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ppt_第1页
第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ppt_第2页
第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ppt_第3页
第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ppt_第4页
第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芜湖县一中 张德秀,列宁简介 列宁(18701924)前苏联人民的伟大领袖,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继承人。 1870年出生在俄国辛比尔斯克(今乌里扬诺夫斯克); 1887年在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时,就参加了学生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活动; 1903年他组织和建立了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形成列宁主义;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和领导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9181920年他领导了粉碎国内反革命叛乱和外国武装干涉的斗争,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1年起领导党和国家从战时共产主

2、义政策转为实施新经济政策,并指明了苏联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进一步前进的道路; 1924年1月21日病逝。 列宁把他的一生献给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献给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同各种敌人进行了坚决无情的斗争,为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制定了理论和策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良好的家庭教育形成了列宁坚毅的性格、强烈的责任感和体谅他人的优秀品质。 少年时期初步接触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著作,受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影响,产生强烈的革命热情; 阅读马克思的资本论等著作,认识到必须依靠群众,从根本上推翻旧制度,建设新社会; 在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被流放,阅读革命书籍; 在圣彼得堡参加马克思主义

3、小组,发动工人罢工。,结合列宁的生平和他早期的革命活动,说说你得到的启示。,从小树立起为国家、民族的振兴而学习工作的人生理想。,一、少年:年轻的反叛者,1革命理想的确立:,(1)思想来源: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 受其哥哥英勇行为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2)主张:依靠群众,推翻旧制度,建立新社会。,2早期革命活动:,(1)反对沙皇专制,学生运动,被流放。 (2)1893年参加马克思主义小组,发动工人罢工。 (3)1895年会晤普列汉诺夫(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一、少年:年轻的反叛者,1、建党准备工作:,思考:列宁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作了怎样的准备?俄国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是在哪

4、年建立的?建立的标志是什么?,二、壮年:组建无产阶级政党,2、建立布尔什维克党,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1)组织准备:创建圣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2)思想理论准备:创办火星报宣传革命理论,(1)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的召开。 (2)内容: 制定党纲,明确提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纲领 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布尔什维克党诞生。 (3)意义:在俄国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1903年),三、中年:领导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国家诞生。,(1)一战爆发之后:发展马克思主义。 a.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理论 b.社会主

5、义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 (2)二月革命后:发表四月提纲 a指出俄国革命必须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b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为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3)七月事件后:写作国家与革命,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思考:列宁是如何从理论上、实践上 指导十月革命的?,1、理论上:,中外联系:十月革命走的是什么道路?中国共产党下的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的又是什么道路?为什么两国的革命道路会有所不同?,2、实践上:,(2)直接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七月事件后,敦促布尔什维克党中央立即组织武装起义。,1

6、道路:俄国:中心城市武装暴动,扩展到全国。 中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原因: (1)俄国经过二月革命,城市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中国城市反动势力力量强大。 (2)俄国革命主力为工人、士兵,中国革命动力为工人、农民。中国曾学习俄国,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失败,损失惨重。,工 人 士 兵 向 冬 宫 进 攻,攻占冬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十月革命:1917年11月彼得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列宁宣布苏维埃政府成立,革命成功后,列宁在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会议上发表演说,受到暴风雨般的欢呼。俄国开始了新的时代。,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四、中年

7、: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1918-1920年),1、困境: 内部: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白卫军的反革命叛乱。,外部:战争还没有结束、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2、措施: (1)外交:与德、奥匈议和签署了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一战; (2)政治:颁布和平法令土地法令,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起苏维埃政权; (3)军事:组建红军参加卫国战争,反对国内叛乱和帝国主义武装干涉; (4)经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人力物力战胜敌人; (星期六义务劳动的倡议),3、影响: 1920年,卫国战争取得胜利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列宁在红场参加群众大会,牛奶会有的,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1920年的星期

8、六义务劳动,他和军事学院的学生们一切打扫克里姆林宫广场。这是伟大的创举!,五、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哪些探索?,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进行过大量的探索,列宁主义在探索中创新和发展,这些探索的经验教训对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1)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探索 (2)现代化的探索 (3)民族问题的探索 (4)政权、政党建设的探索,五、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直接过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0年),(1)背景: 国内外敌人进攻苏维埃; 工作重心由经济转向军事斗争。,(2)内容:余粮征集制; 将全部企业没收为国有

9、; 实行国内贸易国有化; 实物配给制。,(3)作用:对集中全国人力物力争取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损害农民利益。,2、“迂回过渡”:实行新经济政策(19211927年)(“有秩序的退却”) 1)背景:1921年国内战争结束,军事斗争转向和平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政治、经济危机;寻找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内容: A、农业: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B、商业:自由贸易,开放市场取代贸易国有化; C、工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代替企业收归国有; D、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 3)特点:根据国情,利用市场,发展商品经济 4)影响:经济恢复,政权巩固,为全面

10、建设打下基础;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发展,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对于一个人数不多的共产党来说,对于一个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来领导一个大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产党来说,最重要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执政党要不脱离群众,就要“联系群众,深入群众,了解情绪,了解一切。理解群众,善于接近群众,赢得群众的绝对信任”。 列宁,列宁非常注意深入基层和深入群众。他经常在群众大会上直接向普通工人、市民发表演说,多的时候一天演讲五到六次。据不完全统计,从1918年3月到1922年底的四年零九个月时间内,列

11、宁在莫斯科一地就演讲了250次。当那些衣裳褴褛、面色苍白的工人们看到自己敬爱的领袖来到他们中间,倾听他们的声音,亲自回答他们的问题时,所有的饥饿和劳累都忘记了。列宁的足迹踏遍了莫斯科所有主要的工厂。而反动分子也正是利用列宁下工厂演讲的机会行刺了他。1918年,列宁遇刺。1924年,列宁病逝。,3、列宁逝世(1924年),列宁的贡献: 一个政党: 一个国家: 一个主义: 二大政策:,缔造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 领导十月革命,创立社会主义俄国 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列宁主义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六、评价列宁,列宁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的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 1、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提出列宁主义,创立布尔什维克党; 2、他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3、他大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4、他提出“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并对民族问题、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改善国家机关工作作风、反对官僚主义等问题深入思考。 列宁把自己一生献给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他用自己的智慧、果敢和革命的灵活性为俄国、为世界人民开创了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新路。,1、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