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第4单元 第11讲 遗传的细胞基础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第4单元 第11讲 遗传的细胞基础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第4单元 第11讲 遗传的细胞基础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第4单元 第11讲 遗传的细胞基础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第4单元 第11讲 遗传的细胞基础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标版 生物 第11讲遗传的细胞基础,知识一减数分裂的概念与过程 1.减数分裂的概念,2.减数分裂过程的特点及图像(以哺乳动物精原细胞为例),1.判断有关减数分裂叙述的正误。 (1)蛙受精卵发育成原肠胚过程中,不能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2012四川理综,1C)() (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2倍。(2013江苏单科,8B)() (3)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2010江苏单科,21C改编)() (4)减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故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5)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仅发生在减数

2、分裂过程中。() (6)减前期同源染色体间可发生基因重组。(2014安徽理综,4A)(),2.以下为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按分裂时期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B. C.D.,答案B图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图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按分裂的先后排序为。,3.下列各图所示细胞均来自同一生物体,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有丝分裂过程的图是 B.细胞的形成过程: C.图和图可能来自于同一个初级精母

3、细胞 D.图中都具有同源染色体 答案C图中6个细胞来自同一个生物体,发生联会现象,为四分体时 期,染色体2N=4,由此推断出此生物为二倍体。对于二倍体生物而言,若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的特殊行为,如联会、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或是无同源染色体,即为减数分裂。图中肯定为减数分裂细胞,肯定为有丝分裂细胞,而可能为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细胞;细胞的形成过程:;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和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特点可判断图和图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图中无同源染色体。,知识二配子的形成与受精作用 一、配子的形成 1.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2.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不同 (1)卵细胞的

4、形成经历了两次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2)卵细胞一经形成,不需要变形。 (3)一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1个卵细胞,一个精原细胞能够产生 4个精子。 3.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 (1)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2)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 二、受精作用 1.概念:指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为受精卵的过程。,2.过程 细胞膜融合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卵细胞的细胞膜发生复杂生理反应,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 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相互融合 受精卵,3.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

5、自卵细胞(母方)。 4.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是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1.判断有关配子形成叙述的正误。 (1)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都是均等分裂的。() (2)1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1个卵细胞,而1个精原细胞能形成4个精细胞。 () (3)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4)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细胞融合,关键是精子核和卵细胞核的融合。() (5)人体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1/223。(2010江苏单科,21D)(),(6)受精作用实现了基因重组,造成有性生殖后代的多样性。(),2.基因型为

6、Aa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精细胞种类有() A.1种B.2种C.4种D.8种 答案B正常情况下,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只 能形成4个两两相同的精细胞。但若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的精细胞种类就应是4种。,3.人类精子形成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92条 B.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 C.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 D.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1/223 答案D染色体复制之后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这时细胞 中染色单体数为462=92(

7、条),A正确;当发生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时,姐妹染色单体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会不同,B正确;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而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正确;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能产生4个精子,两,两相同,D错误。,4.下列关于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受精作用进行时,通常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B.一旦卵细胞与一个精子结合后,卵细胞膜便会发生变化,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 C.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受精卵中的DNA也同样是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受精前的卵细胞代谢较慢,受精后的卵细胞十分活跃 答案C

8、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但受精卵中 的DNA不是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因为细胞质DNA几乎全部来自于母方。,突破一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 1.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与DNA数量变化 (1)模型:,(2)判断方法:,2.每条染色体中的DNA含量曲线分析,如图所示曲线既适用于减数分裂,也适用于有丝分裂,相关分析如下:,1.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主要分裂时期的图像识别,2.细胞分裂方式的判断 (1)“三看法”识别细胞分裂方式,(2)根据染色体形态和行为判断 染色体相对散乱, 排列在纺锤体中央前 期 染色体着 丝点排列 在赤道板上中 期,染色体 移向两极后 期 典例1某研究

9、小组从某二倍体动物的组织中提取一些细胞,测定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无变异发生),将这些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统计如甲图,乙图是取自该组织中的一个细胞。对图中所示结果分析正确的是(),A.该组织可能来自卵巢,乙细胞属于B组 B.若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A组细胞,可以使B组细胞数增加,C.B组细胞中有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 D.C组中有一部分细胞可能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解题关键 解析据乙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是均分的可知该细胞是 初级精母细胞,则该组织来源于精巢,A错;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间期植物细胞,才可以使细胞染色体数增加,B错;B组细胞染色体数是2N,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D

10、NA虽然已经复制但染色体数目没变,仅根据染色体数是2N则B组细胞中可能有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C正确;C组中细胞染色体数是4N,这些细胞应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而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错。 答案C,1-1如图表示某种动物细胞在生命活动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据图判断,发生着丝点分裂的区段有(),A.AB和KLB.DE和JK,C.HI和JKD.DE和KL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图中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可知,细胞先后发生减数分裂、 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着丝点分裂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如减数分裂的DE段和有丝分裂的JK段,HI段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发生受精作用。,1-2下面A图表示动物精巢内所看

11、到的体细胞分裂及其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的变化图,B图表示在上述两种细胞分裂过程的不同时期染色体变化模式图。B图所示与A图所示不对应的是( ),A图 B图 A.aB.bC.cD.d 答案D 解析a代表有丝分裂中期,对应,A正确;b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对 应,B正确;c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C正确;d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D错误。,1-3下图A、B是某种雌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C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核DNA数量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1)A细胞中含有个DNA分子。 (2)B细胞中染色体上基因B与基因b的分离发生在C图的阶段。 (3)若图B细胞分裂

12、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子细胞,其可能的原因是。(必须说明时期和具体染色体的行为才行),(4)D图坐标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y1和y2依次为、,并在D图坐标中画出该动物细胞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变化曲线。 (5)画出该生物体形成AB的配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示意图。(只要求画出与AB形成有关的细胞图) 答案(1)8(2)fg(3)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和没有分 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上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移向细胞两极 (4)11/2曲线如下图甲所示,甲 (5)如下图乙所示,乙 解析A图中含有8个DNA分子,B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C图 的f

13、g阶段;图B细胞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子细胞其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和没有分离或者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上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移向细胞两极;当有染色单体存在时染色体数和核DNA数的比值是1/2,当没有染色单体时,染色体数和核DNA数的比值是1,所以D图坐标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y1和y2依次为1、1/2;画图时需注意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突破二配子多样性和减数分裂异常 1.配子形成过程中的几种数量关系 (1)1个精原细胞1个初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4个精细胞4个精子。 (2)1个卵原细胞1个初级卵母细胞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1个卵细胞+3个极体

14、。 (3)具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个体产生配子情况(不考虑交叉互换),2.根据染色体组成判断配子来源的方法 两精细胞染 色体完全相同同一次级 精母细胞同为同一次 两精细胞染 色体“互补”同一初级精母细 胞分裂产生的两 个次级精母细胞补为 同一初,两精细胞染色体有 的相同,有的互补同一个体的不 同精原细胞同、补 同一体 3.细胞分裂异常产生的子细胞分析 (1)有丝分裂异常,(2)减分裂A、a所在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X、Y未分离 (3)减分裂A、a所在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或X染色单体未分开,典例2图甲是某生物的一个精细胞,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判断图乙中与其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有() A.B.C.D.

15、解题关键,图甲染色体上有 交叉互换片段 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特点: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特点, 次级精母细胞内由同一着丝点相连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精细胞中,所以由同一精原细胞最终分裂形成的精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基本相同或恰好“互补”。根据图乙中各细胞内染色体特点分析,图与图甲的染色体组成互补,图与图甲的染色体组成基本相同,由此可判断出与图甲精细胞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答案C,2-1从某动物的睾丸中取出的两个精细胞,其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如果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关于这两个精细胞来源的猜测,错误的是() A.可能来自一个精原细胞 B.可能来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16、 C.可能来自两个初级精母细胞 D.可能来自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答案D 解析由于两图中染色体组成恰好“互补”,因此它们不可能来自于同 一个次级精母细胞。,2-2下列关于配子基因型异常发生时期的判断,正确的是(),答案C 解析基因型DD的个体产生基因型为D、d的配子,原因是基因突变,其,发生时期为细胞分裂的间期,A错误;基因型AaBb的个体产生基因型为AaB、AaB、b、b的配子,等位基因A、a没分离,原因是减后期同源染色体没分离,B错误;基因型XaY的个体产生基因型为XaY、XaY的配子,等位基因没分离,原因是减后期同源染色体没分离,C正确;基因型为AaXBXb的个体产生基因型为AAXBXb、X

17、BXb、a、a的配子,等位基因B、b没分离且AA移向了一极,原因是减后期同源染色体没分离,且减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时出错,D错误。,2-3从某动物的精巢中取出四个精子,经测定其基因型分别为AB、Ab、aB、ab,若不考虑交叉互换与基因突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四个精子至少来自两个初级精母细胞 B.这四个精子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C.AB、ab不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D.AB、Ab不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答案B 解析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是2种,AB、Ab、aB、ab 4个精子 属于4种类型精子,A正确,B错误。次级精母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着丝点分裂,复制形成

18、的DNA进入两个子细胞,所以两个子细胞的基因型相,同,C正确。在初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A要么和B组合,要么和b组合,不可能既和B组合,又和b组合,D正确。,突破三实验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1.实验材料的选取 宜选用雄性个体生殖器官,其原因为: (1)雄性个体产生精子数量多于雌性个体产生卵细胞数。 (2)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排卵时排出的仅仅是次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才继续完成减分裂。 2.实验流程,(1)装片制作(同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过程): 解离漂洗染色压片 (2)显微观察: 低倍镜 观察在低倍镜

19、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高倍镜 观察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绘图根据观察结果,尽可能多地绘制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简图 特别提醒精巢内精原细胞既进行有丝分裂,又进行减数分裂,因此可以观察到染色体数为N、2N、4N等不同的细胞分裂图像。,典例3为了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实验材料选择恰当的是() 蚕豆的雄蕊桃花的雌蕊 蝗虫的精巢小鼠的卵巢 A.B.C.D. 解题关键 解析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雌配子数 量,根据这个角度选。

20、另外,观察减数分裂,要选择分裂旺盛的生殖器官。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排卵时排出的仅仅是次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才继续完成减,分裂。 答案C,3-1若要观察细胞内的四分体,可选用的材料是() A.马蛔虫的受精卵B.花芽 C.小鼠的卵巢D.蛙的红细胞 答案C 解析马蛔虫的受精卵将发育成完整个体,进行的是有丝分裂;花芽发育 成花进行的分裂为有丝分裂;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只有卵巢里的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能形成四分体。,3-2小鼠常被用作研究人类遗传病的模式动物。请填充观察小鼠细胞减数分裂的实验步骤: 供选材料及试剂:小鼠的肾脏、睾丸、肝脏

21、,苏丹染液、醋酸洋红染液、詹纳斯绿B(健那绿)染液,解离固定液。 (1)取材:用作实验材料。 (2)制片:取少量组织低渗处理后,放在溶液中,一定时间后轻轻漂洗。 将漂洗后的组织放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 一定时间后加盖玻片,。 (3)观察: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几种不同特征的分裂中期细胞。若它们,正常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 图是观察到的同源染色体(A1和A2)的配对情况。若A1正常,A2发生的改变可能是。 答案(1)小鼠睾丸(2)解离固定液醋酸洋红染液压片(3) 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原细胞缺失 解析(1)小鼠睾丸,为雄性个体产生精子的器官,可作为观察细胞减数分 裂的实验材料。(2)减数分裂装片

22、制作过程分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四,个步骤。(3)小鼠睾丸中既存在有丝分裂,也存在减数分裂。故在显微镜视野中的分裂中期细胞有减中期细胞、减中期细胞和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三种,它们正常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体细胞(精原细胞)。A1和A2是配对的同源染色体,由于A1正常,A2比A1少一段,故A2发生的变异是缺失。,一、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辨析,1.染色体与染色单体:分裂间期完成染色体的复制,复制的结果是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完全一样的姐妹染色单体。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连接在同一个着丝点上,由于一个着丝点表示一条染色体,所以一条染色单体不等于一条染色体。如图

23、中的1为一条染色体,1中的a与a为两条姐妹染色单体。,2.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是指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两两配对(联会)的一对染色体。如图中的1和2为一对同源染色体,3和4为一对同源染色体。,3.非同源染色体:形状、大小不同,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联会的染色体叫非同源染色体。如图中有四对非同源染色体,它们是1和3,1和4,2和3,2和4。,4.四分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使得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染色单体,这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又叫一个四分体,即同源染色体对数=四分体个数。图中有两个四分体,1和2为一个四分体,由a、a、

24、b、b四条染色单体组成;3和4为一个四分体,由c、c、d、d四条染色单体组成。 此外,在体细胞内也有同源染色体,但在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现象。 例1关于图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因为细胞中有中心体,所以可以断定该细胞很可能为动物细胞 B.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和,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相连 C.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即和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和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 D.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含同源染色体 解析图中细胞无细胞壁,有中心体,可判定为动物细胞。和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和也为一对同源染色体。该图中每条染色体均包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均位于赤道板,表示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不含同源染色体。 答案D 二、细胞分裂过程中的遗传变异分析,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