测指标,5、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常用方法,5.1 按工作方法分类 5.1.1经验法 5.1.2 类比法 5.1.3. 检查表法 5.1.4 工程分析法 5.1.5 调查检测法 5.1.6 其它方法,5、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常用方法(续),5.2按工作目的分类 5.2.1建设项目评价法(略) 5.2.2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法(略) 5.2.3职业危害申报法(略) 5.2.4健康监护法(略) 5.2.5职业病诊断法(略) 5.2.6职业健康监督检查法(最后单独讲),5.1经 验 法,5.1.1概念

17、: 经验法是评价人员依据其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借助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工作场所存在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分析的方法。 5.1.2适用范围: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传统行业中采用传统工艺的建设项目的评价,评价人员积累的这类典型行业和工艺的职业卫生基础资料较为丰富,可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原有的资料积累对此类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5.1经 验 法(续),5.1.3优缺点: 优点-简便、易行 缺点-受评价人员占有的知识、经验和资料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和偏差。,5.2类 比 法,5.2.1概念: 类比法是利用相同或类似工程职业卫生调查和监测、统计资料进行类推,分析评

18、价对象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5.2.2适用范围: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已有相同或相似企业的建设项目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5.2类 比 法(续),5.2.3优点: 直观、可以定量(通过对类比现场的调查、监测); 5.2.4缺点: 相似可比性的差异带来偏差。 工程特征的相似性(工艺路线、生产方法、原辅材料、产品结构);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差异性; 环境特征的相似性。,5.3检 查 表 法,5.3.1概念: 对设计的工厂、车间、工段、装置、设备、生产环节、劳动过程的相关要素以检查标的方式进行逐项检查,辨识分析各环节可能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5.3.2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较广。可单独应用于一些工

19、艺简单的项目,也可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对一些工艺繁杂的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5.3检 查 表 法(续),5.3.3优点: 通过系统的检查,能比较全面地进行辨识,应用范围广; 5.3.4缺点: 检查表的通用性较差、同样受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大项目实施起来花费时间长。,5.4工程分析法,5.4.1概念: 对识别对象的生产流程、生产设备布局、化学反应原理、原辅材料及其杂质种类含量等进行分析,推测生产过程中固有的、潜在的、可能产生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 5.4.2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新工程、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项目,不易找到类比对象。,5.5调查、检测法,5.5.1概念: 在对工作场所进行职

20、业卫生学调查基础上,应用采样分析仪器对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鉴别分析。 5.5.2适用范围: 存在混合性、不确定的因素的项目。 优点:真实可靠,可以识别其他方法难以发现的 因素; 缺点:受仪器设备限制,耗费人力物力时间长。,5.6其他方法,5.6.1 系统分析、排查法; 5.6.2 理论推算法; 5.6.3 健康监护结果、案例分析倒推法; 5.6.4 文献检索法:相关新研究、新技术、新产品、新化学物报道信息分析法。,6、常见职业危害因素识别,6.1 粉尘 6.1.1相关概念 6.1.1.1粉尘:能够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纤维? )【GBZ/T224-2010职业卫生名词术语】

21、按粉尘的性质分为无机粉尘、有机粉尘和混合粉尘; 按粉尘的形状分为颗粒状粉尘、纤维状粉尘 按粉尘化学成份分为二氧化硅粉尘、硅酸盐粉尘、金属粉尘、碳系粉尘、有机粉尘和混合粉尘 6.1.1.2生产性粉尘: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6.1.1.3生产性粉尘作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生产性粉尘的作业 6.1.1.4游离二氧化硅:粉尘中以结晶状态存在的二氧化硅 6.1.1.5呼吸性粉尘:可达到肺泡区(无纤毛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的粉尘,6.1.2粉尘危害行业举例,6.1.2.1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 煤炭采选业、石油天然气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建

22、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业、工艺美术品制造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碱产品制造业、无机盐制造业、化学肥料制造业、涂料及颜料制造业、催化剂及各种化学助剂制造业、橡胶制品业 、砖瓦、石灰和轻质建材制造业、玻璃及玻璃制品业、陶瓷制品业、耐火材料制品业、矿物纤维及其制品业、磨具磨料制造业、炼铁业、炼钢业、铁合金冶炼业、重有色金属冶炼、金属制品业、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业、机械工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交通水利基本建设业(28)等,6.1.2粉尘危害行业举例(续),6.1.2.2煤尘(煤矽尘) 煤炭采选、运输、贮存和使用及燃烧 6.1.2.3石墨尘 石墨矿开采、加工、使用 6.1.2.4石棉尘

23、开采、使用及材料设备中存在 6.1.2.5电焊烟尘,6.3铅及其化合物危害行业举例,再制蛋配料、印刷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工艺美术品制造业、铅盐制取、涂料及颜料制造业、热稳定剂合成、炸药及火工产品制造业:含铅弹头制取、橡胶制品业:包铅硫化、玻璃及玻璃制造业、石墨及碳素制品业:金属粉制备、金属粉混合、重有色金属冶炼业、船舶除锈、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制铅粉,制铅膏、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陶瓷电容配浆、电容端面喷铅、拆船业、纺织业、有机化工原料制造业、塑料制品业,6.4氯气 危害行业举例 氯气制造业、以氯气为原料的制造业、漂白相关行业、消毒相关行业 6.5苯危害行业举例 皮革、毛皮及其制品业、家

24、具制造业、石油加工业、炼焦、煤气及煤制品业、体学农药制造业、有机化工原料制造业、涂料及颜料制造业、染料制造业、化学试剂制造业、催化剂及各种化学助剂制造业、塑料制造业、合成橡胶制造业、合成纤维单(聚合)体制造业、炸药及火工产品制造业、日用化学产品制造业、医药工业、橡胶制品业、玻璃及玻璃制品业、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业、机械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其他计量器具制造业、装饰业、房修业、粘胶剂制造业(苯的制造、以苯为原料制造业、有机溶剂),6.6高温 危害行业举例 目录中列举了64个行业 6.6.1高温作业: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

25、项结合的异常气象条件、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 6.6.2WBGT指数:湿球黑球温度指数 室外WBGT=0.7tnw+0.2tg+0.1ta 室内WBGT=0.7tnw+0.3tg tnw自然湿球温度; tg黑球温度; ta干球温度,6.7噪声危害行业举例 目录中列举了64个行业 6.7.1噪声作业:存在有损听力、有害健康或有其他危害的声音,且8h/d或40h/w噪声暴露等效声级 80dB (A)的作业。 6.7.2听阈:正常人耳刚刚能引起音响感觉的声音强度。 6.7.3声压级:给定声压与参考声压之比的以10为底的对数乘以20,以分贝计。在空气中参考声压一般取为2*10E-5帕,这个数值

26、是正常人耳对1千赫声音刚刚能觉察其存在的声压值,也就是1千赫声音的可听阈声压。 6.7.4连续噪声:稳态噪声【声级波动3dB (A)】 、非稳态噪声【声级波动 3dB (A)】 6.7.5脉冲噪声:突然爆发又很快消失,持续时间0.5s,间隔时间1s,声压有效值变化40dB(A)的噪声。,6.7 正己烷 在常温下为微臭的液体,易挥发,蒸汽比重2.97,沸点68.74,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氯仿、乙醚、乙醇。工业上主要用于工业粘胶配制、除污、干洗、油脂萃取、制鞋、制球、 印刷、油漆、制药、家具制造及电器制造等。 正己烷在生产环境主要以蒸汽形式经呼吸道吸收,人类一次口服50g正己烷可致死;经呼吸道吸入

27、中毒时表现为急性中毒性脑病和粘膜刺激症状。 正己烷在人体内主要分布于富含脂类的肝、血液和神经组织中;所致周围神经病的病理改变 主要是远端神经粗纤维轴索内出现因神经丝增生、积聚和缠绕而成的团块,内中充斥大量糖原颗粒;轴索明显肿胀,髓鞘变薄,其所支配的肌肉可有失神经萎缩和灶性退行性改变。,7、职业健康监督检查法,7.1概念: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工作过程中,综合运用不同的职业危害识别方法,全面辨识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 7.2适用范围:职业健康监督检查 7.3识别途径: 7.3.1利用中介机构识别: 7.3.1.1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报告 7.3.1.2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评价报告 7.3.1.3健康监护资料 7.3.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