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语文第八章《圆圆曲》.ppt_第1页
学语文第八章《圆圆曲》.ppt_第2页
学语文第八章《圆圆曲》.ppt_第3页
学语文第八章《圆圆曲》.ppt_第4页
学语文第八章《圆圆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课 圆圆曲,吴伟业,圆圆曲 吴伟业,江山风雨情剧照,崇祯,吴三桂,皇太极,李自成,陈圆圆,一、作者介绍 吴伟业(16091671),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崇祯四年(1631)中进士,授翰林编修,后任东宫讲读官、南京国子监司业等职。 明亡后,一度想自杀报国 。后迫于清廷压力,碍于老母敦促,于顺治十年北上应仕,感受到传统“名节” 观念的沉重负担,对于自己的屈节极为痛悔。,少年随复社名人张溥读书。明崇祯四年(1631),会元第一名获隽,廷试又以一甲第二名连捷,曾被怀疑科场舞弊,皇上调卷御览,批“正大博雅,足式诡靡”,才平息物议,吴伟业声名鹊起,因而对崇祯帝怀知遇之恩,刻骨铭心。初授翰林院

2、编修,官至左庶子 。,两朝为官,屈节仕清:,明榜眼(皇帝赏识) 清被迫出仕国子监祭酒等职 深深自责和悔恨 “误尽平生只一官,弃家容易变名难。” 自叹诗 (钱谦益、傅山等),自题圆石做诗人,遗言: “吾一生造及万事忧危,无一刻不历艰险,无一境不尝艰辛,定为天下大苦人。吾死后,敛以僧装,葬吾于邓尉灵岩相近,墓前立一圆石,曰:诗人吴梅村之墓。 ”,吴死前曾说:“吾诗虽不足以传远,而是中之寄托良苦,后世读吾诗而知吾心,则吾不死矣。”“寄托良苦”,一是指他的诗歌多影射时事,只是慑(sh )于清廷之威不敢直言;二是指以诗歌抒发自己失节之恨,希望后人能通过读他的诗歌而了解他的内心痛苦,并体察他复杂矛盾的心情

3、,进而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 吴伟业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有“一代诗史”之誉,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吴伟业的七言歌行自成一体,时称“娄东派”,世称“梅村体” 。 内容以明清易代的史实为题材,反映社会变故,感慨朝代兴亡。艺术特色方面主要有: 1、结构摇曳多姿、腾挪跳跃。 2、多用典故。 3、讲究声律。 4、辞藻缤纷,色彩鲜艳。,教学内容 1、梳理全诗的叙事线索。 2、作者对陈圆圆、吴三桂的态度。 3、本诗的艺术特色。,二、 “梅村体”,吴伟业的七言歌行自成一体,时称“娄东派”,世称“梅村体”, 誉满当世,袁枚说“公集以此体为第一”,赵翼评吴伟业诗:“以唐人格调,写目前近事,宗派既正

4、,词藻又丰,不得不为近代中之大家。 “梅村体”叙事诗约有百首,如圆圆曲、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等,把古代叙事诗推到新的高峰,对当时和后来的叙事诗创作起了很大的影响。,【歌行】 古代乐府诗的一体。后从乐府发展为古诗的一体,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形式也多变化。 宋 姜夔 白石诗话:“體如行書曰行,放情曰歌,兼之曰歌行。”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体凡:“樂府題或名歌,亦或名行,或兼名歌行。歌,曲之總名。衍其事而歌之曰行。歌最古;行與歌行皆始 漢 , 唐 人因之。”,陈圆圆与吴三桂故事视频,陈圆圆 本是贫家女,十六岁时被苏州戏院请去唱戏唱曲,名噪江南。后来,国丈田畹选美,软硬兼施地

5、夺走了陈圆圆,这就是“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只有泪沾衣”。以后,在田府侍宴时,被手握重兵、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看中了,强索陈圆圆为妾,这就是“座客飞觞红晶莫,一曲哀弦向谁诉?白皙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 陈圆圆归了吴三桂,似乎是有了归宿。可是闯王军队攻占了北京,强占了陈圆圆,这就是诗中所说“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栏”。吴三桂闻讯,拍案而起,本来对李自成起义军有归顺之意的他决意迎清军入关。这是在两股势力(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和清军)相对峙的情况下一个举足轻重的力量变化,从此中国就开始了持续267年的清王朝。,顺治中,吴氏进爵云南王,欲将圆圆立为正妃,圆圆托故辞

6、退,吴三桂别娶。不想所娶正妃悍妒,对吴的爱姬多加陷害冤杀,圆圆遂独居别院。圆圆失宠后对吴渐渐离心,吴曾阴谋杀她,圆圆得悉后,遂乞削发为尼,从此在五华山华国寺长斋绣佛。 后来吴三桂在云南宣布独立,康熙帝出兵云南,1681年冬昆明城破,吴三桂死后,陈圆圆亦自沉于寺外莲花池,死后葬于池侧。直至清末,寺中还藏有陈圆圆小影二帧,池畔留有石刻诗。,吴三桂(16121678) 明末辽东总兵、清初藩王。原籍徽州,由高邮流寓关东,为辽东(今辽宁辽阳)籍人。字长白,一字月所。崇祯末,受命出镇,任宁远总兵。1644年开门迎降清军。清封为平西王。于顺治八年(1651)率兵入川,兼辖云贵两省,坐镇10余年。1673年(

7、康熙十二年)举兵反清,1678年在衡州(今湖南衡阳)称帝,年号昭武,同年八月病死。,诗中男主角:吴三桂,明山海关总兵 (领清兵入关) 清平西王 (康熙年间三藩之乱) 反清,于衡阳称帝,败亡,三圆圆曲作品的讲解,听圆圆曲朗读,(一)文本分析,诗歌一开篇就单刀直入,将甲申之变的高潮事件及吴三桂的“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行径进行大刀阔斧的勾勒叙述诗歌开头几句,诗人用富有张力的诗句,营造了一种如箭在弦的紧张局势。,1644年。 (1)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改西安为长安,称西京,建大顺国,年号永昌。二月克山西,三月十九日大顺军攻占北京,宦官曹化淳开宫门迎降。崇祯帝登煤山自缢身死,明朝灭亡。因是年

8、为甲申年,史称“甲申之变”。 (2)指1644年李自成打进北京、吴三桂勾引满清入关,中华民族继而遭遇了空前大劫难,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李自成挥军北上,攻占京城,崇祯自缢煤山,明亡。因此,吴三桂认为起义军是明亡之罪魁,这也为其引清入关的卖国行径找到了借口。 山海关大战清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四月,摄政王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击败李自成大顺军的重要战役。,山海关是明长城的东北起点,境内长城26 公里,位于秦皇岛市以东10多公里处。历史沿革山海关古称榆关,也作渝关,又名临闾关,明末清初的形势,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最后一支明军披麻戴孝、

9、泪水纷飞,为了灭亡的明 朝。他们的主帅却为了陈 圆圆而开战。这种行为在 历史上并不多见。,女人多为政治权术的牺牲品,能为女人而开战的人却不多见。当然这只是托词,因为吴三桂于清军、农民军的夹缝中,必须择一而从。,出语就点出甲申年惊天动地的两件大事,崇祯之死和清兵入关。重大历史事件对人有一种自然吸引力,激发读者的兴趣。,模拟吴三桂的口吻加以辩解,红颜流落非吾恋 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 哭罢君亲再相见,写吴陈初次相见。,相见初经田窦家 侯门歌舞出如花 许将戚里空侯伎 等取将军油壁车,关于苏小小,桃花流水沓然去,油壁香车不再逢。金粉六朝香车何处,才华一代青冢犹存。灯火疏帘尽有佳人居北里,笙歌画

10、舫独教芳冢占西泠。几辈英雄拜倒石榴裙下,六朝金粉尚留抔土垄中。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着西泠。湖山此地曾埋玉,风月其人可铸金。花须柳眼浑无赖,落絮游丝亦友情。亭前瞻柳色风情已矣,户上寄萍踪雪印依然。,慕才亭和西泠桥,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久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李贺,妾乘油壁车, 郎跨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 西陵松柏下。” 苏小小,再进一步倒叙,转入了对陈圆圆身世经历的描写,家本姑苏浣花里 圆圆小字娇罗绮 梦向夫差苑里游 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 门前一片横塘水,叙述陈被贵戚抢到北京,沦落为侯门歌伎,又变成吴三桂

11、之妾。,横塘双浆去如飞 何处豪家强载归 此际岂知非薄命 此时只有泪沾衣,熏天意气连宫掖 明眸皓齿无人惜 夺归永巷闭良家 教就新声倾座客 座客飞觞红日暮 一曲哀弦向谁诉,白皙通侯最少年 捡取花枝屡回顾 早携娇鸟出樊笼 待得银河几时渡 恨煞军书抵死催 苦留后约将人误,写陈又被闯军掠夺的经历,相约恩深相见难 一朝蚁贼满长安 可怜思妇楼头柳 认作天边粉絮看 遍索绿珠围内第 强呼绛树出雕阑 若非壮士全师胜 争得蛾眉匹马还,续写陈圆圆的幸福生活,蛾眉马上传呼进 云鬟不整惊魂定 蜡炬迎来在战场 啼妆满面残红印 专征箫鼓向秦川 金牛道上车千乘 斜谷云深起画楼 散关月落开妆镜,“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

12、”重新照应开头的“冲冠一怒为红颜”,并浓墨重彩地渲染陈圆圆与吴三桂的战地重逢:“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这种细节简直就是杜甫笔下安史之乱中家人相见时的“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从此陈圆圆随吴三桂“千乘万骑西南行”,极享人间富贵尊荣。,插叙写教曲技师和浣纱女伴的感慨,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 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插叙陈圆圆自己的感受,当时只受声名累 贵戚名豪竞延致 一斛珠连万斛愁 关山漂泊腰肢细 错怨狂风飏落花 无边春色来天地,行文至此,诗歌的重要情节已经结束,作者蹊径独

13、步:笔墨又回到了江南水乡,早年的“浣纱女伴”歆羡着陈圆圆的“飞上枝头变凤凰”; 陈圆圆自己却是“一斛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二者的强烈对比更是加重了全诗的悲剧气氛; 尤其是下面几句评及吴三桂:“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表达了作者对于吴三桂错综复杂的态度,鄙夷、讥讽、抑或有一些同情。,作者的议论,尝闻倾国与倾城 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应关大计 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 一代红妆照汗青,君不见 馆娃宫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香径尘生鸟自啼 屧廊人去苔空绿 换羽移宫万里愁 珠歌翠舞古梁州 为君别唱吴宫曲 汉水东南

14、日夜流,这首诗歌可分为六段,一、该段是布局谋篇最成功之处。开篇不 凡,从重大事件入手,先声夺人,片言居要,一语中的。(明朝皇帝自杀而死,吴三桂在山海关大战之后得胜归来) (1-2) 二、叙述陈圆圆归吴三桂的过程。这一过程很 长,一波三折,极具戏剧性。根据情节的变 化, 可分为四小段。 (3-21) 三、顺叙陈圆圆的幸福生活。 (22-25) 四、插叙教曲伎师和浣纱女伴的感慨。(26-29) 五、插叙陈圆圆自己的感受 。(30-32) 六、作者的议论(33-39),重大事件入手(帝死、降清)初见(倒叙)出身(补叙)初见重大事件(闯王入京)相见(顺叙)家乡人反应(插叙)议论警醒,本诗线索,诗中的借

15、代手法,鼎湖鼎湖即古代传说黄帝乘龙升天的地方,这里借指崇祯皇帝之死(自缢于煤山)。 玉关玉关即玉门关,这里借指山海关。“破敌收京下玉关”指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攻陷北京。 黄巾、黑山黄巾即东汉末年的黄巾军,黑山即东汉末年河南黑山的农民起义军,这里均借指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 田窦、侯门、戚里、豪家田窦即西汉武安侯田蚡和魏其侯窦婴,侯门、豪家即宫侯贵族人家,戚里即汉代长安城中帝王外戚的聚居地,这里均借指崇祯帝外戚田宏遇。,诗中的借代手法,浣花里浣花里即唐代蜀中名妓薛涛居住地,这里借指陈圆圆的出生地。 通侯通侯是一种官职,地位较高,这里借指吴三桂。 长安长安即西安,汉代和唐代的首都,这里借指明朝首都

16、北京。 凤皇凤皇即凤凰,这里借指陈圆圆。 周郎周郎即周瑜,这里借指吴三桂。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越女越国的女子,这里借指西施,进一步借指陈圆圆,同时夫差借指吴三桂。,幼年丧母,为苏州名妓被强征入宫,遭冷遇入田府为歌伎被吴三桂娶为妾被刘宗敏掳获 复为吴三桂所得遭正妃悍妒,独居别院,后乞求削发为尼自沉池水。,四、人物形象分析(讨论),李香君 孔尚任桃花扇 董小宛 冒辟彊影梅庵忆语 柳如是 陈寅恪柳如是别传 陈圆圆 吴伟业圆圆曲 顾横波 马湘兰 寇白门 卞玉京,陈圆圆,从一个民间的采莲女到富贵荣华的平西王妃,命运跌宕起伏;引发明清易代的历史剧变

17、,阴差阳错,都是身不由己。 关山漂泊,辗转流落,完全无法自主,她的命运正像“狂风”中被吹扬的“落花”。 作者对陈圆圆寄与了深切的同情。,在吴伟业的笔下,明末名妓陈圆圆本来是江南民间的少女,“家本姑苏浣花里”,“门前一片横塘水”,过着宁静平凡的民间生活,但为豪强强掳,辗转流落,先送入宫廷,又放置永巷,最后流落于田家,几易男人之手,最后遇到吴三桂,两情相得,总算终身有靠。,不料在甲申之变的历史剧变时刻,又不幸被强掳,落入他人之手,导致吴三桂为“红颜”而“冲冠一怒”,倒戈归清,江山易代。陈圆圆鬼使神差成为历史转折的关键人物,甚至明清易代的直接导火索,而被史家、文人议论纷纷,幸耶!不幸!,作者对引狼入

18、室导致明清易代的吴三桂,肯定有憎恶之情;吴三桂作为清朝新贵,诗人不得不投鼠忌器,婉转隐约,闪烁其辞;而作为一代文学家,对于吴三桂的悲剧性人生处境又不免同情,吴不能忍受所爱之人被人强占的耻辱,冲冠一怒,而由此付出的代价,是包括父亲在内的全家的毁灭。,吴三桂,所以吴伟业对于吴三桂的态度是很令人寻味的,不是明确的,而是含混的,不是单一的,而是错综复杂的,似乎有嫌恶之情,又有婉曲的嘲讽,却又不时流露出同情。,电视剧江山风雨情中的吴三桂,吴三桂的大刀和七星宝剑,诗中用了许多反讽的手法,如“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若非壮士全师胜,怎得蛾眉匹马还”“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

19、一代红妆照汗青”等诗句的言意之间是颇耐人寻味的。,在这首诗中,作者并没有也不可能对吴三桂作全面的评价,但他确实指出,人处在历史造成的困境中时,无法作出两全的选择,他不能不承担悲剧的命运。,五、圆圆曲的主题,历史事件的复杂 历史人物经历与性格的复杂 圆圆曲主题复杂 作者经历与心态的复杂,1.歌颂爱情 2.讽刺卖国,电视剧江山风雨情中的陈圆圆,六、圆圆曲的艺术特点,吴伟业的这首圆圆曲最能代表他的艺术风格与成就,是“梅村体”的代表作,可谓古典长篇叙事诗的的又一个高峰。,六、圆圆曲的艺术特点,1叙述灵动多变,摇曳多姿 。 2用典频繁而贴切引人联想,耐人寻味。 3顶真的多处使用。 4转韵自由,格律严整。

20、四句一韵,平仄韵交替,严整的律句穿插其中,变化错落,而气足神完。 5色彩缤纷,辞藻华丽。多用绚丽的色彩词。,1、叙述灵动多变,摇曳多姿,在中国的古典叙事诗中独树一帜。 这首诗在艺术上最值得称道的是其匠心独运的叙事结构。以往的叙事诗,一般都采用与时间顺序同步的单线结构,从事情发生写到高潮再写到结束,很少腾挪变化。 这首诗却打破陈规,一开篇,就抓住故事的关键环节,从吴三桂勾引清兵“破敌收京”写起,直截了当地揭破全诗主旨。 接下来,诗人并没有顺势描写吴三桂从农民军手中夺回陈圆圆,与之重逢的情景,而是掉转笔锋,回写吴、陈二人的初次相见,从而引出陈圆圆。 之后,再进一步倒叙,转入了对陈圆圆身世经历的描写先交代她原来的身份,再叙述她被贵戚抢到北京,沦落为侯门歌伎,变成吴三桂爱妾,后来又为农民军掠夺的曲折经历。 如此优游自如地转了一个大圈子后,才重新回到诗歌开头的情节上来,续写陈圆圆与吴三桂的战场重逢以及随后她从行至汉中。 等到故事的主要部分叙述完了,诗人忽又宕开笔墨,安排了两段插叙,写教曲妓师和女伴的感慨以及圆圆自己的哀怨。整个叙事部分的结构大开大阖、突兀跳荡,令人目不暇接,却又无不合情合理,流转自如;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