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分期、诊断、报告、治疗及随访.ppt_第1页
梅毒分期、诊断、报告、治疗及随访.ppt_第2页
梅毒分期、诊断、报告、治疗及随访.ppt_第3页
梅毒分期、诊断、报告、治疗及随访.ppt_第4页
梅毒分期、诊断、报告、治疗及随访.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梅毒,宿城区疾控中心 *,目录,1.梅毒定义 2.梅毒病原体 3.梅毒诊断及分期 4.梅毒报告 5.梅毒治疗 6.梅毒随访,梅毒定义,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即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可以侵犯皮肤、粘膜及其他多种组织器官,可有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病程中有时呈无症状的潜伏状态。病原体可以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而发生胎传梅毒。 绝大多数是通过性途径传播,临床上可表现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隐性梅毒和胎传梅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乙类防治管理的病种。,梅毒病原体,特点: 1.螺旋形,细而长 2.运动力强 3.增代缓慢 4.折光性强 5.不能体外培养 6.抵抗力弱煮沸、干燥、

2、肥皂水、消毒剂如酒精,很易将其杀死;不耐热(100 立即死亡,42 2小时死亡)。耐低温(0 冰箱可存活48小时)。体外不易生存,最适温度为37,梅毒诊断及分期,1.隐性梅毒 2.一期梅毒 3.二期梅毒 4.三期梅毒 5.胎传梅毒,一期、二期、三期和隐性梅毒诊断标准:疑似病例,一期、二期、三期和隐性梅毒诊断标准:确诊病例,胎传梅毒:疑似病例,胎传梅毒:确诊病例,胎传梅毒:随访待诊病例,暂不报病,梅毒病例的诊断、记录、报告要求,报首诊病例,首次诊断后报病,不是检测阳性报病; 2.首诊的疑似、确诊病例均须报告; 3.对于疑似病例,应随访,尽快补充另一试验,及时订正; 4.对于疑似病例,如无法订正,

3、也应在网络上保留该病例,不能删除; 5.梅毒诊断名称、门诊日志不住院病历记录均应分期,不能简单诊断或记录为 “梅毒” 6.梅毒分期要正确,分期是根据临床表现: 7.一期、二期梅毒病例有脑脊液异常,仍报告一期、二期梅毒; 8.二期不一期梅毒皮损重叠,报告二期梅毒; 9.有症状神经梅毒、眼梅毒,无一期、二期梅毒症状报告三期梅毒; 10.对于神经系统筛查阳性,但无任何神经系统症状,仍报阴性梅毒;,梅毒病例的诊断、记录、报告要求,11.梅毒再次感染者需要报告,如经过充分有效治疗后,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滴度升高4倍以上 12.病例诊断发更者需要报告,如既往的隐性梅毒,现发展为神经梅毒 13.住院不术前患者、

4、孕产妇、健康体检者等在进行梅毒血清筛查时发现的阳性者,需会 诊或转诊,符合报病要求者应报告,不符合者不报告 14.对于无诊疗史、无梅毒症状体征者,如果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非特异性抗体阴性, 不报病 会诊报告:会诊诊断后,由原诊疗医生报告; 转诊报告:由接转诊医生诊断后报告;,筛查不报病,但需转介,1.血站或血液中心:对献血人员查出的梅毒血清试验阳性者,不进行病例报告,应转介到性病诊治与业机构; 2.CDC的VCT门诊、MMT门诊或预防体检门诊:查出的梅毒血清试验阳性者不报病,应进行转介; 3.CDC开展的哨点监测:梅毒血清试验阳性者不报病,应进行转介; 在开展漏报调查时,如果没有临床记录的证据

5、表明该病例是既往被诊疗过的梅毒病例, 梅毒血清检测为“双阳”, 则需要报告;如未报,判为漏报。,胎传梅毒报病要求,首次诊断的胎传梅毒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均须报告; 对于疑似病例、随访待诊病例,应定期密切随访检测(每3个月随访检测1次, 随访到18月龄),根据随访检测结果做出订正; 对于疑似病例,如无法随访检测,无法订正,也应在网络上保留该病例,不能删除; 对新生儿开展梅毒血清学检测时,应采新生儿静脉血,而不是脐带血; 新生儿RPR/TRUST滴度不母亲滴度相比,必须在同一个实验室,使用相同的检测方法,出生时新生儿不母亲同时检测; 不能将胎传梅毒诊断报告为:隐性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通过母亲胎

6、盘传播的儿童梅毒 均应诊断报告为胎传梅毒(即使是较大年龄的儿童)。,梅毒病例诊断报告流程,胎传梅毒病例诊断报告流程,梅毒治疗,一般原则: 及早发现,及时正规治疗,愈早治疗效果愈好; 剂量足够,疗程规则。不规则治疗可增多复发及促使晚期损害提前发生; 治疗后要经过足够时间的追踪观察; 对所有性伴同时进行检查和治疗。,治疗方案,(1)早期梅毒(包括一期、二期及病程 2年的隐性梅毒)推荐方案: 普鲁卡因青霉素G 80万U/d,肌内注射,连续15 d;或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为双侧臀部肌内注射,每周1次,共2次。 替代方案:头孢曲松0.5 1 g,每日1次,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连续10 d。 对青霉素

7、过敏用以下药物:多西环素100 mg,每日2次,连服15 d;或盐酸四环素500 mg,每日4次,连服15 d(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治疗方案,(2)晚期梅毒(三期皮肤、黏膜、骨梅毒,晚期隐性梅毒或不能确定病期的隐性梅毒)及二期复发梅毒推荐方案: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U/d,肌内注射,连续20 d为1个疗程,也可考虑给第2个疗程,疗程间停药2周;或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为双侧臀部肌内注射,每周1次,共3次。 对青霉素过敏用以下药物:多西环素100 mg,每日2次,连服30 d;或盐酸四环素500 mg,每日4次,连服30 d(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治疗方案,(3)心血管梅毒推荐方案

8、:如有心力衰竭,首先治疗心力衰竭,待心功能可代偿时,注射青霉素,需从小剂量开始以避免发生吉海反应,造成病情加剧或死亡。水剂青霉素G,第1天10万U,1次肌内注射;第2天10万U,每日2次肌内注射;第3天20万U,每日2次肌内注射;自第4天起按下列方案治疗: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U/d,肌内注射,连续20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或更多),疗程间停药2周;或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为双侧臀部肌内注射,每周1次,共3次。 对青霉素过敏者用以下药物:多西环素100 mg,每日2次,连服30 d;或盐酸四环素500 mg,每日4次,连服30 d(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治疗方案,(4)神经梅毒、

9、眼梅毒推荐方案:水剂青霉素G 1 800万 2 400万U静脉滴注(300万 400万U,每4小时1次),连续10 14 d。必要时,继以苄星青霉素G 240万U,每周1次肌内注射,共3次。或普鲁卡因青霉素G,240万U/d,1次肌内注射,同时口服丙磺舒,每次0.5 g,每日4次,共10 14 d。必要时,继以苄星青霉素G 240万U,每周1次肌内注射,共3次。 替代方案:头孢曲松2 g,每日1次静脉给药,连续10 14 d。 对青霉素过敏者用以下药物:多西环素100 mg,每日2次,连服30 d;或盐酸四环素500 mg,每日4次,连服30 d(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治疗方案,5)早期胎

10、传梅毒( 2岁)推荐方案:脑脊液异常者:水剂青霉素G,10万 15万Ukg-1d-1,出生后7 d以内的新生儿,以每次5万U/k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以后每8小时1次,直至总疗程10 14 d。或普鲁卡因青霉素G,5万Ukg-1d-1,肌内注射,每日1次,10 14 d。脑脊液正常者:苄星青霉素G,5万U/kg,1次分两侧臀部肌内注射。如无条件检查脑脊液者,可按脑脊液异常者治疗。 对青霉素过敏者,尚无使用其他治疗方案有效的证据,可试用红霉素治疗。,治疗方案,(6)晚期胎传梅毒( 2岁)推荐方案:水剂青霉素G,15万Ukg-1d-1,分次静脉滴注,连续10 14 d,或普鲁卡因青霉素G,每

11、日5万U/kg,肌内注射,连续10 d为1个疗程(对较大儿童的青霉素用量,不应超过成人同期患者的治疗量)。脑脊液正常者:苄星青霉素G,5万U/kg,1次分两侧臀肌注射。替代方案:对青霉素过敏者,既往用过头孢类抗生素而无过敏者在严密观察下可选择:头孢曲松250 mg,每日1次,肌内注射,连续10 14 d。 8岁儿童禁用四环素。,治疗方案,(7)妊娠期梅毒:在妊娠期新确诊患梅毒的孕妇应按相应梅毒分期治疗。治疗原则与非妊娠患者相同,但禁用四环素、多西环素,治疗后每月作一次定量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观察有无复发及再感染。推荐对妊娠期梅毒患者在妊娠早3个月和妊娠末3个月各进行1个疗程的抗梅毒治疗。对

12、青霉素和头孢类药物过敏者,由于妊娠期和哺乳期不能应用四环素类药物,可试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替代:红霉素500 mg,每日4次,早期梅毒连服15 d;晚期梅毒和不明病期梅毒连服30 d。红霉素治疗梅毒的疗效差,在治疗后应加强临床和血清学随访。在停止哺乳后,要用多西环素复治。,治疗方案,(8)梅毒患者合并HIV感染的处理: 所有HIV感染者应作梅毒血清学筛查;所有梅毒患者应作HIV抗体筛查; 常规的梅毒血清学检查无法确定诊断时,可取皮损活检,作免疫荧光染色或银染色找梅毒螺旋体; 所有梅毒患者,凡合并HIV感染者,应考虑作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以排除神经梅毒; 梅毒患者合并HIV感染是否要加大剂量或疗程治疗梅毒仍不明确,对一期、二期及隐性梅毒建议检查脑脊液以排除神经梅毒,若不能实现,则建议用神经梅毒治疗方案来进行治疗; 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及定期随访。,梅毒随访,梅毒经过及时规范的治疗后,应随访2-3年。治疗结束3个月后应及时就诊,进行RPR的检测,以了解病情进展及治疗是否有效等情况。 第一年每3个月复查一次,以后每半年复查一次,包括临床和血清(非螺旋体抗原试验,即RPR)。神经梅毒的患者要随访CSF(脑脊液检查),每半年一次,直至CSF完全转为正常。 如果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