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_第1页
第三课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_第2页
第三课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_第3页
第三课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_第4页
第三课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化教育革新,清朝后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重大转折时期。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领域分别出现了哪些深刻变化?,政治上尝试君主立宪制,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西学”?,“西学”是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与知识的通称,包括了西方世界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等,阅读P105第二段及阅读卡,思考,1.西学传播的主力军是哪些人?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影响? 传播的主力军: 主要内容: 自然科学知识和西方先进的经济、政治、教育方面的学说 影响: 近代西学的广泛传播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洋务派和传教士,这些西方书籍和刊物是怎样传播到中国来的?,博物新编重学代微积拾级植

2、物学等,是一些重要的西方自然科学著作,早在1843年就传播到中国来了,2.近代报刊的蓬勃发展 (1)发展历程:鸦片战争前后,近代报刊开始传入中国,最初由外国人创办 何时出现了国人创办报刊的高潮?为什么此时会出现国人创办报刊的高潮? (2)代表,19世纪末,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需要,从106页的资料看,申报主要刊登哪些方面的内容? 申报在新闻报道上坚持什么原则?其目的是什么? 申报的办报理念在今天是否还有可借鉴之处?说说你的理由,政治、社会风俗、外交、经济、百姓喜闻乐见的事,坚持真实性的原则,其目的是为大众提供真实信息,影响社会生活,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报道内容的广泛性、通俗些和贴近民生

3、能让报纸具有可读性、关注度,能影响社会、改变人们的观念,促进社会进步等等。,1897年,夏瑞芳等人在上海创办,3、近代新式出版业的蓬勃发展: (1)发展历程:和近代报刊一样,中国近代新式出版业最初也是由外国人创办的 何时国人创办的新式出版机构开始出现并蓬勃发展? (2)代表,19世纪末,商务印书馆,规模庞大,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出版企业,编写大、中、小学等各类学校教科书,编纂辞源等大型工具书,译介天演论国富论等西方学术名著,出版鲁迅、巴金、冰心、老舍等现当代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整理四部丛刊等重要古籍,编辑“万有文库”“大学丛书”等大型系列图书,出版东方杂志小说月报自然界等各科杂志十数种,发展成为近

4、代中国最大的出版企业,与北京大学一起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双子星座”,近代新式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对开启民智、普及知识、传播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4.教育制度的变革(兴学堂、废科举),(1)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下诏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广设学堂。 (2)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 (3)1904年,清政府颁布 奏定学堂章程 ,下令在全国推行新式教育制度,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此后,新式学堂大量涌现。 (4)1905年,清政府宣布,从第二年开始,乡试、会试一律停止。从此,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了,大大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5、,维新派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1898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近代中国最早的高等学府。,洋务派创办了30多所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1862年在北京设立的同文馆是中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堂。,为什么洋务派、维新派都要创办新式学堂?,无论是洋务派还是维新派都要向西方学习军事、科技、经济等内容,需要翻译、军事和科技等各方面人才。而传统的科举教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看看我们现在学校设置的课程,与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等教育阶段的科目有何异同,说说你的看法。 这一时期新式学堂得到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你是否认同严复对废除A科举的评价?说说你的看法。,科举制度被废除,这一时期课程设置侧重传统

6、文化,依然体现“中体西用”的原则,说明清政府推行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其统治,但已经注意与时代相适应,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废科举,兴学堂,有利于解放思想、人才培养与选拔,大大促进了近代化教育的发展。,不同点:这一时期的课程设置中有讲经读经课程,相同点:都设置了自然科学、历史、体育、外语课程,文化教育革新的目的: 也是向西方学习,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命运。 这一时期文化教育革新的主要内容: 西学的传播, 近代报刊与新式出版业的蓬勃发展, 废科举,兴学堂,西学传播内容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体现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传播的主体由传教士到本土译书机构,体现向西方学习从被动转为主动。,申报和商务印书馆是近代报刊和新式出版业发展的典型,说明近代报刊和新式出版业对开启民智、普及知识和传播文化的作用。,“兴学堂、废科举”强调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制度在近代走向没落,近代教育体制开始发展。中国社会开始缓慢而又不可逆转地朝着文明、民主的方向迈进。,1.清朝后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重大转折时期。这一时 期,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领域分别出现了哪些深刻变化? 2.西学传播的主力军是哪些人?主要内容是什么? 有何影响? 3.申报创办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