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粒化非诺贝特.ppt_第1页
微粒化非诺贝特.ppt_第2页
微粒化非诺贝特.ppt_第3页
微粒化非诺贝特.ppt_第4页
微粒化非诺贝特.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微粒化非诺贝特,氯贝特,标准非诺贝特 300mg,苯扎贝特 600 mg,吉非贝齐900 mg,缓释非诺贝特 250 mg,微粒化非诺贝特 200mg,1975,1983,1991,微粒化非诺贝特 : 第三代非诺贝特产品,非诺贝特为什么没有制成长效制剂?,黄仲义主任;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药剂科,采用适当方法,延长药物在人体 中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除过 程而达延长药物作用目的的制剂 称长效制剂,长效制剂定义,长 效 制 剂 种 类,缓释制剂 控释制剂,缓 释 制 剂,定义 通常指药物从某种释放系统释放的速度被减缓,药物在体内的达峰时间被推迟,有效药物浓度时间也被延长。,控 释 制 剂,定义不仅

2、包含缓释作用的概念,还包含药物从释药系统释放的速率控制在某一定值,因此控释系统的释动力学比缓释系统更有预见性和重观性。,不宜制成长效制剂的药物,生物半衰期(t1/2)很短或很长的药物,因 t1/2 很短,需要很大剂量才能制成一个长效制剂,结果不能吞服或注射都不方便; t1/2 太长,如12小时以上,因药物本身的作用已够长,而不适宜制成长效制剂,否则很可能导致药物在体内更多地累积而产生毒副作用 一次剂量(普通剂量)很大的药物 药效激烈的药物 溶解度小,吸收无规律或吸收差,或吸收易受食物和机体生理条件影响的药物,非诺贝特的药动学特点,- 峰值时间Tmax = 5小时 - 稳态浓度Css = 15

3、g/ml (300 mg/dl时) - 能与血浆白蛋白结合 - 半衰期T1/2 = 20 小时 - 主要经肾脏排泄 ( 88%) - 连续用药无蓄积效应 - 非诺贝特水溶性低,Atherosclerosis 1994;110:S45-48,为什么采用微粒化工艺?,胶囊吸收原理 (示意图),K1,K2,K3,吸收 K1,溶解 K2,崩解 K3,只有溶解步骤 可进一步改变!,肠屏障,血浆水平,高科技微粒化工艺,标准非诺贝特颗粒,极小的微粒化 非诺贝特颗粒,在 900公里/小时的 气流冲击下,微 粒 化 工 艺 的 过 程,1. 药 物 的 粉 未 在 一 个 封 闭 的 多 沟 容 器 中, 被

4、速 度 为900km/h 的 气 流 反 射 出 来 2. 粒子 之 间 的 相 撞, 与 容 器 壁 和 沟 槽 之 间 的 撞 击, 使 粒 子 本 身 变 成 平 均 规 格 为510 m 的 微 粒 3. 粒 子 规 格 的 缩 小 使 得 药 物 同 胃 肠 液 的 接 触 面 扩 大 4. 基 于 以 上 原 理, 微 粒 化 后 的 吸 收 平 均 增 加30%,微粒化非诺贝特颗粒更小,更均匀,平均大小: 150m,平均大小 15 m,微粒化剂型 标准剂型,颗 粒 大 小,分布,微粒化技术提高了 非诺贝特溶解度,Atherosclerosis 1994;110:S45-48,微粒

5、化非诺贝特 标准化非诺贝特,溶解非诺贝特,时间(分),180,160,40,140,120,100,80,60,20,微粒化非诺贝特吸收受食物中脂肪成份影响减小,(Munoz et al, Atherosclerosis, 1994),300mg 标准剂型 200mg微粒化剂型,微粒化工艺降低了患者间变异性,(Study K1788902KH8902),变 异 系 数 ,标准非诺贝特300mg,微粒化非诺贝特200mg,缓释非诺贝特与微粒化非诺贝特的 药代动力学特性比较, 两种产品的 Tmax相同 缓释非诺贝特250mg的C max只有微粒化力平之的18 缓释非诺贝特250mg的吸收只有微粒化

6、力平之的25 两种产品的清除半衰期均为23小时.,- 微粒化剂型可使 : * 生物利用度提高30% * 药动学特点更稳定 * 吸收受食物影响更小 - 这种药代动力学特点能够: * 降低每日用量 (标准300mg/日 微粒化200mg/日) * 使处方剂量简单化 *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结 论,非诺贝特调节血脂的作用机制,非诺贝特 通过 PPARa 调节在脂代谢中起主要作用的基因的表达,apo C III (及 VLDL apo C III 浓度 )产生减少,小而密-LDL 降低,线粒体中 b-氧化增加,TG 分泌 减少,LPL 产生增加,富含 TG的脂蛋白 降解增加,apo A I 和 apo

7、A II 产生增加,HDL升高,微粒化非诺贝特 临床疗效介绍,N=1194,N=777,N=966,N=3724,微粒化非诺贝特 降低TG疗效显著,Mrz et al, Mnch Med Wschr 1994, , , , , , p 0.0001,N= 254,N= 862,N= 2078,N= 3535,N= 4711,微粒化非诺贝特 可使大多数患者HDLC达标,德国药物监测研究,Poulter: BJC (1999) 6: 682-685,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mg/dL,170mg/dL,160mg/dL,150mg/dL,140mg/d

8、L,Mean Baseline LDL,Mean LDL Feno 200M at Week 12,LDL-C mg/dL,n=7500 patients,微粒化非诺贝特 可有效降低轻中升高LDLC,德国药物监测研究,微粒化非诺贝特对纤维蛋白原的作用(1),使用非诺贝特4月后对纤维蛋白原达到了最佳降低的效果,(1) Branchi A, et al. Thromb. Heamostasis 1993;70(2);241-243,非诺贝特对血尿酸的影响,Diabetes Atherosclerosis Intervention Study Investigators. The Lancet 20

9、01; 357(9260):905-910,主要目的,通过定量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应用微粒化力平之 纠正血脂异常是否可改变2型糖尿病患者 的CHD进程,Diabetes Atherosclerosis Intervention Study Investigators. The Lancet 2001; 357(9260):905-910,微粒化力平之可减缓糖尿病冠心病进程,最小腔径,-40%,% Change,狭窄百分比,0,2,4,4.00,2.00,0.00,p = 0.020,-42%,平均腔径,-25%,Diabetes Atherosclerosis Intervention Study

10、 Investigators. The Lancet 2001; 357(9260):905-910,0,5,15,安慰剂,微粒化非诺贝特,50,38,事件率 (%),微粒化力平之可降低临床事件发生率,25,20,10,-23% , DAIS研究的设计和患者数目(418)不足以分析临床事件,但仍观察到事件下降的趋势,Diabetes Atherosclerosis Intervention Study Investigators. The Lancet 2001; 357(9260):905-910,* 至少有一次临床终点的患者数: 死亡,中风,MI,CABG, PTCA及因心绞痛住院,微粒化

11、力平之 长期使用,耐受性良好,事件微粒化力平之 (n = 207) 安慰剂(n = 211) n (%)n (%) 癌症9(4.35) 13(6.16) 胆囊症状10(4.83)9(4.27) 腹痛 27(13.04) 21(9.95) 恶心2(0.97)6(2.84) 腹泻15(7.25)12(5.69) 嗳气8(3.86)9(4.27) 头痛11(5.31)13(6.16) 眩晕12(5.80)12(5.69) 肌痛,肌无力1(0.48)4(1.90) 骨关节痛13(6.28)13(6.16),DAIS,Diabetes Atherosclerosis Intervention Study Investigators. The Lancet 2001; 357(9260):905-910,治疗前2235 名患者 SGPT40 113 5.0% 60 10 0.4% 80 9 0.4% 100 6 0.3%,微粒化力平之治疗前后SGPT变化轻微,诸骏仁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