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ppt_第1页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ppt_第2页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ppt_第3页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ppt_第4页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 本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把握世界的本质及自然、社会、人类统一的基础,认识世界的存在状态及发展规律;同时,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及其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了解其各部分的内在联系,掌握辩证地认识事物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重点 物质的根本属性及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规律及其特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及核心内容;意识的本质及能动作用 教学难点 1物质的唯一特性与根本属性的关系 2意识的起源 3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哲学,这门学问中国过去叫 “道学”、“理学”。是研究道、理的

2、。 什么是道?道与器相对 易传:“形而上者之谓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道-“形而上者”-有形的东西(“有”器)背后无形的东西,是“无”,“道”-”无”的含义:,A.无形中创生、主宰万物的鬼神(巫以舞事无之“无”) B.道家之道无,万物之本原 C.道理器物现象和知识背后最基本观念 哲学讨论最基本观念的学问,不是知识、技能。,现在:哲学讨论一些最基本的信念与原理哲学最根本的态度是反省、反思。,反省、反思知识、观念或现象 从事物、行为中抽身。它产生于惊讶、困惑、愤怒等 找到这基本的观念、原理就能理解(为什么)或怀疑(怎么会) 哲学本质上是批判性的。,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世界观与哲学的基

3、本问题: 关于世界的本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是怎样存在的?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世界联系和发展的根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世界及其规律,what,HOW,物质世界,普遍联系 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马克思主义基石,根本方法,哲 学 基 本 问 题,唯物 主义 与 唯心 主义,可知 论 与 不可 知论,辩证唯物主义,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世界观与哲学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 法 论,哲 学

4、: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就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 识的概括和总结。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哲学,哲 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 本方法。,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意义和最终目的的看法和根 本态度,它包括对人生的意义、价值、 目的、理想、信念、生死、苦乐、荣辱 等问题的观点和态度。,人生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互相贯通的。,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特殊规律,哲 学,一般规律,部分世界,整个世界,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存在着一般与个 别的关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 科学以哲学为指导。,2、哲学基本问

5、题: 世界两大现象: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谁是世界的本源) 人类两大活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二者的关系如何) 不能回避的核心问题:二者的关系如何哲 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精神(意识)和物 质的关系问题。,对第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流派。,凡是承认存在即物质是第一性的,是本原,而思维即精神是第二性的,是派生出来依附于物质存在的,就是唯物主义;,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 着的活火,赫拉克里特,凡是认为思维即精神是第一性的,是本原,而存在即物质世界是第二性的,是由精神决定的,就是唯心主义。,旗动!,风动!,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即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可

6、分为不可知论和可知论。,休谟,康德,哲 学 基 本 问 题,何谓本原?,能否统一?,物质本原:唯物主义,意识本原:唯心主义,能:可知论,否:不可知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何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1、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2、对它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才能更好地理解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联系和发展,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核心内容。,3、哲学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互相对立的两大基本派别。在哲学史上这两大派别的争论和斗争,同时还伴随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世界,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怎么样

7、?,辩证法 形而上学,是什么?,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黑格尔,贝克莱,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精神,即人的感觉、经验、意志等看作是世界的本原,万事万物的创造者,而客观物质世界反倒是这个主观精神的产物。,“存在就是被感知”,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是先于物质世界、独立于物质世界之外而存在的,认为客观精神是万事万物的本原或本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它演化产生的,并最后归结于这种外在于物质的精神。,美就是美本身的理念,柏拉图,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和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个基本阶段。,唯物主义,培根,古

8、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是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物,虽然它肯定了世界的物质性,原则上是正确的,并有可贵的辩证法思想,但也存在着直观性、猜测性等缺陷。,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继承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关于物质是世界本原的思想,吸取了近代自然科学的成果,是从自然科学基础上产生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在许多细节方面更加清晰准确了。不过它同样受到自然科学本身发展状况的限制,存在着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等严重缺陷。,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继承了古代和近代唯物主义的优秀传统,又克服了它们的严重缺陷,把唯物主义世界观建立在现代科学成就的基础上;

9、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把辩证法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克服了近代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性,并在社会实践观点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革命变革。,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对立。 世界是怎样存在的? 联系-发展:辩证法 孤立-静止: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伟大变革的关键: 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正确解决了人与世界的关系,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发展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评析: 将世界万物归结为几种具体的物

10、质形态; 坚持了唯物主义方向,反对了神创论; 对世界本原的认识缺乏科学根据,带有自发性、猜测性、直观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化学和物理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的原子是物质世界的共同本质。,(1)物质是由不同的元素构成,元素的分子又可分解为原子; (2)原子是最小的物质单位,是世界的本原; (3)评析: 建立在近代实验科学的发展及其所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之上,具有进步性, 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 存在着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等严重缺陷,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1)坚持:物质客观实在性原则,唯物主义一元 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二元论. (2)坚持:能动的

11、反映论和可知论;反对不可知 论. (3)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 (4)体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 统一 彻底的唯物主义(既概括了自然界的 物质性,也概括了社会历史的物质性),意识的起源,意识的本质,(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运动: 何谓运动?,物质和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坐地日行八万里,遥天巡看一千河。毛泽东,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没变。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 静止的

12、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 事物的矛盾运动。,时间和空间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人类 社会 的 物质性,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 的组成部分,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是 物质性的活动(人类活动尽管有意识,仍是物质性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 界,其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

13、根本要求。,辨析:世界统一于存在。,(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1、实践的基本概念,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2、实践的基本特点: (1)客观物质性或直接现实性; (2)自觉能动性; (3)社会历史性,3、实践的基本形式 (1)物质生产实践,(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交 往实践),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于基础的地位,对其他实践形式起着主导作用,(3) 科 学 实 验,4、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1)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2)实践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3)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14、一方面、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二者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自在的原初的自然的运动变化是自发的,自发地产生人类,人类实践活动对象化形成社会。 二者都具有客观实在性,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然界是人类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制约和改造自然界。,整个物质世界可以分为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两部分。自在世界是指人类产生以前的自然界以及目前还在人的实践领域之外、尚未被人类实践所触及和把握的那部分自然。人类世界是指进入人的实践领域之内、被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或者由人的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世界。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相互区别和统一的基础是人类的实践活动。,自在世

15、界(自在的 原初的自然),人类社会,人化自然,人的实践,人 类 世 界,人类社会,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实践,自然基础,参与运动,统一的客观物质世界, 全球危机的本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 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 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人 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马克思,人们对自然界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人类。 恩格斯,另一方面、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劳动实践既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也是社会生活的 本质特征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 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得到最终的 科学说明。,(1)劳动实践

16、是人和人类社会分化于自然的决定性因素; (2)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方式; (3)实践活动贯穿于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 (4)劳动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物质生产实践,人的活动调控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社会)的关系,人与自身(意识)的关系,物质生产和经济领域,社会政治生活领域,社会文化(精神)生活领域,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辩证法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唯物 辩证法的 总特征,普遍联系的观点,永恒发 展的 观点,实质、核心: 对立统 一规律,事物 发

17、展 动力 (人类 认识 特点),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 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 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 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恩格斯,1、联系的含义: 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2、联系的特点:(1)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首先就是要 从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出发, 反对用主观臆想的联系强加于客观 事物,去代替客观事物本身的联系。 普遍联系的观点作为辩证法学说的 基本观点,它当然也是建立在唯物论 的基础之上的。坚持联系的

18、客观性, 就是在联系观上坚持了唯物论。,阅读与思考,一挂鞭炮能防“非典”? 据科学与无神论杂志报道:2003年5月7日晚上,某市忽然鞭炮声四起,持续多时;问何故,众人曰:据说,某县境内新生一个小孩,刚出生就会说话,意思是,只要用蒲公英熬茶喝,或用绿豆熬汤喝同时放上一挂鞭炮,就可以远离非典。天啦!都到了什么年代、什么时候,为数不少的人还这么可笑,不相信政府的努力,不听科学家、医生的建议,却去信那些不堪一击的迷信歪理邪说,可悲啊。“ 迷信邪说所杜撰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真实联系吗? 迷信与流言对防止”非典”起什么作用?战胜“非典”靠什么? 议一议:“8”与发、“4”与死之间,有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你还听

19、说过哪些类似的说法,并分析错误的原因。,(2)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不同部分和要素相互联系,任何事物不能孤立存在,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的一个部分、成分或环节。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各种事物无不处在联系、交互作用之中。,(3)多样性。 唯物辩证法肯定联系的普遍性,又要求具体地分析联系的特殊性,即认识联系的多样性。任何事物都是处在多种联系之中的,都会表现出联系的多样性。 方法论要求: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 开放性观念,动态地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二) 事物的永恒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运动、变化、发展,发展的

20、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这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法则。,1、发展的实质,旧事物: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1)就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看: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2)就新旧事物的关系看:新事物克服旧事物中的消极腐朽因素,保留其合理因素,添加全新的因素,故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符合事物发展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 (3)社会历史领域里,新生事物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和趋势,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因而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过程论的思想,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一切事

21、物和现象都是过程性的存在。,发展的形式:时间上的延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 发展的内容: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二、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 三大规律 五对范畴,普遍联系的 根本内容,变化发展的源泉 动力和方向,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 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矛盾规律即 对立统一规律 作为宇宙的根本 规律,是辩证法 核心和实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 方法:矛盾分析法,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矛盾及其属性 对立统一规律又叫矛盾规律 ,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和实质内容。 矛盾是对立与统一 . 理解矛盾范畴必须进一步了解

22、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基本含义及其相互关系。,1、矛盾的含义: 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一)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同 一 性,斗 争 性,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相互渗透, 相互转化,相互排斥、相互 离异、相互对立,共同推动事物向前发展,2、两个根本属性,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相互联结、相辅相成: 二者相互依存、不能分离。 斗争性是无条件和绝对的;同一性是有条件和相对的。 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同一性体现物质静止的相对性。 二者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发展。,从前有个人因事要请客,准备挤些牛奶下来,用于招待。转而一想:现在离请

23、客还有一段时间,如果每天预先把牛奶挤下来,积多了,不便保存,容易变质,不如就利用牛肚皮暂时储藏一下吧,到请客时再一次挤出来,又多又新鲜,岂不更妙。主意打定,主人便把母牛和那只还在吃奶的小牛隔离开来,牛奶也不挤了。请客的一天到了,客人们纷纷光临。主人把母牛牵出来派用场,却什么也挤不出来,牛奶全部干掉了。,简要分析 本想得到又多又新鲜的牛奶,但结果却是一点牛奶也没有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人只看到了牛奶容易变质、不易保存这一面,而没有看到牛奶不挤要干掉的另一面。任何事物自身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也就是矛盾。,传说孔子曾带领一班学生到老子那里去请教。孔子见到老子,恭恭敬敬地行过礼,垂手站立在

24、一旁。老子那时已经很老了,正在闭目静养,大概听到响动,抬起眼皮来望了望。孔子赶忙再请安说:“弟子孔丘特来候教。”半晌,老子张开嘴,用手指着自己的嘴问:“你看我的牙怎么样?”孔子说:“已经全掉了。”老子又问:“我的舌头怎么样了?”孔子回答,“还好。”然后,老子又合上眼皮,重新开始静养起来。孔子便立即率领学生告退出来,吩咐学生套车回家。 学生们都感到很奇怪,问孔子道:“老师不是来求教的吗?怎么没有问什么问题就忙着回家呢?”孔子说:“老子指出:牙齿是刚强的,却是柔弱的;舌头是柔弱的,却是刚强的。看起来刚强的牙齿,敌不过柔弱的舌头。这不是教给我了吗!”,简要分析 强和弱,这是对立的统一,在一定条件下它

25、们相互转化。这个故事就形象说明了这个哲学道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作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矛盾构成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不过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同的。,4、斗争性和同一性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同一性: 统一体为前提; 双方相互吸取; 双方相互转化。 斗争性: 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向新的统一体过渡的决定性力量。,辨析讨论: 和谐就是无矛盾,因此,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建设一个无矛盾的社会。,5、和谐及其本质: 意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突显:平衡、协调、合作 体现:包容并蓄 本质:协调多种因素的差异,发挥各种要素的效能

26、,促进优势互补,推动事物发展,1、矛盾的普遍性: 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2、矛盾的特殊性: 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自己的特点。,矛盾特殊性的三种情形: 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矛盾特殊性的复杂性: 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 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并规定事物性质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事物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量体裁衣,明朝嘉靖年间,北京城中有位裁缝名气很响,他裁制的衣服,长短

27、肥瘦,无不合体。一次,御史大夫请他去裁制一件朝服。裁缝量好了他的身腰尺寸,又问:“请教老爷,您当官当了多少年了?”御史大夫很奇怪:“你量体裁衣就够了,还要问这些干什么?”裁缝回答说:“年青相公初任高职,意高气盛,走路时挺胸凸肚,裁衣要后短前长;做官有了一定年资,意气微平,衣服应前后一般长短;当官年久而将迁退,则内心悒郁不振,走路时低头弯腰,做的衣服就应前短后长。所以,我如果不问明做官的年资,怎么能裁出称心合体的衣服来呢?”,简要分析 矛盾具有特殊性,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可能千篇一律。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只有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

28、方法。这位裁缝之所以名响京城,是与他能出色地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来开的。,重要的方法论意义,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1)相互区别: 普遍性即共性,特殊性即个性。 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2)相互统一:任何现实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 的统一,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共性统帅和 制约个性;,(3)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普遍性和特殊 性、共性与个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 证关系,方法论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 相互关系: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关节点:,度的两端。,量变与质变,事物数量的增

29、减和次序的变动,事物 保持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的变化, 体现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体现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视频:秃头与石堆,质变量变相互依存相互贯通: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 体现事物发展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2、辩证的否定观: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 矛盾运动的结果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3、事物发展呈现出波浪式前进或螺 旋式上升的总趋势。,“光是什么?”17世纪末,牛顿提出了光的“微粒说”,认为光是由微粒状的物质组成。不久,惠更斯又提出了光的“波动说”,认为光是一种波。由于

30、当时牛顿在科学界享有极高的威信,“微粒说”占了上风。19世纪初,波动说又重新提出,并用实验有力地否定了牛顿的“微粒说”。当时,人们确信光是波,除了波,别的什么都不是。19世纪末,光电效应等一系列的实验向“波动说”提出了新的挑战。但由于光波说已牢固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致使许多学者在新的实验面前踌躇不前。而爱因斯坦却以一个叛逆者的姿态,尊重实验事实,敢于冲破禁区,创立了光的量子学说。这个学说一发表,立即在科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人们议论纷纷。有一天,爱因斯坦的朋友别索问他:“光究竟是什么呢?是波还是微粒?要知道,两者不能并存!不是这个,就是那个。”爱因斯坦听完朋友的话,激动地说:“不是这个,就是那

31、个?为什么不可以既是这个,又是那个呢?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自然界喜欢矛盾” 事实证明爱因斯坦的话是正确的。正由于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论以及理论物理学方面的其他理论,他获得了1922年的诺贝尔奖金。,4、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 折性的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 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善于在弯曲的道路上走得更快,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1、客观辩证法: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 2、主观辩证法: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概念辩证法 3、主观辩证

32、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二者统一于人类的社会实践之中。,(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联系和 发展的观点,联系、发展 地看问题,用发展的思路 和办法解决问题,质量互 变原理,适度原则,注意量变积累,抓住机遇,促成飞跃,事物前进性与 曲折性统一原理,坚定信心,知难而上,应事而变,顺势而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明察秋毫,高瞻远瞩。 最根本、居于核心地位的方法:矛盾分析法 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 看主流、抓关键 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批判与继承相统一 ,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两者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认为矛盾是客观事物“自己运动”和自己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辩证法

33、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和矛盾的观点认识世界、分析和解决问题;形而上学则用孤立 的、静止的、片面的和无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发现问题?,你认为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何联系?如何以广阔的视野把握事物的整体联系?,怎样认识事物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如何利用有利联系、改变不利联系,创新更多的联系,促进自己的学习和发展?,小病毒大麻烦:病毒是最微小、最简单的非细胞型微生物,但它与人类疾病的关系最为密切,人类的传染病75%是由病毒引起的。历史上许多重大的人类疾病和畜禽疾病都来源于野生动物。如人类的艾滋病、埃博拉病毒来自灵长类;鼠疫、出血热、钩端螺旋体、森林脑炎等50多种疾病来自于鼠类。疯牛病、

34、口蹄疫等也与野生动物有关。野生动物在野外环境下经常带有病毒,这些病毒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危及人的生命。野生动物是生态圈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大量捕食野生动物,会导致地球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破坏,打乱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滥食野生动物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而且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带来多方面的严重的社会问题。,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第一,唯物辩证法肯定事物的普遍联系,并不是否认事物的区别,而恰恰是以承认事物的区别为前提的。如果否认区别,事物之间只是混沌一团,就说不清是什么东西联系也就无所谓联系。唯物辩证法要求,第二,在有区别的东西之间看到它们所固有的联系,又在有联系的东西之间看到它作的区别。只见区别不见联系,

35、就会把本来有联系的事物割裂开来,绝对对立起来,这是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只见联系不见区别,就会抹煞事物的质的界限,把所谓普遍联系歪曲为“此亦彼也,彼亦此也”,这是相对主义。,注意两点,【调查与分析】,你是否上过互联网? 是( )否( ) 目的:网上信息分类与态度和对策 读书学习,科学知识信息经常联系;了解社会,社会生活信息广泛联系;聊天交友,聊天交友信息慎重联系;玩游戏,网络游戏信息偶尔联系;求刺激,寻求刺激信息警惕联系;探索,探索未知信息创造联系;其它,有害健康信息切断联系。,(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1)归纳与演绎:个别一般(幼儿学习) (2)分析与综合:

36、局部整体(实证科学) (3)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实践)感性具体理性抽象理性具 体(实践)(资本论的逻辑) (4)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历史的东西逻辑的东西;历史的方法逻辑的方法 (思想的逻辑及其历史:资本论对商品的研究),辩证思维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 (1)有很大区别: 层次不同(宏观整体中观微观局部);侧重点不同(联系发展相对孤立静止) (2)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前者是后者的方法论前提,后者丰富和发展了前者。,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1、规律的含义: 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根本特点:客观性,3、规律还具有

37、必然性、稳定性的特点。,一是,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来考虑,二是,从现象和本质的关系来考虑,三是,从偶然和必然的关系来考虑,4、怎样来确定各种规律的共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西安文理学院法政系,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来考虑,规律,是,精神的产物,客观事物固有的规律,反映到 人脑中,科学定律,上帝创造规律,人脑提出规律,赋予客观事物,是,物质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西安文理学院法政系,从现象和本质的关系来考虑,水向低处流,现象间联系 现象间联系 现象间联系,共同因素,本质联系,只有同类现象中本质的东西才能构成规律,自然状态,人工干预,水向高处涌,水向高处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西安文理学院法政系,从偶然和必然的关系来考虑,种瓜得瓜,瓜的大小,瓜蔓的长短,豆荚的多少,豆秧的高低,偶然性,可以这样 可以那样,不确定性,非如此不可,确定性,种豆得豆,表 现 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西安文理学院法政系,(二)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事物的本质是千差万别无限多样的,反映本质联系的规律也必然是多种多样的,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就是蕴涵在自然运动和社会运动过程中的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两种不同规律。,机械运动,机械运动三定律,物理运动,电磁感应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光的反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