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ppt_第1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ppt_第2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ppt_第3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ppt_第4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标解读: 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改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 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改 革 ?,调整 _ 以适应 _ 的发展,生产关系,生产力,整体把握,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生产关系:,生产力:,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工具,标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机械化耕作,在劳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间关系,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社会,奴隶主,货币地租 雇佣,实物地租 上缴/剩余,全部归奴隶主,

2、地主,资级,完全归属,人身依附,雇 佣,谁更进步/自由?,原因?,1. 从改革的程度看: 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 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2. 从改革的性质看: 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3. 从改革的内容看: 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改革的分类,规律总结一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背景(目的),1、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统治危机严重 ( 缓和矛盾、挽救危机、维护统治),2、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改弦更张、移风易俗、解放思想),3、民族(外部)危机严

3、重 (救亡图存),根本原因:旧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阻碍生产力发展,根本目的、实质:是在旧制度的基础上,实现某种制度的自我完善,以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维护自己的统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判断变法成败的依据是什么?影响变法成败的主要因素有那些?,1、依据: 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 而是看改革的积极成果是否得到了维持。 2、成败因素: 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根本; 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 改革的措施、策略、用人等是否得当。,课标内容要求: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4、商 鞅 变 法,课标内容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一、商鞅变法背景,春秋,战国,齐,魏,鲁,楚,齐,赵,韩等,经济:“尽地力之教”; “平籴法” 政治:法经,政治:限制贵族权力; 免余官,减俸禄,禁私托 经济:变相没收旧贵族土地; 军事:养兵,奖励军功,发展工商业; 改革赋税制度:“相地而衰征”,“初税亩”,承认土地私有,奴隶主阶级的改革,地主阶级改革,率先强盛,成为强国,发展壮大,富 国 强 兵 巩 固 封建统 治,增加政府收入 维护奴隶主统治,不论公田和私田,都征收实物税,铁器、牛耕使用,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新的阶级力量产生

5、,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变法与改革浪潮的原因,结论:生产力的发展是变法改革出现的根本原因; 变法改革是顺应生产力发展,实现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需要;,春秋战国,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特征,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族融和,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变法与改革浪潮的原因,政治:宗法分封制遭破坏,新的阶级关系产生。(直接原因: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经济:井田制遭破坏,土地私有制确立. (直接原因:铁器牛耕使用提高了生

6、产力;私田越来越多) 思想文化: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科技文化也取得了较快发展。 (直接原因: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各国改革变法(法家学说),以求富国强兵,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一、商鞅变法背景,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奴隶制度,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生产力发展 封建经济产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客观:,经济:,政治:,文化:,军事:,(1)秦孝公支持 (2)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守旧势力相对薄弱 (3)法家学说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 (4)当地民风质朴,具有尚武精神 (5)各国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主观:,重点考点,富国强兵,课标内容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7、习 俗,加 强 集 权,强 兵,求 富,积极作用,措施,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保护了个体生产,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发展了小家庭生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改革内容中哪些措施有利于富国?,体现以农求富的思想,课标内容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习 俗,加 强 集 权,强 兵,求 富,积极作用,措施,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严禁私斗),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也为人们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提供了一个途径,废除世卿世禄

8、制,鼓励,瓦解了宗法制,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提高了战斗力,改革内容中哪些措施有利于强兵?,满足了应对战争的需要,课标内容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习 俗,加 强 集 权,强 兵,求 富,积极作用,措施,废井田,开阡陌,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普遍推行县制,取代了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否定宗法制,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提高战斗力,改革内容中哪些措施打击奴隶主贵族利益, 顺应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潮流?,哪一措施从根本上变革了社会制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进行全面的根本性变革.,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废井田,开阡陌,习 俗,

9、加 强 集 权,强 兵,求 富,积极作用,措施,制定秦律,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通过什么措施把改革的内容确立下来呢?,课标内容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1)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可概括为- “农战”和“法治”。 (2)商鞍变法是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3)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增加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的统治。 (4)商鞅变法的许多措施,不仅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与政治基础,对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三、商鞅变法的特点:,“重农抑商” “ 统一度量

10、衡 ” “ 郡县制”,课标内容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四、商鞅变法的结果,1、性质:,地主阶级的改革,2、结果:,2)不但沉重打击旧贵族,发展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同时也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社会秩序,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1)商鞅被害,新法并未被废除。,说明了什么?有何认识?,B、改革符合地主阶级的愿望,顺应了历史潮流。,C、“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A 、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阻力,课标内容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1、政治:,2、经济:,3、军事:,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中央集权制度建设开始

11、.,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土地私有制度,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为秦国农业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掌握了对外兼并战争主动权,总的意义:推动了社会进步(社会形态转变),促进了经济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课标内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局限性:由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所决定的。,(1)轻视教化,轻罪重罚:,(2)加重剥削与压迫:,如:刑法严酷,如:连坐法,(3)改革不完全彻底:,如: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合法性,(4)重农抑商:,压制工商业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导

12、致民主意识的弱化,(5)焚烧史书,蔑视文化:,摧残了文化,压制了思想,导致民族创新意识窒息,(6)倡导君主独裁:,封建专制主义在中国长期盛行,课标内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六、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1)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根本原因); (2)改革措施全面彻底,执法如山;(“法及太子”,法不阿贵) (3)充分的舆论宣传,取信于民;(“南门徙木”) (4)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 (5)其它:有利的经济环境、开放的政治机制、切合国情的立法、新兴地主阶级领导,1.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战争频繁,但为结束分裂混乱局面,走向统一准备了条件。其条件有:

13、实现了区域性统一 促进了民族融合 变法中秦国强大人民渴望统一 A B C D 2.在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法”的思想家是: A墨子 B孟子 C商鞅 D荀子,3.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 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 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 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4.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B、从根

14、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 5、“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6.商鞅变法后,秦国“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其主要原因是: A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奸者同赏 B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斗私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C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D 、为田开阡陌封疆,7、“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A 、变法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B 、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 变法迎合了诸侯的要求 D、 变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8、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9商鞅变法,实行严刑峻法和专制政策,主要表现在 “什伍连坐制” 轻罪重刑 焚烧诗书 焚书坑儒 A B C D 10、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 A、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B、建立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