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册《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教案6 浙教版_第1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教案6 浙教版_第2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教案6 浙教版_第3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教案6 浙教版_第4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教案6 浙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科学探究 教学设计( 第一章第七节) 教学目标1、 通过对“天花和牛痘的故事”的论述,知道科学家探究的一般方法,再通过对“录音机为什么没有声音”的探究,能让学生明白科学探究并不难。2、 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建立假设,并设计方案,亲自动手实验等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3、 通过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和对实验进行观察,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4、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明确分工、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教学重点体会、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引导学生主动设计实验方案教学难点学生实验时的组织和调控及对学生适时适当的引导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电

2、脑实物投影仪;家蚕(五龄蚕);录音机一台;录有“蚕花娘娘的由来”的故事磁带,并把磁带弄成卡带;实验报告单(每小组一份)。学生准备:分组(四人一小组,选出小组长及记录员);预习“科学家与科学探究”,大致了解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采集各种绿色植物的茎或叶;黄瓜、青菜等蔬菜叶;梨、苹果等水果;桑叶。课时安排1课时课 型小组合作探究实验课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一、 科学家进行的科学探究:1、指出(板书):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探究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很重要的方式。2、你知道科学家怎样进行探究的吗?3、板书科学家探究过程。学生归纳天花和牛痘的故事中琴纳医生进行探究的过程。因为天花和牛痘

3、的故事学生在课前早已看熟,所以直接让学生来归纳琴纳医生的探究过程。二、 我们进行的探究:1、设问:科学探究只是科学家的事吗?你们会探究吗?2、我们一起来探究(教师拿出磁带):徐丹同学有一个故事录在磁带里,要我带给大家,同时有个问题要大家用探究的方法帮她解决。3、把磁带放入录音机,按播放键,等待一段时间,录音机还是没有声音,教师装作很着急的样子。“怎么回事呢?同学们,你们说录音机为什么放不出声音呢?”4、同学们刚才讲了许多原因,那你们知道如何来找到真正的原因吗,怎么样来试?5、教师在学生指引下进行排查故障。当试另一盒磁带有声音说明是原先磁带问题,让一学生检查一下磁带。发现原因后进行修理。谢谢这位

4、同学。5、 指出刚才大家其实已经进行了一次科学探究,让学生小结一下刚才发生的事件过程。板书我们探究过程。指出:科学探究并不神秘,它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只要我们学会观察,善于质疑,勤思考,多动手,就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和创造。我们可以接下去听故事了。回答。做好听故事的准备。替老师着急,竭力想帮助老师解决遇到的情况。(可能是音量没开,可能是可能是可能是)学生回答。(线有没有连好,调大音量、用另一盒磁带试试)学生找到原因(卡带)并把磁带修好。小结我们这次探究的过程学生能知道科学探究并不是科学家的事,有急于想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教师设置两个悬念:一是由徐丹带来的故事和问题是什么?依着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

5、,教师顺势设置第二个悬念,录音机放不出来,要学生来帮帮忙,这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次科学探究。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出我们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并指出:科学探究不神秘,我们也能做到,关键是要多观察,多质疑,多思考,多动手。一定会有收获和创造。享受刚才这次探究的收获开始听故事。三、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1、 插放录音:蚕花娘娘的由来(内容见附件一)。2、指出徐丹同学提出的问题:蚕是不是只吃桑叶?3、要求每小组展示课前采集的成果。4、要求每小组结合本组所采集的材料讨论并设计出实验方案。5、展示几个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6、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提示实验注意的细节。7、准备发放家蚕,要求学生完成实验

6、,教师个别小组指导。8、展示学生实验报告单。9、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板书: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听故事(也可以看大屏幕上的文字。)知道徐丹同学提出的问题。展示采集报告。小组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记录员完成实验报告单第一、二、三点。(实验报告单见附件二)组长介绍本组方案设计思路,其他组提出改进意见。小组讨论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组长领取家蚕,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员完成实验报告第四、五点。展示实验报告单,组长介绍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记录员完成实验报告单第六点。总结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检验评价、合作交流)享受故事的意境,知道“蚕”和“桑”的由来。顺承提出问题:蚕

7、是不是只吃桑叶?通过展示采集的成果,让学生了解所具有的材料。然后设计出实验方案。记录员记录,组长汇报本组方案,让其他组提出改进意见。然后进一步完善方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感受合作与交流的成功感受。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认识。四、课堂小结。1、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从实验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交流这堂课学到了什么,有何启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五、布置作业。1、实验时出现的不同问题探究。比如:有的小组可能会出现蚕连桑叶也不吃,那就可以布置作业:探究蚕为什么不吃桑叶。2、观察家蚕的生活。完成不同问题的探究

8、。养好家蚕,观察家蚕怎样食桑、如何吐丝结茧等。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板书设计:1、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探究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很重要的方式。2、 科学家的探究: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收集证据作出解释。3、 我们的探究: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作出解释。4、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检验评价 合作交流。附件一:蚕花娘娘的由来故事内容你们好,我是航头初中一(3)班的徐丹,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希望你们能喜欢。并有一个关于蚕的问题想请教你们。我讲的故事是蚕花娘娘的由来。蚕花娘娘也叫马鸣王菩萨或马头娘,在四川和江浙一带,都可见到塑有蚕花娘娘塑像的蚕神庙:

9、是一个骑在白马上的美丽的小姑娘! 传说很久以前,在四川省有一户人家,一天,父亲突然被强盗抓走,不知下落,母女二人非常着急。她的母亲公开宣布说:“如果有谁能平安把她丈夫救回来,就把女儿嫁给他。”刚说完,她家里的白马就挣脱缰绳跑了出去。过了几天,父亲就骑着白马回来了。可父亲不忍心把女儿嫁给一匹马,于是就狠心把马杀死了,并剥下马皮晾在院子里。 一天,当女儿路过时,忽然那张马皮跳起来,卷起她就飞走了。过了一段时间,人们发现在树上有一张马皮,而女儿已变成了蚕,正在不停地吐出亮晶晶的细丝把自己缠起来。又过了几天,女儿骑着马来看望父母,哀痛地说自己已经变成了神仙了,说完就飞走了。 从此,世界上有了一种新的动

10、物,叫做“蚕”。蚕是由“缠”字变化而来的。又因为姑娘是在树上丧失生命的,大家就把这种树叫“桑(丧)”。从此,那个女孩就被当成蚕神崇拜。这就是民间传说的蚕花娘娘的来历。 那么“蚕是不是只吃桑叶”呢,你们能帮帮我吗?谢谢你们!附件二:实验报告单探究 实验报告初一 ( ) 班 第 ( ) 小组 年 月 日小组长实验记录员小组成员一、提出问题二、建立假设实验三、制定计划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四、实施计划根据您所制定的计划做实验,注意观察、调查及收集数据,并实事求是地在下面记录实验结果:五、得出结论六、合作与交流附件三:科学探究课件。教学后记:1、 转变教学观念:科学探究一节的教学策略我前后经历了两次较大

11、的修改。原先是按照书本上的例子按部就班,结果连最基本的教学目标也不能完成。所以我就试着找出更容易探究的实验来代替书本上的探究例子。苦想很久,也想出了好些例子,但最后都被一一否定了。一天,正当我冥思苦想时,有两位学生拿着几只蚕来问我:“老师,蚕是不是只吃桑叶呀?”他们正为这个问题吵着呢。一下子也难住了我,但同时也让我茅塞顿开,这不就能进行一次很好的探究吗? “蚕是从哪里来的?”“我家养的呀!”于是我到班里去一问,居然有十多位同学家都养着蚕呢。科学探究的前一节是时间的测量,为了让学生感受时间的长短,我决定放一首歌让他们估计时间。可是出了点意外,录音机放不出声音,学生在下面就说开了,可能是什么什么原

12、因。我突然想到,这也可以让学生来探究。以上两件小事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科学探究必须来源于生活。我们选用的例子必须站到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是否有必要进行探究,或者说能不能进行探究。第二次修改是把“科学家和科学探究”的预习作为课前准备,大致了解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上课开始只是作一小结。把省下的这部分时间放到了学生实验中去,学生原先只能完成到制定计划这一步,经过调整能够进行一次完整的探究,关键是让学生自己动手了。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实现新课程资源结构和功能上的突破。注重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实践活动为策略,使

13、学生从自己的探索、习得中学会认识并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堂全市公开课能获得较大的认可,我觉得主要是得意于教学观念的转变。2、 本节课得意之处:探究“录音机为什么放不出声音呢”悬念设置较自然,效果也很好。力求知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基本环节)的展开源于实际生活(蚕是不是只吃桑叶),重在自行探究(设计方案,动手实验),止于问题的解决和拓展(蚕为什么不吃桑叶,蚕的生活)。我本身就按照科学探究的思路上“科学探究”,引发学生积极的认知感应并适时加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同时,注重策略归结。3、 本节课不足之处:蚕是对环境很敏感的动物,对于在课堂上会出现有的蚕不吃桑叶的情况已经考虑到,但还是让这一组学生对“蚕是不是只吃桑叶”作探究。这样就没有实际意义了,学生也不能完成了。4、 学生的感受:学生对于这堂课十分新奇,很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认为有趣,特别是家里养蚕的同学回家更是把课堂里的一些情况告诉了家人,课后,把老师赠送的家蚕当成了“宝”,都表示要很好的饲养下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