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ppt_第1页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ppt_第2页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ppt_第3页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ppt_第4页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回溯:,什么是“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有何弊端?,一、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上台,开始改革。,斯大林逝世,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苏联)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较,差距十分悬殊。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皮鞋产量仅163.6(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苏联国民经济第87页,1956年,苏共二十大 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有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斯

2、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秘密报告”:报告很大胆,后果很严重。,1、开始,一、赫鲁晓夫的改革,2、内容,1)政治改革,平反冤假错案; 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2)经济改革-重点在 农业,2、内容,1)政治改革,2、内容,1)政治改革,1954年的粮食总产量达到8560万吨,其中来自开垦地的产量为 3720万吨,约为总产量的 43。新垦区的谷物生产增加得尤为显著。这一年,西伯利亚西部各区的谷物产量比1953年增加了一倍。哈萨克斯坦地区的谷物产量比1953年增加了35。而阿尔泰地区则几乎增加了三倍。 苏联的农业(统计资料集)第9091页,经济改革农

3、业,赫鲁晓夫改革,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推广种植玉米,由于开垦前对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未进行科学的分析,大规模的开垦破坏了广阔草原上的植被,从1955年到1960年,已有几十万公顷土地被风沙侵蚀。1962年夏季东部干旱,风化侵蚀波及了几百万公顷。仅在巴夫洛达州一地就有150万公顷土地被风“刮走了”。 1964年莫斯科版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3、评价,1)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 (只是对原有的经济体制小修小补),2)对斯大林的批判和政治改革-在客观上看有利于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但斯大林的一些错误,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没有认识到错误的产生固然有个人因素,

4、但根源在于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又引起思想的混乱。,结果:成效甚微,体制未变,小修小补无济于事,1964年 赫鲁晓夫被迫下台,1953年8月12日苏联进行了第一次氢弹爆炸试验,国 防 建 设,1954年6月27日,苏联科学家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右图为1956年发行的纪念邮票。,反应堆,原子能发电站,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成功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加 加 林,加加林在苏联“东方一号”宇宙飞船内,赫鲁晓夫尼克松“大斗嘴,赫生平最“得意”之作:,在联合国大会演讲席上,当着全世界代表拖下大皮鞋,用手一边大力敲打演讲台,一边大吐“口水”(口沫横飞)十张纸巾都不够!

5、,赫鲁晓夫在联合国的“皮鞋”发言,黑白相间的墓碑毁誉参半的一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晓夫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 尼克松,(2016山东菏泽19)赫鲁晓夫改革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的先河。赫鲁晓夫改革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共同之处是( )A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B大规模开垦荒地 C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 D取得了实质性突破,【答案】A,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对赫鲁晓夫的政治经济政策做了一些调整,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为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美苏两国力量对比

6、,战略核武器,军备上赶上美国,常规武装力量,评价,结果:不成功,1)仍然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2)好大喜功(1967年宣布苏联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3)苏联推行霸权主义的外交政策,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加重了经济负担。,未能突破斯大模式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到1975年以后,国民经济进入停滞时期。,二、苏联的解体,1985年 戈尔巴乔夫上台改革,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自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积累的弊端与矛盾日益严重,苏联社会陷入危机边缘。,1985年苏联人均GD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亚洲、拉美一些国家。苏联人均生活水平从革命前居欧洲

7、第五位下降到居世界第八十八位。,经济改革: 首先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由于“加速战略”仓促上马,阻力较大,对长期形成的畸形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对农业体制的深入改革未予重视,对企业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致使改革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改革重点:经济改革,结果:,戈尔巴乔夫认为主要是政治阻力太大,于是把重点转向政治改革,以求扫除障碍。,改革重点:转到政治方面,同年(1990年)宣布要在苏联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多党制,1990年,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从宪法中删去了关于共产党领导作用的条文。,由此可见,戈尔巴乔夫

8、是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模式改革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改革重点:转到政治方面,至此,苏联结束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由共产党领导的历史。 这次大会后,苏联国内的政治斗争更加激烈,社会环境更加动荡不安,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倾向 (邦联制)加强。,结果:,立陶宛宣布独立,“八一九”事件,-苏联解体的催化剂,面对混乱的局面,戈尔巴乔夫已无法控制,在1991年8月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放”。,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的职务,将核武器的控制权交给叶利钦。,12月21日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共同签署了建立“独联体”的阿拉木图协议,苏联实际上解体。,苏联解

9、体:无可奈何花落去,(2017广东深圳30)戈尔巴乔夫启动政治改革后,苏联政治体制急剧变化,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最终导致( ) A两极格局形成 B德国分裂 C苏联解体 D苏俄建立,【答案】C,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农业,一度促进 农业发展,由经济领域 到政治领域,苏联剧变并最终解体,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只是对原有体制的修补,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苏共领导,“国家情况不妙。我们什么都有:特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后在他们的后面。-所有局部的改革(已为数不少)均先后以失败告终。” 戈尔巴乔夫1991年1

10、2月25日辞职电视演说,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议一议:,苏联为什么会解体?,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政治体制改革,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没有找到一条适合 自己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苏联是亡于 政而非亡于制,苏联三次经济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对中国的改革有何借鉴?,探究,提问: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还不成熟,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 因此改革是必要的。这些实践和探索都是既有成功,又会有失误。,列宁,斯

11、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改革,解体,1917年 11月7日,1991年 12月21日,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2016湖南岳阳43)下列属于同一性质的改革是() 大化改新 北魏孝文帝改革 巴黎公社 当代中国农村改革 美国南北战争 赫鲁晓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A B C D,【答案】C,(2017四川眉山28)下列属于1991年苏联解体原因的是( ) 马克思主义已经不适应苏联的发展 斯大林模式造成苏联社会矛盾尖锐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结果 A B C D,【答案】D,(2017贵州六盘水35)“就在戈尔巴乔夫

12、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对于苏联解体这个重大历史事件,能够得出的结论有( ) 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实际相结合 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 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A B C D,【答案】D,(2017山东威海23)历史上的大国都经历过曲折探索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1040亿美元,到1932年只剩下580亿美元了,美国损失了一半的财富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

13、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版权所有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版权所有大国崛起解说词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美国损失了一半的财富”的事件是什么?“新政”?的“新”表现在哪里?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经济进入了什么时代?(3分),【答案】(1)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经济大危机)(1分)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答对一条,意思对即可。)(1分)新经济。(1分),材料二 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版权所有鲁教版世界历史八年级下册 (2)材料二中苏联“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被称为什么?20世纪50年代,针对这一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苏联哪位领导人进行了改革?(3分),(2)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3分),材料三 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也就是在这一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