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一章 从水之旅谈起学案 沪科版_第1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一章 从水之旅谈起学案 沪科版_第2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一章 从水之旅谈起学案 沪科版_第3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一章 从水之旅谈起学案 沪科版_第4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一章 从水之旅谈起学案 沪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一章 从水之旅谈起第一节 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一、课前检测:1云、雨、雪、冰、雹、露、霜中,以液态形式存在的是_;以固态形式存在的是_;以气态形式存在的是_。2自然界中的固体可分为_和_两大类;_有一定的熔点,_没有一定的熔点。3晶体内部的原子按_排列,非晶体内部的原子的排列_.4物质从_态变为_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_。二:预习导学自学部分:【阅读课本P2一3】(一)、阅读“奇妙的水”根据你的理解,回答图中的问题。1、云朵从哪里来? 雪从那里来? 雨从哪里来? 2、水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云、雨、雪,还有哪些?把你知道的写出来?(二)、阅读分析“水之旅”根据你的生活

2、经验,分析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水有 种状态,分别是 、 、 。2.水蒸气可以看见吗?生活中所说的水蒸气是气体还是液体? 。 3、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谈谈:水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转化成冰? 什么情况下冰可以转化成水? 什么情况下水可以转化成水蒸气? 什么情况下水蒸气可以转化成冰? 请你探究:完成图11一5实验:观察讨论实验现象三:新知分解:(一)、阅读分析“科学探究:冰的熔点与水的沸点”,回答下列问题。1、冰是 体,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填变或不变)。冰的熔点是 2、根据你从书中或资料中或网上查询得到的信息,谈谈你对晶体或非晶体的认识。3、自然界中的固体分为 _ 和 _ 两大类,冰属于晶体,像

3、冰变成水那样,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 _ ,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 _ 。液态水也可以变成气体(水蒸气),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 _ ,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沸腾,沸腾时的温度叫 _ ,另一种是蒸发,它只发生在液体的 _ 发生。4、什么叫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 找出沸腾和蒸发的异同点:相同点 不同点 5、水沸腾过程中温度 (填“变”或“不变”),水的沸点是 。6、做一做: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 (1)、右图是冰的熔化实验装置图和冰熔化过 程的坐标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冰是从_ 开始熔化的,熔化过程持续了_min,冰在熔化 过程中温度保持 不变,这便是晶体的与 非晶体的区别,即晶

4、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 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 (2)、右下图是水沸腾时的坐标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 ,这个温度叫做它的 ,但图中水沸腾时没有达到 100,原因可能是与 有关。7、分析课本6页图11-9,为什么不用酒精灯直接给盛有冰的试管加热,而要通过烧杯中的水间接试管加热?8、为使烧杯中的水尽快沸腾,有哪些好的方法?(二)、阅读分析“晶体的熔点”,回答下列问题。1、常见的晶体有 常见的非晶体有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根据你对晶体的理解,找出晶体的熔化图像( );晶体的凝固图像( );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非晶体的凝固图像( )。、3、同一晶体的熔点 (填“会”

5、或“不会”)变化。4、在松香、铜块、玻璃、白糖、食盐、海波中,属于晶体的是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有一定的 。 5、铅的熔点是328,那么温度为328的铅( )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C一定是固态和液态共存D可能是固态和液态共存三:回顾练习:1下列物质中,有一定熔点的是_A 冰 B 铝 C 玻璃 D 橡胶 E 钻石2下列物质中,属于非晶体的是_ A 冰 B 纯铁 C 塑料 D 海波 E 松香3甲、乙两个烧杯里都有冰水混合物,甲杯里的冰少一些,乙杯里的冰多一些,甲杯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在两杯里的冰都还未完全熔化时,比较它们的温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甲杯水的温度高 B乙杯水的温度高C两杯

6、水的温度相同 D无法比较温度的高低四、积累巩固:1. 下雨时雨滴匀速下落,下落过程中雨滴的动能_,势能_,机械能_。在下落过程雨滴对地球_(“有”或“无”)作用力。2. 重100N的物体,受到20N的水平向右拉力,水平向右匀速移动了5m,则拉力做功是_J,重力做功是_J。物体受到的阻力是_N,方向_。 第一节 练习1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D.无法判断2. 保温瓶中有1000 g水,水温为0 ,当向瓶中放10 g-2 的冰块后,盖好瓶口的软木塞,下列说法正确的

7、是( )A.有少量冰熔化成水 B.有少量水结成冰C.冰和水温度都不会变 D.冰和水的质量都不会改变3. 如图10-2-1所示图象中,表示萘熔化的图象是( )图10-2-14. 关于汽化的两种方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都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B蒸发无需吸热,而沸腾则需吸热C蒸发仅发生在液面,而沸腾则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D蒸发较缓慢,而沸腾则是很剧烈的5. 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现象是( )A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B冬天,玻璃窗上结冰花C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D夏天,水缸外壁“出汗”6. 衣柜里放些卫生球用来预防虫蛀,在卫生球逐渐变小直至消失的过程中,发生的

8、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蒸发 C沸腾 D升华7在制药时,可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作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条件下提取,应采用的办法是()A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 B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C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D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8. 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保鲜,这是因为干冰()A蒸发时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 B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C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D液化时吸收大量的热第二节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第1课时 一、课前检测:1. 、 过程叫汽化, 过程叫液化。2.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都_热,沸腾的条件是_。3. 夏天,在教室的地

9、面上洒些水,不一会地面就变干了,同时我们也觉得凉快了。地面上的水变干是_现象,室内的人感到凉快的原因是_。4. 利用干冰的_特点,可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的腐烂变质。也可以把干冰放在部分组织上,使其组织坏死,起到不用“动刀”而治愈的目的。5. 吃冰棒和在胳膊上擦些酒精都会感到凉快些,前者是由于冰棒在_过程中_热;后者是由于酒精在_过程中_热。6、 过程叫熔化, 过程叫凝固。 过程为吸热过程, 过程为放热过程。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为 (填相同或不同) 二、问题引入:夏天有的同学喜欢吃冰块解热,有的同学用凉水洗脸解热。这样做有什么科学道理呢?第一部分:自主学习:【阅读“冰与凝固”与18页“物态

10、变化中的吸热和放热”,依你的理解,完成下列问题。】 D 1、水在 、 的情况下会凝固。 C E 2、从右图图像可知, 段为晶体凝固图像。 B F A G 段为晶体熔化图像。3、物态是 的统称,通常把固态、液态、气态下的物质分别称为 、 、 。 4、回顾冰的熔化实验,晶体熔化时,温度 ,但是若停止加热,熔化过程就会 (一)、请你探究:加热海波和石蜡,使其熔化,用温度计测出海波和石蜡熔化时的温度值,并在坐标纸上画出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讨论所作曲线的物理意义。试试,若不加热,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过程是否停止?小组展示: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加 热,停止加热,熔化过程 这说明熔化的

11、过程是一个 的过程。 (二)、请你尝试:把一块冰块握在手心,注意观察冰块的变化和手的感受,谈一下你的发现和感受。第二部分自主学习:【阅读课本“汽化与吸热”部分回顾上节“水的汽化”实验】(1)当液体加热至沸点,大量分子挣脱周围分子的引力而飞出,这种剧烈的汽化现象就是 若要沸腾过程继续,必须对液体继续 ,以便更多的分子飞出。在沸腾观察中,外界所加的热,为分子挣脱引力提供能量,并不能使液体温度升高。通过观察“汽化时的分子模型 ”加深理解。(2)认真观察课本图11-19,体会“水蒸发快的晾衣方式”,总结影响液体蒸发的因素: 、 、 。(3)蒸发和沸腾的区别汽化 温度条件发生位置温度变化有无气泡剧烈程度

12、蒸发沸腾三、小试牛刀:1.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部分枝叶 C地膜种植 D湿衣服展开晾在向阳、通风处2.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水中蒸食物,锅与碗底不接触,当锅内水沸腾后,碗中汤将( )A同时沸腾 B稍后沸腾C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达到水的沸点3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你知道吗,厨房中也包含着很多物理知识。如用手拿刚出笼的馒头时,若先在手上沾些水,就不会感到很烫,这是由于_的缘故。4吃雪糕解热是因为雪糕在熔化时 5冬季,人们可能会感觉到“化雪天”比“下雪天”还要冷一些,这是为什么? 四、拓展提高:“春

13、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为什么只有“蜡炬成灰”才有“泪始干”?试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阅读“雾与液化”与18页“物态变化中的吸热和放热”。】 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列问题。1、水蒸气在什么情况下会液化? 2、夏天清晨河面上的雾气,深秋时玻璃内表面的水珠,夏天打开冰箱门时,门附近的“白气”,夏天吃冰棍,冰棍附近的白气都是 体。是 体转化而来的,是 现象,为 过程。 第2课时 一、 课前检测:1、 过程叫凝华,例 、 、 。2、水蒸气在什么情况下会凝华? 3、在很冷地方,要用酒精温度计而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 )(从书中查出酒精和水银熔点) A、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熔点高 B、固

14、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熔点低 C、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凝固点高 D、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凝固点高4、寒冬的清晨在室内经常会看到窗户玻璃上有美丽的“冰花”,冰花是 态,由 态转化为 态,为 现象,冰花在室内 侧。(填内侧或外侧)5、“飘渺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的时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飘渺的雾是汽化现象 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 D、轻柔的雪是融化现象二、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升华与吸热”部分】(1)液体分子挣脱周围分子的引力而飞出时物质变成气态,当固体物质的分子直接挣脱周围分子的引力而飞出时,那么物质将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这种现象称为

15、 (2)仔细阅读课本图11-21“干冰升华产生的舞台效果”,思考: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你看到的物质是什么? 这种现象是怎么形成的? 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三、展示交流:1.讨论后得出共识:物质升华的过程需要 2.物质升华的过程是吸热的,升华的过程中吸热的这一特点在生产好生活中有要的应用如:人工降雨观察课本图11-23,了解人工降雨的过程。想一想:生活中你还知道哪种物质容易发生升华现象。 四、回顾练习 1.近年来该冰山的体积在不断的变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因 为冰的熔化需要 2.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A寒冷的冬天,冰冷的衣服会变干B“干冰升华产生的舞台效果”实验中看到的“白气

16、”是二氧化碳气体C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到冷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时间久了变小了3.右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 信息不正确的是A海波的沸点是48 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 C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4.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干 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在下降的过程中 变成雨。在这个过程中干冰和冰粒发生的变化是( ) A凝华 熔化 B升华 熔化C升华 液化 D汽化 液化五、课外探究:新买的白炽电灯很亮,但是一段时间后,灯泡就会变的不如新的亮了。找一只旧的的白炽电灯研究一下,是什么原因。六、积累巩固:在抗震救灾中,某舟桥部队利用

17、冲锋舟为灾区开辟了水上生命线,人们乘坐的冲锋舟满载时排开水的体积是1.5m3,冲锋舟自重为0.6104N,假设每人的平均质量为60kg,求:(1)冲锋舟满载时所受到的浮力是多少?(2)为保证安全,这条冲锋舟最多能承载多少人?(3)冲锋舟底部0.5m深处所受水的压强多大?(g取10N/Kg)(写好计算步骤) 第二节 练习1、在室内,将一支长时间放在装有酒精的瓶中的温度计迅速抽出后的一段时间内,温度计的示数将( ) A上升 B下降 C先下降后上升 D不变 2如图所示,把少量的碘放人烧瓶中,上面盖玻璃片,然后微微加热,可观察到_,这是因为 _;这个实验可以说明_ 3吃冰棒和在胳膊上擦些酒精都会感到凉

18、快些前者是由于冰棒在_过程中_热;后者是由于酒精在_过程中_热 4小王和小李各倒一杯热开水,小五对热开水吹风,小李用两个杯子将水来回倒,过一会儿开水就不烫嘴了小王做法的主要物理依据是增加空气_,从而加快热水蒸发,利用蒸发_热的道理,把热迅速带走;小李做法的主要物理依据是既增加空气_,同时又增加_,从而加快热水蒸发,把热迅速带走。两杯热水冷得快的是_ 5夏天吹电风扇人感到凉爽,达是因为( ) A吹过来的风的温度比室温低 B室内的温度降低了 C加快汗液蒸发使人体表面的温度下降 D风把人体的温度传到了空气中 6在炎热的夏天,城市街道上经常有洒水车:洒水,以降低路面的温度,这是利用了( ) A洒水后减

19、少了路面热量的散发 B水的温度低,从而有效地降低路面的温度 C洒水后增加路面热量的对流 D水蒸发要吸收热量,使路面温度有所降低 7植树造林是造福后人的千秋大业,春季植树时总是将大量的侧枝除去,只留很少的枝芽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_,使树在根扎人泥土前不至于枯死 8有两个同学研究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他们在实验时观察到,海波第5min开始熔化,第11min熔化完毕,石蜡第2min开始变软,第l2min全部熔化完毕 请你对以上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后完成下面各题: (1)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 (2)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9、 图象可以直观表示一个物理量随另一

20、个物理量变化的过程。右图是两种物质被加热熔化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以判断:(!)甲种物质是_体,乙种物质是_体。(2)在15 min-20min 之间,甲物质处于_状态 温度/ 乙(3)甲物质的熔点是_; 60 甲 (4)乙种物质在第15 min时比在第10 min时要_一些。 40 20 0 5 10 15 20时间/ min10、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部分家庭安装了热风干手器,利用热风干手器可使手上的水分很快的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提高了水的温度,加快水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水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减小了水的表面积.提高了水

21、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水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11.夏天,人站在吊扇下吹风有凉爽的感觉。如果把一只温度计也放在吊扇下吹风,温度计的示数将:( ) A .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 第三节 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第1课时一、 课前检测:1、深秋的早晨,我们看到地面、花草上有一层白色的霜,霜的形成是( )A.凝固现象 B. 液化现象 C.凝华现象 D. 升华现象2、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3、.夏天,小明从冰箱的冷藏室中取出一瓶矿泉水,放在干净的桌面上

22、,过了一会儿,他发现瓶下的桌面上有一滩水,你认为这些水的形成是()A液化现象B熔化现象C汽化现象 D凝华现象4、从冰箱中取出棒冰,剥开包装纸后有“白气”出现,这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液化 C凝固 D升华二、自主学习:冰与凝固阅读课本12页1物质从 态变成 态,称为凝固。2什么是凝固点?同种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吗?非晶体具有凝固点吗?3课本图10-27“自制玩具”实验,从加热石蜡到玩具产生,共有几种物态变化?4列举一些凝固现象的事例?思考:海波的熔点为48,38 的海波呈 态;54 的海波呈 态; 48的海波呈 、 或 态。雾与液化请你探究:观察冰棒包装袋外表面,会看到有一层

23、小水珠,讨论一下,它们是怎么来的?阅读课本13页1图11-8水壶口出现的白雾与我们经常见到的雾以及空中的云都是由 -组成的。2什么是液化?3列举一些液化现象的事例?霜与凝华观察课本图1131、及图左方文字,回答:1凝华时物质由 态直接变成了 态。2图11-22实验中,对烧瓶中的固态碘微微加热,发现固态碘的体积逐渐变 ,而烧瓶中充满紫色的 ,却没有看到液体的碘,这种现象就是碘的 ,过一会儿,可以看到烧瓶的内表面附着了一部分固态的碘,这是碘蒸气的 现象。 3冬天人们常说“屋上下了一层霜”,这种说法正确吗? 三、巩固新知:1下列关于四季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春天,雨笼山峦 B夏天,雾

24、绕群峰 C秋天,霜打枝头 D冬天,冰封谷底2如图l所示,烧开水时壶口要冒出“白气”,“白气”的构成是( )A水蒸气 B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C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小水珠和小冰晶的混合体3小华戴着眼镜喝热开水时,镜片会逐渐模糊起来这是因为水蒸气发生了(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42008年1月,我国南方出现了旱见的冻雨、雪灾,造成了巨大损失。冻雨是一种过冷却水滴(温度低于0),它落到温度更低的物体上时,就可能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这里所说的冻结是一种_现象。.在一个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持有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袋子将迅速鼓涨起来,这是为

25、什么?如果不用解开,也不用针扎,你如何让它迅速瘪下来?探索提高:小明想从酒精和水混合液体中把酒精分离出来。他想,水的凝固点是0摄氏度,酒精的凝固点是负117摄氏度,只要把混合液体放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冷冻是温度可达负5摄氏度)中就可以了。于是他照此办理,但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小明从冷冻室取出酒精和水的混合物时却发现水和酒精并没有分离出来。就这个现象你能提出的问题是_,这对你提出的问题能做出的合理猜想是_,为什么水和酒精没有被分离出来_。积累巩固:“用天平和量筒测矿石的密度”实验中,赵鑫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是: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液面示数为V1 把矿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此时液面示数为V2 用天平

26、测出矿石的质量为m 计算出矿石的密度(1)为了更准确地测出矿石的密度,你认为以上操作的合理顺序是 。(填数字代号)(2)用已调好的天平测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矿石的质量 g,若所测得矿石的体积是20cm3,矿石的密度为_ 。第2课时课前准备:准备袋装冰块一只请你探究:用手握住冰块袋,冰棒状态发生什么变化?同时手有什么感觉?用手握住冰块袋时,冰棒发生现象,同时感觉手,这说明冰在 成水时要 热量。观察到冰块袋外面也有水滴,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碰到冰棒也会 热量,液化成 ,所以,液化是一个 热量的过程。其它的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会有热量的吸收或放出,看

27、课本P15图11-33以及图下方及左方文字,完成下面的填空。吸收热量的物态变化过程有 ,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过程有 。交流与讨论:观察课本图1134,讨论图中的问题自主学习:阅读课本19页1冬季人们在地窖中放几桶水,利用水 时 的热量,可使地窖中的温度不至于太低。2烈日炎炎的夏天,电冰箱冷冻室内却可以保持零下几摄氏度,零下十几摄氏度,甚至更低的温度,使存放的食物,药品保持新鲜。你知道冰箱的制冷原理吗?思考:冰箱工作时制冷剂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过程?它们发生在哪个位置?是吸热还是放热?3生活中还有那些利用物态变化的实例?巩固提高:1 对于“霜前冷雪后寒” 可作如下解释: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

28、气中水蒸气才能 (吸热或放热)发生(物态变化过程)成霜所以“霜前冷”。雪后寒:化雪是 过程, (吸热或放热),所以“雪后寒”。2下列物态变化中放热的是( ) A熔化 B升华 C液化 D汽化3右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海波的沸点是48 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 C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4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提供错误条件的是 ()A铁(加热)铁水 B水蒸气(放热)水 C液氮(吸热)氮气 D碘(吸热)碘蒸气5舞台上喷洒干冰可以产生白雾,这种雾气是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形成的小液滴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气体D干冰升

29、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6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升华吸热的是()A向地上洒水会使周围更凉快B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C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D游泳完上岸后感到有点冷小明同学认真观察了烧开水的过程,通过初步观察,发现当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气”出现;但通过进一步的仔细观察却发现“白气”位置总是与壶嘴有一小段距离,而在水壶嘴口位置处却什么也看不见。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上面的两个现象。请你在家认真观察!火箭发射时,在发射台下有一个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_ 来吸收巨大的热量,火箭升空瞬间,看到的白色“气团”是水蒸气 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自主学练一、选择题1、利用火箭把催化

30、剂播撒到云中实现了人工降雨催化剂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在下降过程中变成了雨滴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 ( ) A凝华、熔化 B升华、熔化 C凝华、液化 D升华、液化2、水烧开后,壶嘴向处喷出“白气”,这“白气”形成过程是( ) A.先液化再蒸发 B.先汽化再液化C.先升华再液化 D.先汽化再凝华3、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时,会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 )A水从瓶内渗出来的结果 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液化现象C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瓶外壁上的水汽化产生的现象4、在下列物态变化中,都能放出热量的是 ( ) A.蒸发、沸腾 B.汽化、升华 C.凝固、熔化

31、 D.液化、凝华5、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水在大自然中循环,形成不同的状态,如雾、露、霜、冰等,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 A.雾的形成 B.霜的形成 C.露的形成 D.冰的形成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比水温度低 B、冰的熔点就是水的凝固点 C、水温降到0就会逐渐结成冰 D、水烧开时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7、当晶体的温度正好是熔点或凝固点时,它的状态为( ) A、一定是固体 B、一定是液体 C、一定是固液共存 D、可能是固液共存8、牙科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要用到一个小的平面镜,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是先放到酒精灯上烤一下,再放入病人口中,这样做是( ) A、为了卫生,放在酒精灯火焰

32、上烧一下,能杀死病菌 B、为了让病人不感到太凉,所以要放在火焰上烤一下 C、纯属职业习惯,其实不烤也行 D、防止水蒸气液化,对于他看清病情是有利的二、填空题9、下列常见物理现象各属于哪种物态变化:A.严冬玻璃窗上结有冰花_ B.秋天早晨草叶上挂满露珠_C 炎夏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就干_D.铸造车间里铁水铸成零件_10、阅读下列文字,完成表格内的填空: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点着我们生活的空间/物态可以变化/犹如生活需要色彩文中的句子物态变化吸放热情况缥缈的雾液化凝重的霜吸热晶莹的露11、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在“长征二号F”火箭的推动下,开始了中国

33、人的首次太空飞行。如图3-1所示。请你结合物理知识解释下列问题: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 (填“固”、“液”或“气”)态的,图3-1火箭点燃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上,发射架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要 ,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我们看见火箭刚点燃时周围大量的“白气”是由于水先 后 形成的。请你也举出一个生产技术或生活中利用物态变化来调整环境温度的例子: 飞船返回进入大气层时,由于和空气高速摩擦而使船体表面温度很高,为了防止烧坏飞船,科学家在飞船表面涂上一层特殊物质(又叫“烧蚀层”),这层物质在高温下 从而保证飞船温度不至于升得太

34、高。12、电冰箱是利用制冷剂气体在冰箱背后的冷凝管中 放热,使冰箱后背发烫,制冷剂液体进入蒸发器 吸热,使冰箱内温度降低。(填物态变化)三、分析与思考13、如图4-3所示,为锡熔化或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1)锡的熔点是_。 (2)AB段图象表示的是_,BC段表示的是_过程,这段过程中_保持不变,但必须从外界_。CD段表示的是_,DE段表示的是_,EF段表示的是_,锡必须向外_,FG表示的是_过程(3)锡熔化过程经过_分钟,在36分钟的时间内锡所处的状态为_,912分钟内锡处于_过程,锡在36分钟内与911分钟内的不同点在于_。 14、由于天气炎热,会议室内开着空调,一位参加会议的同学发现

35、会议室的玻璃窗上结了层小水珠,对这种现象的下述解释中正确的是:A低温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室外的一侧形成了小水珠 B高温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室内一侧形成了小水珠C室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在玻璃窗室内一侧形成了小水珠D室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在玻璃窗室外一侧形成了小水珠第四节 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一、课前检测:1.天空中的云五彩缤纷,常常引起人们美好的遐想,那么云是怎么形成的呢?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遇冷_成小水滴或_小冰晶,被上升的气流顶起,从而形成了云。(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夏天,把一大块冰放在塑料袋中,如图所示,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_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在塑料袋

36、外面却出现一层水珠,这是_现象(以上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3、根据右表所提供的数据(1标准大气压下)可知: (1)80的酒精是_ 态; (2)在北方寒冷的季节里,最低气温可达一50,此时应选用 _ (选填“酒精”或“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4 造成我国严重缺水的主要原因之一是_,而造成水资源污染的罪魁祸首是_、_、_和_。5赤潮是_遭受污染后所产生的一种灾害性海洋现象,是_和_过多引起的。6 1993年第47届联大通过193号决议,确定每年_为世界水日。二、要点点击1、认识水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常见的水污染源及水污染现状,认识水污染与缺水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社会问题。2、认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

37、源的重要性,有节约用水的意识;有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紧迫感。3、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三、自学部分:阅读课文P17-19页并完成下面的问题1、目前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及状况是怎样的?2、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请你把与水相关的物理知识和应用,用文字或图画等方式在下面表达出来。3、记录你家中生活用水情况,观察有没有浪费水的现象?说说家庭用水可用哪些方法节水?四、自主学练一、选择题1、 不会造成污染危害的是()A 、汽车排放的尾气 B、污水的任意排放C 、农药化肥的任意使用 D、植物的光合作用2、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被污染的水,经过过滤后就可

38、消除污染 B、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C、人食用的自来水是经过沉淀、过滤、消毒等净化过程除去污染的水 D、大量放养鱼虾不,会造成水体污染3、解决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措施是节约用水。在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节约用水意义重大,下面的节水办法中不可行的是( )A、每日定量、定时供水。B、在每天的淘米、洗衣、冲厕的过程中,限量用水。C、减少每个人每天的饮用水D、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喷灌技术二、填空题4、许多地方把工业生产中 排放到附近的水源,造成对水源的严重污染。而目前城市生活 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 的任意使用都是造成水被污染的因素。三、分析与思考5、水灾是我国的一种多发的自然灾害。下面是

39、一些历史上的水灾记录:黄河在2000年内决口成灾1500多次,重要改道26次,水灾波及范围达25万平方米。1117年黄河决口淹死百余万人。1642年黄河决口,水淹开城河,全城37万人中有34万人淹死。1933年黄河决口54处,受灾面积1.1万平方米,受灾人口360多万,死1.8万人。长江在1300多年间水灾200多次。1931年自沙市至上海沿江城市多被水淹,武汉市受淹百日,淹没农田333.3万顷,受灾人口2850万人,死亡14.5万人。淮河在历史上每2至年即发生一次水灾。特别是黄河夺淮期500年间,发生水灾达350次。1931年淮河大水,水淹蚌埠,淹地面积513.3公顷,死7.5万人。1975

40、年淮河上游暴雨,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失事,严重受灾人口550万,死亡数万人,京广铁路被冲毁102千米,中断停车18天。1991年,江淮及太湖流域梅雨期暴雨洪涝成灾,安徽、江苏、河南、湖北、湖南、浙江、上海等省市受灾人口达1.3亿,死亡1200多人,伤25万多人,仅安徽、湖北两省55个市县受淹,直接经济损失600多亿元。由上面的资料,有人得出“我国经常闹水灾,我国不缺水”的结论,对吗?为什么?6、你认为防治水污染应该注意哪些方面?7、关于水有这么一组数字:每个普通人体含水50L,占体重的65%,占人体组织的70%至75%,对于血液几乎100%,即使骨骼也占20%。 由上面的资料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三、回顾练习1、污染水资源的罪是_,_,_,_等,造成水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