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 IC原理 第8章 CMOS数字IC的版图设计.ppt_第1页
精品课程 IC原理 第8章 CMOS数字IC的版图设计.ppt_第2页
精品课程 IC原理 第8章 CMOS数字IC的版图设计.ppt_第3页
精品课程 IC原理 第8章 CMOS数字IC的版图设计.ppt_第4页
精品课程 IC原理 第8章 CMOS数字IC的版图设计.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8章 CMOS数字 IC的版图设计,2,目录,8.1 CMOS IC 版图设计技巧 8.2 硅栅CMOS 版图和工艺的关系 8.3 CMOS电路版图举例,3,8.1 CMOS IC 版图设计技巧 1、布局要合理 (1)引出端分布是否便于使用或与其他相关电路兼容,是否符合管壳引出线排列要求。 (2)特殊要求的单元是否安排合理,如p阱与p管漏源p+区离远一些,使寄生PNP管pnp,抑制Latch-up效应,尤其是输出级更应注意。 (3)布局是否紧凑,以节约芯片面积,一般尽可能将各单元设计成方形。 (4)考虑到热场对器件工作的影响,应注意电路温度分布是否合理。,4,2、单元配置恰当 (1)芯片

2、面积降低10%,管芯成品率/圆片 可提高1520%。 (2)多用并联形式,如或非门,少用串联形式,如与非门。 (3)大跨导管采用梳状或马蹄形,小跨导管采用条状图形,使图形排列尽可能规整。,5,3、布线合理 布线面积往往为其电路元器件总面积的几倍,在多层布线中尤为突出。 扩散条/多晶硅互连多为垂直方向,金属连线为水平方向,电源地线采用金属线,与其他金属线平行。 长连线选用金属。 多晶硅穿过Al线下面时,长度尽可能短,以降低寄生电容。 注意VDD、VSS布线,连线要有适当的宽度。 容易引起“串扰”的布线(主要为传送不同信号的连线),一定要远离,不可靠拢平行排列。,6,4、CMOS电路版图设计对布线

3、和接触孔的特殊要求 (1)为抑制Latch up,要特别注意合理布置电源接触孔和VDD引线,减小横向电流密度和横向电阻RS、RW。 采用接衬底的环行VDD布线。 增多VDD、VSS接触孔,加大接触面积,增加连线牢固性。 对每一个VDD孔,在相邻阱中配以对应的VSS接触孔,以增加并行电流通路。 尽量使VDD、VSS接触孔的长边相互平行。 接VDD的孔尽可能离阱近一些。 接VSS的孔尽可能安排在阱的所有边上(P阱)。,7,(2)尽量不要使多晶硅位于p+区域上 多晶硅大多用n+掺杂,以获得较低的电阻率。若多晶硅位于p+区域,在进行p+掺杂时多晶硅已存在,同时对其也进行了掺杂导致杂质补偿,使多晶硅。

4、(3)金属间距应留得较大一些(3或4) 因为,金属对光得反射能力强,使得光刻时难以精确分辨金属边缘。应适当留以裕量。,8,5、双层金属布线时的优化方案 (1)全局电源线、地线和时钟线用第二层金属线。 (2)电源支线和信号线用第一层金属线(两层金属之间用通孔连接)。 (3)尽可能使两层金属互相垂直,减小交叠部分得面积。,9,1. 阱做N阱和P阱封闭图形处,窗口注入形成P管和N管的衬底 2. 有源区做晶体管的区域(G、D、S、B区),封闭图形处是氮化硅掩蔽层,该处不会长场氧化层 3. 多晶硅做硅栅和多晶硅连线。封闭图形处,保留多晶硅 4. 有源区注入P+、N+区(select)。做源漏及阱或衬底连

5、接区的注入 5. 接触孔多晶硅,注入区和金属线1接触端子。 6. 金属线1做金属连线,封闭图形处保留铝 7. 通孔两层金属连线之间连接的端子 8. 金属线2做金属连线,封闭图形处保留铝,8.2 硅栅CMOS 版图和工艺的关系,10,N well,P well,CMOS反相器版图流程(1),1. 阱做N阱和P阱封闭图形,窗口注入形成P管和N管的衬底,11,N diffusion,CMOS反相器版图流程(2),2. 有源区做晶体管的区域(G、D、S、B区),封闭图形处是氮化硅掩蔽层,该处不会长场氧化层,12,P diffusion,CMOS反相器版图流程(2),2. 有源区做晶体管的区域(G、D、

6、S、B区),封闭图形处是氮化硅掩蔽层,该处不会长场氧化层,13,Poly gate,CMOS反相器版图流程(3),3. 多晶硅做硅栅和多晶硅连线。封闭图形处,保留多晶硅,14,N+ implant,CMOS反相器版图流程(4),4. 有源区注入P+,N+区(select)。,15,P+ implant,CMOS反相器版图流程(4),4. 有源区注入P+、N+区(select)。,16,contact,CMOS反相器版图流程(5),5. 接触孔多晶硅,注入区和金属线1接触端子。,共用栅,NMOS漏,NMOS源,PMOS漏,PMOS源,NMOS源接VSS孔,PMOS源接VDD孔,17,Metal

7、1,CMOS反相器版图流程(6),6. 金属线1做金属连线,封闭图形处保留铝,in,out,Vss,VDD,18,via,CMOS反相器版图流程(7),7. 通孔两层金属连线之间连接的端子,19,Metal 2,CMOS反相器版图流程(8),8. 金属线2做金属连线,封闭图形处保留铝,input,output,20,VDD,GND,VDD,GND,inverter:,Schematic:,Layout:,input,output,m1,m2,m2,m1,21,1. 有源区和场区是互补的,晶体管做在有源区处,金属和多晶连线多做在场区上。 2. 有源区和P+,N+注入区的关系:有源区即无场氧化层,

8、在这区域中可做N型和P型各种晶体管,此区一次形成。 3. 至于以后何处是NMOS晶体管,何处是PMOS晶体管,要由P+注入区和N+注入区那次光刻决定。 4. 有源区的图形(与多晶硅交叠处除外)和P+注入区交集处即形成P+有源区, P+注入区比所交有源区要大些。,须解释的问题:,22,5. 有源区的图形(与多晶硅交叠处除外)和N+注入区交集处即形成N+有源区, N+注入区比所交有源区要大些。 6. 两层半布线 金属,多晶硅可做连线,所注入的有源区也是导体,可做短连线(方块电阻大)。三层布线之间,多晶硅和注入有源区不能相交布线,因为相交处形成了晶体管,使得注入有源区连线断开。 7. 三层半布线 金

9、属1,金属2 ,多晶硅可做连线,所注入的有源区也是导体,可做短连线(方块电阻大)。四层线之间,多晶硅和注入有源区不能相交布线,因为相交处形成了晶体管,使得注入有源区连线断开。,23,8.3 CMOS电路版图举例,1) 典型N阱CMOS工艺的剖面图 2) Simplified CMOS Process Flow 3) 铝栅、硅栅MOS器件的版图 4) CMOS电路版图举例,24,1)典型N阱CMOS工艺的剖面图,25,CMOS process,p+,p+,p-,26,Process (Inverter)p-sub,P-diffusion,N-diffusion,Polysilicon,Metal

10、,Legend of each layer,contact,N-well,GND,低氧,场氧,p-sub,p+,27,Layout and Cross-Section View of Inverter,In,图例,28,Process,field oxide,field oxide,field oxide,29,2) Simplified CMOS Process Flow,Create n-well and active regions,Grow gate oxide (thin oxide),Deposit and pattern poly-silicon layer,Implant so

11、urce and drain regions, substrate contacts,Create contact windows, deposit and pattern metal layers,30,N-well, Active Region, Gate Oxide,Cross Section,n-well,31,Poly-silicon Layer,32,N+ and P+ Regions,Top View,Ohmic contacts,Cross-Section,33,SiO2 Upon Device & Contact Etching,Top View,Cross-Section,

12、34,Metal Layer by Metal Evaporation,Top View,Cross-Section,35,A Complete CMOS Inverter,Top View,Cross-Section,36,SiO2,FET,37,Transistor - Layout,Diffusion,38,layers,39,Via and Contacts,Diffusion,Metal 2,SiO2,SiO2,Polysilicon,Metal-Diff Contact,Metal-Poly Contact,SiO2,Via,Metal 1,40,Inverter Example,

13、Metal-nDiff Contact,Metal-Poly Contact,Via,VDD,GND,VDD,Metal 2,Metal 1,Metal-nDiff Contact,GND,41,3) 铝栅、硅栅MOS器件的版图,硅栅MOS器件,铝栅MOS器件,42,4) MOS电路版图举例,(1) 铝栅CMOS电路版图设计规则 (2) 铝栅MOS工艺掩膜版的说明 (3) 铝栅工艺CMOS版图举例 (4) 硅栅MOS器件工艺的流程 (5) 硅栅工艺MOS电路版图举例 (6) RS触发器,43,(1) 铝栅CMOS电路 版图设计规则,44,图1的说明 a 沟道长度 3 b GS/GD覆盖 c p

14、+,n+最小宽度3 d p+,n+最小间距3 e p阱与n+区间距2 f 孔距扩散区最小间距 2 g Al覆盖孔 孔 2 3或 3 3 h Al栅跨越p+环 i Al最小宽度4 j Al最小间距3,45,Source/Drain: Photomask (dark field),Clear Glass,Chromium,Cross Section,(2) 铝栅MOS工艺掩膜版的说明,46,Gate: Photomask (dark field),Clear Glass,Chromium,Cross Section,47,Contacts: Photomask (dark field),Clear

15、 Glass,Chromium,Cross Section,48,Metal Interconnects: Photomask (light field),Chromium,Clear Glass,Cross Section,49,(3) 铝栅工艺CMOS反相器版图举例,图2为铝栅CMOS反相器版图示意图。可见,为了防止寄生沟道以及p管、n管的相互影响,采用了保护环或隔离环:对n沟器件用p+环包围起来, p沟器件用n+环隔离开,p+、n+环都以反偏形式接到地和电源上,消除两种沟道间漏电的可能。,50,图2 版图分解: 刻P阱 2. 刻P+区/保护环 3. 刻n+区/保护带 4. 刻栅、预刻接触孔 5. 刻接触孔 6. 刻Al 7. 刻纯化孔,P+区保护环,n+区/保护带,51,版图分解: 1. 刻P阱 2. 刻P+区/环 3. 刻n+区 4. 刻栅、预刻接触孔 5. 刻接触孔 6. 刻Al 7. 刻纯化孔,52,版图分解: 1. 刻P阱 2. 刻P+区/环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