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与日本企业海外发展比较.ppt_第1页
中国企业与日本企业海外发展比较.ppt_第2页
中国企业与日本企业海外发展比较.ppt_第3页
中国企业与日本企业海外发展比较.ppt_第4页
中国企业与日本企业海外发展比较.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中国企业与日本企业海外发展比较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enterprises in their earlier stage of oversea development,康荣平 Kang Rongping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Institute of World Economics 该年利润为42.6亿元。 首钢的国际化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38,第一阶段,19781987年。主要是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设备、提高竞争力;在国内办中外合资企业(1985年首个)、获得国际合作经验;产品出口(1980年首次)、了解国际市场。

2、第二阶段,19881991年。出口扩大,海外投资起步。1991年首钢综合出口创汇达2.1亿美元。1988年7月,首钢投资340万美元收购了美国MASTA工程公司70%的股份。麦斯塔公司是国际著名的老牌冶金工程设计公司。,39,第三阶段,1992年以后。海外经营迅速扩大。 1992年10月,首钢斥资2千万美元与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公司等联合收购上市的香港东荣钢铁公司,首钢拥有51%股份。1993年2月又收购了宝佳公司,4月收购了三泰电子公司,5月收购了开达投资公司,8月收购了海成公司。 1992年11月,首钢竞标获胜,以1.2亿美元收购秘鲁铁矿公司(Hierro Peru Co.)全部股权。首钢在香

3、港收购上市公司后,抓住机会实行供股集资。1993年首钢出口创汇和海外经营额达到6.3亿美元。,40,川铁的国际化发展(1950-1990),川崎制铁(Kawasaki Steel)的前身是1918年川崎造船所建立的钢铁厂,1950年独立出来成立“川崎制铁株式会社”,1974年钢产量达到1600万吨。2002年9月,川铁与日本钢管公司合并为“JFE控股公司”。 在这一期间,川铁的海外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41,第一阶段,19501966年,产品出口、原料进口、引进技术。由于日本钢铁企业的焦煤和铁矿主要靠进口,所以必须积极出口钢材换取外汇。川铁从50年代初就出口钢材,60年代已经大批量出口。

4、与此相适应的是建立国际销售网,1961年在美国设办事处,1964年在西德设办事处,然后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办事处。在这个阶段,川铁从欧美引进了8项重要技术,包括纯氧炼钢、连铸、计算机管理等等。从1962年与巴西铁矿公司签订长期供应合同起,陆续与外商签订多项铁矿和焦煤的长期供应合同。另外,1964年川铁向菲律宾铁矿公司提供选矿和烧结技术援助。,42,第二阶段,19671974年,原料跨国化。1967年开始在原料领域进行海外直接投资,在菲律宾建立合资公司PCP生产球团矿(1974年独资)。1971年起陆续在巴西、利比里亚、加拿大、澳大利亚参股几家铁矿煤矿的建设。 第三阶段,19751990年,生产跨

5、国化。1974年川铁已经与巴西政府、意大利依尔瓦公司在巴西合资设立图巴朗钢铁公司(CST,设计年产量300万吨钢)川铁占24.5的股份;但真正建设是70年代后期,1983年底投产。1984年在美国合资建立加州钢铁工业公司(CSI),川铁占20股份。1989年在美国合资建立Armco Steel Co. ,设计年产量450万吨薄板,川铁占50股份。,43,首钢与川铁的比较,相同的方面: (l)都属于后发展的企业。川铁和首钢的真正发展都是在50年代以后,它们在诞生和发展,尤其是国际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是一大批同行业中的先行者的激烈竞争环境。(2)核心技术是“外来的”。这是伴随着上一项特征在技术方面

6、的必然现象。,44,差异的方面: (l)基本路线的差异。川铁属于较早国际化的路线。首钢则不同,其先期1949年到l978年期间,是属于关起门来、以自力发展为主,在企业规模已经壮大到一定水平;而在进入80年代,国门打开,首钢才开始其国际化进程。所以,首钢属于自力发展到相当大的程度,再搞国际化的“转折型”路线。,45,(2)活动方式的差异。川铁的国际化显示循序渐进方式,例如:先出口钢材和进口铁矿,然后在各国设办事处;相隔8年才开始对外国矿业直接投资,而且是少数股权;又隔了七八年,才开始在外国合资搞生产企业,直到1989年的合资项目中所持股份才提高到50。相比之下,首钢的国际化则显示突发和跃进性,例

7、如,在美国刚设了第一个机构就收购了一家公司,这作为其初次海外投资已经带有某种“跃进性”;在南美洲几乎没有什么经贸活动的情况下,一下子投资1.2亿美元全资收购秘鲁铁矿,更是兼具突发性和跃进性的活动。 (3)股权策略的差异。在海外直接投资中,川铁坚持以少数股权为主,首钢则以多数股权为主。总而言之,川铁走的是低风险路线,首钢则是高风险路线。,46,4.2 中国海尔与日本松下China, Haier & Japan, Matsushita,海尔集团,Haier 1984年,海尔集团的前身-亏损147万元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引进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从事电冰箱的生产和销售。2008年,海尔集团营

8、业总额达1220亿元人民币,居中国家电行业的首位,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 (其中海外工厂13个),市场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成长为世界级的跨国公司。据Euromonitor机构2009年1月4日的发布:中国海尔冰箱以6.3%的品牌市场占有率超越Whirlpool 成为新的世界冠军。,47,海尔的国际化进程 (一)19841989年:引进,消化,国内品牌 (二)19901995年:出口,合资,多元化 (三)19961998年:海外建厂东南亚 (四)19992003年:美欧工厂 (五)2004今 :全球化,部分制造外包 海尔海外发展的特点: 1)中国常规型海外发展的典型企业;2)中国企

9、业投资新建方式跨国化的代表者;3)中国企业渐进方式跨国化的代表者;4)高度重视合资合作。,48,松下,Matsushita/ Panasonic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是日本战后首批海外直接投资者,并且长期保持着日本企业海外子公司数目最多的位置。松下的国际化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产品出口阶段,19511960年。1951年松下公司开始向东南亚、南美出口干电池、收音机等产品;1953年出口扩大到美国,先在纽约设立了办事处,1959年设立了贸易公司。1952年,松下与荷兰飞利浦公司在日本建立合资公司,引进其先进技术。 2)发展中国家建厂,19611967年。1961年松下进行了初次海外投资,在泰

10、国合资建立干电池工厂,揭开投资建厂的序幕。到1967年底,松下已经在发展中国家建立了8家工厂。,49,3)发达国家建厂,19681978年。1968年松下公司分别在澳大利亚和法国投资建厂,进入在发达国家建工厂的阶段。1973年松下公司进行了首次海外并购,在西班牙收购了一家小型吸尘器工厂。 4)发达国家建大型工厂,19791989年。1979年松下公司在美国投资建设大型彩色电视机制造厂,进入在发达国家进行大项目投资新建的阶段。 5)大型海外收购,1990年起。1990年松下公司耗资71亿美元收购美国音乐公司(MCA),开始大型海外收购。对MCA的收购最后以失败告终。,50,松下与海尔的比较 (1

11、)先谈相同之处,松下与海尔同为各自国家企业海外渐进式发展的典型代表,也是绿地新建进入方式的典型代表,还是合资合作的典型代表。 (2)松下公司在日本电子行业企业海外发展中,实际上是一个战略跟随者,他跟随的是真正的先行者索尼公司。海尔与松下不同,他在中国电子行业海外发展中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例如在出口发达国家市场、自主品牌、海外建厂、收购欧洲企业等等。,51,(3)海尔在海外发展的速度/节奏上明显快于松下,请见下表: 松下 海尔 1.从出口到海外建厂: 1951-1961=10年 1990-1996=6年 2.建厂:发展中到发达: 1961-1968=7年 1996-1999=3年 3.从建厂到收

12、购: 1961-1973=12年 1996-2001=5年 4.从小购到大购: 1973-1990=17年 2001- = 年 5.从建厂到建R&D : 1961-1976=15年 到1997年14个,300人 已建D&D 9个 6.干部当地化 : ? 1999年美国公司,52,(4)在干部当地化方面超过松下公司。日本公司在跨国化上最差的项目就是干部当地化,尤其是CEO当地化,松下公司也不例外。从上表的第6项可以看出,海尔在CEO当地化上超过了松下公司。张瑞敏曾谈到:“有时候我想美国公司为什么往往会比较成功地进行国际化,日本公司为什么有时候不太成功,因为日本公司很难接受外来人。例如在中国,一个

13、人到日本公司去干,升到比较高的位置不太可能;而美国人在中国开公司,有时候甚至美国人都可以不来,全用你中国人,反而比他们自己在这儿做要好得多。”,53,4.3 中国联想与日本索尼 China, Lenovo & Japan, Sony 联想公司1984年诞生于中国北京的中关村。初期,由于行政管制不许可联想生产计算机,只好闯到香港去开发经营计算机主板,面向国际市场获得成功,由此被政府批准生产计算机。从1990年起联想在国内建立起个人计算机的生产和销售网络,终于在1996年中国PC市场第一,并保持至今。随着在国内PC业务的上升,联想逐渐放弃了主板的生产和国际销售。2001年,联想采取多元化战略,仍然

14、面向国内市场;三年后宣告多元化战略失败,裁员收缩战线。此时IBM找上门,希望把个人电脑部门卖给联想。联想决定一搏,2004年底以17亿美元收购IBM个人电脑部门。,54,日本索尼(Sony)公司于1946年成立,由于国内电器市场规模有限而且竞争激烈,“战后才产生的索尼在国内难以取胜” 。所以从1953年起决定把经营重点转到国内市场,第一个目标是外销内销各占50;1959年基本实现该目标后,开始海外建生产厂和销售公司。进入20世纪70年代,索尼公司在美欧各地大兴土木建工厂,逐渐形成全球生产体系。在索尼公司总销售额中海外市场的比重,20世纪70年代末已达到65,1990年则达到75。,55,索尼与

15、联想在各自国家同期的企业中,都是拥有优秀企业家和较多技术能力的佼佼者,但主要由于日本与中国国内市场规模的差异,使两者走上不同的成长道路。索尼很早就把重点转向国际市场,并越走越坚决。联想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行政管制被迫去开发国际市场,一旦行政批准就一头扎入国内市场,并完全放弃国际市场,即使遇到困难后仍以国内市场为目标实施多元化战略,最后是临危一搏抓住IBM送来的机会开始跨国化发展。不过联想的这种跨国化方式也创了一个记录:大型企业以大型跨国并购方式直接“走出去”,在日本企业中尚无先例。为此笔者征询了多位日本学者,也得以证实。,56,小 结,日本企业二战后海外发展初期的特点 1、由于日本自然资源高

16、度匮乏,加上国内市场有限,致使日本企业海外发展的动力非常强。 2、在20世纪5060年代,由于欧洲企业受二战破坏,整个世界市场上空隙很大,某些区域市场甚至比二战前有更大空隙。 3、由于日本企业在二战前已经积累了一些国际化经营的经验,所以,在美欧以外的后来者中,二战后的日本企业是“最”有经验的。 4、日本企业在二战后的海外发展中,有足够的时间走上渐进主义道路,以最低的风险从容积累经验和培养人才。从效果看,其海外发展初期的成功率较高;直至进入大规模并购阶段,由于东西方语言文化差异等因素,才出现较高的失败率。 5、组织创新。任何国家的企业海外发展中最大的难题之一是如何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去。日本在这方面

17、进行了有效的组织创新,创建出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综合商社,极大地促进了日本中小企业的海外发展。,57,中国企业海外发展初期的特点 1、海外发展动力较小。在这一期间,中国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大型市场,并且在前20年里自然资源基本自给,所以中国企业海外发展动力较小。 2、世界市场上的空隙,与当年日本企业相比,已经很小很小;世界市场中的竞争程度更加激烈,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数量已经增长10倍。 3、准备不足。首先是缺乏经验,中国在1949年后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导致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时的经验和人才准备比日本当年差很多。其次是企业体制,中国从1949年起实行计划经济,国有企业占绝大多数,1978年末起改革开放向市场经济转型,至今国有企业仍占较大比例。 4、发展速度和方式升级较快。中国企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