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生物能学.ppt_第1页
第二十章 生物能学.ppt_第2页
第二十章 生物能学.ppt_第3页
第二十章 生物能学.ppt_第4页
第二十章 生物能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欧阳红生 动物生物技术系 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 Email: Tel第二十一章 生物膜与物质运输,Chapter 21 Membrane Transport,Copyright 2006 by Ouyang Hongsheng. All rights reserved.,主要内容:各种分子跨膜运输机制.,生物膜的功能可归纳为:能量转换、物质运输、信息识别与传递 生物膜的通透性具有高度选择性。许多生命过程都直接或间接与物质的跨膜运输密切相关。,一、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一)被动运输 物质从高浓度的一侧,通过膜运输到低浓度的一侧,即顺浓度梯度的方向跨膜运输的过程称为被动

2、动输。 特点 物质的运输速率既依赖于膜两侧运输物质的浓度差,又与被运输物质的分子大小,电荷和在脂双层中的溶解性有关。被动运输的自由能减少,熵增加,是一个不需要供给能量的自发过程。,一、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二)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 凡物质逆浓度梯度的运输过程称为主动运输。主动运输过程需要供给能量。运输过程中自由能增加。 G=2.3RTlg(C2/C1) 如果运输的物质带有电荷,则物质跨膜运输时需要逆两个梯度,一是浓度梯度,二是电荷梯度。这二者的总和又称为电化学梯度。G=2.3RTlg(C2/C1)+ZFV,一、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二)主动运输 特点:专一性;运输速度可以达到“饱和”状态;方向性

3、;选择性抑制;需要提供能量 (三)小分子的动输和生物大分子的运输 根据运输物质的分子大小,物质运输亦可分为小分子的运输和生物大分子的运输两类。,二、小分子物质的运输,分子越小,且疏水性或非极性较强,通过膜较易。不带电荷的极性小分子也能声速地经扩散通过膜。 小分子的跨膜动输大多是通过专一性运输蛋白(transport protein)实现。 如果只是运输一种分子 由膜的一侧到另一侧, 称为单向运输。 如果一种物质的运输 与另一种物质的运输 相关,称为协同运输,而且 方向相同,称为同向运输。 方向相反,则称为反向运输。,二、小分子物质的运输,细胞内外存在离子梯度差。细胞内是高K+低Na+,而外环境

4、中则是低K+高Na+。红细胞内K+的含量比Na+20倍左右。轮藻细胞中的K+含量比生存的水环境中的K+高63倍。叉轴藻细胞比环境K+高1000倍以上。 细胞内外K+、Na+离子梯度是由Na+、K+泵进行逆浓度梯度主动运输的结果。,(一)Na+和K+的运输,二、小分子物质的运输,(一)Na+和K+的运输 1.Na+,K+-泵和Na+,K+-ATP酶,Jens C. Skou 1918- Lemvig, Denmark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for Chemistry in 1997 for the first discovery of an ion-transporti

5、ng enzyme, Na+, K+-ATPase.,二、小分子物质的运输,1.Na+,K+-泵和Na+,K+-ATP酶 由一个跨膜的催化亚单位亚基(MW:120 000)和与其结合的一个糖蛋白亚基(MW:35000)结合成2 2四聚体。,2. Na+,K+ATP酶的作用机制-构象变化,ATP末端的磷酸转移到ATP酶的天冬酰胺残基上。,2. Na+,K+ATP酶的作用机制-构象变化,ATP末端的磷酸转移到ATP酶的天冬酰胺残基上。,2. Na+,K+ATP酶的作用机制-构象变化,强心苷抑制Na+K+ ATPase使血管壁细胞的钠和钙堆积,血管收缩变窄,血压升高。,几种强心苷的结构,内酯环为黄色

6、。,洋地黄皂苷元,毒毛旋花子苷元,乌本苷,二、小分子物质的运输,(二)Ca2+的运输 细胞内、外存在着明显的Ca2+梯度。细胞质的Ca2+浓度很低,为10-610-7mol/L,细胞外的Ca2+浓度高达10-3mol/L。钙离子浓度梯度是Ca2+泵进行逆浓度梯度主动运输的结果。,1. Ca2+泵和Ca2+-ATP酶,肌质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是肌细胞含有的一种特化的内质网膜系统,构成肌细胞的Ca2+库。 当肌细胞受到外界刺激时,Ca2+由肌质网释放进入细胞质中,引起肌肉收缩。当肌肉松驰时,Ca2+重新摄入肌质网。可见肌肉的收缩和松驰过程,是Ca2+从肌质网释放和再摄

7、入的主动运输过程。 2Ca2+(外)ATP(外) 2Ca2+(内)ADP(外)Pi(外),Ca2+-ATP酶,1. Ca2+泵和Ca2+-ATP酶,每水解1分子ATP,两分子Ca2+进入肌质网 每1分子Ca2+-ATP酶每秒种大约可水解10分子ATP,Ca2+-ATP酶是肌质网的主要成分,占膜总蛋白的90%,因而较其他来源的Ca2+-ATP酶易于提纯; Ca2+-ATP酶对Ca2+有很高的亲和力,Km约为10-7mol/L Ca2+-ATP泵运送Ca2+时,效率高,容量大。,二、小分子物质的运输,2.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 发现 由Cheug和Kakiuchi等在1970年同

8、时发现 作用 在调节神经突触膜、脂肪细胞膜、小肠基底膜以及红细胞膜等的Ca2+运输中起重要作用。钙调蛋白可刺激细胞对Ca2+的摄取。这种刺激与Ca2+-ATP酶活力的增加以及与依赖钙调蛋白的磷酸化的增加有平行关系。表明CAM在Ca2+运输中起着重要作用。 活性 每个CAM可结合4个Ca2+。CAM作用与细胞内Ca2+的浓度有关。 分布 CAM存在于所有脊椎动物组织中,脑、睾丸和一种电鱼的电板中分布相对丰富。,二、小分子物质的运输,2.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 结构 CAM是酸性蛋白,含149aa,MW16700。氨基酸组成中缺乏色氨酸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酰和谷氨酸残基含量很高。,

9、3.Ca2+-ATP酶的作用机制,E1构象对Ca2+具有高的亲和力。,Ca2+-ATP酶是一个跨膜的,不对称分布的膜结合酶。在膜上可能以四聚体形式存在。肌质网膜Ca2+-ATP酶,含1015 aa ,MW110000。跨膜区含10个跨膜螺旋.(Ca2+结合位点在此结构域),3.Ca2+-ATP酶的作用机制,0.8nm Electron microscopy map of the Ca2+-ATPase,胞质区 颈部 膜区,Protein Arrangement One transmembrane domain - Ten a-helices & contain two Ca2+ binding

10、 sites. P-domain. - Contains the phosphorylation residue (Asp351) N-domain. - Contains the nucleotide (ATP) binding domain. A-domain. - Act as an “anchor” for domain N.,Protein Arrangement One transmembrane domain - Ten a-helices & contain two Ca2+ binding sites. P-domain. - Contains the phosphoryla

11、tion residue (Asp351) N-domain. - Contains the nucleotide (ATP) binding domain. A-domain. - Act as an “anchor” for domain N.,Ca2+ Binding Site Two Ca2+ binding sites identified Site I between M5 rows of oxygen atoms guide Ca2+ to the binding site & remove solvating waters.,ATP Binding Site Identifie

12、d by soaking TNP-AMP into crystals. - Located in domain N. - More than 25 from the phosphorylation site (Asp351). Conformational changes must occur!,二、小分子物质的运输,(三)三类驱动离子的ATP酶 通过水解ATP提供的能量转运离子,或者通过离子梯度合成ATP。 P型(phosphorylation) F型 V型,Na+K+-ATPase是一种运输蛋白的典型形式(Prototype),被称为P -type ATPase(可以可逆磷酸化的); V-

13、type ATPase Proton pumps(V-vacuole即微囊),通过ATP水解供能逆浓度梯度转运质子; F-type ATPases(F-energy-coupling factors),在细菌、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能量转化中起中心作用。细菌、线粒体和叶绿体可以利用电子传递(氧化反应)释放的能量使质子逆浓度跨膜运输产生浓度梯度,当质子通过F-type ATPases的质子通道由高浓度一侧流向低浓度一侧时,释放的能量用于ATP的合成。,三种类型离子运输ATPase亚基结构,F类型ATPases,二、小分子物质的运输,(四)阴离子运输(anion transport) 阴离子跨膜运输也

14、是通过存在于膜上的运输体系进行。研究较多的是红细胞膜上的带3蛋白。 带3蛋白 SDS凝胶电泳上第3条带。是一个跨膜分布的内在性糖蛋白 带3蛋白的结构 形成二聚体,二聚体也可发生交联形成多聚体。氨基末端位于细胞内侧。 带3蛋白的功能 能与红细胞O2-CO2交换功能。,二、小分子物质的运输,(五)糖和氨基酸的运输 1.协同运输(co-transport) 在小肠或肾细胞中葡萄糖的运输是伴随Na+一起输入细胞的,所以这种运输称为协同运输.葡萄糖的运输虽不直接利用ATP,但间接利用Na+、K+-泵产生的离子梯度所提供的能量进行协同运输的。,二、小分子物质的运输,二、小分子物质的运输,二、小分子物质的运

15、输,(五)糖和氨基酸的运输 2.基团运输(group transport) 有些糖在通过细菌膜时需要进行磷酸化反应加入一个磷酸基团,以糖-磷酸的形式才能通过膜,称为基团运输。,格兰氏阴性菌的膜孔蛋白 大肠杆菌的膜孔蛋白PhoE跨膜区-折叠片的排布,这些-折叠片形成桶状,疏水一侧在外围与双分子膜结合,亲水一侧在桶状结构内侧,可以使小分子物质通过,有些膜孔蛋白可以使多种小分子物质通过称作通用型膜孔蛋白,另有一些膜孔蛋白对小分子物质有选择性,称作选择型膜孔蛋白。,二、小分子物质的运输,(六)ATP/ADP交换体(ATP/ADP exchanger) 真核细胞必须将线粒体ATP运至细胞质内,ADP运至

16、线粒体内 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是合成ATP的主要场所,而细胞很多利用ATP的代谢过程主要是在细胞质中。因此,通过什么机制将合成的ATP进行跨线粒体内膜运输的呢? ATP/ADP运输方式 这种运输功能是通过分布于线粒体膜上的ATP/ADP交换体进行的,通过呼吸作用形成的跨线粒体膜的膜电位(内负、外正),使ATP/ADP交换体向外运输ATP,向内运输ADP。,二、小分子物质的运输,(六)ATP/ADP交换体(ATP/ADP exchanger) ATP/ADP交换体 ATP/ADP交换体一条多肽相对分子质量为30 000。在膜上以二聚体形式存在。如果解离成单体,则失去对运输物质的亲和力。,三、生物大分

17、子的跨膜运输,小分子的跨膜运输主要是通过运输蛋白体系来实现的,但多核苷酸或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甚至颗粒物的运输,主要是通过胞吐作用、胞吞作用,包括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等运输的。 蛋白质跨膜运输除胞吞、胞吐,还有跨内质网膜和跨线粒体膜、叶绿体膜等运输类型。,三、生物大分子的跨膜运输,(一)胞吐作用(exocytosis) 细胞内物质先被囊泡裹入形成分泌泡,然后与细胞质膜接触、融合并向外释放被裹入的物质,这个过程称为胞吐作用。 真核细胞中的分泌作用通常是通过胞吐作用发生的。 影响细胞分泌的因素也影响细胞的胞吐作用。,三、生物大分子的跨膜运输,(一)胞吐作用(exocytosis),三、生物大分子的跨膜运

18、输,(二)胞吞作用(endocytosis) 细胞从外界摄入的大分子或颗粒,逐渐被质膜的一小部分包围,内陷,其后从质膜上脱落下来而形成含有摄入物质的细胞内囊泡的过程,称为胞吞作用。 1.吞噬作用(phagocytosis) 凡以大的囊泡形式内吞较大的固体颗粒、直径达几微米的复合物、微生物以及细胞碎片等的过程,称为吞噬作用。 吞噬可分为吸附和吞进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三、生物大分子的跨膜运输,(二)胞吞作用(endocytosis) 2.胞饮作用(pinocytosis) 以小的囊泡形式将细胞周围的微滴状液体吞入细胞内的过程。 胞饮作用不具有明显的专一性。绝大多数细胞都具有饱饮作用。,三、生物大分子的跨膜运输,(二)胞吞作用(endocytosis) 3.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指被内吞物(称为配体ligand,它们是蛋白质或小分子)与细胞表面的专一性受体相结合,并随即引发细胞膜的内陷,形成的囊泡将配体裹入并输入到细胞内的过程。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是一种专一性很强的胞吞作用。能使细胞选择性地摄入大量的专一性配体。 动物细胞摄取胆固醇的过程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实现,四、离子载体(ionophores),概念 离子载体是一类可溶于脂双层的疏水性的小分子,它增加脂双层对离子的透性。大多数离子载体由微生物合成。 分类 分为两类,移动性离子载体(mobile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