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册人教版提高同步测试题_第1页
初二物理上册人教版提高同步测试题_第2页
初二物理上册人教版提高同步测试题_第3页
初二物理上册人教版提高同步测试题_第4页
初二物理上册人教版提高同步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测试题(附解析人教版)1.(2014湖北仙桃期末)“PM2.5”是指大气层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m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微粒,它的浓度直接影响空气的质量和能见度,其中2.5m相当于()A.2.510-2mB.2.510-3mC.2.510-6mD.2.510-9m【解析】选C。本题考查长度的单位换算。因为1 m=106m,故2.5m=2.510-6m。2.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解析】选A。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刻度尺要紧贴被测物体,不能倾斜,故B错;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故D错;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A中测量方法正确,且已估读,C中没有估读

2、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A对,C错。【方法归纳】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可以归纳为“六会”(1)会认:正确认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会选:所测物体长度不能超过刻度尺的量程,且选择合适的分度值。(3)会放:把刻度尺的刻度线尽可能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平行,不能歪斜。(4)会看: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不得斜视。(5)会读: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6)会记:记录的测量数据包括准确值、估计值以及单位。3.(2013枣庄中考)小超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几种尺子哪种最合适()A.量程15 cm,分度值0.5 mmB.量程10 m,分度值1 dmC.量程30 cm,分度值

3、1 mmD.量程3 m,分度值1 mm【解析】选D。本题考查长度的测量刻度尺的选取。长度测量要求被测量值不许超出量程,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分度值越小越精确。据生活常识知人的身高一般小于2 m,故选D。4.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理解,正确的是()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B.误差和错误,只要我们认真测量,都可以避免C.只要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就可以消除误差D.误差只可能尽量减小,不可能避免【解析】选D。误差是测量过程中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是不可避免和消除的,只能减小;错误是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数方法不正确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认真测量只能减小误差,但不可能消除误差

4、。故D正确。5.(2013贵港中考)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所测物体的长度是cm。【解析】本题考查长度的测量。用刻度尺测量之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零刻线是否磨损、分度值;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应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此刻度尺的一大格表示1 cm,一小格代表1 mm,物体的左边正对零刻度线,右边正对2.5 cm刻度线,估读其下一位为0,故物体长度为2.50 cm。答案:1 mm2.50(2.492.51均可)6.图中手表所表示时刻为时分秒。【解析】短粗指针为时针,指示在10处,即为10时;长粗指针为分针,指示在2前面小格处,即为9分;长细指针为秒针,指示在8后第一小格处,即为4

5、1秒。答案:109417.一名粗心的同学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上了单位,请你帮他填写上合适的单位:一名中学生的身高为16.3;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为1.9;一本字典的厚度为3.5。【解析】本题考查长度的估测。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 m即16.0 dm,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 mm,一本字典的厚度约为4 cm。答案:dmmmcm8.(2014安徽芜湖期末)2013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5元硬币纪念币。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该硬币的直径,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mm,测得硬币的直径是cm。【解析】本题考查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刻度尺的分度值是两个最小刻度之间的距离,故分度值为1 mm。硬币

6、的起始刻度在1.00 cm处,末端刻度在4.00 cm处,故硬币的直径为4.00 cm-1.00 cm=3.00 cm。答案:13.00【试题备选】有一次,国王问阿凡提:“人们都说你智慧过人,那么,你知道眼前这个池塘里的水有多少桶吗?”阿凡提沉思了一下,然后一本正经地说:“如果桶跟这个池塘一样大的话,那就只有一桶水;如果桶有池塘的一半大的话,那么就有两桶水;如果这个桶只有池塘的十分之一大,那就有十桶水”国王听后拍手称道:“你果真聪明!”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阿凡提抓住了可以人为确定桶的大小作为测量标准这一突破点,从而以“狡辩”战胜了国王的刁难。从这个故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解析】无论要测出什

7、么量,都要先确定一个标准(即确定出单位)。由此可见,在长度、时间等物理量的测量中确定出国际单位是多么重要。答案: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规定它的单位。【一点通】找找你容易错在哪里天佑同学买了一盒自动铅笔用的铅芯,但包装盒上注明的铅芯直径看不清楚了,天佑想用实验方法测出铅芯的直径,他只有最小分度值是1 mm的三角板一块,天佑能否测量出铅芯的直径?请写出实验步骤。【学生自答】把几根铅芯排列在一起,测出宽度,求平均值。【教师点评】运用“累积法”的思想对“微小”长度进行测量,很好。物理语言要求科学、严谨,在这一点上需要注意。把铅芯排列在一起的要求是紧密。求平均值一说过于简略。【正确答案】可以测出铅芯的直径

8、将15根铅芯紧密地排列在一起,用刻度尺测量出这一排铅芯的总宽度,总宽度除以15,即为一根铅芯的直径。运动的描述同步测试题(有解析新人教版)1.(2014城阳七中质检)下列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飞机升空B.小船顺流而下C.卫星绕地球转动D.星星在天空中闪烁【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机械运动的理解。飞机升空,飞机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小船顺流而下,小船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卫星绕地球转动,卫星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星星在天空中闪烁,不是位置的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故选D。2.(2013兰州中考)某人乘游艇在黄河上逆流而上,若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9、)A.黄河水B.岸边的高楼C.他乘坐的游艇D.迎面驶来的游艇【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参照物的认识。本题研究对象是人,人相对于所乘坐的游艇没有位置变化,以黄河水、迎面驶来的游艇、岸边静止的任何物体为参照物位置都发生变化,故以乘坐的游艇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方法归纳】判断参照物的关键(1)认清被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或静止);(2)分析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哪个物体有(没有)位置的变化,则这个物体就是参照物。3.(2014北京延庆期末)小刚和小丽站在路边等校车,小丽说自己是运动的,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路灯B.路边的树木C.小刚D.驶来的校车【解析】选D。物体的运动与否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若物

10、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则说明物体是运动的;题目中小丽与小刚等车,则小丽与小刚、路灯、路边的树木都是相对静止的,相对于驶来的校车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故选D。4.(2013镇江中考)当甲车突然向前开动时,与之并排停放在路边的乙车中的驾驶员感觉自己在向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甲车B.乙车C.路灯D.地面【解析】选A。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乙车驾驶员感觉自己在后退,则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向前运动的,A正确;若以乙车为参照物,驾驶员是静止的,B错误;乙车停放在路边,以路灯或地面为参照物,乙车驾驶员也是静止的,C、D错误。5.我国已经掌握了载人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如图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

11、之一与“天宫一号”对接图。此时以“神舟”飞船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选填“静止”或“运动”)的。【解析】本题考查物体运动的描述。“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后,它们之间的位置保持不变,相对静止。答案:静止6.(2014哈尔滨香坊区期末)2013年12月2日,搭载着“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在刚刚发射的几分钟里,探测器相对运载火箭是的,到达一定高度后,箭器分离,这时探测器相对运载火箭是的。(以上两空均选填“运动”或“静止”)【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判断。在刚刚发射的几分钟里,探测器和运载火箭还没有分离,即探测器相对于运载火箭是静止的。到

12、达一定高度后,箭器分离,探测器逐渐远离运载火箭,故以运载火箭为参照物,探测器是运动的。答案:静止运动7.(2013娄底中考)端午节,贝贝全家一起在河岸观看划龙舟比赛。发令枪响,几只龙舟上的参赛选手奋力划桨,龙舟如离弦之箭向前疾行。在加下划线的句子中龙舟所选择的参照物是。【解析】本题考查运动的相对性。题目中龙舟在远离河岸,以河岸为参照物,龙舟是运动的,所以参照物是河岸。答案:河岸8.(2014河南双语月考)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情况进行了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和。【解析】本题考查对参照物的

13、认识。山相对于所乘坐的船有位置变化,以船为参照物,山是运动的;山相对于地面没有位置变化,以地面为参照物,山是静止的。答案:船地面【知识拓展】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所选的参照标准。被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则说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物体运动的描述也不同,也就是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一点通】找找你容易错在哪里观察图中所示的小旗,判断船相对于岸上的楼房的运动状态有哪几种可能?【学生自答】静止或向左运动。【教师点评】考虑问题不全面根据题图情景可知船相对于岸上的楼房静止或向左运动是正确的。由岸上小旗的方向可知:风向是由左向右,船也可能是

14、顺风行驶,即向右运动,但是船速小于风速。【正确答案】船相对于岸上的楼房的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静止;向左运动;向右运动,但此时船航行的速度小于风速。课时提升作业(三)快与慢(3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1.(2013淄博中考)下列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A.一日千里B.大步流星C.风驰电掣D.迅雷不及掩耳【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速度的理解。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速度是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即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一日千里”指马跑得很快,一天能跑一千里,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大步流星”形容步子跨得大

15、,走得快,不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风驰电掣”形容非常迅速,像风吹电闪一样,不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迅雷不及掩耳”形容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不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故选A。 2.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后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如图所示。当它一觉醒来,发现乌龟已悄悄爬过终点,后悔不已。在整个过程中()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C.兔子的平均速度大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 【解析】选D。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理解。兔子在睡觉前比乌龟跑得快;兔子在睡觉时,它是静止的

16、,速度为零,而乌龟是运动的,则此时乌龟比兔子跑得快;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s总t总,乌龟和兔子通过的路程相同,但乌龟比兔子所用的总时间短,故乌龟的平均速度大。3.(2014城阳七中质检)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 s内通过的路程是20 m,则它在前2 s的速度一定是()A.80 m/sB.10 m/sC.5 m/sD.无法判断【解析】选C。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匀速直线运动是指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因为该物体在4 s内通过20 m,所以v=st=20 m4 s=5 m/s,故在任何时刻速度均为5 m/s。故选C。4.(2014四川望子成龙期末

17、)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了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关系图像的是()【解析】选C。本题考查物体的运动图像。相机拍照间隔的时间是相同的,由题图可知: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小球运动的距离逐渐变大,小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变大,做的是加速直线运动;由v-t图像可知,A图像表示减速运动,B图像表示匀速运动,C图像表示加速运动,D图像表示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4分)5.百米赛跑过程中的某时刻甲、乙两运动员位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1)两运动员中,的速度较快,因为在相等的时

18、间内该运动员较大。(2)乙运动员的成绩是10 s,他的速度是m/s。【解析】本题考查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和速度的计算。(1)两运动员出发的时间相同,在运动过程中,相同时间时,乙跑在前面,乙通过的路程大,故乙运动的速度快。(2)v=st=100 m10 s=10 m/s。答案:(1)乙跑过的路程(2)106.(2014河南双语月考)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前2 s内通过的路程是40 m,后2 s内通过的路程是20 m,这个物体后2 s内的平均速度是,4 s内的平均速度是。 【解析】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由后2 s内通过的路程是20 m,则这个物体后2 s内的平均速度v=st=20 m2 s=10 m

19、/s;由题意可知4 s内通过的路程s=40 m+20 m=60 m,则4 s内的平均速度v=st=60 m4 s=15 m/s。答案:10 m/s15 m/s7.2013年12月14日晚9点10分,“嫦娥三号”月面软着陆成功。探测器从距月面15 km处实施动力下降,相对速度从1.7 km/s逐渐减为0,持续时间约12 min。探测器在动力下降阶段相对月球的平均速度是m/s=km/h。【解析】t=12 min=720 s,s=15 km=15 000 m;由v=st知探测器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st=15 000 m720 s=20.83 m/s=75 km/h答案:20.8375三、简答题

20、(4分)8.某城市中心路段汽车限速为40km/h。一位女士因开车超速被警察罚款,如图所示是警察和这位女士的一段对话。请你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帮助警察向这位女士解释她被罚款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对速度的理解。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题中“60km/h”指的是汽车的速度,而不是那位女士所说的所通过的路程,60km/h40km/h,汽车超速,所以被罚款。答案:该女士不明白速度的物理意义。60千米每小时指的是汽车行驶的速度,而不是汽车1小时所通过的路程。60km/h大于40km/h,所以被罚款。四、计算题(10分)9.时下最盛行的快的打车、嘀嘀打车风靡全球。如图甲所示是占帅乘坐的出租车车票

21、,请回答以下问题:(1)在占帅所乘坐的全过程中,出租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出租车在行驶过程中,按如图乙所示的速度行驶了1.8min,求这段时间所通过的路程。【解析】本题考查速度的有关计算。(1)由车票可知,出租车的路程s=4.2km,行驶时间t=18min=0.3h,出租车的平均速度v=st=4.2 km0.3 h=14 km/h。(2)由题图乙可知,出租车的速度v=60km/h,行驶时间t=1.8min=0.03h,由v=st得,s=vt=60km/h0.03h=1.8km。答案:(1)14km/h(2)1.8km【方法归纳】解答计算题的一般步骤:(1)分析题意,列出已知物理量,单位不统

22、一的要统一。找出要求的物理量。(2)选择相应的公式代入数据计算,代入数据时单位要代入。(3)最后写上答案。【培优训练】(2013佛山中考)张先生驾车从广州到肇庆旅游,汽车以9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h到达三水,休息0.5h后,再以8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h到达肇庆,请求:(1)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2)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解析】本题考查了速度的有关计算。(1)由题意知,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v1=90km/h,所用时间t1=0.5h,由v=st得,汽车行驶的路程s1=v1t1=90km/h0.5h=45km。(2)三水到肇庆,汽车

23、行驶的平均速度v2=80km/h,所用时间t2=1h,由v=st得,汽车行驶的路程s2=v2t2=80km/h1h=80km,则广州到肇庆的路程s=s1+s2=45km+80km=125km,所用时间t=0.5h+0.5h+1h=2h,则汽车的平均速度v=st=125 km2 h=62.5km/h。答案:(1)45km(2)62.5km/h课时提升作业(四)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3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1.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其目的是()A.为了理解所提出问题的意义B.为了提出自己的观点C.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24、D.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解析】选D。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首先是提出问题,再进行猜想、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然后是进行具体的实验和收集证据,目的就是为了证明提出的问题是否正确。2.(2014武汉二中月考)如图所示,下列各图是利用每秒闪光30次的照相机拍摄到的4个物体的频闪照片,图中箭头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其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 【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速度变化情况的判断。A、B选项物体在相等的时间里运动距离不同,所以速度在变化,不是匀速直线运动;C选项物体运动方向在不断变化,不是直线运动;D选项物体在相等的时间里运动距离相同,且运动方向不变,所以是匀速直线运动

25、。故选D。3.某同学为测自己步行的平均速度,他在400m跑道的起点处从10:10开始计时,走到终点时,表针指到10:20,则该同学在此段的平均速度是()A.12m/minB.20m/minC.60m/minD.40m/min【解析】选D。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由题意可知,该同学步行距离s=400m,步行时间t=10min,代入平均速度公式v=st=400 m10min=40m/min,故选D。4.(2014长春联考)一个足球在草坪上沿直线运动,速度越来越慢,如图所示,测得AB的长度等于BC的长度。它通过BC段所用时间为0.5s,BC段长度为3m,则该足球从A经B到C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26、()A.7m/sB.6m/sC.4m/sD.无法确定【解析】选A。本题考查估测平均速度。由题意知:AB=BC=3m,足球由A运动到C,速度越来越慢,tBC=0.5s,所以tABtBC,tAB0.5s,tAC=tBC+tAB=0.5s+tAB6m1 s=6m/s。因此足球的速度可能为7m/s。故选A。5.(2014黄冈浠水期末)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抓住以下关

27、键点:(1)确定两人s-t图像的形状,判断图像是否为过原点的直线。(2)确定前2s内两人通过的路程。(3)确定全程两人通过的路程及其所对应的时间。【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速度的理解。由题图可以看出小明做匀速直线运动,小华做变速直线运动;在前2s内小华通过的距离大于小明通过的距离,所以小华跑得快;在全程中两人通过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是相等的,所以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3分,共9分)6.(2013安顺中考)小明在体育毕业考试中,50m跑的成绩是8.0s,他的平均速度是 m/s。【解析】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路程s=50m,所用时间t=8.0s,则他的平均速度v=s

28、t=50 m8.0 s=6.25m/s。答案:6.257.小雨以2m/s的速度沿着平直马路向前走,远远看到前方400m处叶子姐姐正朝他跑来,叶子姐姐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则他俩经过s相遇。【解析】本题考查读图及速度的计算。由图像可知叶子姐姐的速度是6m/s,若以小雨为参照物,则叶子姐姐向小雨靠近的速度v=2m/s+6m/s=8m/s,故相遇时间t=sv=400 m8 m/s=50s。答案:508.(2014河南双语月考)一小车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0.6s开始刹车,又经过4.4s滑行52m后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停车,车的平均速度是。【解析】本题考查速度

29、公式的应用。由v=st得,0.6 s汽车行驶的路程为s1=vt1=30m/s0.6s=18m,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的总路程s=s1+s2=18m+52m=70m,所用总时间t=t1+t2=0.6s+4.4s=5s,则车的平均速度v=st=70 m5 s=14m/s。答案:14m/s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9.(6分)如图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做的是(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小球从D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是m/s。【解析】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及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由图可知,在相等的时

30、间内小球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小球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从D到F,由图中刻度尺可读出DF间的距离s=12.50cm-4.50cm=8cm=0.08m,小球运动的时间t=0.4s,则小球的平均速度v=st=0.08 m0.4 s=0.2 m/s。答案:变速直线0.210.(10分)(2014江西上饶质检)如图所示,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释放,沿斜面滑下直到撞上挡板的过程中,小洪用刻度尺和停表分别测出小车在s1及s2两段路中的平均速度v1和v2。下面是小洪写出的实验的主要步骤和计算v1、v2的公式,请你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1)把挡板放在C处,让小车从斜面顶端A

31、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直到撞上挡板,用秒表测出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t1;(2)把挡板放在B处,;(3)用刻度尺分别测出AC段路程s1和BC段路程s2;(4)由v=st计算出平均速度分别为:v1=,v2=。【解析】本题考查速度变化的实验探究。用刻度尺测出s1和s2,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用秒表测出小车从A点到C点的时间t1和从A点到B点的时间t2,则在s2段上下滑的时间t=t1-t2,由速度公式得,在s1和s2两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v1=s1t1,v2=s2t1-t2。答案:(2)让小车从斜面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直到撞上挡板,测出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t2(4)s1t1s2t1-t2【知识

32、拓展】(1)在探究过程中,注意操作要规范,对数据的测量和记录要实事求是。(2)在探究时,不一定所有情况下的路程都要用刻度尺来测。例如,学校操场的跑道长是已知的,不需要测量。再如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通过的路程,可以用里程表在终点的里程数减去在起点的里程数来获得。(3)在用公式v=st计算速度时,注意v、s、t的对应关系,不要“张冠李戴”。【培优训练】(2014西安高新一中期中)“区间测速”目前在全国大部分高速路实行。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

33、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30km,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的速度为100km/h,通过监测点B的速度为11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1)原来监测的方法是监控探头判断通过监测点时的车速。如果按原来的方法,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判为超速?(2)通过计算说明,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会不会被判为超速。(3)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劝导驾驶员不要超速行驶,请你设计一条劝导语。 【解析】(1)因为vA=100km/h120km/h,vB=110km/h120km/h,该轿车超速。答案:(1)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不

34、会被判为超速。(2)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会被判为超速。(3)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请勿超速行驶。课时提升作业(五)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3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解析】选C。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敲击水瓶琴,水瓶振动发出声音;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振动发声,只是声音没有被传播出来;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不会产生声音;吹着的哨子,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2.(2014黄冈实验月考)下列几种现象中,可说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的是()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鱼被岸上说话的声音

35、吓走C.在岸上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D.波浪拍击海岸发出的轰鸣声【解析】选B。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和在岸上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以及波浪拍击海岸发出的轰鸣声都是通过空气传播进入人耳的;水中的鱼听到说话声是通过水这种液体传播的。故选B。3.(2014田坝二中期中)一些人对声现象有如下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A.声速在各种介质中都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空气是一种传播声音的介质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解析】选C。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人说话是靠声带振动发声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在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

36、气体中最慢。故选C。4.在探究“声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解析】选B。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是音叉的振动非常微小,用肉眼看不清,为了把这个振动放大,把一个乒乓球靠近音叉,我们可以通过乒乓球被弹起的现象间接观察音叉的振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0分)5.(2014陕西窑店期末)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停止,锣声消失。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若不使用无线电装置,即使相距很近

37、也无法交谈,这是由于中不能传声。【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锣发声时,锣面振动,当用手按住锣面时,锣面停止振动,所以不再发声。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处在真空中,真空不能传声。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若不使用无线电装置,即使相距很近也无法交谈。答案:振动真空6.如图(包括对应的描述)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观察图中三幅图可知,当它们在发声的时候,都能使紧靠它们的物体振动,这说明,它们在发声的时候,自身都是在振动的。答案:振动【知识拓展】关于“声音的产生”注意两个问题(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

38、可以振动发声。7.(2013吉林中考)考场上,监考老师宣读考生守则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产生并通过传入考生耳中的。【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都可以传播。老师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答案:振动空气三、简答题(4分)8.王聪和李明在学过有关声的知识之后,做了一个实验:王聪在装满水的长铁管一端用锤敲击一下,李明在另一端一只耳朵靠在铁管上,你认为李明最多能听到几次响声?分别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播到耳朵中的?【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敲击声可以沿铁管、水和空气传播,由于铁管传播声音的速度最快,水其次,空气最慢,所以沿铁管传播的声音最

39、先到达人耳,沿水传播的声音第二到达人耳,沿空气传播的声音最后到达人耳,李明会听到三次响声。答案:李明最多能听到三次响声传播介质分别是铁管、水、空气。四、实验探究题(4分)9.(2014苏州十中调研)将一只闹钟放进密封的玻璃罩中,然后逐渐往外抽气,我们听到闹钟声越来越(选填“强”或“弱”)。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但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的B.用实验直接证实的C.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D.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的实验探究。在抽气的过程中

40、,玻璃罩内的空气减少,所以声音传播的介质减少,因此听到声音越来越弱;由于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按照当不断地将罩内的空气向外抽时,闹钟的声音将逐渐变弱,可推知当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时,将听不到声音,所以这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答案:弱D五、计算题(6分)10.八年级一班同学在国庆期间到某大山游玩,小黄在半山腰发现了一个山洞,几个同学都围在洞口,出于安全考虑,他们不能随便进去,但很想知道山洞大概有多深,这时,小黄盯住手表(电子表)朝洞内大喊一声,正好4 s后听到比较清楚的回声,请你计算这个山洞的深度。(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解析】本题考查回声的有关计算。朝

41、洞内大喊一声到声音被反射回来用时4 s,故声音传播到洞最深处的时间是124 s=2 s,山洞的深度s=vt=340 m/s2 s=680 m。答案:680 m【易错警示】利用回声测距的要点声音发出开始计时,收到回声停止计时,算出的路程是声音往返的路程,是距离的2倍。【培优训练】(2014苏州十中调研)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 m间的通话,这表明固体(选填“能”或“不能”)传声。(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金属丝比棉线传声效果(选填“好”或“不

42、好”)。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4)如果在用“土电话”远距离通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解析】(1)细棉线是固体,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 m间的通话,说明固体能传声。(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说明金属丝比棉线传声效果好。(3)细线被捏住,就停止了振动,声音就无法通过细线传播了,所以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棉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4)如果线没有拉直,那么由于线是松软的,振动会

43、被棉线上的空隙吸收,从而无法传递振动,另一方就听不到声音。答案:(1)能(2)好(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阻断(4)不能课时提升作业(四)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1.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其目的是()A.为了理解所提出问题的意义B.为了提出自己的观点C.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D.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解析】选D。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首先是提出问题,再进行猜想、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然后是进行具体的实验和收集证据,目的就是为了证明提出的问题是否正确。2.(2014武汉二中月考)如图所示,下

44、列各图是利用每秒闪光30次的照相机拍摄到的4个物体的频闪照片,图中箭头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其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 【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速度变化情况的判断。A、B选项物体在相等的时间里运动距离不同,所以速度在变化,不是匀速直线运动;C选项物体运动方向在不断变化,不是直线运动;D选项物体在相等的时间里运动距离相同,且运动方向不变,所以是匀速直线运动。故选D。3.某同学为测自己步行的平均速度,他在400m跑道的起点处从10:10开始计时,走到终点时,表针指到10:20,则该同学在此段的平均速度是()A.12m/minB.20m/minC.60m/minD.40m/min【解析】选D。本题

45、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由题意可知,该同学步行距离s=400m,步行时间t=10min,代入平均速度公式v=st=400 m10min=40m/min,故选D。4.(2014长春联考)一个足球在草坪上沿直线运动,速度越来越慢,如图所示,测得AB的长度等于BC的长度。它通过BC段所用时间为0.5s,BC段长度为3m,则该足球从A经B到C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A.7m/sB.6m/sC.4m/sD.无法确定【解析】选A。本题考查估测平均速度。由题意知:AB=BC=3m,足球由A运动到C,速度越来越慢,tBC=0.5s,所以tABtBC,tAB0.5s,tAC=tBC+tAB=0.5s+tAB6

46、m1 s=6m/s。因此足球的速度可能为7m/s。故选A。5.(2014黄冈浠水期末)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抓住以下关键点:(1)确定两人s-t图像的形状,判断图像是否为过原点的直线。(2)确定前2s内两人通过的路程。(3)确定全程两人通过的路程及其所对应的时间。【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速度的理解。由题图可以看出小明做匀速直线运动,小华做变速直线运动;在前2

47、s内小华通过的距离大于小明通过的距离,所以小华跑得快;在全程中两人通过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是相等的,所以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3分,共9分)6.(2013安顺中考)小明在体育毕业考试中,50m跑的成绩是8.0s,他的平均速度是 m/s。【解析】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路程s=50m,所用时间t=8.0s,则他的平均速度v=st=50 m8.0 s=6.25m/s。答案:6.257.小雨以2m/s的速度沿着平直马路向前走,远远看到前方400m处叶子姐姐正朝他跑来,叶子姐姐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则他俩经过s相遇。【解析】本题考查读图及速度的计算。由图像可知叶子姐

48、姐的速度是6m/s,若以小雨为参照物,则叶子姐姐向小雨靠近的速度v=2m/s+6m/s=8m/s,故相遇时间t=sv=400 m8 m/s=50s。答案:508.(2014河南双语月考)一小车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0.6s开始刹车,又经过4.4s滑行52m后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停车,车的平均速度是。【解析】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由v=st得,0.6 s汽车行驶的路程为s1=vt1=30m/s0.6s=18m,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的总路程s=s1+s2=18m+52m=70m,所用总时间t=t1+t2=0.6s+4.4s=5s,则车的平均速度v=st=70

49、m5 s=14m/s。答案:14m/s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9.(6分)如图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做的是(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小球从D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是m/s。【解析】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及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由图可知,在相等的时间内小球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小球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从D到F,由图中刻度尺可读出DF间的距离s=12.50cm-4.50cm=8cm=0.08m,小球运动的时间t=0.4s,则小球的平均速度v=st=0.0

50、8 m0.4 s=0.2 m/s。答案:变速直线0.210.(10分)(2014江西上饶质检)如图所示,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释放,沿斜面滑下直到撞上挡板的过程中,小洪用刻度尺和停表分别测出小车在s1及s2两段路中的平均速度v1和v2。下面是小洪写出的实验的主要步骤和计算v1、v2的公式,请你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1)把挡板放在C处,让小车从斜面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直到撞上挡板,用秒表测出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t1;(2)把挡板放在B处,;(3)用刻度尺分别测出AC段路程s1和BC段路程s2;(4)由v=st计算出平均速度分别为:v1=,v2=。【解析】本题考查速度变化的实验探究。

51、用刻度尺测出s1和s2,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用秒表测出小车从A点到C点的时间t1和从A点到B点的时间t2,则在s2段上下滑的时间t=t1-t2,由速度公式得,在s1和s2两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v1=s1t1,v2=s2t1-t2。答案:(2)让小车从斜面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直到撞上挡板,测出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t2(4)s1t1s2t1-t2【知识拓展】(1)在探究过程中,注意操作要规范,对数据的测量和记录要实事求是。(2)在探究时,不一定所有情况下的路程都要用刻度尺来测。例如,学校操场的跑道长是已知的,不需要测量。再如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通过的路程,可以用里程表在终点的里程数减去在起点的

52、里程数来获得。(3)在用公式v=st计算速度时,注意v、s、t的对应关系,不要“张冠李戴”。【培优训练】(2014西安高新一中期中)“区间测速”目前在全国大部分高速路实行。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30km,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的速度为100km/h,通过监测点B的速度为11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1)原来监测的方法是监控探头判断通过监测点时的车速。如果按原来的

53、方法,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判为超速?(2)通过计算说明,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会不会被判为超速。(3)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劝导驾驶员不要超速行驶,请你设计一条劝导语。 【解析】(1)因为vA=100km/h120km/h,vB=110km/h120km/h,该轿车超速。答案:(1)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不会被判为超速。(2)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会被判为超速。(3)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请勿超速行驶。温度测试题(附解析新人教版)1.2013年12月15日,“玉兔号”月球车顺利抵达月面。月球表面的最低温度可达到-183,-183读作()A.零

54、下183摄氏度B.摄氏负183度C.零下摄氏183度D.183摄氏度【解析】选A。温度单位是,读作摄氏度,正负数表示的意义是零下温度记为负,零上温度记为正,故-183读作零下183摄氏度或负183摄氏度。2.关于温度计的使用,图中正确的是()A.和B.和C.和D.都正确【解析】选B。本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了被测液体,操作错误;操作符合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操作正确;玻璃泡接触到容器底,操作错误;和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不垂直,操作错误;视线与温度计垂直,符合读数方法,操作正确。所以操作正确的是和。故选B。3.气象学里的日平均温度,是一天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如果某地某日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