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学课件:第六章--动作与武侠电影_第1页
电影学课件:第六章--动作与武侠电影_第2页
电影学课件:第六章--动作与武侠电影_第3页
电影学课件:第六章--动作与武侠电影_第4页
电影学课件:第六章--动作与武侠电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六 章 动 作 片 与 武 侠 片,动作片的类型特征,动作片是以人或机械的动作为主要形式与趣味来表达较基本的道德观以及大众心理的电影类型。 特征: 一、动作场面描写占很大比重。 二、动作片对巨剧作依赖较弱,与电影技术、电子技术和其他相关科学的发展关系密切。,动作片分类,一类是以人的动作为主要表现对象。以武打/侠片为代表。 一类是以飞机、汽车等机械运动为主要内容。如夺宝奇兵、终结者为代表。,发展脉络,第一阶段 :二十年代中国武侠电影的勃兴 任朋年车中盗(1919年)“神怪加武打” 张惠民华剧公司乱世英雄(1926)奠定武侠片雏形 火烧红莲寺、荒江女侠、女侠李飞飞 武侠女明星:邬丽珠、胡蝶、夏

2、佩珍、范雪朋 武侠男明星:查瑞龙、王元龙、张 第二阶段:粤语武侠片 在1938年至1948年之间, 不少上海影人南下避难至香港,其中包括中国武侠片开山始祖之一的导演任彭年、王元龙、邬丽珠、等人。这一时期共生产了39部粤语武侠片电影,在内容上继承了二十年代上海武侠电影的传统,以呈现中国传统武侠文化为表现核心。在叙事主题上,多是改自民间说部,或是根据稗官野史。例如改编自七侠五义的大破铜网阵(1939)、侠盗锦毛鼠(1941)、御猫大战锦毛鼠 (1948),以及大破铜网阵的结局小五义夜探冲宵楼等;改编自水浒传的阮氏三雄(1941);改编自彭公案的三盗九龙杯。另外尚有改编自广东民间通俗故事的方世玉与苗

3、翠花(1948)等。 这一时期武侠片中的“武”,基本上脱胎于中国戏曲中的武打形式,而演员也多是出身自传统戏曲界。因此,内容著重宣扬侠义精神,在形式方面都脱离不了舞台形式的影响。,第三阶段: 台港武侠片的鼎盛时期 1.1949至59年之间,共有297部武侠电影。最主要的原因,香港武侠电影在新马一带(当地华人普遍会说粤语)颇受观众喜爱,促使当地的电影商人投资支持香港电影制片商所摄制的粤语武侠片,并且购买片花(即先付订金,订购某一影片的星马地区的上映专利权),香港影业靠著各地的片花大量制作粤语武侠片。 黄飞鸿系列电影在这时期,共拍了68部,是香港电影史上集次最多的电影。1949年胡鹏导演黄飞鸿上集之

4、鞭风灭烛与黄飞鸿下集之火霸王庄,首创黄飞鸿题材。胡鹏的拍摄灵感是来自朱愚斋当时在工商日报,撰写以黄飞鸿为主角的连载武侠小说,与好友吴一啸共同编导,由新加城电影商温伯陵投资,完成最重要的武侠题材。 2.台湾则在1959年金马公司制作了第一部武侠片罗小虎与玉娇龙(由梁哲夫导演,黄志青编剧,改编自王度庐卧虎藏龙),进入60年代后,武侠片的制作在台湾才渐渐兴起。 这一阶段共出品武侠电影683部,是武侠电影的全盛时期,新武侠电影的流行,50年代末,以金庸和梁羽生为代表的中国新派武侠小说在港台地区日渐风行,为武侠电影再注入新鲜血液。 峨嵋公司(1958年由李化创办,是香港电影史上第一个专门摄制粤语武侠片的

5、电影公司)改编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上/下)(1958/1959)、碧血剑(上/下)(1958/1959),以及梁羽生的白发魔女传(上/下)(1959)。自此之后,改编新派武侠小说成为电影重要剧本来源之一。 邵逸夫旗下的邵氏公司在60年代综合了中国武侠片、美国西部片和日本刀剑片的共同特点大拍新式武侠片。培养了胡金铨和张彻等武侠片导演,并形成了自己的美学风格。,60年代的分流 张彻拍摄了虎侠歼仇(1964)。这部影片被认为是“新武侠世纪”的真正开山之作。之后又有大醉侠(1966)、独臂刀等代表作问世。在动作编排、场面调度与剪接方面有技术性突破。大醉侠首创弹簧床拍片,第一次启用“武术指导”(韩英杰)设

6、计武打动作。此举对以后的中国武侠片发展影响很大。 1967年的独臂刀突破百万票房,使得武侠片在60年代末期掀起另一段高潮。导演张彻对于古装动作片最大的影响在于他大量将以男性为中心的意识形态注入香港电影,进而发掘了王羽、姜大卫、狄龙、傅声等独特形象的男演员,此举打破了观众只爱看女主角的神话。同时,因为本片的卖座,使国语武侠片即时猛涨,粤语武侠片从此势微。,张彻武侠电影美学(1924-2002) 阳刚 血腥 悲情 西乐 武术指导(刘家良、唐佳)“硬桥硬马”的武打,胡金铨的作品与他的武侠美学,大醉侠1964、龙门客栈Dragon Inn 1967、侠女A Touch of Zen 1972 胡金铨是

7、世界公认的武侠电影大师之一,其风格与成就,如电影研究者李道新所说,“以龙门客栈、侠女为代表的胡金铨武侠电影,在大量新派武侠片中独树一帜,不仅为中国武侠电影确立了经典的类型形态,而且以其作者电影式的追求,在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倾心追慕和对儒释道文化的悲怆感悟中,展现出中国武侠电影独创性的精神深度和文化蕴涵”。,第四阶段:功夫片崛起 70年代开始,功夫片逐渐取代刀剑武侠片,成为港台电影主流。从数据上来看,70年代的武侠片有545部,而功夫片有445部,占历年产量的八成,是功夫片的黄金时期,在电影明星李小龙与成龙的带领下,使得港台电影在国际影坛备受瞩目。 第五阶段80年代后的衰弱期 进入80年代后,武侠

8、电影与功夫片大量萎缩,武侠片仅有144部,功夫片有86部。尤其是在85年之后,两类型的电影产量几乎呈现停顿的状况。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徐克和他的新蜀山剑侠。引进了好莱坞特技专家,培训出一批属于本土的电影特技人,奠定日后香港动作特效的成熟发展。20年代末神怪武侠片倩女幽魂三部曲。 第六阶段:90年代高科技武侠片的复苏 90年先有徐克与胡金铨导演的笑傲江湖,后有徐克独立担纲的东方不败。91年的黄飞鸿系列大卖座后,武侠片出现一线生机。92年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更创下3400万的票房,港台竞相拍摄武侠片。然而,好景不常,至94年后,又急速萎缩。 新千年后李安与张艺谋开始涉足武侠片,卧虎藏龙、英雄再次将武

9、侠片推向高潮,并通过奥斯卡将中国的武侠精神传布世界。,武侠动作片的文化解读,1、民族主义心理的处理 侠者,应当具有双重品格:搏命、善武。“好士任侠”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普遍社会风气。中国古代的侠,大都是出身于平民阶层。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将古代的侠者为“布衣之侠”、“匹夫之侠”、“乡曲之侠”、“间巷之侠” 秦汉以后随着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大帝国的建立,“任侠使气”的侠受到了镇压。自东汉以后,侠在史学中的地位横遭冷落。司马迁当初在史记中为侠立传时曾感慨道:“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 此后千年,侠成为中国人在文学想象中崇扬的对象。 近代史上中国的积贫积弱遭受外侮成为武侠动作片主要的情绪宣泄。,中国的武侠电影的叙事逻辑: 两个最基本的人物谱系:即以英雄义士为主体的善的形象和以奸臣贼子为主体的恶的形象。武侠电影在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报主”与“尽孝”的叙事母题、“家族为本”的武林道义、“义非侠不立”的精神取向和“善恶有报”的世俗伦理,建立了武侠电影特定的伦理构架,2、重视视觉特征与动作表现 3、暴力美学的展现 缘起于美国(1967年阿瑟佩恩邦尼与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