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培训资料.ppt_第1页
职业卫生培训资料.ppt_第2页
职业卫生培训资料.ppt_第3页
职业卫生培训资料.ppt_第4页
职业卫生培训资料.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职业卫生培训资料,工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 1.噪声。 2.粉尘。 3.高温。 4.化学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氯化氢、氢氧化钠、液氨、联氨、氯气、硫酸、六氟化硫、氟化物、氢气、柴油、硫化氢、酚等)。 5.工频电磁场。,危害后果:,1.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噪声对人体的作用可分为特异性作用(对听觉系统)和非特异作用(对其他系统)两类。对听觉系统的损害表现为暂时性听阈位移,永久性听力损伤甚至噪声聋。长期接触噪声可引起头痛、头晕、耳鸣、心悸与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综合症。在噪声作用下,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发生变化,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增高。噪声还可能影响

2、消化系统的功能状态,表现为胃肠功能紊乱、消化功能减弱、食欲减退等。此外,长期接触噪声还会使人产生苦恼、心情烦躁不安等心理异常表现。 2.粉尘对人体的危害 粉尘可刺激眼睛、皮肤、呼吸道、使皮肤干燥、眼睛不适,吸入可致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引起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肺炎等。长期反复吸入可引起尘肺等。 3.高温对人体的危害 高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只要是引起体温调节和水电解质代谢为主的全身性变化,出现以循环系统及中区神经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中暑性疾病,也称急性热致疾病,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 4.化学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本项目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化学毒物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

3、化氮、二氧化氮、氯化氢、氢氧化钠、液氨、联氨、氯气、硫酸、六氟化硫、氟化物、氢气、柴油、硫化氢、酚等。,(1)一氧化碳 急性co中毒是吸入高浓度co后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急性co中毒起病急、潜伏期短。轻、中度中毒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心悸、恶心、呕吐、四肢乏力、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但昏迷持续时间短,经脱离现场进行抢救,可较快苏醒、一般无明显并发症。重度中毒者意识障碍程度达深昏迷或去大脑皮质状态。 (2)二氧化硫 轻度中毒发生流泪、畏光、咳嗽、声音嘶哑,甚至有呼吸短促、胸痛、胸闷,严重者可在数小时内发生肺水肿。长期吸入低浓度的二氧化硫可出现头昏、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常有鼻炎

4、、咽喉炎、支气管炎、嗅觉和味觉减退等。 (3)一氧化氮、二氧化氮 急性吸入可致急性肺水肿、化学性肺炎和化学性支气管炎。长期接触较低浓度氮氧化物可有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引起慢性咽喉炎、支气管炎和肺水肿。 (4)氨 主要损伤呼吸系统,可伴有眼和皮肤灼伤。轻度中毒表现为可咳嗽、胸闷,中度中毒表现为持续剧咳、气短、呼吸困难,重度中毒可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紫绀、血痰和伴有大量泡沫,甚至出现昏迷、休克、呼吸心跳停止。眼接触液氨或高浓度氨气可引起灼伤,严重者可发生角膜穿孔。皮肤接触液氨可致灼伤。 (5)联氨 主要损害呼吸系统,对皮肤黏膜有刺激腐蚀作用。急性中毒:吸入数小时后,出现头昏、头痛、乏力、恶心、呕吐

5、及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流泪、眼胀,咽痛、咳嗽,伴呼吸困难,重者可引起肺水肿。有时发生肝功能异常和贫血。慢性影响:主要表现类神经症、贫血及肝功能障碍。皮肤:直接接触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和过敏性湿疹样皮损。,(6)盐酸(氯化氢) 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急性中毒出现头痛、头晕、呼吸困难、胸闷等,严重可引起化学性肺炎等。长期接触较高浓度可造成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等。 (7)氢氧化钠 经常接触氢氧化钠皮肤接触可引起灼伤。溅入眼内,可发生结膜炎、结膜水肿、结膜和角膜坏死,严重者可致失明。 (8)硫酸 吸入高浓度硫酸雾能引起上呼吸道刺激症状,严重者发生喉头水肿、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甚至肺水

6、肿;皮肤接触硫酸后刺痛,如不及时清洗,则会破溃;溅入眼内,可引起结膜炎和水肿,角膜混浊以至穿孔。长期接触硫酸雾工人,可有鼻粘摸萎缩伴有嗅觉减退或消失,慢性支气管炎和牙齿酸蚀症。 (9)氯气 氯是强烈的刺激性气体。氯气刺激反应可出现一过性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急性轻度中毒表现为支气管肺炎或支气管周围炎,重度可有严重窒息、昏迷及出现严重并发症。长期接触可引起呼吸道、眼结膜、皮肤刺激。皮肤暴露部位有烧灼发痒感。 (10)六氟化硫 纯品基本无毒。如混杂低氟化物、氟化氢,特别是十氟化硫时,则毒性增强。 (11)氟化物 氟化物除引起对粘摸、皮肤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外,在体内可干扰多种酶的活性。生产中吸入较高

7、浓度的氟化物气体或蒸气,立即引起眼、鼻及呼吸道粘摸的刺激症状,有咳嗽、咽部灼痛、胸部紧束感等。重者可发生化学性肺炎、肺水肿或反射性窒息等。,(12)硫化氢 主要损害中枢神经、呼吸系统,刺激粘膜。急性中毒出现眼刺痛、羞明、流泪、结膜充血、咽部灼热感、咳嗽等,继之出现明显的头昏、头痛、乏力等症状,并有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或有急性气管之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重者出现急性支气管肺炎、肺水肿,甚至昏迷多脏器衰竭。高浓度可引起“电击样”死亡。长期低浓度接触可有头痛、头昏、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类神经症表现,及多汗、手掌潮湿、皮肤划痕征阳性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13)柴油 吸入柴油的雾滴可致吸入性肺炎。

8、皮肤接触可致接触性皮炎,多见于两手、腕部与前臂。 (14)酚 皮肤接触苯酚,早期呈灰白色,不久变成褐色的痂,最后腐离,留下淡棕色的表面。苯酚具有局部麻醉作用,因此在感觉到疼痛之前就能引起广泛损伤。留于皮肤上的苯酚会迅速穿透皮肤,导致细胞坏死,如果受累面积较大,可有立即死亡的危险;急性中毒表现有意识障碍、呼吸抑制、抽搐,常伴有肾功能衰竭。吸入高浓度蒸气可引起头痛、头昏、乏力、视力模糊、体温及血压下降、肺水肿、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常伴肝、肾损害。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出现烧灼痛,呼出气带酚气味,呕吐物或大便可带血,可发生胃肠道穿孔,并可出现休克肺水肿肝或肾损害。一般可在48小时内出现急性肾功

9、能衰竭。眼接触可引起灼伤。 5.工频电磁场对人体的危害 工频电磁场是极低频电磁场范畴,主要以电场辐射形式作用于人体。据有关的调查资料显示:长期暴露于极低频电磁辐射可致儿童白血病、成人脑瘤和乳腺癌发病率增高,对长期暴露于工频电磁场辐射的维修,巡检作业人群调查发现神经衰弱症候群如头痛、失眠、心悸的发生率增加,心电图出现P-R时间延长、间期缩短以及外周血微核有所增高等改变。,防护措施:,1.噪声的防护措施 (1) 控制和消除噪声源:如用低噪声的焊接代替高噪声的铆接,用无声的或低噪声的工艺和设备代替高噪声的工艺和设备。 (2) 更新设备:对老企业已有的设备,应从实际出发,采取消声、 吸音、隔声和隔振等

10、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控制噪声的传播和反射。 (3) 进行健康教育,加强个体防护,工人现场操作时要配带耳塞或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以减轻噪声危害。 (4) 加强噪声监测,监督检查预防措施执行情况及效果。我国2002年公布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规定,工作场所操作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8小时,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为85dB(A)。 (5)定期对接噪工人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听力损伤,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2.粉尘的防护措施 防尘八字经验:即“革、水、密、风、护、管、教、查”。 (1)“革”。即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革,这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 (2)“水”。即湿式作业,是一种经济易行,能防止粉

11、尘飞扬的有效措施。水对绝大多数粉尘具有良好的抑制散发性能,粉尘被湿润后就不易在空气中飞扬。 (3)“密” 、“风”。即密闭尘源及通风抽尘。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应采取密闭独风除坐方法。凡能产生粉尘的设备都应尽可能密闭,并和局部抽出式机械通风相结合,使密闭系统内保持一定的负压,防止粉尘外漏。密闭设备的体积尽量小,以便于观察和操作,以及易于拆除和安装;操作口应尽量有一定的控制风速,一般为25米秒;通风管道不宜过长或过于复杂;保持一定的风速,一般以45个吸尘口连在一起比较合适。 (4)“护”。即个人防护。个人防护是一个辅助措施,在粉尘浓度暂不能降到容许浓度以下时,个人防护是重要的防护措施。 (5)“

12、管”。即维护管理,建立各种制度。防尘设备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管理,触物作业厂矿要有防尘毒设备的专业维护队伍,要建立、健全各种防尘制度,防尘毒工作的好坏,要作为考核工厂、车间的标准。 (6)“教”。即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职工对防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搞好防尘工作的自觉性。 (7)“查”。即及时检查、评比、总结、定期测尘和健康检查。在研究、布置、检查、总结生产工作的同时,要研究、布置、检查、总结防尘工作(建立粉尘监测制度,定期测定尘毒点的粉尘浓度),对劳动条件和防尘措施效果进行评价,组织医务人员对工人进行定期体检,了解矽肺发病情况,以便为进一步做好防尘工作提高科学依据。,3.高温的

13、防护措施 (1)改革工艺过程,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改进生产设备,消除或减少高温、热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减轻劳动强度,是改善高温作业劳动条件的根本性技术措施。 (2)减少热源对人体的作用 1.合理布置和疏散热源。大量散热的热源(如散热设备、热物料等)应尽量 放在车间外面;温度很高的产品和半成品应及时运出车间,或尽可能堆放在车间 的下风侧。 2.隔热。一般利用水和导热系数小的材料进行隔热。 (3)通风降温 1.自然强风。利用风压和温压(热压)的作用,使空气流动而进行换气。主要设施有天窗、排气罩等。凡在生产过程中对温、湿度和风速要求不严的车间,应首先充分利用自然通风。 2.机械通风。常用的设备有吊

14、扇、座扇、空气淋浴装置和空调机等。,4.化学毒物的防护措施 (1)技术革新与工艺改革 进行技术革新和对工艺进行改革,不仅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也是改善劳动条件的根本措施。 1.工艺改革 2.隔离操作和自动控制 (2)以无毒、低毒的物料或工艺代替有毒、高素的物料或工艺。以无毒代替有毒物料是从根本上解决防毒问题的办法。 (3)生产设备密闭化。管道化、机械化。采用密闭生产设备或将敞开式生产过程密闭,是防止有害物质扩散的有效措施。 (4)通风排毒和净化回收。通风排毒包括局部排风、局部送风和全面通风换气三种形式。局部排风可以将有害物质在污染源附近排出,防止有害物质的扩散;局部送风可以保证人的呼吸道附近

15、空气纯净;全面通风换气可以改善整个作业场所的空气质量,净化回收可以有效地控制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防止二次污染,同时可以回收有用的物质。 (5)个人防护及个人卫生 个人防护也是工业防毒的一种辅助措施。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个人防护用品包括防毒口罩、个人防护装具和防护服装。按防护方式可分为:呼吸保护与皮肤保护兩大类。,5.工频电磁场的防护措施 (1)一般来说,作业人员所处环境的电磁场强度超过国标限值或者作业人员所处环境的电磁场强度未超过国标限值,但与此限值比较接近,而作业人员又需要长时间在此环境工作时,都应考虑采用辐射防护用品。选用个体防护产品时,应首先确定电磁辐射的衰减度,然

16、后,参照各种产品说明中对电磁波的衰减参数,确定使用何种形式的防护用品。降低电磁辐射方面的个体防护用品主要包括防护服装、防护眼镜及辐射防护屏。 (2)对电磁辐射区内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 。 1. 推测或检测到射频功率密度超过50W/cm2的区域,应认为是电磁辐射潜在危险区。 人员容易误入的危险区域应设有警告标记。除非有紧急情况,凡经计算或用场强计测量超50W/cm2的区域,不允许人员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 2.应防止大功率信号发生器在试验过程中放电,因为它将对其周围区域 内产生大于50W/cm2的电磁辐射。在做此类操作时,应用假负载或其它吸收材料吸收其能量。 3. 应利用保护用品使辐射危害

17、减至最小。必须保证在发射天线射束区内工作 的维护人员穿好保护服装。 4.应该禁止身上带有金属移植件,心脏起搏器等辅助装置的人员进入电 5.应给受到辐射源,电磁能和高压装置辐射的人员作定期身体检查。,二.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及缓解心理压力的办法.,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 1 工作时间长:一般人正常工作时间为8-10小时,此为人体健康的合理负荷量。如果长期工作12小时以上,就对人体产生压力。2 极度失落:每一个人的一生中,总是会遭受许许多多的不如意,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足够的解决能力,因而会产生失落感。由失落感所衍生的情绪反应,会使人产生悲观、失望、没有信心,甚至愤世嫉俗的心态。事业的压力对中、青年的人

18、危害最大。经受不住这种压力,往往会有失落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灰色心理。3 难耐高压:人的性格和时代的特征联姻,孕育出了竞争。长期处在白热化竞争的气氛中,会使他心理极度紧张、苦闷和失望,致使情绪跌宕。当不堪忍受这种超负荷的精神压力时,自己往 往就不能把握自己而失去自控力。4 家庭危机:工作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价值取舍、感情投向都可能隐藏和引发家庭危机。即使在没有冲突理由的情况下,压力也会通过家庭降临到你头上。这使许多人终日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有时又心情焦躁、心烦意乱。5 疾病打击:疾病最容易使人思想消沉,有的还会失去生活的信心。疾病的压力来自于失去健康身体的忧患,失去康复信心。6 贪欲过高:如果对金钱、财富之类心存过高欲望,那就是贪心,使你轻松的大脑神经长期紧张,正常的心脑运动加快,产生一种与正常生理机能不协调的节拍,就会伤脑、伤心神、伤体。,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 1、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压力。在充满竞争的都市里,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各种压力。可是,压力可以是阻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