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法规课题论文 渔政执法与渔业资源保护_第1页
渔业法规课题论文 渔政执法与渔业资源保护_第2页
渔业法规课题论文 渔政执法与渔业资源保护_第3页
渔业法规课题论文 渔政执法与渔业资源保护_第4页
渔业法规课题论文 渔政执法与渔业资源保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科课程论文题 目 渔政执法与渔业资源保护 系 部 动物科技 专 业 水产养殖 年 级 2013级 学 号 222013328220002 姓 名 乔宏磊 指 导 教 师 姚维志成 绩 2016年6月10日 渔政执法与渔业资源保护13级水产养殖乔宏磊摘要:渔业资源是指水域中蕴藏的具有经济、社会、美学价值,现在或将来可以通过渔业得以利用的生物资源。它不仅包括水域中蕴藏的各种鱼类和水生经济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还包括所有与渔业生产和环境有关的水生野生动物、水生饵料生物等种类和数量。渔业资源蕴藏量和生物多样性是渔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渔政执法不仅是当代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规范渔业行为、促进渔业

2、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渔政执法作为保护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其力度不断增强。关键词:渔业资源保护;渔政执法;可持续发展1我国的渔业资源现状1.1我国的的海洋渔业现状由于人口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巨大压力,我国的渔业资源面临着难以想象的过度捕捞,海洋渔业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1994年以来(1982年我国总人口突破10亿大关),我国海洋捕捞年产量一直维持在1951年的10倍以上。高强度捕捞造成我国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如今,我国近海已经没有“渔汛”。没有“渔汛”的高效率捕捞,只能是“竭泽而渔”。农业部官员坦承,我们的捕捞能力太强。渔船太多,功率太大,网具的规模越来越大,网目又太小,什么鱼

3、都能捕光。20世纪中期,我国近海相当富饶。那时候,海上捕捞作业依靠小型木帆船,摇橹撒网,产量并不大。1951年,我国海洋捕捞产量仅有90.44万吨。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墨鱼(乌贼)是我国传统的四大经济鱼类。然而,今非昔比。1994年以来,我国海洋捕捞年产量一直维持在1951年的10倍以上,1999、2010年的峰值产量分别为1203.46和1203.59万吨,这是1951年的13.3倍;最近10年的平均年产量为1142.84万吨,是1951年的12.6倍。高强度捕捞明显是造成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如今,我国近海已经没有“渔汛”。没有“渔汛”的高效率捕捞,那只能是“竭泽而渔”。我国近

4、海曾有四大渔场: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舟山海域原来有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墨鱼四大渔汛,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四大渔汛一个个消失了。现在,我国近海已无渔汛,四大渔场名存实亡。渔业专家解释“渔汛”和“渔场”的关系说,“有渔汛的地方才叫渔场。渔场就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以特定的作业方式捕捞特定的鱼。现在近海都没有渔汛了,当然就没有渔场。现在的渔场,指的都是外海渔场”。21.2我国内陆渔业资源现状我国的内陆渔业资源和海洋渔业资源一样也存在过度捕捞的情况,于过度捕捞,江湖洄游鱼类的比例下降,主要经济鱼趋向于低龄化和个体小型化;水利工程建设及其径流时空分配变化(调洪削峰)

5、,造成鱼类种群破碎、遗传多样性丧失,对洄游鱼类上溯繁殖产生严重影响;外来种入侵,造成本地属鱼类大量消失,丧失生物多样性;其他原因如江湖阻隔、气候变化、水体污染、工农业用水、河道渠化、围垦、港口建设、航运增加等等均造成鱼类栖息地缩小丧失,生活史中断,种群规模减小,群落结构改变,生长受阻,身体损伤。2我国渔政执法的作用资源开发、资源保护、经济发展相统一的原则。马克思说过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特种水产品执法管理如果不考虑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很大程度上偏离的执法管理的本义。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味的追求经济贡献,而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追求资源开发、资源保护、经济发展者的有

6、机统一。相较于一般水产品,用于捕措的特种水产品的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有着特别的地位,这就意味着该水产品种群会遭到更大程度的捕扮。因此,特种水产品渔政执法要处理好资源开发、资源保护、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公共决策的主要目标在于解决社会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既不能因为过多强调保护资源,而抑制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进而阻碍经济的发展;也不能因为过多的强调特种水产品在经济发展中的特别作用,而导致资源遭到过度捕巧,进而使整个产业发展失去了资源支撑。所,特种水产晶渔政执法应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不断促进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经济效果、生态效果的有机统一,实现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32.1我国

7、渔政执法在海洋渔业资源保护上的作用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过三十年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已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人口持续膨胀、陆地资源短缺、国土环境恶化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重大增长瓶颈。除了城镇化之外,向海洋进军,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已经成为我国缓解资源困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成为我国新世纪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新的增长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我国 300 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这意味着我国不仅是一个陆地大国,而且是一个海洋大国,同时也增加了我国海洋的执法难度4。中国渔政,全称为中国渔政局或农业部渔业局,其机构设立最早

8、可以追溯到1958年。中国渔政是我国海上执法队伍中最为庞杂的一支,中国渔政执法队伍到目前已经发展到3000个机构,3万余人,拥有执法船(艇)2200余艘、执法车2000辆左右。如此庞大的执法队伍长期以来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核心领导机构。一直到2000年,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中国渔政指挥中心才正式成立。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渔政海洋执法开始走向整合,形成指挥中心统一指导、三个海区渔政局和三个流域委员会组织协调、县级以上地方渔政管理机构具体实施的渔政执法体系5。2.1.1中国渔政的主要职能对外: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边境水域渔业管理。对内: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承担着渔船、渔港

9、、水产养殖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等渔业行政执法任务;负责渔业船舶和船用产品检验,保障渔业生产秩序和渔业安全生产等5。2.1.2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边境水域渔业管理从中国的周边国家来看,以日本为代表,日本是一个海洋国家,同时又是一个历史上的海洋强国,而且日本更是一个具有海洋战略的国家。作为海洋资源利用大国,日本积极倡导海洋技术与科研强国。不仅如此,日本还拥有强大的海洋军事潜力,有效地配合了海洋军事战略与外交战略。日本国会还通过了海洋基本法。海洋基本法及相关法律作为日本国家海洋政策的根本大法的出台,不仅有整合日本海洋资源管理部门和机构,提高政府部门效能的作用,也有助长日本以“保护海洋权益”为由,进一步攫取

10、海洋资源及主权权益的力度,“钓鱼岛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日本海洋强国战略的“发酵”和“升级”。除了日本之外,诸如越南和菲律宾等与中国存在海洋的领土争议的国家,也在海洋战略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法律,并设立了专门的管理部门和机构,并以此作为“保护海洋权益”,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法律基础和制度保障。我国有海洋争端,仅争议海域面积就达 150 余万平方公里,约占我海域辖区的二分之一。在如此复杂的海洋形势下,渔政不可避免承担了保护国家权益的职责6。2.1.3对内的管理通过限制渔具的使用,设立海洋禁渔期,控制渔船的数量来进行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同时对海上的污染等危害海洋资源的进行管理,治理。我国的渔政检查是

11、以渔政船在海上巡逻检查为主,但由于海上环境复杂多变、渔场广阔,渔业生产流动性大、渔船分散,单靠渔政船进行海上检查是不够的。为了加大执法力度,渔政机构加强了与渔监、海监、工商、司法、海军和空军等部门的合作,并针对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组成联合执法队伍,对陆上、港口、市场、和海上进行联合执法检查,必要时还出动飞机,使渔政管理的效率和成果都得到了提高和扩大7。2.2我国渔政执法在淡水渔业资源保护上的作用2.2.1协调水利工程建设和鱼类资源保护的关系在水利工程建设上,渔政部门有权利敦促相关建设,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进行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可以让相关的工程建设,但是应

12、该赔偿对环境的影响(如建立增殖放流站)。通过对已建大坝典型工程的生态环境后效评价研究,建立科学的大坝生态环境影响的论证、监测、评价体系8。2.2.2建立并管理鱼类的自然保护区在鱼类产卵场或者名优、濒危物种的地方,可以申报国家级或者地方级的自然保护区,来实施鱼类的保护。对于不顾法律进行建设的,可由渔政进行处罚,并可限期让施工方复原。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保护渔业种质资源9。2.2.3消除人类活动潜在威胁开展物种保护研究,对处于濒危状况或受到人类活动潜在威胁的特有鱼类,开展针对性的物种保护研究,特别是对一些受胁迫较严重的、又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特有鱼类进行驯化和养殖,使之得到有效的保护。实加强渔政管

13、理,除实施禁渔期制度外,需取缔损害资源的渔具、渔法,逐步减少在天然水体的捕捞量,渔政执法对在禁渔期捕捞或使用违法渔具的,依法进行查处10。3结论渔政管理是渔业生产力进步的产物,渔政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是渔业生产水平的反映。渔业生产的发展,一方面要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技术,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生产技术水平越高,管理水平就要求越高。在当前渔业水域环境污染、捕捞过度、资源衰退的情况下,加强渔政管理是现代化渔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新的国际海洋渔业秩序的需要。渔政管理工作搞好了,才能使渔业稳产高产,促进渔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才能维护我国海洋渔业权益。参考文献1何福林. 永州市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2006.2萧春雷. 从大黄鱼到巴浪鱼:我国海洋经济鱼类的变迁J. 中国国家地理,2010(10).3陈新军,周应祺. 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 资源科学,2001(2).4于思浩. 海洋强国战略下的政府海洋管理体制研究J. 吉林大学,2013(12).5王刚. 我国分散的海洋执法体制及其制度根源J. 东方行政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