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范本_第1页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范本_第2页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范本_第3页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范本_第4页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范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预案编号:XXXXXXX 2019-01版 本 号:2019第一版编制单位:XXXXXXXXXX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批 准 人:XXX审 核 人:XXX批准日期:2019年1月2日 颁发日期:2019年1月2日XXXXXXXXXX有限公司文件XX【2019】03号关 于 发 布XXXXXXXXXXX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 通 知车间、各科室: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规范本公司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和防范风险与事故的能力,保障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

2、会影响。现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88号)、湖北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实施细则(XXX安监规20171号)、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组织编制了XXXXXXXXXXX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本预案是本公司实施应急救援工作的规范性文件,用于规范指导本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行动。本预案根据国家安监总局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要求组织了评审,现予以发布,并于发布之日起实施。希望各车间、班组在公司组织学习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员工进行学习,熟悉有关应急方式、电话,应急处置程序、措施、方式方法,

3、积极参加应急演练,并根据工作实际提出对本预案的修改或建议意见。希望各位员工警钟常鸣,常备不懈。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力争不发生任何生产安全事故,万一发生事故,把事故消灭在初发阶段,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 XXXXXXXXXX有限公司负责人(签名):二O一九年一月二日 目 录1总则-31.1编制目的-3 1.2编制依据-5 1.3适用范围-5 1.4应急预案体系-6 1.5应急工作原则-7 2事故风险描述-7 2.1企业概况-7 2.2主要危险源-9 2.3主要危险区-9 2.4事故风险分析-102.5事故风险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142.6重大危险源辨识-14 3组织

4、机构及职责-15 3.1应急组织体系-153.2组织体系方框图-17 3.3指挥机构及职责-17 4预警-20 4.1危险源监控-20 4.2预警-214.3生产区、储存区预警条件方式信息发布程序-224.4信息报告-22 5 应急响应-255.1响应分级-255.2响应程序-256应急处置-266.1应急处置基本原则-266.2应急处置程序-266.3处置措施-266.4报警与联络-267应急结束-278信息公开-279后期处置-2710保障措施- 2810.1通信与信息保障-2810.1应急队伍保障-2810.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2910.4经费保障-2910.5其它保障-2911应急预案

5、管理-3011.1应急预案培训-3011.2应急预案演练-3011.3奖惩-3111.4术语和定义-3111.5应急预案修订-3111.6应急预案备案-3211.7应急预案实施-32XXXX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事故风险分析-12应急工作职责-23应急处置-21、火灾、爆炸事故的应急处置-_32、人员烧伤(灼烫)的应急处置-43、触电事故的应急处置(人工呼吸为通用救援办法)-44、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车辆伤害、高处坠落事故的应急处置-85、中毒窒息事故的应急处置-8附件1 公司应急人员联系方式2 与外部相关部门、人员联系方式3 应急专家、应急装备物资配置4 规范格式文本5

6、 重要目标危险源6 应急响应流程图7 公司位置图8 有关标识9 有关协议XXXX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1 总则1.1编制目的 XX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为防止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应急管理机制,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理可能发生的事故,规范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提高应对、防范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本公司发展稳定。1.2编制依据1.2.1 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三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九号)(3)

7、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四号,2019年修订)(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号)(5)特种设备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号)(6)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7)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号,645号令修订)(8)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9)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10)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1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管理监督总局令第88号)(12)

8、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的通知(安监总厅应急200973号)(13)XXXX省安全生产条例(XXXX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56号公告,2017年修改)(14)XXXX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实施细则(X安监规20171号)1.2.2标准(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2)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GB 16483-2008)(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2014年修订)(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5)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

9、则(GB 15603-1995)(6)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 2894-2008) (7)建筑灭火器配置验收及检查规范(GB 50444-2008)(8)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GB 17945-2010) (9)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10)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1.3适用范围1.3.1本预案适用于本公司发生的下列事故灾难应对:(一)本公司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及其它人身和财产损失事故; (二)本公司发生社会影响较大的事故; (三)市安全生产应急部门认为有必要启动本预案的事故;(四)本公司主管部门认为有必要启动本预案的事故;(

10、五)本公司应急指挥部认为有必要启动本预案的事故。 1.3.2事故分级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本公司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 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

1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五)其它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1.4应急预案体系1.4.1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及附件(一)本公司编制综合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根据本公司实际不编制专项应急预案,车间、班组不编制应急预案。(二)本预案有附件8项:应急人员联系方式、有关部门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专家、装备物资配置清单、重要目标危险源、规范格式文本、应急响应流程图、有关标识和图纸、相关应急预案名录与协议;(三)本预案的上级预案:XXXX市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XXXX市经信局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四)本应急预案体系方框图:XXXXXX有限公司生 产 安 全 事 故

12、 应 急 预 案 体 系 综合应急预案与概述专项应急预案(不编制) 现场处置方案 附 件 1.5应急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本公司涉及生产安全事故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基础工作的作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公共危害。(二)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本公司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坚持组长(指挥长)负责制,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其它成员和各工作组各负其责管理和应对应急处置工作。 (三)依靠科学,依法规范。

13、采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四)快速反应,积极应对。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原则下,首先依靠本公司人员的快速反应和积极应对,把事故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遇到需要请求支援或请求协助的情况,本公司各有关人员要做到快速反应,毫不犹豫,立即动作。 (五)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灾难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2 事故风险描述2.1企

14、业概况本公司位于XXXX市XXX大道1号,成立于20XXX年4月,从业人员XXXX人,主要生产经营各种规格的XXXXXXX。本公司东面为XXXXX厂、南面为XXXX厂、西面为厂区公路、北面为XXXXX公司。本公司有办公楼、实验楼、仓库各1栋,2个生产车间。本公司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从原料到产品过程),混料、冷压成型、热压成型、烘干、磨制、开槽、倒角、喷涂烘干、喷码、包装、成品。 XXXXX片主要生产工艺流程:混料(高压密封仓)钢料处理冷压成型涂胶(酚醛树脂)砂石清洗抛丸热压成型烘干磨制开槽倒角喷涂烘干喷码包装成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物料有XXXXX、改性XXXXX、XXXX、XXX、合XXXX、XXX

15、、XXXXXXXXX等;涉及混料、冷压成型、热压成型、烘干、磨制、开槽、倒角、喷涂烘干、喷码、包装、叉车、起重、装卸等工作岗位和管理岗位。根据本公司的工艺流程和工作性质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触电、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灼烫、物体打击、起重伤害和车辆伤害等事故:职业健康方面主要可能为尘肺病,和机械、电气等设备的噪声超标引起噪声聋。其中火灾,爆炸事故控制或处置不当、不及时,可能会造成较大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其它事故也可能造成本公司人员一般性事故伤亡和财产损失。本公司管理层和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平时做好预防、万一遇到事故及时正确处置。本公司所在位置见下图:XXXX有

16、限公司位置图XXXX有限公司2.2主要危险源(一)电气;(二)机械设备;(三)车辆;(四)加工粉尘;(五)除尘设备。2.3主要危险区原料库、生产车间。2.4事故风险分析本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触电、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灼烫、物体打击、起重伤害和车辆伤害等事故。 (一)火灾、爆炸1、本公司使用的原料如XXXXX、XXXX、XXXX物、XXXX合物属危险化学品。X不能与强氧化剂、强酸、氢卤酸、氯或氟一起存放,并且应与热源隔绝。X化合物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火星会发生爆炸。X其粉体遇高热、明火能燃烧甚至爆炸

17、,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XXXX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宜超过37,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若不按规范储存与使用,生产过程不按操作规程操作,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有一定量的粉尘产生。有的原材料单体粉尘积聚到一定程度,达到爆炸极限,已被证实有爆炸危险性。虽然本公司产生的粉尘为混合粉尘,目前没有爆炸极限数据,若粉尘积聚,达到一定浓度,遇明火、火星、电火花等也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本公司的除尘设备可能积聚粉尘,达到一定浓度,遇明火、火星、电火花等也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本公司生产设备有高温压力容

18、器,空压机、若有超压、设备腐蚀、安全附件失灵、设备本体有缺陷、操作不当等情况,可能发生爆炸事故。2、电气火灾和其它火灾生产、储存场所如果安装使用电气设备不当,会造成电气火灾。主要有电气设备安装不当、设备超负荷运行、接触不良、线路老化、乱拉乱接临时线路、应有的短路和漏电保护措施失效,都可能发生电气火灾事故。车间生产的物料遇明火可能引燃造成火灾事故。雷电、静电可能造成火灾事故。本公司机修在电焊、气焊过程中周边有易燃物料也可能引发火灾事故。本公司机械使用的油料、燃油叉车使用的油料,管理不善,油料泄漏,可能发生火灾事故。其它易燃物品如包装材料堆放处等也可能造成火灾事故。这些火灾事故严重时均可造成人员伤

19、亡和财产损失。(二)中毒与窒息本公司使用的原料产生的粉尘,生产过程中的粉尘与废气,防护不当,吸入过量,可能出现中毒与窒息。若发生事故吸入烟尘也可能引起中毒与窒息。(三)触电电气事故包括雷电、静电、触电、电伤、电磁辐射等。1、本公司生产车间防雷装置损坏或失效,可能遭受雷击,造成火灾、爆炸、建筑物及设备损坏或人员触电、电伤事故。2、本公司生产涉及电气动力,电气设备、照明及控制装置,若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安装或操作不当,保养不善,接地、接零损坏或失效、电线祼露等,可能引起触电和电伤事故。3、在装备、检查、检修、维修过程中使用电气设备不当,也可能导致触电和电气伤害事故。(四)机械伤害本公司生产过程中使用

20、机械设备,如液压机、空压机、铆接机、包装机、抛光机、倒角机、开槽机、钻床、磨床等设备,若使用不当或不按操作规程操作,可能导致挤压、碰撞、冲击、剪切、卷入、绞绕、切割、切断、刺扎等机械伤害事故,设备传动无防护或防护损坏也可能发生机械伤害事故。(五)高处坠落如在高处作业过程中,由于防护措施不当或失效、不按操作规程、注意力不集中、其它失误等,可能造成高处坠落事故。(六)灼烫本公司存在的灼烫事故可能有火灾、爆炸事故灼烫、火焰灼烫、电灼烫、高温物体灼烫,生产过程中不注意或不按操作规程作业和接触未冷却物料,也可能造成灼烫事故。(七)物体打击本公司生产过程中物料或产品堆放超高或不稳及不按规范堆放,可能倾倒,

21、造成人员砸伤事故。高处物品受外力作用坠落、随意抛掷物品,搬运、装卸物品过程中不按规范操作,可能造成人员砸伤,导致物体打击事故。(八)车辆伤害场内机动车(叉车)在使用过程中,若操作不当或失误,可能造造成人员碾压、碰撞等车辆伤害事故。场外机动车在本公司装卸货物过程中,若操作不当或失误,可能造成人员碾压、碰撞等车辆伤害事故。(九)起重伤害本公司运送物料的起重设备,若设备缺陷、设备故障,或不按规范操作,或乘人、或操作失误,均可能造成起重伤害事故。(十)职业健康事故主要可能为生产工人尘肺病,职业中毒、和车间其它设备噪声超标引起噪声聋。除尘设备故障、或除尘未达标、机械在操作过程中均未采取防护措施或防护不当

22、,可能引起尘肺病、职业中毒、噪声聋等职业病。主要危险部位及可能发生的事故的性质表名 称危险源危险特性事故程度原材料XXXX火灾、爆炸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公司范围内)生产场所生产原料、电气设备、加工积尘、机械设备、除尘设备、其它生产设备、高处作业、机械修理火灾、爆炸、触电、机械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车辆伤害、起重伤害、灼烫、中毒窒息、职业病(尘肺病、噪声聋)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公司范围内)其 它运输车辆车辆伤害人员伤亡(在场人员)2.5事故风险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 本公司若发生2.4类事故,严重的可能引起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当加强安全管理和采取规范的防护措施。本公司若发生2.4类事故,一般

23、情况下不会影响到公司生产厂区以外。 2.6重大危险源辨识本公司使用的XXXXX化合物、X化合物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属危险化学品。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2014年修订)类别,临界量:X生产场所为XT,储存场所为XT。本公司最大存量为0.3T,不构成重大危险源。其它原料危险性属于4.1项且包装为类的物质。本公司最大储存量合计为1 T。临界量:危险性属于4.1项且包装为类的物质为200 T,故不构成重大危险源。二项相加也不构成重大危险源。本公司500米范围没有危险化学品因素,计算500米范围也不构成重大危险源。因此,本公司不编制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 3 组织机构及

24、职责3.1应急组织体系本公司设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急救援时为应急指挥部),下设事故救援组、通信联络组、医疗救护组、警戒保卫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处理组。领导小组成员:组 长:XXX(总经理,兼应急总指挥) 副组长:XXX(XXXXX)成 员:XXX,XXX,XXX,XXXX事故救援组成员:组 长:XXXX(车间主任) 副组长:XXX(工段长)、XXX(XXX)成 员:XXX、XXX、XXX、XXX、XXX、XXX、XXX通信联络组成员:组 长:XXX(副总经理)副组长:XXX(XXX)成 员:XXX、XXX医疗救护组成员:组 长:XXX(XXX)副组长:XXX(XXX)成 员:XXX、XXX警戒

25、保卫组成员:组 长:XXX(XXX)副组长:XXXXXX成 员:XXX、XXX后勤保障组成员:组 长:XXX副组长:XXX 成 员:XXX、XXX善后处理组成员:组 长:XXX副组长:XXX成 员:XXX、XXX3.2组织体系方框图领导小组组长(应急总指挥)XXX领导小组副组长(应急副总指挥)XXX事故救援组组 长:副组长:成 员:通信联络组组 长:副组长:成 员:医疗救护组组 长:副组长:成 员:警戒保卫组组 长:副组长:成 员:后勤保障组组 长:副组长:成 员:善后处理组组 长:副组长:成 员:3.3指挥机构及职责3.3.1指挥机构 本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在事故应急时转为指挥机构,指挥机构名称

26、为现场指挥部,担任现场指挥。应急领导小组组长任应急总指挥,副组长任应急副总指挥,应急领导小组成员为指挥机构成员。其它小组负责人为现场救援各组负责人,负责各自工作。预案培训与演练及事故预防和日常工作由应急领导小组决定实施。3.3.2职责(一)应急领导小组(现场指挥部)1、组织制订、修订本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2、组建应急救援队伍;3、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4、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5、负责事故现场救援指挥有关重大事项的决策,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6、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7、组织应急预案的实施和演练;8、组织由本公司负责调查的人身和财产损失事故的调查; 9、预案培训与演

27、练及事故预防和日常工作。(二)现场应急总指挥职责1、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以及预案级别。2、根据事故情况确定处理措施。3、命令各应急小组按预案顺序任务开展各项工作。4、及时向公司和当地消防等部门报告、求援。5、组织事故调查。6、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7、宣布应急响应程序终止,组织恢复生产。(三)现场应急副总指挥职责1、根据应急总指挥命令,进入现场救援,提供应急救援保障。2、协助应急总指挥对现场人员疏散、应急处置等做出正确决定,紧急情况下可以独立决断现场应急救援人员。3、应急总指挥因故不在现场时,逐级兼负上级职务,应急总指挥到达现场后,移交指挥权,服从应急总指挥统一指挥。在指挥现场应急行动的同时

28、向应急总指挥电话报告。4、组织现场恢复。(四)事故救援组职责负责事故发生时的初期处置,防止事态扩大及遇险人员的抢救工作。负责在紧急状态下的现场抢险作业;负责现场灭火、现场伤员的搜救、抢救,及事故后对被污染区域的洗消工作。(五)通信联络组职责事故发生时,负责事故现场与救援指挥部和有关方面的通信联络。保障通信联络畅通,及时向公司领导及上级主管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报告,提供应急信息,根据现场应急总指挥指示,向外部应急救援单位报告求援,负责信息传递、命令传达和事故接警与报告的记录等。(六)医疗救护组职责负责联系医疗机构,组织救护车辆及医务人员、器材进入指定地点,组织现场抢救伤员。(七)警戒保卫组职责负责

29、事故现场交通管制、现场秩序维持和治安管理。外来救援车辆人员的引导,无关人员的疏导、疏散。必要时联系公安有关部门联合控制事故现场。(八)后勤保障组职责:负责事故现场应急救援物资和资金的调配与保障。外部应急救援单位接待、伤员抢救、交通车辆保障与调配、紧急救援物资征集、人员餐饮供应等各类保障。(九)善后处理组职责:负责伤亡人员及家属的安抚、抚恤、理赔等善后处理和维护稳定工作,周边群众等工作和其它善后工作、各方面的协调工作,事故后善后工作。负责事故的调查处理,查明事故原因,追究事故责任等工作。4预警4.1危险源监控本公司危险源监控和隐患排查工作由事故救援组承担。(一)负责每天排查各类事故隐患,督促隐患

30、整改、建立事故隐患档案,对各类隐患进行登记、评估、销号。(二)负责对本公司危险源的监控。每天要对危险源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登记。对发生变化的危险源和可能产生新的危险源在发现的当时向(领导小组组长)应急总指挥报告。(三)负责对危险源的监控和防止发生事故提出预防建议。对各类隐患的整改和监控提出整改和监控建议。4.2预警 本公司各小组和每一位员工应当警钟常鸣,时时分析、研究可能导致事故的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对各类可能造成事故的隐患和危险因素提出应对方案,及时督促整改,预防事故发生,必要时立即报告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应急总指挥)。进行应急培训时要求每位职工牢记各有关预警通讯方式及具体内容。发生事故后

31、,依据事故的级别,各就各位,及时启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实施救援。(一)当公司领导及主管部门、本地政府、气象机构等部门发布灾害或事件预警时,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应急总指挥)应立即组织员工学习相应应急方案,熟悉应急处置流程与措施,落实先期预防措施,必要时,召集全体员工做好应急准备。(二)领导小组根据本公司情况,发现安全隐患或应当处置的事件时,及时向所有员工发布预警信息,员工发现安全隐患或应当处置的事件时,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领导小组根据情况发布预警信息,以及时做出处置。(三)本公司最主要危险源为生产原料、压力容器、除尘设备、有关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等。危险源监控和隐患排查重点地方由事故救援组负责,其它

32、主要由当班人员负责。下一班人员接班前要对危险源进行巡视,查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有无均要登记,如发现隐患及时处置。并同时报告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根据情况发布预警信息,以及时做出处置。4.3生产区预警条件、方式、信息发布程序(一)发现生产原料、压力容器、除尘设备、有关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管理不善、或有异常,或其它设备异常,即注意观察和报告领导小组。领导小组随即作出预警或采取处置措施。(二)发生各类事故应当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同时在熟知处置措施的情况下立即处置。不熟知处置措施应迅速撤离现场,同时报告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根据事态发展作出决策。(三)对本公司没有能力处置的事故,领导小组应当立即对外告警。(四

33、)向外部发布预警和其它信息由领导小组决定。4.4信息报告无论什么事故,无论事故大小第一发现人和在场人都必须立即报告应急总指挥和应急副总指挥。(一)信息接收与通报本公司干部职工工作时间必须保证通信联络工具畅通,应急总指挥、应急副总指挥和危险源监控人员、应急各组人员必须保证全天候通讯畅通和随时接听来电。事故信息接收和通报程序图: 第一发现人 当班负责人 领导小组 组织救援与上报 1、当发生下列情形时,应急总指挥或现场负责人要立即向外部应急救援机构报告求援:(1)发生初起火灾,本公司投入半数及以上力量仍无法控制,应立即向消防部门(应急救援中心)报告。(2)发生火灾,本公司难于施救并有爆炸风险,应立即

34、向消防部门(应急救援中心)报告。(3)发生爆炸事故,应立即向安监、消防部门(应急救援中心)报告。(4)遭遇气象灾害、地震,房屋出现倾斜倒塌迹象,应立即报告消防(应急救援中心)和有关部门。(5)因突发事件人员伤亡,立即向当地120报告求援,同时向安监、应急救援中心报告。2、当安监、公安、消防等政府职能部门到达现场后,应急救援应急总指挥及时向其汇报现场救援情况,移交指挥权,并服从统一指挥。3、报警时应讲清以下内容:(1)事故单位名称、详细地址;事故发生时间、部位,事故类型,事故规模,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等。(2)报警人姓名、报警电话号码。(3)就近迎接消防车的具体路口位置。 消 防 安 监 外部

35、联络流程图: 应急总指挥或现场负责人 环 保 公 安 医院等单位 内外部联系电话见附件。(二)信息上报事故发生后,第一发现人或当班人员,应立即上报现场负责人或领导小组,现场负责人或领导小组根据应急类型和严重程度,按法律、法规、标准等规定将事故有关情况以及应急响应级别立即上报主管部门(情况紧急时,现场人员可越级上报)。领导小组要在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对外联络员应及时以电话、传真、邮件等方式续报相关情况;当公司领导及主管部门到达事故现场后,现场指挥自动升级,各类信息立即向上级指挥集中。应急处置完毕后,领

36、导小组组长要在4小时内书面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电话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名称,将要发生或已发生事故的危险目标名称,通报人姓名、电话号码,事故类型,事故时间或预期持续时间,事故发展趋势、是否会产生公司外效应,气象条件(包括风向和预期公司外效应),应急行动级别、需要的救援请求,现场处置措施、已达到的效果、现状存在的隐患、建议进一步采取的措施等。书面报告内容包含且不限于:突发事件类型、时间、地点、部位、涉及物料名称、牌号,事件原因、概况、已经采取的措施和达到的效果等,现场人员状况、人员伤亡及撤离情况,事件经过描述,事件潜在危害

37、程度、发展趋势,报告人单位、姓名、职务,实际损失,现状存在的隐患、建议进一步采取的措施等。(三)报告方式第一时间采用电话报告的方式,事故得到初步处置或紧急情况解除后,领导小组应当书面向有关部门报告.5 应急响应5.1响应分级本公司事故响应分为二级,即重伤以下事故(一级),重伤及以上事故需外部消防、安监等外部救援单位支援处置的事故(二级)。(一)一级响应启动本应急预案。(二)二级响应在启动本预案的同时,报告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启动上级应急救援预案。5.2响应程序(一)接到发生一级事故报告后,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有关人员各就各位,组织紧急处置。有受伤人员立即送医院救治。(二)接到发生二级

38、事故报告后,先启动本预案进行处置,应急总指挥和各组人员迅速到位,在有救援能力的情况下组织施救。根据事故或事件类型与严重程度,及时向相应的外部应急救援单位报告求援,并在做好防护性措施的同时,配合外部应急救援机构开展抢险行动。6应急处置6.1应急处置基本原则(一)防止事故扩大原则;(二)抢救生命第一原则;(三)保障救援人员安全原则;(四)迅速报告原则;(五)及时处置原则;(六)统一指挥原则。6.2应急处置程序(一)事故发生后,在场人或第一发现人应当立即向应急总指挥和应急副总指挥报告,发生重伤以上事故还必须向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二)通知有关人员各就各位,立即按各类事故施救办法展开施

39、救。(三)必要时向有关方面通报或求助。6.3处置措施(具体处置措施见现场处置方案)(一)指挥部成员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赶往现场,并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迅速调动应急人员与物资,有人员受伤的,命令救援组展开救援。如遇重伤以上事故时,向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请求启动上级预案。 (二)对受伤人员立即进行施救;以最快速度将伤者脱离现场,严重者立即送往医院抢救。 (三)现场维护与恢复。6.4报警与联络(一)XXXX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XXXXXXXXXX;火警(应急救援中心)119,急救中心120,公安110。(二)报警和通报要求说明事故的时间、地点、类别、程度、

40、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情况。7 应急结束事故受伤害人员救助完毕,事故现场平稳可控,可能导致发生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有关污染物清理完毕,经应急指挥部(领导小组)批准,现场应急结束,应急人员撤离。(一) 事故情况上报事项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5、已经采取的措施;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二)向事故调查处理组移交有关材料:伤亡人员基本情况,财产损失基本情况,有关隐患情况,后期处置有关事项等。(三)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交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单位).8 信息公开对外信息公开发布由XXXX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XXXX市人民政府决定。9 后期处置(一)妥善处理事故伤亡人员及其家属的安置、救济、补偿和保险理赔。需要请有关单位或部门参与的商请有关单位和部门。(二)认真核对参加救援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