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生态.ppt_第1页
微生物的生态.ppt_第2页
微生物的生态.ppt_第3页
微生物的生态.ppt_第4页
微生物的生态.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Chap.8 微生物的生态,微生物生态学 研究微生物群体与周围生物及非生物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微生物: 生产者 分解者,.1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菌种资源的开发,一、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一) 微生物的多样性(可培养) 现有 估计 细菌 4,700 130,000 真菌 69,000 1,500,000 病毒 5,000 130,000 藻类 3,000 100,000 线虫 15,000 500,000 合计 96 ,700 2,363,000,1. 在生物体上的微生物,人体肠道的 微生物分布, 微生态学:研究动植物界面微生物与 宿主相互关系的科学。 正

2、常菌群:健康动物身体各部位稳定的 微生物类群。 条件致病菌:宿主防御能力下降后, 某些正常菌群成为致病菌,称之。 益生菌剂:用于改善特定位置微生物 生态平衡的微生物活体制剂。,2土壤中的微生物,1)植物体上微生物, 叶瘤菌; 病原菌; 木腐菌; 植物内生真菌 植物表生真菌, 根际微生物:植物根围1.0cm范围内微生物。,菌根:真菌与植物根部形成的共生体,包括外生菌 根和内生菌根。,内生菌根:VA菌 根; 外生菌根:哈蒂网,豆科植物 非豆科植物 Rhizobium Frankia,根瘤:豆科植物与根瘤菌、非豆科植物与Frankia放线 菌形成的共生体。,当代土壤微生物研究重大课题: 1)土壤微生

3、物参与的地球化学过程 2)根际植物促生细菌(PGPR) 3)土壤有害物质的降解 4)土壤微生物的共生体系,建议读物,3水体中微生物,海洋微生物,海岸带:,浅海带: 藻类; 光合 微生物;化能异养菌; 化能自养菌;,深海带:200-6000M 深渊带: 6000-11000M 嗜特异生境 微生物,贫营养细菌 也称寡营养菌,可在可溶性有机 碳1-15mg/L的条件下生长的细菌。,饮用水微生物 大肠菌群: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无芽孢 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大肠杆菌 等一些肠道细菌。 计数: 滤膜培养法; 多管发酵法,4.空气中的微生物, 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微生物的采样和计数: 培养皿沉降法、空气采样器,5

4、、极端环境微生物(嗜极菌),-嗜热菌:最适生长(Topt)温度约45C 极端嗜热菌Topt:70105C 超嗜热菌Topt:80110C 耐热菌Tmax 45C,室温可生长 -嗜冷菌:020C, Topt 20C,-耐冷菌:在0C 可生长,Topt20C以上 嗜温菌: Topt2045C,嗜冷微生物雪地藻类,极端嗜热细菌(来自黄石公园热泉),深海热泉嗜极端环境微生物,深海热泉附近存在的 管形蠕虫细菌的共生体,(线状物为自养细菌:在丙酮酸存在时以硫化物为电子受体),嗜酸菌;嗜碱菌:pH9;pH 7不生长 耐酸菌;耐碱菌:pH 7可生长,嗜极酶,-嗜盐菌,微生物与盐份的关系 类型 最适NaCl 代

5、表 非嗜盐菌 0.2M 多数陆生微生物 低度嗜盐菌 0.20.5M 海洋微生物 中度嗜盐菌 0.52.5M 副溶血性弧菌 极端嗜盐菌 2.55.2M 古细菌,极端嗜盐菌引起的生态景观,-嗜压菌 嗜压:POPT 1atm 耐压: POPT =1atm, 1atm可生长,-抗辐射微生物,.2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一、互生:互利或偏利,固氮微生物-纤维素分解菌 混菌发酵,二、共生:共居、相互依存,1微生物间的共生关系: 地衣 :子囊菌-藻类 2微生物与植物间的共生关系 外生菌根:哈蒂网 内生菌根: 泡囊(vesicle) 丛枝状(arbuscule) (VA菌根),植物菌根形态(外生菌根)

6、,3微生物与动物间的共生瘤胃微生物与牛的共生关系,三、寄生,1微生物间的寄生关系,(蛭弧菌),2微生物与植物间的寄生关系 专性寄生:白粉菌、锈菌、植物病毒-植物宿主 (活 的组织/细胞) 兼性寄生:以腐生为主,也可营寄生生活。 3微生物与动物间的寄生关系 病原菌、昆虫寄生M(苏云金杆菌、白僵菌、 病毒杀虫剂)、冬虫夏草(真菌),蛭弧菌,虫草,四、拮抗,某种生物 产生的代谢产物抑制或杀灭它种 生物的相互关系。,拮抗试验: 拮抗菌, 敏感菌,五、捕食,真菌捕食线虫和其它原生动物 -菌网、菌环,微生物的抗菌测定方法,.3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参与的自然界 的物质转化

7、过程。 细菌、真菌:分解者 -参与地球化学循环 -应用微生物生态学,一、碳素循环,1)光合细菌 2)无氧下的发酵 3)沼气发酵 4)有氧降解,二、氮素循环,1)生物固氮 2)硝化作用(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 3)硝酸盐同化作用 4)氨化作用(蛋白的水解和脱氨) 5)氨盐同化作用 6)硝酸的异化还原 7)反硝化作用(硝酸盐还原为氮气), Dissimilatory nitrate reduction: The process in which some bacteria use nitrate as electron acceptor at the end of their electron t

8、ransport china to produce ATP.The nitrate is reduced to nitrite or nitrogen gas. Denitrification:The reduction of nitrate to gas Products,primarily nitrogen gas, during anaeriobic respiration.,三、硫素循环与金属的细菌冶金,1自然界中的硫素循环,1)硫酸盐的同化还原 2)脱硫作用(含硫蛋 白的分解) 3)硫化作用(H2S或S氧化为S或硫酸) 4)硫酸盐的异化还原 ( 无氧呼吸) 5)硫的异化还原 (无氧呼

9、吸),2 细菌冶金(细菌沥滤):利用细菌从矿砂中 回收金属的技术。包括溶矿、置换和浸矿剂 Fe2(SO4)3 , H2SO4再生过程。,1)溶矿(氧化还原作用) 2)置换 3)浸矿剂再生:微生物氧化硫化物产生H2SO4和Fe(SO4)3的过程,细菌治矿工地(铜矿生物冶炼),.4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一.水体的污染 富营养化:水体中N、P含量过高而引起水体表 面藻类过度生长的现象。 1) 有机、无机物的大量排入 2) 异养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3) 藻类过度生长 4) 溶解氧降低,水生生物死亡 5) 湖泊沼泽化,二、用微生物处理污水, BOD(生化需氧量):,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生化过程

10、所需溶解氧 的量,以mg/L表示。, COD(化学需氧量): 用K2Cr2O7和KMnO4强氧化剂使水中有机物氧化所需溶 解氧的量,以mg/L表示。,污水污染指标及三级处理,微生物处理污水(好氧)的基本过程:,高BOD5污水,M区系,充分供O2,分层,废气(CO2、NH3、H2S、CH4 H2、CO),废渣(活性污泥、生物膜等),厌氧处理,沼气,废渣(有机肥料),清水(SO42-、NO3- 、PO43-),污水的生化处理方法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微生物与悬浮物、胶体等组成的 絮状物。,生物转盘法,生物膜,污水处理厂, 微生物处理污水的原理 充分利用活性污泥(生物膜)特点:,-高的吸附能力 -强

11、的氧化分解能力 -良好的食物链关系 -良好的沉淀性能,活性污泥,Xenobiotic(异生素) A synthetic product not formed by natural biosynthetic; a foreign substance or poison. Cometabolism(共代谢) 原本不能被代谢的物质在外界提供碳源和能源的情况下被代谢的现象,包括对二级基质的共同氧化和微生物协同作用等类型。,Pseudomonas sp.Using cometabolism to grow on cyclohexane,建议读物,.5 沼气发酵与环境保护 沼气发酵:产甲烷菌在厌氧的条件下利用 H2还原CO2等碳源形成甲烷的过程。 -意义:,一、沼气发酵的三个阶段 沼气:混合可燃气体甲烷、H2、N2、CO2,水解 产酸 产气,1第一阶段:水解 专性厌氧、兼性厌氧 产CO2、H2、低级有机酸 2第二阶段:产酸 严格厌氧菌:产氢产乙酸细菌群(奥氏甲烷杆菌:由S菌和MOH菌组成的共生体) 产乙酸、 CO2、H2 3第三阶段: 产气 严格厌氧菌产甲烷细菌群 利用一、二碳化合物、 H2合成甲烷,产甲烷细菌: 一类必须生活在厌氧环境下并伴有甲烷产 生的古细菌。 (甲烷杆菌属 、甲烷球菌属、甲烷短杆菌属、甲烷八叠球菌属) 利用底物: CO2类: CO2,C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