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淮左名都).ppt_第1页
扬州慢(淮左名都).ppt_第2页
扬州慢(淮左名都).ppt_第3页
扬州慢(淮左名都).ppt_第4页
扬州慢(淮左名都).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以扬州慢为例 赏析诗歌的对比手法,扬州慢,宋姜夔,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建城,至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扬州曾沿用过邗hn沟、广陵、江都、芜城、维扬等名称。在

2、隋唐、北宋间是著名的繁华之地。古代诗人曾用“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井连”等诗句来描绘它的繁华。但是南宋时金兵两次侵犯扬州,扬州城变得破败不堪,15年后,词人来到这里,目睹了扬州之景,感慨今昔,写下这首词。,背景介绍,词牌介绍,“扬州慢”一曲是姜夔首创,写的是扬州战后的景象,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慢,即慢词,曲调舒缓,一般较长。 姜夔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所以词牌词题是统一的。扬州慢既是词牌又是题目,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姜夔,江西鄱阳人,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中后期婉约派代表词人。词风清空骚雅,超逸空灵。布衣终生,以清客身份周游四方,常为达官贵人座上客。精于书画、擅长音乐、能

3、诗善文,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其词作多咏物记游,也暗寓国家分裂、江河变异之慨。,作者简介,江湖雅士,扬州慢 小序,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整体探究,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写作时间,淳熙丙申至日,所见所闻,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 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缘由,感慨今昔,其他人的评价,有黍离之悲,黍离之悲:指故国之思、国破家亡之痛、物是人非之慨。,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4、。(一章)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二章)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三章),感情基调,低沉悲凉,主题思想,黍离之悲,小序的作用,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2、上下阕给你印象最深的分别是哪个字?,空 惊,景 情,3、哪些句子体现了扬州是

5、“空城”?,尽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二十四桥无声冷月 寂寞红药,今日扬州,视觉,听觉,昔日扬州,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清角吹寒,4、词人写昔日的扬州与今日的扬州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衰败),(繁华),对比,(实),(虚),昔盛今衰 黍离之悲,手法总结对比、虚实结合、用典,诗歌鉴赏之 表达技巧的鉴赏,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纲要求,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2修辞手法,3表现手法,记叙 描写(正侧、动静、细节) 议论 抒情(直、间接),比喻 比拟(拟人 拟物) 借代 对比 夸张 对偶 设问 反问 互文 双关,借景抒情 托物

6、言志 虚实相生联想想象 对比衬托 动静结合抑扬结合 以小见大 用典 象征 渲染,4结构技巧,卒章显志 以景结情 照应 过渡 线索 悬念 开门见山,(09年)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情感。 (10年)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11年)简析划线句子的表现手法。 (12年)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13年)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14年)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15年)分析上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 (16年)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 (17年)赏析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 (18年)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19年)结合诗句分析全诗是如何运

7、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浙江卷考题,(07年)对比 (08年)借景抒情 (09年)对比 (10年)拟人 (11年)借景抒情 (12年)对比 衬托 (13年)对比 (14年)借景抒情 用典 (15年)描写角度 (16年)叙事特色。 (17年)叙述特色与对比手法。 (18年)点染手法。 (19年)描写方法(环境描写、衬托、动作神态),浙江卷考点,(高三联考) 九日和韩魏公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颈联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高二期末考) 青玉案 年年

8、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简析这首词对照艺术的特点。 (今昔对比,虚实对比),诗歌表达技巧鉴赏之 对比,一 什么是对比?,对比,就是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或理),前后相比,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 )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己早梅)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乙亥岁),1、昔盛今衰的对比。 或借古讽今, 或抒沧海桑田之

9、感慨。,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2、不同人生境遇的对比。 或抒人事变迁之无奈, 或抒壮志未酬之悲慨。,二 对比的类型,(一)景或境的对比,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二)人的对比,燕歌行 高适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不同阶层立场的人对比 或同情一方,抨击对立面, 或使矛盾突出,揭示本质。,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

10、, 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 犹恐春阴咽管弦。,(三)情或理的对比,古风(其四十七)李白 桃花开东园,含笑夸白日。 偶蒙春风荣,生此艳阳质。 岂无佳人色?但恐花不实。 宛转龙火飞,零落早相失。 讵知南山松,独立自萧瑟!,通过对比, 或托物言志, 或传达自己的喜恶。,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3、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4、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5、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判断下列诗句的对比类型,不同阶层的对比,昔盛今衰的对比,情的对比,理的对比

11、,不同人生境遇的对比,步骤一、点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对比的手法) 步骤二、解释运用(结合具体诗句,阐释诗句是如何运用对比的) 步骤三、评价效果(具有什么样的效果,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三 对比类题目解题步骤,四 高考真题演练,1.(2009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 元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 萼,花萼。这里指花瓣。,(2)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4分)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步骤一), 把梅花的孤高与

12、雪花的随意进行了对比(步骤二), 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步骤三)。,四 高考真题演练,(2012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2)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3分),这首词运用了衬托、对比、拟人的手法(步骤一), 诗歌以重重绿叶衬托点点红蕾,把海棠未开的沉稳与闹春风桃李的浅俗进行对比(步骤二), 表现海棠天然之美,赋予海棠自主自爱的品格(步骤三)。,(高三联考题) 九日和韩魏公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

13、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颈联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五 变式练习,颈联中,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构成对比(步骤二), 作者巧妙地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步骤三)。,(2013浙江卷) 秦中吟歌舞 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宫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2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5分

14、) 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疑难探究,对比与衬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对比,衬托,对比,衬托,衬托: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用另一种或另一些与之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次要事物作背景来陪衬的一种表达技巧。衬托的双方有主次。,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放在一起相

15、互比较,形成强烈反差。对比的双方没有主次。,对比,衬托,实战演练,(2017浙江卷)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地黄:植物名,根可入药。插:同“锸”。铁锹。 20.赏析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6分) 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 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

16、,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 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2019江苏卷),“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决心之坚; 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抱负之大; 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命运之悲。,(宁夏、海南卷)1、 问: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 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