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1.2声音的发生与传播》教案 浙教版_第1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1.2声音的发生与传播》教案 浙教版_第2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1.2声音的发生与传播》教案 浙教版_第3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1.2声音的发生与传播》教案 浙教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节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了解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 5常识性了解回声和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能力目标: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情感目标:1体会从实验得出结论,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3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德育教育。教学重点: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学难点:空气中声波的物理图景建立。一、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兴趣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教师:优美悦耳的声音可以使人产生恬静的美感和愉悦的

2、情绪,它们就像看不见的特殊养分,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正是这些声音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生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是人们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今天我们研究的主题是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二、探究性活动一:声音的发生这个活动过程分为三个步骤进行:探索性活动小结事例交流。1探索性活动:声音是怎么产生的?组织学生活动:1、让橡皮筋、音叉等物体发出优美的声音。2、观察橡皮筋发声时在做怎样的运动?3、敲音叉的时候,听到什么?触摸音叉感觉到什么?手捏住音叉时,声音还有吗? 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 思考: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活动:用桌上的器材研究如何发声,教师参与讨论。然后教

3、师请学生代表上台表演研究结果,对独特的发声方法赞赏和鼓励。并对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共同体验:用手触摸喉部,发Good afternoon,We are the best的音,感觉声带的振动。 设疑:是不是物体发声就一定在振动?教师演示:敲响音叉并靠近乒乓球,学生观察,得出结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从上述事例中你能否总结出一种“验证难以觉察的物体运动”的方法?2小结:在以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物体发声的原因(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3交流:介绍一些比较奇特

4、的发声方法吗?例如蝉是怎么发声的?蜜蜂发出“嗡嗡”声是怎么回事?青蛙怎么发出“呱呱”的声音;古董唱片机的发声。请学生简单分析,并小结。三、探究性活动二:声音的传播疑问:声音是靠什么从声源传到人的耳中的?猜想:声音的传播可能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1、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大家一起出谋划策,想一想这个实验怎样做?怎样实现没有空气的状态?学生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需要提供一个真空的环境,把一个发声体(例如小电铃)放入这样的环境里,前后对比。实验:由于实验器材的局限性,这个实验作为演示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对比:(1)抽去空气前和抽气后铃声的对比(2)抽气后再放人气体,两种情况铃声的对比。及时纠正猜

5、想的谬误,最好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正确结论。2、声音能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问:声音只能在气体中传播吗?你能列举生活事例或实验方案来支持固体、液体可以传声这个观点?学生:举例 活动:1、两个学生合作,一个学生轻敲桌面或抓桌子,另一个学生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感受听到的声音。再把两张桌子分开一条缝,进行实验,前后对比。2、土电话3、小结:教师:从以上的活动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四、声波1、声音的传播形式设疑:人能听到声音,动物也能听到声音,就连蜡烛也能闻乐舞动,你们相信吗?实验:当口径较大的音箱喇叭对着

6、邻近的烛焰播放音调很低的声音时,喇叭将会发生什么现象?烛焰将会发生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什么?出示图片并讲解:一块石头扔进水中,点击处水的振动会引起周围水的振动,形成水波。同样,声源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比如在空气中,物体不断振动时,使周围的空气产生疏密的变化向四周传播形成声波。结论:声音是以波的形式通过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的这种波。播放多媒体声波动画:让学生有初步的感性认识。2、声波:物质世界的魔术师问:根据你所了解的,你知道声波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运用吗?你能简单说说其中的原理吗?(学生举例)教师:借助影片简单介绍。3、憧憬未来不久,你也许会听到这样的话:“把音量开小点儿,否

7、则冰箱里的东西全要冻上了”。“劳驾,请加大分贝,我想让灯光再亮点儿,因为水上音乐会已达到高潮。”这听起来像痴人说梦,它们会成为现实吗?这个问题要留给那些研究不可见的声波世界的科学家们来解决。也许你们就是实现这个梦的人。五、声速及其影响因素1、情景创设:打雷时,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为什么常常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速度要比光的传播速度小得多,那么声音的速度到底是多少呢?2、显示声速表:让学生快速地熟悉声音在空气、水、钢铁中的传播速度和不同温度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设疑: 我们要学会收集信息,你能从以上表格中得出什么信息?(提示:同一介质,不同温度;同一温度,不同介质)结

8、论: 1、在温度相同时,声速:V固 V液 V气2、在空气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六、回声1、设疑:声波由声源向外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会怎样?(引出回声并简单介绍)播放有关回声的影片,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没有去过的同学将来有机会到了祖国的首都北京,一定要到天坛好好地感受一下那美妙的回声现象。北京天坛是驰名中外的杰出建筑,她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才能,是我们中国人值得骄傲的地方之一。2、 人听到回声的条件问:我在教室讲话,有回声吗?(有)但我们听不到。如果回声和原声之间的时间差不足0.1秒,人耳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回声和原声就会混合

9、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在教室里讲话要比在旷野里讲话声音要响亮就是这个原因。3、回声的运用:可判定海底的深度,冰山的距离,发现沉船、鱼群及敌人的潜艇等。物体能反射声波,还能吸收声波,特别软的和多孔的材料,吸收声波的效果更好。播音室、录音棚、剧院等处都采用了类似的材料来减少杂音的干扰。4、进行德育教育:回声现象映射的道理:“你的态度决定了环境对你的态度”。七、小结:八、课后思考: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水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敲击一下管子,你认为甲同学可能会听到几次敲击声,为什么?(结论是1次2次3次都有可能,对应情况是:1.短管、2.长管无水、3.长管有水。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开放性作业:要测声速,必须知道哪些量?你准备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些量?需要用到哪些器材?设计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并实际测量。板书设计:第二节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一、声音的产生:一切发生的物体都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