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基础PPT课件_第1页
针灸学基础PPT课件_第2页
针灸学基础PPT课件_第3页
针灸学基础PPT课件_第4页
针灸学基础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针灸疗法,.,2,毫针,针尖:针的尖端锋锐部分,又称针芒。 针身:针尖与针柄之间的主体部分。又称针体。 针根:针身与针柄连接的部分。 针柄:针体与针根之后的执针着力的部分,多用金属丝缠绕 针尾:针柄的末端,是针柄的绕金属丝之尾端,成圆圈形。,.,3,毫针的质量与规格,我国使用的毫针,由优质的不锈钢制成。要求针身挺直,具有良好的韧性,不应有伤痕、曲痕、或麻点,光洁度高,硬度适中,针尖圆整不偏,针柄牢固不松动。 毫针的规格,是以针身的直径和针身的长度而区分。临床一般以25mm-75mm(1-3寸)的长度和0.32-0.38mm粗细者(28-30号),最为常用。短毫针多用于耳针及浅刺,中、长

2、针多用于肌肉丰厚部位的腧穴以深刺。,.,4,针刺练习,为达到进针顺利、减轻患者疼痛和行针自如,提高疗效目的,初学针术者必须刻苦练习好指力。,.,5,针刺前的准备,选择针具 选择体位 体位很重要。可以根据选穴不同而取仰卧、侧卧、俯卧和仰靠等体位,姿势要正,切不可取站位。总以患者舒适而能持久,医者便于准确施术为原则。,.,6,.,7,.,8,消毒,针具最好用高压锅或煮沸消毒,亦可用75%的酒精消毒。用于某些传染病患者的针具,应一次性使用。术者手指要干净,并用酒精棉球擦洗。施针穴位应用碘酒和酒精消毒。,.,9,针刺法 进针,指切进针 左手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紧靠指甲旁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短

3、针的进针。 夹持进针 左手拇、食指两指夹捏棉球,裹住针尖,右手捻压针柄,将针刺入。此法用于长针的进针。,.,10,提捏进针 左手拇、食两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刺入。 此法用于皮内浅表部位的进针。 舒张进针 左手拇、食两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之绷紧,右手将针刺入。此法多用于短针的进针。,.,11,针刺的角度与深度,针刺的角度 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构成的角度。直刺90度,适用于大部分腧穴的针刺;斜刺45度,适用于穴位之下有重要脏器或皮肉较浅薄处的针刺;平刺(沿皮刺)15度,适用于皮肉特别浅溥处的针刺。,.,12,针刺的深度 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头面颈项部腧穴,

4、可刺入0.3-0.5寸;胸背部腧穴,宜斜刺或平刺0.8-1.5寸;腹部腧穴,多直刺,可刺入0.8-1.5寸;腰部腧穴,直刺0.5-1寸,皮肉浅薄处可刺入0.3-0.5寸,指(趾)端不超过0.2寸。 针刺的深度须结合年龄、体质、体型等情况灵活掌握,老人、小儿、体型瘦弱、体质虚弱者宜浅刺些;反之可适当深刺,但总以不刺伤重要脏器,且又能获得较好的针感为原则。,.,13,行针与得气,行针 进针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并发挥疗效而行一定的手法,称为 “行针”。,提插法,捻转法,.,14,得气 针刺时患者产生酸、麻、胀、重等感应或这种感应的传导,术者感觉针下沉紧,叫做“得气”。得气与否直接关系着针刺效

5、果。,.,15,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将针从浅层插向深层,再由深层提到浅层,如此反复上提下插。注意提插幅度不宜过大,频率不能过快,以防晕针、损伤血管及重要脏器。 捻转法:将针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捻转,捻转幅度大小、频率快慢,可根据病情掌握。,.,16,针刺补泻,针刺补泻:通过针刺腧穴,采用适当的手法激发经络之气,调节脏腑功能,或起到补益正气作用,或起到疏泄病邪的作用,从而使阴阳恢复平衡。 补法:泛指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 泻法:泛指能疏泄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17,针刺补泻主要手法表,.,18,留针与出针,留针 留针与否和留针时间长短,应据病情而定,一般病

6、症只要针下得气并施以适当的补泻手法后即可出针,亦可留针10-20分钟;一些慢性、顽固性、痉挛性及疼痛病症,可适当增加留针时间,并在留针过程中,间断的辅以行针,保持一定刺激量,以增强疗效。 出针 出针时,先以左手拇、食指按住针刺周围的皮肤,右手持针轻微捻转并慢慢提至皮肤下,然后将针迅速拔出,用干棉球按压针孔,防止出血。,.,19,针刺注意事项,患者在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行针刺。对身体瘦弱、气血亏的患者,进针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采取卧位。 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 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20,针刺注意事项,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

7、部位,不宜针刺。 对胸、肋、腰、背脏器所居之处的腧穴,应严格掌握进针的角度、深度。对肝脾肿大,肺气肿患者以及尿潴留患者其局部针刺时更应注意,以防事故发生。 针刺眼区和项部风府、哑门等穴及脊椎部腧穴,要注意进针角度,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留针,以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21,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及处理晕针,原因 主因患者精神紧张、体质虚弱、饥饿、劳累、剧烈运动、大汗、体位不适、针刺手法过重等,导致脑部暂时缺血而晕厥。 表现 患者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出汗,心慌,四肢发冷,表情淡漠,严重者甚至可见神志昏迷,扑倒在地,二便失禁,唇甲青紫,脉微细。,.

8、,22,预防 对初次接受针刺治疗者,对精神过度紧张或身体虚弱的患者,须先做好解释工作,以清除畏针心理。体弱者慎刺;过饥、醉酒、劳累、大失血者勿刺;剧烈活动后应适当休息后轻刺;大汗者应止汗为先,勿妄刺。针刺时尽可能选用卧位,取穴不可过多,手法(刺激量)以患者耐受为原则。行针和留针时,要随时观察患者神色,询问患者的感受。若有晕针先兆,应及早采取措施。 滞针弯针 断针 血肿,.,23,针灸治疗原则,补虚与泻实 补虚扶助正气 选用有补益作用的穴位 选用有补益作用的针刺手法 泻实疏泻病邪 选用有疏泻作用的穴位 选用有疏泻作用的针刺手法,.,24,清热与温寒 清热清除热邪 选用有清热作用的穴位 选用快针、泻法的针刺手法,.,25,治标与治本 治病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