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葬花 - 阅读答案_第1页
黛玉葬花 - 阅读答案_第2页
黛玉葬花 - 阅读答案_第3页
黛玉葬花 - 阅读答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红楼梦第23回妙词通戏语 艳曲警芳心选段(一)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二)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

2、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三)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

3、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三)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

4、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四)宝玉一面收书,一面笑道:“正经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个了。”二人便收拾落花,正才掩埋妥协,只见袭人走来,说道:“那里没找到,摸在这里来。那边大老爷身上不好,姑娘们都过去请安,老太太叫打发你去呢。快回去换衣裳去罢。”宝玉听了,忙拿了书,别了黛玉,同袭人回房换衣不提。(五)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

5、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

6、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正没个开交,忽觉背上击了一下,及回头看时,原来是且听下回分解。正是:妆晨绣夜心无矣,对月临风恨有之。此处指西厢记。会真记(又名莺莺传),作者为唐人元稹(779-831),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内(今河南洛阳)人。会真记叙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悲剧故事,文笔优美,刻画细致,为唐人传奇中之名篇。后世戏曲作者以其故事人物创作出许多戏曲。牡丹亭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

7、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西厢记、窦娥冤、 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此处宝玉引用的是张生对崔莺莺诉说相思之情的唱词。“银样镴枪头”是西厢记红娘嘲笑张生时唱的。“镴枪头”是锡和铅熔成的金属,是软金属,中看不中用。1、 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让我们想起了桃花源记里的句子_落英缤纷_。(1分)2、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作者李

8、煜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黛玉再此却为何因此伤悲?这首相见欢词中,作者借落花表达对失去的年华的无奈之情的句子是_林花谢了春红_,_太匆匆_。(2分)(1)李煜借景抒情,是说往日的帝王生活如同这落花一样转眼就凋落了,过去是帝王,今日是囚徒,回想起来恍如隔世,差别就像天上和人间。表达了深深地痛苦、无奈和悔恨之情。(2分)(2)林黛玉则是由这个诗句和眼前的落花想到了,想到了年华易逝,而自己的爱情无人做主,只能埋在心了。纵使宝玉能懂,但是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总也难免成空,于是黯然神伤。3、 第三段开头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宝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林黛玉听了为什么“发怒”?

9、(4分) (1)这句话是宝玉引用的张君瑞对崔莺莺的唱词,张生以此表达相思之情;宝玉借此也是表达对林黛玉的爱慕之情。(2)在当时西厢记宣传自由爱情,宝黛都被其深深打动了,但是这种行为在林黛玉这种贵族小姐所受的礼教中是不能允许的,在她看来这种近乎直白的表示对她是一种“侮辱”;(3)这真实的表现出了宝黛爱情所面临的困境,虽然相互默默心许,担又不能越雷池半步。这也为他们的爱情悲剧埋下了伏笔。4、 第三段末尾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

10、不能一目十行么?”宝玉说:“你的这个呢?”是什么意思?林黛玉为什么没有直接回答,反而回答,“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这又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4分)(1)黛玉也无意中引用了“淫书”西厢记里的文句,宝玉针对刚才黛玉的发怒,做出反诘和善意取笑;(2)聪明的黛玉并没有正面回答,他也无需回答,而是回答了一句看似无关的话语,其言外之意是“我们都喜欢西厢记”“我已经原谅你了”。 5、这段文字是红楼梦中很精彩的一段,试分析作者运用了那些手法来刻画宝玉和林黛玉的形象?(6分) (1)用典型的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形象:一方面借两人对待花瓣的态度来显示两人共同的精神追求,另一方面借落花引出黛玉的身世之悲,和对失去母亲后终身大事无人可做主的悲伤。(2)借西厢记引出宝玉的表白,同时暗示两人对自由爱情的向往。(3)借助读西厢记,听牡丹亭,默诵诗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