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 专题7 难点1 古文断句课件.ppt_第1页
2015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 专题7 难点1 古文断句课件.ppt_第2页
2015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 专题7 难点1 古文断句课件.ppt_第3页
2015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 专题7 难点1 古文断句课件.ppt_第4页
2015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 专题7 难点1 古文断句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古人作文往往是“文不加点,一气呵成”,旧版古籍都是无标点的白文。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江苏省考试说明要求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部或者部分断句,分值6分。古文断句不仅仅是句子内部关系的形式考查,更关键的是对学生文段内容把握能力和古文功底的考查。,难点1 古文断句,它涉及词语、句法、修辞等几个方面的知识点,要求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观点的基础上,对部分词语、句子,联系上下文,进行仔细推敲,确定相邻句子之间的分界线。在解答此类题目时,容易出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和“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错误,导致不必要的失分。,要准确明句读,提高本类题型的分值,我们可以借

2、助以下几个方法: 1整体把握,避难就易 断句首要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将容易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2找名词,定主语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相同,一个完整的句子都应具有主语和谓语。断句只需抓住每个独立的句子所必须具有的主语,将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者代词找出,就可以初步确定停顿的位置。找出句中几个名词(主语),句子也就基本断开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往往用全称,后面再出现一般都会用代词代替或者只提名,不提姓,甚至姓名完全省略。,3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但是

3、喜欢用虚词,所以,我们印象中古人作文“之乎者也”特别多。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句首语气词:夫、盖、焉、惟、斯,等等。 句末语气词: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 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比如:苟、纵、且夫、若夫、已而、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 “既而”“俄而”等。,4抓对话,寻标志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4、遇到对话,我们就可以借助“云”“曰”等词来断句,一般在“云”“曰”后面停顿。 5借修辞,巧断句 文言文比较讲究修辞,排比、对偶、顶真、反复等手法是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修辞;句式整齐、四六句居多又是文言文一大特点。利用文言文这两个特点,我们就多了一种给文言文断句的利器。,6辨句式,明停顿 文言文有些句式,在长期的运用中,成为一种习惯,渐渐地固定下来,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我们可以据此来帮助断句。 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不亦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何(以)为”等固定句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在借助以上几个方法的基础

5、上,断句后,我们还应该做些检查,读一读,句子是否通顺,翻译一下,意思是否符合文意,仔细推敲,内容是否合理。总体把握,细节推敲,这样就不至于导致不应有的失分了。,2011江苏卷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 6 处) 故谊过长沙作赋以吊汨罗,而太史公传于屈原之后,明其若屈原之忠而遭弃逐也。而_班_固_不_讥_文_帝_之_远_贤_痛_贾_生_之_不_用_但_谓_其_天_年_早_终_且_谊_以_失_志_忧_伤_而_横_夭_岂_曰_天_年_乎_则_固_之_善_志_逮_与_春_秋_褒_贬_万_一_矣。 (欧阳修贾谊不至公卿论),【参考答案】而班固不讥文帝之远贤/痛贾生之不用/但谓其天年早终/

6、且谊以失志忧伤而横夭/岂曰天年乎/则固之善志/逮与春秋褒贬万一矣。,解答此类题目,主要从句式结构和语言标志来确定明显位置的停顿,然后再根据语意,对剩余部分进行划分。如上段,“文帝之远贤”“贾生之不用”就是两处对称结构,“远贤”后需要停顿。又发现“岂乎”是表反问的固定句式,可见“乎”后需要停顿。再从一些常见虚词入手,如用于开头的“且”“则”又可以划出两处停顿。最后根据句意在“则固之善志”后加一处停顿。 总之,只要我们灵活运用前面介绍的几种方法,再注意反复默读检查,这种题型拿满分是不成问题的。,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整体把握全段内容和大意。断句前首先要把文段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

7、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一般分以下几步进行: 1读文段,通文意。 (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3)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4)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给以推断。 【例】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

8、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经过通读,我们不难了解文意及层次。本文是写湖阳公主新寡,父亲(帝)为她物色丈夫之事。主要分两层:一是“微观”湖阳公主之意,了解女方的意向;二是询问宋弘,了解男方的态度。基本上了解文章的大意之后,便可按照从大到小,逐层、逐句标点。,【答案讲评】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2标名物,

9、定主宾。 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特别是人名)。因为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名词(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 就可大致断出句读。要注意的是,在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要特别注意标示。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上文中的人物主要有三个:湖阳公主,帝,弘。“弘” 即“宋弘”,有必要把人名先圈出来,否则无法断句。,【例】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

10、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韩非子说林下) 找出句中几个名词“道”“鼻”“目”“事”,句子基本就断开了。,【答案讲评】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3看虚词,找位置。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由此可见,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对话、引文定句读紧紧抓住 “曰” “云” “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2)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

11、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3)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4)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 只要贯通上下文意, 就可断句。 (5)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6)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

12、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例1】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新序刺奢) 这一语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虚词有:而、焉、然;句末的虚词有:耳,也,也,也,矣。找出这些虚词,本段就可以断句。,【答案讲评】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例2】(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_赵_之_于_齐_楚_扞_蔽_也_犹_齿_之_有_唇_也_唇_亡_则_齿_寒_今_日_亡

13、_赵_明_日_患_及_齐_楚_矣_且_救_赵_高_义_也_却_秦_师_显_名_也_不_务_为_此_而_爱_粟_为_国_计_者_过_矣。” 画线的部分是周子用唇亡齿寒的比喻来劝说齐王给粟救赵的。这段话句末语气词较多,“也”、“矣”都是句尾语气词,“夫”、“且”都是发语词,是非常明显的断句标志,要把握准确。此外,多个判断句、假设复句也能为恰当断句帮上大忙。,【答案讲评】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4明语法,辨句式。 (1)特殊句式、固定结构一般不能拆散。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

14、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比如:判断句式:“者,也”,“为、乃、即、则”等; 反问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 被动句式:“为所”“受于”“见于”; 其它固定句式:“如何”“况乎” “何 (以)为”。,“何之有”(宋何罪之有); “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 “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 “得无乎”(得无异乎)。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例】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

15、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这段话可断为十六句。其中借助语末助词“也”和“乎”可断五句;借助表示对话关系的“曰”可断三句;借助疑问语气词“何”可断两句;借助 “子”放在句首作主语可断两句;借助前后相似的对偶句可断两句;借助先总后分再总的论述方式,又可断两句。至此可以断完十六句。,【答案讲评】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2)琢磨词性

16、词义,用语法结构来帮助断句。 古人不知道语法结构,只是凭着模糊的语感去断句。我们可以利用语法知识,对文言文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根据语法分析确定该如何断句。文章中有些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有时难以断定,而当运用语法知识划分主、谓、宾时,则容易解决。也就是说,在进行断句时,可抓住文言文词性的组合特点,抓名(代),找主干。,5明修辞,巧判断。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断句依据,我们还要了解一点,古人写文章很讲究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中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对偶、顶真、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1)找顶真。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

17、,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例】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答案讲评】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 (2)重排偶。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例】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

18、/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战国策中山策) 例句中出现了多个对称句。“与不期众少”与“怨不期深浅”;“其于当厄”与“其于伤心”;“以一杯羊羹亡国”与“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我们只要注意到了这些对称句,断句就迎刃而解了。 (3)察反复。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6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例】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论语卷八) 熟读这句话,我

19、们可发现句中提到了“益者三乐”“损者三乐”这两个总说的句子,继而分别阐述各是哪三乐,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总分关系,这样问题就好办了。 【答案讲评】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在断句过程中,如果抓住了总分关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1阅读语段,为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庖人调和而弗敢食,故可以为庖。若使庖人调和而食之,则不可以为庖矣。王 伯 之 君 亦 然 诛 暴 而 不 私 以 封 天 下 之 贤 者 故 可 以 为 王 伯 若 使 王 伯 之 君 诛 暴 而 私 之 则 亦 不 可 以 为 王 伯 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20、答案讲评】王伯之君亦然/诛暴而不私/以封天下之贤者/故可以为王伯/若使王伯之君诛暴而私之/则亦不可以为王伯矣。,附文段翻译: 厨师调和五味而不敢私自食用,所以可以做厨师。假使厨师调和五味而私自把它吃掉,那么这样的人就不可用他做厨师了。成就王霸之业的君主也是如此。诛杀暴君,自己却不占有他的土地,而是把它分封给有德之人,所以能够成就王霸之业。假使他们诛杀暴君而把他的土地占为己有,那么这样的君主就不能成就王霸之业了。,2用斜线(/)给下列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初,吴秀琳之降,愬单骑至栅下与之语,亲释其缚,署为衙将。秀琳感恩,期于效报,谓愬曰:“若欲破贼,须得李祐,某无能为也。”祐者,贼之骑将,有

21、胆略,守兴桥栅,常侮易官军,去来不可备。愬召其将史用诚诫之曰:“今 祐 以 众 获 麦 于 张 柴 尔 可 以 三 百 骑 伏 旁 林 中 又 使 摇 旆 于 前 示 将 焚 麦 者 祐 素 易 我 军 必 轻 而 来 逐 尔 以 轻 骑 搏 之 必 获 祐。”用诚等如其料,果擒祐而还。愬解缚而客礼之,署为散兵马使,令佩刀巡警,出入帐中,略无猜嫌。愬乘间常召祐,屏人而语,或至夜分。愬益知贼中虚实。 (节选自旧唐书),【答案讲评】今祐以众获麦于张柴/尔可以三百骑伏旁林中/又使摇旆于前/示将焚麦者/祐素易我军/必轻而来逐/尔以轻骑搏之/必获祐。,附文段翻译: 当初,吴秀琳投降时,李愬单人独骑到他的

22、营寨前与他谈话,并亲自解开他的绑缚,让他暂任衙将。吴秀琳感激他的恩遇,希望能立功来报效。他对李愬说:“如果想要击败叛贼,必须得到李祐,我是无能为力的。”李祐是叛贼的骑兵将军,有胆识才略,守卫兴桥栅,常常侮辱蔑视官军,往来无法防备。李愬召来他部下的将领史用诚告诫他说:“现在李祐率领他的军队在张柴收割麦子,你可以率领三百骑兵埋伏在麦田旁的树林中,再派士兵在麦田前摇动军旗,表示,将要焚烧麦田。李祐向来轻视我军,一定会轻率地前来追击,你率领轻装的骑兵突袭他,一定会俘获李祐。”史用诚等如他所预料的,果然擒获了李祐而回。李愬亲自解除李祐的绑缚,并以待宾客的礼仪对待他,让他暂任散兵马使,允许他佩刀巡视警戒,

23、可以自由出入中军帐中,对他一点也没有猜忌防范。李愬有空闲时常召见李祐,屏退别人和他交谈,有时直至夜半。李愬由此更清楚地了解了叛贼的虚实情况。,3用斜线(/)给下列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还。若以子之功高论于朝廷,则为辽东豕也。今乃愚妄,自比六国。六 国 之 时 其 势 各 盛 廓 土 数 千 里 胜 兵 将 百 万 故 能 据 国 相 持 多 历 年 所 今 天 下 几 里 列 郡 几 城 奈 何 以 区 区 渔 阳 而 结 怨 天 子?此犹河滨之民,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 (节选自朱叔元为幽州牧与彭宠书),【答案讲评】六

24、国之时/其势各盛/廓土数千里/胜兵将百万/故能据国相持/多历年所/今天下几里/列郡几城/奈何以区区渔阳而结怨天子?,附文段翻译: 从前辽东地方有头猪生了一只白头猪崽,养猪人觉得奇异便决定要献给皇上,他走到河东地方,看到很多猪都是白头的,于是便抱着惭愧的心情返回去了。如果把您的功劳拿到朝廷上去评论,您的功劳就如同一只辽东猪啊,您现在竟然这样愚昧狂妄,自认为形势和六国时代差不多,(其实不然,)六国时代,齐、楚、燕、赵、韩、魏一个比一个强盛,开拓占领土地数千里,拥有雄兵强将上百万,因此能凭借自己的国势相互对抗,经历了许多年头,而如今的天下有多少领土?各郡国能拥有几座城池?怎么能依凭小小的渔阳郡和当今

25、天子对抗结怨?这种行为就像黄河边上的人用双手捧土想要把孟津渡给填塞起来一样,只能说明不知分量不自量力罢了。,4用斜线(/)给下列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巫马旗归,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矣,使民暗行若有严刑于旁。敢问宓子何以至于此?”孔子曰:“丘尝与之言曰:诚乎此者刑乎彼。宓子必行此术于亶父也。”夫 宓 子 之 得 行 此 术 也 鲁 君 后 得 之 也 鲁 君 后 得 之 者 宓 子 先 有 其 备 也 先 有 其 备 岂 遽 必 哉 此 鲁 君 之 贤 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宓子治亶父),【答案讲评】夫宓子之得行此术也/鲁君后得之也/鲁君后得之者/宓子先有其备也/先有其备/岂遽必哉/此鲁君之贤也。,附文段翻译: 巫马旗回去以后,告诉孔子说:“宓子的德政达到极点了,他能让人们在无人监督时独自做事,就像有严刑在身旁一样不敢为非作歹。请问宓子是用什么办法达到这种境地的?”孔子说:“我曾经跟他说过:自己心诚的,就能在外实行。宓子一定是在亶父实行这个主张了。”宓子贱得以实行这个主张,是因为鲁国君主后来领悟到这一点。鲁国君主之所以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