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件.ppt_第1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件.ppt_第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件.ppt_第3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件.ppt_第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3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 物质循环,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考纲考频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3年16考),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1补充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 甲:_,乙:_, 丙:_,丁:_, 戊:_。 2生态系统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_。 3据图补充食物链中甲营养级能量的去向 (1)通过自身_以_的形式散失。 (2)被_同化。 (3)残枝败叶、遗体残骸等被_分解。 (4)未被利用。,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呼吸作用,分解者,太阳能,呼吸作用,热能,下一营养级,分解者,4特点:_和_。,单向流动,逐级递减,6研究意义 (1

2、)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 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 的_,使能量持续高 效地流向_。,能量流动,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思考: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同化的能量、输入的能量与粪便中的能量有什么关系? 提示:同化的能量输入的能量摄入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物质循环 (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_与_间不断地循环的过程。 (2)特点:_、反复利用、_。 (3)与能量流动的关系: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4)意义: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使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整体。,生物群落,无机环境,

3、全球性,循环流动,2碳循环 (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_和碳酸盐。 (2)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_ (主要)。 (3)循环过程:碳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是通过_作用、_作用实现的;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则是通过_和_实现的。,CO2,CO2,光合,化能合成,动植物的细胞呼吸,微生物的分解作用,3温室效应 (1)形成原因:大量化学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_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2)影响:导致_,加快 极地和 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 的生存构成威胁。,CO2,气温升高,1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最初来源于 ()

4、A光合作用 B高能化学键 C绿色植物 D太阳光能 解析:除极少的特殊情况外,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 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能,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通过光 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这样太阳 能就转变为化学能输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另外,做此 类题时要注意审题,题目中为“能量最初来源于”,故答案为D。,D,2如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循环进行的 B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 C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 D图中代表呼吸作用所消耗的能量,B,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只能单向流动,不能循环,故 A项 错误;能

5、量流动 的特点之一就是沿 食物 链流动的 方向逐级递减,故B项正确;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故C项错误;代表被分解者分解生产者的遗体 和残骸中所含有的能量,故D项错误。,C,解析:图中只有生物成分之间及微生物与大气中CO2间的碳流动过程,缺乏植物和动物与大气间的CO2交换过程,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大气主要通过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图中已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解析: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主要体现的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考点一 利用过程图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考点二 碳循环,1结合下图探究以下问题,考点一利用过程图分析生态系

6、统的能量流动,(1)图解分析: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去路可有四条: _; _; 被_分解利用; 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即“_”。如果是以年为单位研究,这部分的能量将保留到下一年。 (2)能量的散失:散失的能量是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_分解有机物而产生的,最终以_形式散失。,自身呼吸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分解者,未利用,呼吸作用,热能,2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其原因 (1)单向流动。 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进行的,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_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不可逆转的。 各营养级通过_,因此能量流动无法循环。 (2)逐级递减。 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_消

7、耗大部分能量。 各营养级的能量都会有一部分流入_,包括未被下一营养级生物利用的部分。,捕食关系,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呼吸作用,分解者,深度思考 1.分析下图A、B、C分别代表什么? _,2.分析右图。 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直接来自A、B、C中的哪一部分的能量? _ 3.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为呼吸量),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多少?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如何表示?B1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_ 4如图是某湖泊的能量金字塔,a、b、 c、d 分别表示什么?d/c的值应为多少? _,提示:1.A:同化量

8、B: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C:分解者分解的能量 2B 3D1/W1B2D2C2未利用能量 4第1、2、3、4营养级的同化量10%20%,1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甲和乙两种生物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和分解者共同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B甲固定的能量为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乙粪便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不属于乙所固定的能量 D图中表示能量由无机环境(太阳能)进入生物群落,再由生物群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无机环境,体现出能量循环利用的特点,C,解析:该图只是甲和乙两种生物的能量流动简图,该草原生态系统不仅只有甲和乙两种生物,所以甲、乙和分解者不会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甲固定

9、的能量也不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B项错误;乙粪便中流向分 解者的 能量应该属于甲所固定的能量,C项正确;生态系统中能量是不可循环利用的,D项错误。,2下图1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 的箭头符号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位为kcal/(m2年);图2为 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分别代表 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图3为某生态系统 食物网的图解。据图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图1,B,A据图1可知,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 B据图2可知为分解者,相当于图1中的A,能够利用各营养级转移来的能量 C图3中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 kg,至少消

10、耗A约25 kg D据图可知,图1中的生产者相当于图2中的,相当于图3中的A,解析:分析图1数据可知,16 000/1 500 9001%,A项正 确;根据能量金字塔(图2)的特点,可知为生产者、为初 级消费者、为次级消费者、为三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 中不包括分解者,B项错误;当猫头鹰体重增加的1 kg全部 来自于食物链AB猫头鹰,且传递效率为20%时,消耗 的A最少,为120%20%25(kg),C项正确;据图可 知,图2中的与图3中的A均为生产者,D项正确。,归纳提炼 生态金字塔的识别 (1)图1表示能量金字塔,每一阶表示营养级所含能量的多 少。按能量流动逐级递减,自下而上,营养级级别依次

11、增 高,不会倒置。 (2)图2可表示数量金字塔,在特殊情况下可倒置,如一株大 树上,鸟、虫、树的数量关系。,(3)能量传递效率的应用 确定食物链中的营养关系。据能量传递效率10%20%计 算,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差值在510倍左右,若能量差 值远比五倍小,则应位于同一营养级。 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最值”计算 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上一营养级的能量大约有10% 20%传到下一营养级,营养级越高,流入的能量越少。因此 食物链越长,能量损失越多。为了充分利用能量,应尽量缩 短食物链。有关能量的“最值”计算方法总结如下:,1仔细观察分析图示,回答相关问题:,考点二碳循环,(1)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12、_。 (2)大气中CO2来源 _。 _。 _。 (3)分析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 _的大量燃烧,产生CO2。 _,降低了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 (4)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 _,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 _、_,增加绿地面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学燃料的燃烧,化学燃料,植被破坏,开发清洁能源,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生产者,分解者,深度思考 1实现碳循环的关键环节(生态系统成分)是什么? _ 2下图表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 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什么? 该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取决于哪一过程?(、) _,3

13、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 表中哪一时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原因是什么? _,提示:1.生产者和分解者。 2CO2、含碳有机物 3表中A时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原因是碳的吸收量与释放量相对平衡。,3下图分别表示人体不同液体间的物质交换和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乙中的d为分解者,a为生产者人长期营养不良时,甲中c的渗透压降低会引起组织水肿甲中d处的 O2浓度最低乙中c为消费者,其中的初级消费者一定为第二营养级甲中的a、b、c、d构成人体内环境乙中有3条食物链,其中b所处营养级贮存的能量最少,A,A3项 B4项

14、C5项 D6项 解析:甲图中a为组织液、b为淋巴、c为血浆、d为细胞内 液,乙图中a为生产者、b为分解者、c为消费者、d为空气中 的二氧化碳,所以错误;人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渗透 压降低,使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正确;组织细胞 进行新陈代谢,消耗氧气,所以甲中的d细胞内液处O2浓度 最低,正确;乙中c为消费者,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一定 为第二营养级,正确;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构 成,无细胞内液,错误;乙中食物链只有ac,错误。,4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能量传递效 率按10%计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BX1过

15、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 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能量值的1% D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C,解析:图示X1表示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的过程,参与的生 物可能是绿色植物或原核生物蓝藻等,X2、X3等表示动物通 过摄食同化有机物的过程,Y1、Y2等表示生产者和消费者通 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Z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 用。一般情况下,X固定的二氧化碳大于Y和Z过程释放的二 氧化碳总量,因为还有一部分有机物未被利用。当生态系统 到达动态平衡时,X3X110%10%。Z1

16、、Z2、Z3过 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还有一部分转化为分解者自身的有机 物中。,易错点1同化量摄入量 点拨同化量:指被消费者消化吸收的物质所含有的能量。 摄入量:指被消费者摄入的物质所含有的能量。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易错点2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效率 点拨(1)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若以“营养级”为单位,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 (2)能量利用效率:通常考虑的是流入人体中的能量占 生产者能 量的 比值,或流 入最高营 养级 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考虑分解者的参与,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易错点3计算能量传递效率易出现的误区,易错点

17、4识图解题时因对物质循环的变式图解分析不到位而出错 点拨(1)弄清 碳循环过 程示意图中 箭头的方向及代表含义。 (2)将右图换成字母,并尝试判断四种 成分(找依据),如下面三种变式图,1判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 (1)(2015东北师大附中期末T25A)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 粮食总量更多。( ) (2)(2013四川卷T6B)稻田生态系统中,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 (3)2012四川卷T31(3)若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可控制鼠 害,从而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 系,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 ),(4)(2011海南卷T21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 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 (5)2010海南卷T23(1)驱动整个生态系统运转的能量主要来 源于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 2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