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件人民版必修2.ppt_第1页
高中历史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件人民版必修2.ppt_第2页
高中历史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件人民版必修2.ppt_第3页
高中历史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件人民版必修2.ppt_第4页
高中历史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件人民版必修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 题 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标引领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3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主干线索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继列宁之后,斯大林领导全苏联人民进行了探索和调整,逐步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其确定后逐渐僵化,对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起

2、到了阻碍作用。苏联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先后经历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但由于都未对旧经济体制进行根本的变革,最后使列宁亲手缔造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分崩离析。,学法建议 学习本专题时应注意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根据文献资料分析苏俄(联)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必然性,归纳比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问题,从不同角度认识斯大林模式建立的背景、特点、弊端以及影响等。,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19201922年,瞿秋白在苏俄留学,在采访考察中,他亲身体验到了新经济政策对于社会实际生活带来的变化

3、。“回忆二三月间,我到俄国人家里,那冷淡枯寂的生活,黑面包是常餐便饭唯一的食品,中国茶是请客的佳味。现在丰富得多了”他高度评价了新经济政策对巩固工农联盟,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伟大功绩。他指出:“工农政府从实行新经济政策以来国内经济生活都因自由商务的开放而渐渐发展”俄国“复活”了!因而他由衷地称赞新经济政策是“无产阶级革命党的第二篇”,是“社会革命史之第二篇”。本课向你介绍的,就是新经济政策实行前后苏俄社会经济政策生活的巨大变迁。,本课主要讲述苏俄十月革命后初期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知 识 梳 理,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 1背景 (1)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_国家,并

4、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帝国主义妄图将新生的_政权扼杀在摇篮中。 (3)国内地主和资产阶级,不断在各地发动叛乱。 2内容 (1)农业:实行_。 (2)工业:企业一律收归国有,实行_的管理政策。 (3)产品分配:取消_,实行实物配给制。 (4)强制劳动:实行成年人_制。,社会主义,苏维埃,余粮收集制,高度集中,自由贸易,劳动义务,3特点 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 4影响 (1)积极方面: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使苏维埃政权站稳了脚跟。 (2)消极方面:实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遭到广大_的反对。,农民,思维拓展: 1你如何看待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

5、主义政策是适应战时需要的,“一切为了前线”而采取的非常措施,战争结束后应适时改变;具有了共产主义的某些特征,如余粮收集制、企业一律归国有、实物配给制;实践证明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但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当时的战争条件下基本上是正确的,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1经济危机 (1)原因: 战争破坏:四年_和三年国内战争,整个国家满目疮痍。 自然灾害:19201921年的大旱灾,_产量急剧下降。 政策因素: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表现: 工农业:工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大批工厂无法开工。 人民生活:人民生活必需品得不到满足,许多人死于饥饿。,世界大战,粮食,2政

6、治危机 (1)原因: 根本原因:经济危机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 直接原因: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后,农村实行的_得到强化。 (2)表现: 在农村:农民对余粮收集制不满。 在城市:工人因生活条件恶化纷纷_抗议。 水兵叛乱:农民和工人的不满情绪牵动着军队士兵,_水兵叛乱,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余粮收集制,罢工,喀琅施塔得,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原因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 (2)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标志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以_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实物税,3内容,高度集中,经济核算,自由贸易,按劳取酬,思维拓展: 2新

7、经济政策有怎样的特点?是不是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特点:(1)管理建设方法、手段: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经济体制方面: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原因:新经济政策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是在一定限度内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政策。它坚持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和苏维埃的领导,不会恢复到资本主义时代。,4影响 (1)新经济政策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走出困境,为实现_打下坚实的基础。 (2)巩固了_联盟,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3)到1925年,国民经济已基本得到恢复。人民群

8、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初步好转。 5评价 (1)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找到的一条俄国向_过渡的正确途径。 (2)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从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有益探索。,工业化,工农,社会主义,点拨提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已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开始从本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疑 难 探 究,史料 材料一收割队和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应按下列基础进行分配:首先,自然分配必需数量的粮食,以满足

9、当地居民最贫苦阶层对粮食的需求其余的粮食立即无条件地送往粮食收集中心。 世界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负担的国家义务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 苏共决议汇编,主题苏联经济建设初期探索,材料三粮食税是从极度贫困、经济破坏和战争所迫时采取的特殊“战时共产主义”,进到正常的社会主义产品交换的一种过渡形式。而正常的社会主义产品交换,又是以带有小农在居民中占优势所造成的特点的社会主义,进到共产主义的一种过渡形式。 思考 (1)材料一提出了什么措施?依据材料三指出其实施的主要历史背景。

10、(2)材料二又提出了什么措施?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其实施的主要原因。 (3)有人认为材料二的措施会导致资本主义复辟。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提示 (1)措施:实行余粮收集制。背景:苏俄国内战争爆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极度贫困。 (2)措施:实行粮食税。原因:小农经济在经济中占绝对优势;提高当时的劳动生产率。 (3)观点:不正确。理由:无产阶级掌握苏俄政权,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实行粮食税是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措施之一,有利于巩固苏维埃政权。,拓 展 深 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2017赣州)列宁论粮食税指出,粮食税“是从极度贫困、经济破坏和战争迫使我们所实行的特殊的战时共产主义向正常的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过渡的一种形式”。这一论述表明,粮食税的实施() A促使农业实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B有利于通过市场积累工业化资金 C揭开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D巩固了工农联盟,活跃了商品市场,对点训练,D,【解析】“特殊的战时共产主义向正常的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过渡”,并没有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故A项错误;材料针对粮食税,推动农业发展,“有利于通过市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