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外科的电生理检查电图PPT课件_第1页
手外科的电生理检查电图PPT课件_第2页
手外科的电生理检查电图PPT课件_第3页
手外科的电生理检查电图PPT课件_第4页
手外科的电生理检查电图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手外科电生理检查,2,3,肌电图(EMG )是临床神经电生理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目前被公认为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的延长,是将诊断神经肌病和神经接缝病变鉴别为诊断的客观检查手段组织化学、生化、生化、生化,4,概念、 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 )狭义上是指同心圆针电极在与插入肌肉记录的肌肉安静状态不同程度的收缩状态下进行电气活动。 广义上指肌肉安静状态、随意收缩及周围神经刺激时记录各种电生理特性的技术,包括神经传导速度、反复神经电刺激、单纤维肌电图及巨大肌电图等。 通常的EMG检查适应症是脊髓前角细胞和以下的病变。5、插入时肌电图,1 .插入电位:正常肌肉在针插入的瞬间

2、,由于针的损伤和机械刺激,有暂时的电位变化,一般表现为基线漂移。 平均465.3278.3ms,6,插入时肌电图,2 .终板电位:针极接近终板时,可引出起伏于基线的微小终板电位,发出海啸般的声音。 3 .高频负电位:神经负电位。 插入和移动针极能够引出突发性的高频电子活动,波形为单相或两相。 7、放松状态的肌电图,1 .电安静:针极穿刺肌肉完全松弛时,没有兴奋过程,因此没有电位变化,在肌电图上画成一条直线。8、9、松弛状态的肌电图,2 .自发电位(1)颤动电位:颤动电位为三相或二相棘波,时限15ms,波幅20200uV,起始相为正相。 神经轴突切断后肌纤维失去神经系统抑制性调节,体内乙酰胆碱敏

3、感性增高,单个肌纤维自发兴奋,进行震颤运动。 (2)正相电位:先有大而尖锐的正相放电,然后有低而长的负相。 健康者有时记录少量的颤动电位和正相电位。 在一个地方可以看到少量的电位,能够病理价值的很少。 在两处以上被发现,有病理意义。10、放松状态肌电图、(3)束震电位:一束肌肉兴奋产生的自发电活动,在形态上难以与正常的运动电位区别,可以出现正常的肌肉。 不能确定只有射束颤动电位本身是异常的,只要同时发现颤动电位和正相电位,就可以确信是有病理意义的。11、轻收缩时的肌电图、时限波宽波形、12、轻收缩时的肌电图、时限(ms):是指运动单位电位变化的总时间。 从基线到波形变为基线的时间。 时限的长度

4、与针极下肌纤维密度和兴奋性是否同步有关。 波幅(v ) :运动单位肌纤维兴奋时的动作电位幅的总和。 与距肌纤维的距离、肌纤维密度、诱导针的斜面有关。 波形:波形从基线偏向的一次方向称为一相。13、肌肉在不同力量下收缩时的波形、单纯相:肌肉轻度收缩时,只有少数运动单位参与兴奋,肌电图表现为孤立或稀疏的运动单位。 混合相:肌肉以中等力量收缩时,会出现比较密集但仍有稀疏平坦段的图形。 干涉相:肌肉的最大力收缩时,兴奋运动单位最多,放电频率也最高,相互干涉的模式重叠出现。14、异常肌电图? 1 .神经源性损伤肌电图2 .神经再生时的肌电图所见3 .肌源性疾病的肌电图, 15,神经源性损伤肌电图,1 .

5、插入电位延长:时间在3秒以上。 去神经支配后,筋膜对机械刺激的兴奋性提高。 2 .放松时自发电位:颤动电位、正相电位、电子束颤动电位。 失去神经的肌纤维和运动终板后膜血中乙酰胆碱敏感性增高,容易引起去极化。 去神经支配肌纤维产生新的钠通道,钠的稳定性减少,钠离子的渗透性增加,进行性的放电阈值降低,可能引起周期性的电活动。、16、神经源性损伤肌电图,3 .运动单位电位及最大收缩波形变化1 .运动功能完全丧失:完全失去神经支配的肌肉,欲随意收缩时,未出现动作电位,称为病理安静。 2 .神经细胞部分损伤:随意收缩时有运动电位,但平均时限有多大,超过正常值的20%就有诊断意义。 波幅可早期下降,慢性期

6、、波幅增高,超过正常值的70%具有病理观意义。 (慢性期,由于神经末梢侧枝芽生多,运动单位范围的代偿性扩大。 3 .此外,多相位明显增多,一个运动单位由于神经损伤和修复程度不同,肌纤维兴奋不同,相位增多。 4 .患者部分肌肉最大收缩时,不能达到干扰的程度,根据损伤的程度混合相或单一运动电位可能不同。17、神经再生时肌电图表现,1 .颤动电位和正相电位的变化神经轴索进入终板后,肌纤维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逐渐恢复正常。 随着修复期的延长,数量逐渐减少,数年后仍有少量失神经电位残留。 2 .运动单位的进化少数肌纤维恢复神经支配,但不同步支配的肌纤维变多,不同步骤通常的同步。 18、神经再生时肌电图表现

7、,3 .最大收缩动作电位数的增加随着恢复神经支配的肌肉运动单位数的增加,最大收缩时放电频率增加,可从少数单一运动单位电位发展为混合相及干扰相电位。 (19 )神经再生时的肌电图所见,4 .再生阻碍及恢复不良短期:如果颤动电位及正相电位不减少,或者运动单位的电位波形在某个阶段长期滞留,或者最大力收缩运动单位电位频度不增加,则考虑神经再生障碍(神经瘤、卡压等) 长期:神经损伤久未修复,肌肉纤维化,基本丧失肌肉兴奋和收缩功能,肌电图表现为颤动电位和正相电位消失,运动单位电位消失,只存在少数运动单位电位。20、肌原性疾病的肌电图、肌原性疾病即不同原因引起的原发性肌病,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及皮

8、肤肌炎、肌强直综合征等。21、肌原性疾病肌电图、1 .放松时: (1)颤动电位及正相电位:变性的肌纤维通透性变化(2)肌强直电位:肌强直疾病的特征性表现,22、肌原性疾病肌电图、2、23、3 .收缩:出现密集而细小的干涉相电位,病理干涉相肌源性损伤的特征性表现4 .神经传导速度:病变不参与神经干,因此传导速度保持正常,24, 25,神经传导功能测定,运动神经传导测定感觉神经传导测定, 26,神经传导功能测定,临床意义:1.神经传导(1)有助于嵌压综合征的建立(2)外周3 .也许可以看到神经的变异支配。27、运动神经检查正常,正中神经潜伏期:正常值4.2ms振幅:正常值6mV传导速度:正常值50

9、m/s尺神经潜伏期:正常值3.6ms振幅:正常值8mV传导速度:正常值50m/s潜伏期延长是卡压综合征的指征。29、f波用于检测周围神经近端损伤的性质。 刺激部位:手臂、脚踝。 记录部位:支配的肌肉。 传导途径:刺激运动纤维前角运动纤维的肌肉。 判断指标: f波潜伏期、传导速度、出现率。 意思:神经近端损伤,特别是神经根。运动神经单位的生理完整性是f波出现的基础,一旦神经的某段因病变而传达慢,f波的潜伏期就会延长,神经严重变性或被切断,f波就不能被抽出,因此f波被用于评价包括运动神经纤维的近段在内的全过程的功能状态。 30,f波和h反射,31,32,病例1,男性,58岁。 1年来双手肌力减弱,

10、进行性肌肉萎缩,右侧萩,无吞咽困难等脑神经症状。 没有外伤史。 体检见双手骨间肌萎缩,右侧明显,肌力约12级,浅感觉正常,尺神经沟未触及异常。 肌电图显示,双手第1背侧骨间肌、小指展肌有中等量的失神经电位,运动单位平均时限延长284%,平均波幅提高约1倍。 在重收缩时呈现近混合相,在峰电位6mV、C7T1椎旁肌发现明显的正相电位。 正中n、尺n运动及感觉传达速度正常。 33,病例2,女性,11岁。 发现肩带肌力弱近半年,发现翼状肩。 肌电图检查左前锯肌和双三角肌,发现运动单位平均时限下降32.67.7%,短棘波多相电位增加。 34岁,病例3,男性,45岁。 3年前右上肢被重物击伤,无骨折,受伤后右上肢瘫痪。 住院多年。 体检见霍纳征(-),右上肢肌肉不萎缩,无主动运动,浅感觉消失,也存在上肢腱反射。 针电极肌电图检查三角肌、肱二头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