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学-CT扫描技术PPT参考幻灯片.ppt_第1页
医学影像技术学-CT扫描技术PPT参考幻灯片.ppt_第2页
医学影像技术学-CT扫描技术PPT参考幻灯片.ppt_第3页
医学影像技术学-CT扫描技术PPT参考幻灯片.ppt_第4页
医学影像技术学-CT扫描技术PPT参考幻灯片.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CT扫描技术学 余飞,2,一、CT的成像原理 (一)基本原理 CT成像的物理学基础是物体对X线的吸收存在差异。高度准直的X线束对人体某个部位按一定厚度进行扫描穿过人体的X线由探测器接收 经放大变为电子流 A/D转换输入计算机处理计算机通过运算得出该断面上各体素的X线吸收值,并排列成数字数字矩阵经D/A转换后用不同的灰度等级在显示器上显示即获得该部位的横断面或冠状面的CT图像。,3,(二)CT成像中的基本概念 1CT值 (CT number) X线穿透人体时,不同的组织密度值代表不同的线性衰减系数,一般用它的相对值表示,称为CT值。 CT值( 物质-水)/水)K K为分度因数(设为1000)

2、,则CT值的单位为HU(Hounsfield Unit) CT值的定义是以水为标准,其它组织与之比较后得出。水的线性衰减系数为1,致密骨约为2,空气约为0(实际为0.0013),水的CT值为0HU,人们将1000+1000分为2001个等级来表示CT值的差别。,4,5,CT扫描技术概述,一、CT检查的工作程序 1划价、交费 2预约、登记 3交待准备工作:询问被检者是否做过不适宜立即行CT扫描的检查,如胃肠道钡检;增强扫描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是否做过相关的影像学检查。 4摆好扫描体位、扫描。 5摄取图像照片、打印。 6发出诊断报告。,6,二、扫描前病人的准备工作 1对被检者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

3、,消除其顾虑和紧张情绪。 2检查并除去检查部位的异物,防止图像伪影。 3胸部、腹部扫描时,均应做好呼吸训练,减少移动伪影。喉部扫描者嘱被检者在扫描中不要做吞咽动作。 4增强扫描者,扫描前6小时禁食,检查前20分钟做碘过敏试验。 5腹部扫描者,扫描前一周不吃含金属药物,不做胃肠道钡餐检查。 6对于婴幼儿、躁动不安或其它不配合的病人,应根据情况给予镇定。,7,三、CT机的操作步骤 1开机 2X线管预热 3空气校准:是为了修正零点漂移造成的误差而进行的,校准的方式是对空气进行扫描,获得探测器各通道的零点漂移值,从而保证采集到的数据相对准确。 4检查磁盘空间 5扫描:根据申请单的要求,完成扫描。 6关

4、机:每天扫描工作结束后,关闭CT机。 我们的做法,8,四、常规CT扫描的步骤 1认真阅读申请单,了解检查的目的和要求。 2输入被检者的自然资料,包括CT号、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日、体位名称等。 3摆放好被检者体位,向被检者交待扫描时的注意事项,做好呼吸、屏气的训练等。 4选择扫描方案,包括:从屏幕菜单中选择相关的体位,如是颅脑扫描还是上腹部扫描?是头先进还是足先进?是仰卧、俯卧、左侧卧还是右侧卧?选择扫描技术参数,如kV、mA、扫描时间、扫描方式(轴位扫描、螺旋or逐层扫描)、扫描视野、显示视野、层厚、层间距、重建模式等。 5开始扫描,根据需要可选择:利用定位指示灯确定开始位置直接扫描(

5、轴位扫描或螺旋扫描)。先扫描出正位或侧位或正位侧位的定位片,然后根据定位片确定扫描的上下范围及机架的倾斜角度。,9,6观察重建出来的图像,是否需要向上或向下补扫几层,病灶区域是否需要加扫薄层? 7结束检查,退出检查床。 8图像的后处理工作,如三维表面重建、仿真模拟内窥镜等处理。 9根据需要选择照片的张数、幅数,拍摄图像照片,送照相机打印,打印后得到CT照片。 10转存图像数据,将存储在CT机硬盘的图像数据转存于便于长期保存的介质中,如CD光盘、磁光盘(MOD) 等,以备科研、教学、会诊等使用。,10,五、CT扫描常用的方法 1常规扫描(平扫) 不注入造影剂的情况下,对检查部位一层一层的扫描。传

6、统CT,而螺旋扫描,曝光时X线管不停地旋转,检查床连续进/退的同时曝光。 2定位扫描 为了准确的定出扫描范围,先取得一幅扫描部位的正位或侧位图像(定位片),然后在定位片上定出确切的扫描区域。扫描定位片时,X线管固定于人体的上边(或侧面)不动,曝光过程中,检查床连续做进/的移动。正位定位片(0)及侧位定位片(90) 3冠状位扫描(冠扫) 指X线管围绕腹背轴旋转进行扫描,获得该部位的冠状面图像的扫描方式,即冠扫,主要用于头部各部位,如眼眶、副鼻窦、垂体的冠扫。,11,4重叠扫描 (overlap scanning) 扫描层厚大于层间距的扫描方法,这种扫描方式可以提高较小病灶的检出率,防止遗漏,螺旋

7、CT由于容积扫描及任意后重建的优点,重叠扫描已很少使用。 5薄层扫描 (thin slice scanning) 扫描层厚5mm的扫描 6中间加层扫描 在层间加扫一层或几层的薄层,以重点观察局部病灶 7高分辨率扫描 (high resolution CT,HRCT) 扫描层厚3mm、特殊模式重建图像的扫描方法,为了保证图像质量、减少图像噪声,需增加曝光条件,胸部、乳突中耳 8放大扫描 扫描时通过缩小扫描视野来获得高清晰度放大图像的方法称为放大扫描,其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明显提高。又称为原始放大。,12,9目标扫描(靶扫描,target scanning) 对感兴趣区的层面、区域采用薄层、小视野的扫

8、描方法,又称,常用于鞍区、乳突中耳、肾上腺等的扫描,其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较高。 10增强扫描 (contrast scanning) 指注入对比剂后所做的扫描 11快速连续扫描 预先设计好扫描方案,确定扫描的范围和扫描参数后,自动完成扫描的方法。主要用于CT增强扫描及危重及不配合的患者。 12动态扫描 (dynamic scanning) 增强后为获得对比剂在血管或组织中的浓度变化而进行的连续扫描方式,单层面的动态扫描,可以观察感兴趣层面在某一时间段中对比剂浓度的变化,多层面的动态扫描,可以观察多个层面的增强效果。,13,13延迟扫描 (delayed scanning) 对比剂注射完后,隔一段

9、时间(如几分钟,甚至几小时)再于病灶部位增加一组扫描的方法,如肝脏增强扫描,对于肝脏血管瘤、肝癌的鉴别就需延迟310分钟后再扫描一层或几层。 14氙气增强扫描 在病人一边吸入医用氙气的同时一边行CT扫描,得到氙增强的图像,主要用于测量脑血流量,可确定脑缺血的部位、范围。 15穿刺定位扫描 通过CT导向进行经皮穿刺活检,具有定位准确、穿刺安全、并发症少的优点,可以精确确定穿刺点、进针角度、进针深度,避免损伤神经、血管 16定量骨密度测定 通过定量骨密度测定扫描,可对骨矿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14,六、增强扫描技术 (一)增强扫描的概念 通过引入对比剂,增强组织间对X线的吸收差异,提高CT图像中组

10、织间的对比,这种方法称为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对病变的定性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CT成像对比剂(造影剂) CT增强用的对比剂一般为碘剂。常用的有泛影葡胺、优维显、欧奶派克(碘海醇)威视派克、三代显等,脊髓造影时一般用伊索显。,15,1对比剂的种类 离子型和非离子型。泛影葡胺为离子型,优维显、欧奶派克为非离子型,非离子型对比剂的毒副作用较小、价格高。应尽量选择非离子型的对比剂。 2对比剂的用量 颅脑4050ml,胸部、腹部的用量为1.11.4ml/kg。 3注入方法 (1)单次大剂量快速注入法(团注法):通过高压注射器以2.54.0ml/s的速度注入静脉,最为常用,特别适用于腹部、胸部的增强扫

11、描。 (2)多次大剂量快速注入法 (3)大剂量快速注入-滴注法 (4)滴注大剂量快速注入法 (5)点滴灌注法,16,(三)脊髓造影CT扫描(CTM) CTM主要用于观察脊髓病变,方法是经第四腰椎与第五腰椎的间隙穿刺后注入浓度为240300 mg/mL的伊索显1015mL,嘱被检者头低脚高约10度,46小时后行CT脊柱扫描。 该检查方法已被MR取代。,17,七、CT图像的处理、测量及摄片技术 (一)CT图像的处理 1窗宽、窗位的选择 正确的选择窗宽、窗位可以使感兴趣的区域、组织、器官清晰的显示。同一幅CT图像,因欲观察的重点不同,窗宽、窗位也有不同的组合,如一幅胸部的CT图像,要观察肺结核、肺炎

12、等时应选择肺窗,WW为1500、WL为-650,要观察纵隔病变、胸部肿块时应选择纵隔窗,WW为300、WL为40。,18,2图像放大技术 为了观察细小病变或细微结构,可以对图像进行局部放大。它有别于原始放大,它只是局部象素的扩大,因而图像较粗糙,若放大倍数太大,图像甚至模糊。 3图像的旋转 CT图像的观察习惯 当扫描体位不是常规的仰卧位时,如采用俯卧、左侧卧或右侧卧,显示的CT图像有时不符合观察习惯,这时需将图像旋转一定的角度,或将图像上下不变、左右翻转,图像处理的菜单中有相应的图像旋转项目。 4图像重建技术 图像重建可选用不同的重建模式:骨结构细微模式、肺部高分辨率模式、平滑模式等,同时还可

13、以缩小重建视野,得到局部放大图像。,19,(二)图像测量技术 1CT值的测量 (了解组织密度的变化) 测量时应注意: (1)应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层面,如病灶最大的层面、病灶中心部位等。 (2)需同时测异常组织和正常组织,便于对比。 (3)需测平扫和增强的图像,且要在同一层面、同一点测,比较增强前后的变化。 (4)测量的区域大小要适当,以免病灶密度不均造成太大误差。 2病灶大小的测量 通过测量病灶的大小,可以计算出它的面积、体积。测量时以病灶的长轴为长,以垂直于长轴的横径的最大值为宽,病灶的大致面积为长宽,病灶的大致体积为(长宽层厚层数)/2。,20,二、正确选择扫描技术参数 1mA、s的选择 2

14、kV的选择 3FOV的选择 4层厚的选择:较小的病灶宜用薄层扫描 5滤波函数的选择 三、合理使用窗口技术,21,第五节 人体各部位CT扫描技术 一、颅脑CT扫描 (一)适应症 1脑血管意外(脑出血、脑梗塞) 2颅脑外伤 3脑部肿瘤(平扫增强) 4脑脓肿(平扫增强) 5脑囊虫病(平扫增强) 6颅脑先天性畸形及脑实质性病变 7. 脑血管畸形(需增强扫描),22,(二)注意事项 1去除头部的金属异物,如发卡、耳环等,冠状位扫描(冠扫)时需摘除假牙。 2不配合的患者及婴幼儿需镇静后再扫描,扫描时尽量选择较短的曝光时间。 3重危的脑外伤及脑血管意外患者,需请临床医生陪同。 4冠扫时,要取得被检者的配合。

15、 5嘱被检者闭眼,以免激光定位灯伤着眼睛。,23,(三)扫描技术 1颅脑轴位扫描(颅脑平扫) (1)体位:被检者仰卧于扫描床上,头部正中矢状面垂至于扫描床平面并与床面长轴的中线重合,头部置于头托内,下颌内收,使两侧听眦线所在平面垂直于床面,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即普通X线摄影中的标准头颅前后位。头先进。 注:严重驼背者可改用侧卧位或俯卧位。 如果听眦线达不到垂至于床面,机架可向后或向前倾斜一定角度。 (2)定位片及基准线:基准线为听眦线,一般不扫定位片。,24,25,颅脑平扫的扫描、显示、摄片参数,26,注:颅脑外伤、颅骨病变或观察其它病变侵蚀颅骨的情况时一定要照骨窗。 脑出血、脑肿瘤等要将大小

16、、CT值测量、标出,27,2颅脑冠状位扫描 对于颅顶、鞍区病变及顶叶病灶的术前CT定位有特殊意义。 (1)体位:同X线摄影中的头颅颏顶位(用冠扫头托)或顶颏位。如果听眦线达不到平行于床面,可在侧位定位片中确定机架向前(颏顶位)或向后(顶颏位)倾斜一定角度,使机架与听眦线垂直。 (2)定位片及基准线:侧位(90度)定位片,以外耳孔为定位片扫描定位点。 注:颅脑外伤、颅骨病变或观察其它病变侵蚀颅骨的情况时一定要照骨窗。,28,29,3颅脑增强扫描 (1)意义:了解肿瘤的强化程度,区别肿瘤为实性或囊性;鉴别血管性异常与肿瘤性肿块,如区分病变是血管性、动脉瘤、血管畸形还是实质性肿瘤;提高病变的检出率(

17、平扫时很难发现的病灶),增强后可明显强化,脑膜瘤在平扫时可能不明显,增强后可了解有无强化。 (2)对比剂的注射速度:1.52.0mL/s。 (3)对比剂的用量:一般为4050mL。 (4)延时:25s,指从开始注射对比剂起计时,经过25s开始曝光扫描。 (5)与平扫的不同点有:因为有强化效应,窗位可适当调高至43左右。病灶部位可改为薄层(5mm或3mm)扫描。,30,31,4垂体冠状位增强扫描 (1)意义:用于诊断垂体瘤,垂体瘤是鞍区最常见的肿瘤,多为腺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2。 (2)对比剂的注射速度:1.52.0mL/s。 (3)对比剂的用量:一般为4050mL。 (4)延时:20s。 (5

18、)定位片及基准线:侧位定位片,以外耳孔前、上2.5cm为定位片扫描定位点。 注:为观察肿瘤是否侵蚀蝶鞍,需摄取骨窗。,32,33,5颅脑CTA (1)对比剂的注射速度:34mL/s。 (2)对比剂的用量:一般为1.21.5mL/kg。 (3)延时:18s。或者观察颈动脉CT值。 (4)体位、定位片及基准线:体位为标准头颅前后位,定位片扫侧位,以外耳孔为定位片扫描定位点。,34,35,二、五官、颈部CT扫描 (一)适应症 1眼部:眼球及眼眶的良性、恶性肿瘤,眼部外伤(如眼球内异物、眶壁骨折等)。 2耳部:中耳炎症,肿瘤,骨折,先天性畸形。 3副鼻窦:副鼻窦的肿瘤、炎症及窦壁的骨折。 4鼻骨:鼻骨骨折(鼻骨冠扫或轴扫)。 5鼻咽部:鼻咽部肿瘤,增殖体肥大等。 6涎腺:主要用于观察腮腺的囊肿、脂肪瘤和恶性肿瘤 7颞颌关节:外伤性改变。 8喉颈部:喉癌,甲状腺病变(肿瘤、囊肿、结节等),甲旁腺肿瘤,其它颈部肿块。,36,(二)注意事项 1去除金属异物,如发卡、耳环、项链、金属钮扣、金属假牙等。 2嘱被检者在扫描时头颈部保持不动,不配合的患者及婴幼儿需镇静后再扫描。 3冠扫时要取得被检者的配合。 4眼部扫描时嘱被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