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非参数检验1.ppt_第1页
第九章 非参数检验1.ppt_第2页
第九章 非参数检验1.ppt_第3页
第九章 非参数检验1.ppt_第4页
第九章 非参数检验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第九章 非参数检验,E-mail:,E-mail:,第一节 非参数检验,一、非参数检验 不需要根据总体的分布及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称为自由分布的非参数检验方法。,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假设检验,E-mail:,第一节 非参数检验,二、特点 不需要严格的前提假设 特别适用于顺序资料(等级变量) 适用于小样本,且计算简明、迅速 不足-未能充分利用资料的全部信息,E-mail:,第二节 符号检验,一、符号检验 通过对两个相关样本的每对数据差数的符号(正号或负号)的检验,来比较这两个样本差异的显著性。,二、基本思想 若两个总体差异不显著,则两样本差值的正负号应大致各占一半,即中位

2、数是0。,E-mail:,三、符号检验法的步骤: 标记出每对数据之差的符号,正号个数记为n+,负号的个数记为n-,(显然差值为0的不计算在任何一个中),这两数中最小者记为r,两数之和记为N,即: N = n+ + n-;r = min(n+,n-) 分两种情况进行检验:,第二节 符号检验,第二节 符号检验,(一)小样本情况( n25 ,可用查表法) 例9-1 将三岁幼儿经过配对而成的实验组实施五种颜色命名的教学,而对照组不施以教学,后期测验得分如表9.1所示。问进行教学与不进行教学,成绩是否有显著差异?,E-mail:,第二节 符号检验,解:(1)提出假设 H0:P(XiYi)P(XiYi)

3、H1:P(XiYi)P(XiYi) (2)求差数并记符号 XiYi记为“+” XiYi记为“-” XiYi记为“0” n+7,n-3, 差数为0不予考虑,r3,E-mail:,第二节 符号检验,(3)确定检验形式 (4)统计决断 nn+n-7+310、=0.05 r0.051,r31r0.05 p0.05 实际的r值越大于r的临界值,差异越不显著 符号检验表是单侧检验表,进行双侧检验时,显著性水平应乘以2,E-mail:,第二节 符号检验,(二) 大样本情况(n25) 例9-2 在教学评价中,要求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七点计分评价(1-7分),下面是某班学生对一位教师期中与期末的两次评价结果,试

4、问两次结果差异是否显著。,E-mail:,解:(1)提出假设 H0:P(XiYi)=P(XiYi) H1:P(XiYi)P(XiYi) (2)选择检验统计量并计算其值 XiYi记为“+” XiYi记为“-” Xi=Yi记为“0” n+=8,n-=19, n=n+n-=8+19=27 差数为0不予考虑,r=n+=8,E-mail:,第二节 符号检验,二项分布若以正态分布来处理,校正公式为:,题中:n+8、n-19 n=n+n-=8+19=27 r=8 由于827/2,校正公式检验统计量的值为,当rn/2时,则r-0.5 当rn/2时,则r+0.5,E-mail:,第二节 符号检验,(3)确定检验

5、形式 (4)统计决断 在0.05水平上接受H0,而拒绝H1,优点:无需做任何假定,计算简便迅速 缺点:只考虑符号的正负,不考虑差数数值的大小 小样本采用符号检验(符号检验的精确度,只是t检验的60),E-mail:,符号秩次检验法是通过对两个相关样本的每对数据之差的符号(正号或负号)及等级进行检验,以比较这两个样本所代表的总体的差异显著性。 其基本思想是:若两总体差异不显著,则两样本的正负向差值的等级之和应大致相等,即分布对称,且中位数为0。,第三节 符号秩次检验,E-mail:,第三节 符号秩次检验,符号秩次检验法 别称:符号等级检验法 添号秩次检验法 一、小样本情况( n25,采用查表法)

6、 例9-3 现对例9-1进行符号秩次检验。 解: (1)H0:P(X1X2)=P(X1X2) H1:P(X1X2)P(X1X2) (2) 求差数的绝对值,E-mail:,第三节 符号秩次检验,(3)编秩次,E-mail:,第三节 符号秩次检验,(4)记号 按差数的正负,给秩次记上“+”或“-”号 (5)求秩和 正秩和T+7+2.5+5.5+9+5.5+8+1047.5 负秩和T-2.5+1+47.5 较小的秩和用T来表示 T7.5 (6)统计决断,E-mail:,第三节 符号秩次检验,查符号秩次检验表(附表14) 双侧T的临界值T0.058 T7.5*8T0.05,则P0.05 结论:对于三岁

7、幼儿进行五种颜色命名的教学有显著效果。,E-mail:,第三节 符号秩次检验,二、大样本情况( n25时) T的总体平均数为,nn+n-,T的总体标准差为,检验统计量为,(9.2),(9.3),(9.4),E-mail:,第四节 中位数检验,检验方法:将各组样本数据合在一起找出共同的中位数,然后分别计算每个样本在共同中位数上、下的频数,再进行rc表2检验。 一、两个样本中位数的检验 例9-7 某师范学校书法比赛男女得分如下:,问男女生书法比赛成绩是否有显著差异? 解:(1) H0:男女学生的比赛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 H1:男女学生的比赛成绩有显著性差异,E-mail:,第四节 中位数检验,(2)

8、求共同的中位数 14,15,16,18,19,21,22,24,25,26,26,27,27,28,28,29,30,30,31,32,36,36,40,41,42,43 中位数Mo =(27+28)/2=27.5 (3)统计中位数上下的频数,E-mail:,第四节 中位数检验,(4)计算2值,0.155,(5)统计决断 df=1,20.05(1)=3.84,2=0.15520.05(1) 结论:男女生书法比赛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当nl和n2比较小并且a、b、c、d中有一数小于5时,不适合应用中位数检验法。,E-mail:,第五节 秩和检验,曼惠特尼U检验法比较两个独立样本的差异 基本思想:假设

9、两组数据没有显著性差异,那么把这些数据充分混合再依大小次序进行排列,则这两组数据中每个数排在第几号的概率应该是一样的。如果相差过大则应否定没有显著性差异的假设。,E-mail:,第五节 秩和检验,一、小样本情况 当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n1和n2都小于10 且n1n2时 例9-5 为了考查公司的工作情况,随机抽取了A公司的6名员工和B公司的7名员工,调查知在某段时间里他们接待客户的时间如下: A:28、4、9、40、6、90 B:95、97、17、62、10、12、22问这两个公司员工接待客户的时间是否相等? 解:H0:两公司员工接待客户时间无显著差异 H1:两公司员工接待客户时间有显著差异,E-

10、mail:,第五节 秩和检验,(2)编秩次,(3)求秩和 容量较小一组的秩和:T1+2+3+8+9+1134 (4)统计决断 n1=6,n2=7及=0.05查附表12:T130,T254 T1TT2 两个分公司员工接待客户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E-mail:,第五节 秩和检验,二、大样本情况 n1、n210时,统计量T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T的总体平均数为,(9.5),(9.6),(9.7),T的总体标准差为,检验统计量为,E-mail:,第五节 秩和检验,例9-6 对某班学生进行注意稳定性实验,男生与女生的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试检验男女生之间注意稳定性是否有显著差异?,表9.6 男女生注意稳定性的秩

11、和检验表,E-mail:,第五节 秩和检验,解:(1) H0:男女生之间注意稳定性无显著差异 (2)编秩次 (3)求秩和 T=174 (4)检验统计量 Z=-1.98 (5)统计决断 P0.05 结论:男女生注意稳定性有显著差异,E-mail:,第六节 秩次方差分析,一、单向秩次方差分析(H检验法) 克鲁斯卡尔和沃利斯提出 用途:几个独立样本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检验方法:将所有样本的数据合在一起,按从小到大编秩次,然后计算各样本的秩和。如果各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各组容量相等的情况下,各组秩和应当相等或趋于相等;如果各组秩和相差较大,则各组有显著性差异的可能性较大。,E-mail:,第六节 秩次方

12、差分析,H检验法的统计量计算公式如下:,N为k个样本容量的总和 Ri为第i个样本的秩和 ni为第i个样本的容量,(9.8),当k=3且ni5时,计算H值、查附表15 当k3或ni5时,H值的抽样分布近似2分布,E-mail:,第六节 秩次方差分析,例9-8 11名学生分别来自教师、工人和干部家庭,进行创造力测验的结果如下表所示,试问家长的职业与学生创造力是否有明显联系?,E-mail:,第六节 秩次方差分析,解: (1) H0:三组学生测验成绩无显著差异 (2)编秩次并求其和,E-mail:,第六节 秩次方差分析,(3)计算检验统计量的值,(4) k=3,ni5,=0.05时 nl=5,n2=

13、3,n3=3的H临界值为5.648 H=2.37H0.05=5.648 在0.05显著性水平上接受零假设,2.37,E-mail:,第六节 秩次方差分析,二、双向秩次检验(弗里德曼检验) 处理几个相关样本次序变量的资料 按各组数据编排秩次 按各研究项目计算秩和 计算公式为:,(9.9),n为研究项目的组数 k为研究项目数 Ri为第i个研究项目的秩和,当k=3,n9或k=4,n4时,计算出r2值后查附表16 当k=3,n9或k=4,n4或k4时, r2的抽样分布接近于自由度为df=k-1的2分布,E-mail:,第六节 秩次方差分析,例9-9 六位教师对三节数学课的评价分数如表所示。问这六位教师对数学课的评价是否一致?,E-mail:,第六节 秩次方差分析,解:(1)H0:六位教师对三节数学课的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