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01绪论.ppt_第1页
有机化学—01绪论.ppt_第2页
有机化学—01绪论.ppt_第3页
有机化学—01绪论.ppt_第4页
有机化学—01绪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97,有机化学,2/97,课程目录,3/97,第1章 绪论,1.0 内容与要求 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1.2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1.3 分子结构和结构式 1.4 共价键 1.5 有机反应的类型 1.6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7 有机化合物的研究 1.8 有机化学课程的地位,4/97,1.0.1 课程内容,1 绪论,1.0 内容与要求,5/97,获得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合成和应用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具有分析处理一般有机化学问题的初步能力 具有自学一般有机化学书刊以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具有进行一般有机化学实验能力,1.0.2 课程要求,1 绪论,1.0 内容与要求,6/97,1.1

2、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1.2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1.3 分子结构和结构式 1.4 共价键 1.5 有机反应的类型 1.6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7 有机化合物的研究 1.8 有机化学课程的地位,1.0.3 本章内容,1 绪论,1.0 内容与要求,7/97,了解有机化学的产生和发展 了解有机化学与有机化合物的定义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掌握有机物的特性 初步掌握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的应用 初步掌握诱导效应与共轭效应 熟悉有机反应的类型,1.0.4 本章要求,1 绪论,1.0 内容与要求,8/97,1.0.5 学习效果检验方式及教学参考书,1 绪论,1.0 内容与要求,怎么学有机化学 考试:闭

3、卷考试 作业, 有机化学 袁履冰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6 有机化学 王积涛等主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3.3 有机化学 东北师大,华南师大,上海师大,苏州大学,广西师大合编,曾昭琼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有机化学 黄素秋、郑穹、季立才编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3 有机化学 美莫里森,博伊得著,复旦大学化学系译 科学出版社 1987 有机化学 徐景达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1)学习与考试,(3)参考书目,(2)教材,有机化学(第四版) 高鸿宾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005年第一次印刷 2007年重印,9/97,第1章 绪论,1.0 内容与要求

4、 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1.2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1.3 分子结构和结构式 1.4 共价键 1.5 有机反应的类型 1.6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7 有机化合物的研究 1.8 有机化学课程的地位,10/97,1.1.1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 1.1.2 有机化学的定义 1.1.3 有机化学的特点,讲授要点,1 绪论,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11/97,(1)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1 绪论,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1.1.1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组成上:是含碳的化合物,通常有机化合物含C和H两种元素,有些含O,N,P,S等。但有些含碳化合物,如某些碳的氧化物,碳酸盐,氰

5、化物等一般不列入有机化合物中。 结构上:可将碳氢化合物视为有机化合物的母体,而将其他的有机化合物视作是碳氢化合物分子式中的氢被其他原子或基团直接或间接取代后生成的衍生物。,(2)内涵理解,12/97,1 绪论,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1.1.1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 1.1.2 有机化学的定义 1.1.3 有机化学的特点,讲授要点,13/97,The distinctive feature of organic compounds is that they all contain one or more carbon atoms. Still, not all carbon compound

6、s are organic compounds. Most of the millions of carbon compounds are considered to be organic compounds, however. The modern definition of Organic Chemistry is the Chemistry of Carbon Compounds,1 绪论,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1.1.2 有机化学的定义,(1)有机化学:研究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来源、制备、性质、应用以及有关理论的科学。,(2)内涵延伸理解,14/97,1 绪论,1

7、.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1.1.1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 1.1.2 有机化学的定义 1.1.3 有机化学的特点,讲授要点,15/97,(1)有机物与无机物性质上差异巨大 (2)有机物数目特别多且增加很快 (3)有机物有广泛、巨大的用途,1 绪论,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1.1.3 有机化学的特点,有机高分子材料:共价键结合,目前人类使用的材料:,按重量论 金属材料排第一 按体积论 合成材料排第一,16/97,第1章 绪论,1.0 内容与要求 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1.2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1.3 分子结构和结构式 1.4 共价键 1.5 有机反应的类型 1.6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8、 1.7 有机化合物的研究 1.8 有机化学课程的地位,17/97,1 绪论,1.2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1.2.1 组成结构特点 1.2.2 性能特点 1.2.3 应用特点,讲授要点,18/97,元素:碳氢为主; 数目:1996年有机化合物已超过1000万种,无机化合物只不过约10万种。且新的有机化合物以每年新增加30万种,平均每天增加1000种的非常惊人的高速度问世。 原因: 同分异构:C-C共价连接链、分支、环、双、叁键 每种不同的排列就是一种化合物。,1 绪论,1.2.1 组成结构特点,1.2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1)组成元素简单、数目众多,1880年 12,000- 150,000 年

9、 500,000 1961年 1750,000,1965-1970,年均新增26.2万个 1995-2000,年均新增130万个 有机物总数 2600万(2000/10),CA统计,19/97,1 绪论,1.2.1 组成结构特点,1.2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2)结构复杂:异构现象,例如: C4H8,碳链异构,位置异构,顺反异构,20/97,1 绪论,1.2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1.2.1 组成结构特点 1.2.2 性能特点 1.2.3 应用特点,讲授要点,21/97,容易燃烧 熔沸点低 难溶于水 反应速度慢 副反应多,1 绪论,1.2.2 性能特点,1.2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1)性能特点非常突

10、出,22/97,1 绪论,1.2.2 性能特点,1.2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2)与无机物相比性能差别非常明显,23/97,1 绪论,1.2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1.2.1 组成结构特点 1.2.2 性能特点 1.2.3 应用特点,讲授要点,24/97,药物,香料,燃料,杀虫剂,杀菌剂,洗涤剂 液晶、非线性光学材料、有机半导体、超导材料 生物学和医学的基础 复合材料 高技术领域 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1 绪论,1.2.3 应用特点,1.2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1)应用广泛,25/97,第1章 绪论,1.0 内容与要求 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1.2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1.3 分子结构和结构

11、式 1.4 共价键 1.5 有机反应的类型 1.6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7 有机化合物的研究 1.8 有机化学课程的地位,26/97,1.3.1 分子结构及其层次 1.3.2 分子结构的表达式,讲授要点,1 绪论,1.3 分子结构和结构式,27/97,(1)分子结构(structure) :分子是由组成的原子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结合在一起的整体,这种排列顺序和相互关系称为分子结构。,(2)分子结构层次,构造(constitution):分子中原子之间相互连接的顺序叫做分子的构造;,构象(conformation):一定构型的分子通过单键旋转,形成各原子或原子团的空间排布。

12、,构型(configuration):具有一定构造的分子中原子在空间的排列状况;,1 绪论,1.3 分子结构和结构式,1.3.1 分子结构及其层次,28/97,1.3.1 分子结构及其层次 1.3.2 分子结构的表达式,讲授要点,1 绪论,1.3 分子结构和结构式,29/97,短线式 缩简式 键线式,1 绪论,1.3 分子结构和结构式,1.3.2 分子结构的表达式,30/97,1 绪论,1.3 分子结构和结构式,31/97,第1章 绪论,1.0 内容与要求 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1.2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1.3 分子结构和结构式 1.4 共价键 1.5 有机反应的类型 1.6 有机化合

13、物的分类 1.7 有机化合物的研究 1.8 有机化学课程的地位,32/97,1.4.1 共价键的形成 1.4.2 共价键理论 1.4.3 共价键特性,讲授要点,1 绪论,1.4 共价键,33/97,化学键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是离子键(ionic bond,electrovalent bond)和共价键(covalent bond)。 无机化合物:以离子键结合,离子键是通过电子转移(electron transfer)形成的。 有机化合物:以共价键结合,共价键是通过共用电子对(electron sharing)形成的。,1 绪论,1.4.1 共价键的形成,1.4 共价键,34/97,1 绪论,1.

14、4 共价键,1.4.1 共价键的形成 1.4.2 共价键理论 1.4.3 共价键特性,讲授要点,35/97,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组成的 ; 电子在核外的分布就好像云雾一样,因此把这种分布形象地称为电子云; 如果用一个界面把这样的分布划出一个区域,电子在这个区域内出现的几率很大; 这种电子在空间可能出现的区域称为原子轨道 。,原子轨道,1 绪论,1.4 共价键,1.4.2 共价键理论,(1)价键理论(电子配对),36/97,1s、2p轨道的电子云示意图,外层电子排布,1 绪论,1.4 共价键,1.4.2 共价键理论,(1)价键理论(电子配对),37/97,两个原子都有一个或多个未成对电

15、子且自旋相反; 方向性:原子相互靠近轨道重叠时重叠的程度最大; 定域性:成键电子只能在成键区域内运动; 饱和性:一个电子最多能和一个自旋反向电子配对; 杂化轨道: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可进行杂化,形成能量相等的杂化轨道; 电子云最大重叠原理:成键电子的原子轨道重叠愈多,电子云密度愈大,所形成的共价键愈稳定。,特点,1 绪论,1.4 共价键,1.4.2 共价键理论,(1)价键理论(电子配对),38/97,价键理论:是以“形成共价键的电子只处于形成共价键两原子之间”的定域观点为出发点的; 分子轨道理论:是以“形成共价键的电子是分布在整个分子之中”的离域观点为出发点的; 分子轨道即分子中价电子的运动状态

16、,可用波函数来描述。其基本要点是:,分子轨道是由原子轨道通过线性组合而成; 组合前后的轨道数守恒:即有几个原子轨道就可组合成几个分子轨道。,分子轨道的形成方式,1 绪论,1.4 共价键,1.4.2 共价键理论,(2)分子轨道理论(量子化学),39/97,假定分子中每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用波(状态)函数来描写。即为分子轨道MO,2为几率密度,每个分子轨道具有相应的能量E; 分子轨道用原子轨道的线性组合来表示,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形成分子轨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能量相近、电子云最大重叠、对称性相同。原子轨道的总数等于分子轨道的总数; 电子在分子轨道中的排布遵照AO中电子排布的同样规则鲍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

17、原理和洪特规则。,分子轨道的形成的条件,1 绪论,1.4 共价键,1.4.2 共价键理论,(2)分子轨道理论(量子化学),40/97,分子轨道示例,1 绪论,1.4 共价键,1.4.2 共价键理论,(2)分子轨道理论(量子化学),41/97,1 绪论,1.4 共价键,1.4.1 共价键的形成 1.4.2 共价键理论 1.4.3 共价键特性,讲授要点,42/97,键长d等于成键两原子的共价半径之 但远小于两原子的范德华半径之和, 键长:两成键原子的原子核之间的平均距离nm,1 绪论,1.4 共价键,1.4.3 共价键特性,(1)共价键参数:长、能、角、极,43/97,1 绪论,1.4 共价键,1

18、.4.3 共价键特性,(1)共价键参数:长、能、角、极, 键长:两成键原子的原子核之间的平均距离nm,同一种键 ,在不同化合物中键长差别是很小,44/97,1 绪论,1.4 共价键,1.4.3 共价键特性,45/97, 键角:两价以上的原子与其他原子成键时,键与键之间的夹角。,1 绪论,1.4 共价键,1.4.3 共价键特性,(1)共价键参数:长、能、角、极, 键能:由两气态原子形成共价键结合成气态分子所放出的能量,或共价键断裂成两个气态原子所吸收的能量均称为键能,单位KJ/mol。,对于多原子分子来说,键能与键的解离能是不同的。键能是化学键强度的主要标志之一,相同类型的键中,键能越大,键越稳

19、定(p10)。,键角反映了分子空间结构,例如: H2O ;CH4;C2H4;C2H2的键角,46/97,1 绪论,1.4 共价键,1.4.3 共价键特性,(1)共价键参数:长、能、角、极,47/97,偶极矩() (Dipole Moment):电荷量q(正或负)与两电荷中心间距离d的乘积。是一个向量。,q: 10-8 esu (静电单位); d: 10-8cm : D(Debye) 10-18 esucm SI单位: Cm(库仑米) 1D = 10-18 esucm=3.33510-30 Cm 极化方向指向电负性更强的原子,q d,1 绪论,1.4 共价键,1.4.3 共价键特性,(1)共价键

20、参数:长、能、角、极, 键的极性:键的偶极矩(键矩)表示,单位为德拜(D),48/97,双原子分子:键的偶极矩即是分子的偶极矩; 多原子分子:偶极矩则是整个分子中各个共价键偶极矩的矢量和,如:CCl4; 偶极矩为0的分子是非极性的分子,反之,偶极矩不等于0的分子是极性分子; 偶极矩越大,分子的极性越强。,1 绪论,1.4 共价键,1.4.3 共价键特性,(1)共价键参数:长、能、角、极, 键的极性:键的偶极矩(键矩)表示,单位为德拜(D),49/97,1 绪论,1.4 共价键,1.4.3 共价键特性,50/97,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分子中都存在共价键; 共价键键能和键长:反映键的强度,即分子的热

21、稳定性; 键角:反映分子的空间形象; 键矩和键的极化性:反映分子化学反应活性和影响它们的物理性质。,1 绪论,1.4 共价键,1.4.3 共价键特性,(1)共价键参数:长、能、角、极, 小结,51/97,定义:共价键在外电场作用下,键的极性发生变化称做键的极化性; 大小:键的极化性大小用键的极化度衡量,它表示成键电子被成键原子核电荷约束的相对程度; 影响因素:极化度除了与成键原子的体积、电负性和键的种类有关外,还与外电场强度有关。,1 绪论,1.4 共价键,1.4.3 共价键特性,(2)共价键的极化,52/97,成键原子的体积越大,电负性越小,对成键电子的约束越小,键的极化度就越大; 例如:碳

22、卤键极化度为CICBrCClCF 键(如碳碳双键中键)比键易极化; 外电场越强,键的极化度越大; 成键电子和原子核都在运动,使键产生瞬间键矩,所以不论共价键是否是极性键,均有一定的极化度。,1 绪论,1.4 共价键,1.4.3 共价键特性,(2)共价键的极化,影响因素:极化度除了与成键原子的体积、电负性和键的种类有关外,还与外电场强度有关。,53/97,像碳卤键这样的极性共价键存在于分子之中,会明显地影响着分子的性质:,羧酸在水溶液中解离平衡常数Ka表示酸的强弱(越小酸性越强)RCOOH 十 H2ORCOO- 十 H3O+,诱导现象的试验观测,1 绪论,1.4 共价键,1.4.3 共价键特性,

23、(3)诱导效应,54/97,羧酸中烃基的氢原子被卤素取代后,酸性增强; 在烃基的同一位置引入卤原子数越多,酸性越强; 引入的卤原子离羧基越近,酸性越强; 碳卤键的极性越大,酸性越强,即不同卤原子使酸性增强的顺序为FC1BrI。,原因:碳卤键强极性的影响,使分子中各原子间成键电子对都偏向卤原子一端,使羧基上的氢更容易以质子形式解离,同时由于这种偏移使生成的酸根上的负电荷得以分散,酸根离子得到稳定,酸性增强。,诱导效应的实质:键的极性在链上的传递,1 绪论,1.4 共价键,1.4.3 共价键特性,(3)诱导效应,55/97,什么是诱导效应:这种由极性键的诱导作用而产生的沿其价键链传递的电子偏移(非

24、极性键变成极性键)效应称做诱导效应(Inductive effect),简称I效应。,1 绪论,1.4 共价键,1.4.3 共价键特性,(3)诱导效应,诱导效应的定义,56/97,静态诱导效应:由极性键所表现出的诱导效应称之; 动态诱导效应: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由于外电场(如试剂、溶剂)的影响所产生的极化键表现出的诱导效应称之。,1 绪论,1.4 共价键,1.4.3 共价键特性,(3)诱导效应,诱导效应的表现形式,57/97,XCH2COOH中的x产生吸电子的诱导效应(-I效应),使醋酸的酸性增强;,吸电子的诱导效应(-I),给电子的诱导效应(+I),YCH2COOH中的Y产生给电子的诱导效应(+

25、I效应),使醋酸的酸性减弱。,X或Y可以是原子,也可以是基团通常称X为吸电子(拉电子)基,Y为给电子(推电子)基,1 绪论,1.4 共价键,1.4.3 共价键特性,(3)诱导效应,诱导效应的两种类型,58/97,一NR3一NO2 一CN一COOH一COOR C=OF CI一Br一IOCH3OH 一C6H5一CH=CH2 一HCH3CH2CH3 一CH(CH3)2C(CH3)3,1 绪论,1.4 共价键,1.4.3 共价键特性,(3)诱导效应,原子或基团的吸(斥)电子能力,原子或基团的吸电子能力顺序为:,H前面的基为吸电子基 H后面的基为给电子基,59/97,电子的定域运动:如乙烯,键的两个P

26、电子运动范围局限在两个原子之间,这叫做定域的运动 CH2=CH2。 电子的离域现象(1,3-丁二烯):,共轭:互相平行的p轨道(3个)形成的大键体系 共轭效应:这种电子通过共轭体系的传递方式,叫做共轭效应。,1 绪论,1.4 共价键,1.4.3 共价键特性,(4)共轭效应与超共轭效应,定域与离域,共轭与共轭效应,60/97,键与键的共轭称为超共轭效应:,1 绪论,1.4 共价键,1.4.3 共价键特性,(4)共轭效应与超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61/97,A B,A + B,CH,3,+ H Cl,H CH,3,+ Cl,一对成键电子平均分给两个成键原子或基团,一对成键电子为一个原子或基团独占,

27、形成正负离子,1 绪论,1.4 共价键,1.4.3 共价键特性,(5)共价键的断裂, 均裂, 异裂,62/97,第1章 绪论,1.0 内容与要求 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1.2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1.3 分子结构和结构式 1.4 共价键 1.5 有机反应的类型 1.6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7 有机化合物的研究 1.8 有机化学课程的地位,63/97,1 绪论,1.5 有机反应的类型,1.5.1 有机反应的分类,64/97,1 绪论,1.5 有机反应的类型,1.5.2 有机反应的试剂,65/97,例:,周环反应:反应经环状过渡态,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同时进行。,双烯合成,1 绪论,1.

28、5 有机反应的类型,1.5.3 周环反应,66/97,第1章 绪论,1.0 内容与要求 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1.2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1.3 分子结构和结构式 1.4 共价键 1.5 有机反应的类型 1.6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7 有机化合物的研究 1.8 有机化学课程的地位,67/97,开链(脂肪族),脂环(族),芳香(芳香族),杂环,碳架:决定原子或原子团空间排布走向,1 绪论,1.6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6.1 按碳架分类,68/97,烷烃(Alkanes) 羧酸(Acid) 烯烃(Alkenes) 酯(Ester) 炔烃(Alkynes) 酰卤(Carbonyl hali

29、de) 芳烃(Aromaties) 酸酐(Anhydride) 卤烃(Alkylhalide) 酰胺(Amide) 醇(Alcohol) 胺(Amine) 酚(Phenol) 磺酸(Sulfonic acid) 醚(Ether) 烃(Hydrocarbon) 醛(Aldehyde) 脂肪烃(Aliphatic hydrocarbon) 酮(Ketone),官能团:决定化合物典型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1 绪论,1.6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6.2 按官能团分类,69/97,1 绪论,1.6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70/97,官能团优先次序规则,1 绪论,1.6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6.2 按官能团分

30、类,71/97,第1章 绪论,1.0 内容与要求 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1.2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1.3 分子结构和结构式 1.4 共价键 1.5 有机反应的类型 1.6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7 有机化合物的研究 1.8 有机化学课程的地位,72/97,分离提纯,物常鉴定,元素分析和实验式确定,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和分子式,结构测定(各种波谱手段),合成,反应及用途,声、光、电、热、磁,色、态、味、比、熔(溶),1 绪论,1.7 有机化合物的研究,1.7.1 有机化合物研究的一般内容,73/97,1 绪论,1.7 有机化合物的研究,1.7.2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74/97,1 绪论,1

31、.7 有机化合物的研究,1.7.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1)紫外光谱,不同溶剂中苯酚的UV谱(a. 庚烷 b.乙醇),75/97,壬醛的红外光谱图,1 绪论,1.7 有机化合物的研究,1.7.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2)红外光谱,76/97,1HNMRspectrumofC4H11NO,1 绪论,1.7 有机化合物的研究,1.7.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3)核磁共振谱,77/97,13CNMRspectrumofC4H11NO,1 绪论,1.7 有机化合物的研究,1.7.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3)核磁共振谱,78/97,正己烷的质谱图,1 绪论,1.7 有机化合物的研究,1.

32、7.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4)质谱,79/97,第1章 绪论,1.0 内容与要求 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1.2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1.3 分子结构和结构式 1.4 共价键 1.5 有机反应的类型 1.6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7 有机化合物的研究 1.8 有机化学课程的地位,80/97,1 绪论,1.8 有机化学课程的地位,1.8.1 课程地位及重要性 1.8.2 有机化学发展简史,讲授要点,81/97,化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和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整体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门后续化学课程的必备基础。 在本课程教学中,应努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明有机物结构与

33、性质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促进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1 绪论,1.8 有机化学课程的地位,1.8.1 课程地位及重要性,82/97,1 绪论,1.8 有机化学课程的地位,1.8.1 课程地位及重要性 1.8.2 有机化学发展简史,讲授要点,83/97,The term organic literally means “derived from living organisms(有机体)”. Originally, the science of organic chemistry was the study of compounds extracted from living organ

34、isms and their natural products. Compounds such as sugar, urea, waxes, and plant oils were considered “organic”, and people believed that such natural products needs a “Vital Force(生命力)” to create them. Vital Force Theory: Organic compounds must contain a peculiar(奇特的) Vital Force as a result of the

35、ir origin in living sources. One consequence of this Vital Force, chemists believed, was that organic compounds could not be prepared and manipulated in the laboratory .,1 绪论,1.8.2 有机化学发展简史,(1)生命力论(Vital Force Theory),1.8 有机化学课程的地位,84/97,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Wohler, F)首次人工用氰酸铵合成了尿素:,NH4Cl + AgOCN AgCl + N

36、H4OCN,After that time, many other syntheses were carried out, and the Vital Force Theory was eventually discarded.,1 绪论,1.8.2 有机化学发展简史,(2)里程碑(Milestone),1805年:由鸦片内取得第一个生物碱吗啡。,德国化学家 维勒 (F Wohler) (1800-1882),1.8 有机化学课程的地位,85/97,1 绪论,1.8.2 有机化学发展简史,(2)里程碑(Milestone),1857年凯库勒:碳四价学说。 1858年库帕(Couper, A.

37、S.):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都是四价的,而且互相结合成碳链。 1861年布特列洛夫:化学结构观点,指出分子中各原子以一定化学力按照一定次序结合,这称为分子结构,决定了它的性质;分子中各原子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19世纪初至中期:成一门学科,建立经典有机结构理论。,凯库勒 Friedrich August Kekul 德国有机化学家 1829-1896 提出碳四价,库珀 A.S.Archibald Scott Couper 18311892 英国有机化学家 独立于凯库勒提出碳四价,布特列洛夫,俄化学家1828-1886 论物质的化学结构 有机化学通论导言 糖类物质的合成,晚年信神,帝俄不睬 苏

38、维埃重视,1.8 有机化学课程的地位,86/97,1 绪论,1.8.2 有机化学发展简史,(2)里程碑(Milestone),1865年凯库勒:苯的构造式。 1874年范特霍夫(Vant Hoff, J. H.)和勒贝尔(Le Bel, J. A.):碳四面体构型,建立分子立体概念,说明旋光异构现象。 1885年拜尔(Von Baeyer, A.):张力学说。 20世纪:建立了现代有机结构理论。 1916年路易斯(Lewis, G. N):共价键电子理论。,19世纪初至中期:成一门学科,建立经典有机结构理论。,凯库勒 Friedrich August Kekul 德国有机化学家 1829-18

39、96 提出苯结构,不对称碳原子、 空间化学、碳的正四面体构型、旋光性、化学动力学研究 1901年由于“发现了溶液中的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渗透压规律以及对立体化学和化学平衡理论作出的贡献”,成为第一位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范特霍夫 1852-1911 荷兰化学家,1.8 有机化学课程的地位,87/97,1 绪论,1.8.2 有机化学发展简史,(2)里程碑(Milestone),1865年凯库勒:苯的构造式。 1874年范特霍夫(Vant Hoff, J. H.)和勒贝尔(Le Bel, J. A.):碳四面体构型,建立分子立体概念,说明旋光异构现象。 1885年拜尔(Von Baeyer, A.):

40、张力学说。 20世纪:建立了现代有机结构理论。 1916年路易斯(Lewis, G. N):共价键电子理论。,19世纪初至中期:成一门学科,建立经典有机结构理论。,凯库勒 Friedrich August Kekul 德国有机化学家 1829-1896 提出苯结构,勒贝尔,法国化学家,1847-1930 Le Bel, Joseph Achille,1874年比范托夫早两个月完全独立地宣布了旋光性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方面的理论。没有继续从事更伟大的事业。1891年曾试图证实氮原子键的空间配置也能产生旋光性。这一任务留待波普来完成了。,1.8 有机化学课程的地位,88/97,1 绪论,1.8.2

41、 有机化学发展简史,(2)里程碑(Milestone),1865年凯库勒:苯的构造式。 1874年范特霍夫(Vant Hoff, J. H.)和勒贝尔(Le Bel, J. A.):碳四面体构型,建立分子立体概念,说明旋光异构现象。 1885年拜尔(Von Baeyer, A.):张力学说。 20世纪:建立了现代有机结构理论。 1916年路易斯(Lewis, G. N):共价键电子理论。,拜耳 德国化学家 (1835-1917),Adolf von Baeyer,1905年,因研究有机染料和氢化芳香族化合物的贡献而获诺贝尔化学奖。,靛蓝,学生费雪1902年诺贝尔化学奖 维兰德1927年诺贝尔化

42、学奖 费雪的学生瓦尔堡1931年 瓦尔堡的学生克雷希斯1953年 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19世纪初至中期:成一门学科,建立经典有机结构理论。,1.8 有机化学课程的地位,89/97,1 绪论,1.8.2 有机化学发展简史,(2)里程碑(Milestone),1865年凯库勒:苯的构造式。 1874年范特霍夫(Vant Hoff, J. H.)和勒贝尔(Le Bel, J. A.):碳四面体构型,建立分子立体概念,说明旋光异构现象。 1885年拜尔(Von Baeyer, A.):张力学说。 20世纪:建立了现代有机结构理论。 1916年路易斯(Lewis, G. N):共价键电子理论。,19世纪初至中期:成一门学科,建立经典有机结构理论。,吉尔伯特 牛顿 路易斯 Lewis G N 1875- 1946 美国物理化学家,1923年提出的一种酸碱理论,认为:凡可接受外来电子对的分子、基团或离子为酸;凡可提供电子对的分子、基团或离子为碱。 该理论包含的酸碱范围很广,但是,它没有统一的标度确定酸碱的相对强弱,难以判断酸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