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_第1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_第2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_第3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_第4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起讫及分期: 东魏北齐 汉魏北方十六国北魏 末蜀西晋西魏北周 建吴 隋 安南方东晋宋齐梁陈 (196)(约400年)(589),二、魏晋南北朝文学所处的时代、政治、思想、文化环境:,1、魏晋南北朝四百年间的时代特征是战乱和分裂。 2、由于政权的更迭频繁,统治集团中为了争夺权力的斗争也充满着杀气,许多文人被卷入政治斗争而遭到杀戮。 3、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界的特点是:儒学衰微,玄学兴起,清谈成风,佛道盛行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征文学的自觉,鲁迅在他的著名论文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说: 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

2、,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文学的自觉”是本时期文学的最主要的特征。贯串整个魏晋南北朝,大约经过三百年才实现。,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第一,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有了对各种体裁的文体辨析的意识。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第一节曹操与曹丕,一、曹操 1、建安文学 2、曹操的生平。 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一名吉利。 曹操少时就聪明机警,有权术,喜读书,尤喜读兵书。但任侠放荡,游猎无度,不为世人所称道。惟桥玄、何颐、许邵等人看重他的才能,许邵称他 为治世之能

3、臣,乱世之奸雄。,形式上主要用四言为主的乐府古题,抒写全新的时代感受。 内容上主要有二:一是用乐府记时事,二是用乐府抒壮怀。 风格:苍劲有力,慷慨悲凉,已完全脱出“三百篇”境,更非汉人四言可比。,3、曹操的诗歌创作。,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

4、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小结,曹操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乱世英雄,又是建安文学的领袖,影响了一代诗风。曹操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表现其政治理想,抒发雄伟抱负。他的诗歌绝少华美辞藻,结构也不很精致,喜欢从大处落笔,语言古朴,气势宏伟,内涵厚

5、重,风格悲凉慷慨,沉郁雄健,显示出鲜明的个性色彩。乐府诗从他开始,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二、曹丕: 曹丕在文学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他的典论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门性的论著。典论是一部学术性的著作,已逸,论文是其中唯一保存下来的一篇。涉及到文学的价值、作家评论、作家的气质、作品的风格、文体的区别等文学批评中几个很重要的问题,为此后的文学批评理论的繁荣开了先河。,(二)曹丕有一首乐府诗燕歌行,内容上仍脱不了古诗十九首“少妇闺怨”的题材,主要用情景交融的手法,风格清丽婉转,低徊哀怨;更重要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文人七言古诗。,小结,与曹操相比,曹丕的诗表现出新的变化:

6、 (1)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2)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 与艺术风格的形成,这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工丽绮练和艺术形式的创造上。,一、曹植生平。,第二节曹植,陈思王植子建,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严,與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三国志魏书陈思王传),曹植墓:位于东阿县城西南10公里鱼山西麓,依山而建。 墓室分甬道、前室、后室部分。,谢灵运尝云

7、: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奇才敏捷,安有继之?(李瀚蒙求集注) 汉、魏以来,二千余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顾所号为众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清王士祯带经堂诗话),二、曹植的创作。,曹植的创作,以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诗歌的内容,一是反映战争和动乱,如送应氏,情调悲凉,如同他父亲的诗一样。二是抒发理想和抱负,呈现出一种豪迈气概,洋溢着乐观和浪漫的情调。富于进取精神和自负自信的少年意气。,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陲。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

8、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后期因受到曹丕的压制、猜忌甚至迫害,心情忧愤悲伤,作品的内容和风格发生显著变化,早期的那种豪迈气概和开朗的情调消失了,代之出现的是反映个人命运的失望和对曹丕政治集团的不满和怨恨。在他的后期诗文中,主要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充满着受压迫的苦闷与痛苦,和预感到生命即将在屈辱与碌碌无为中消耗,失去其应有价值而产生的悲哀,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他的前后期的诗歌创作

9、,内容和风格明显不同。他的诗歌是政治悲剧与诗歌才华的展现。他的后期诗歌,又开启了正始诗风。,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赠白马王彪,全诗共七章,感情丰富复杂:旅途的艰辛,骨肉分离的悲伤,对人生的失望,对曹丕不敢明言的怨恨,对监视者的诅咒,兄弟之间强作达观的慰勉等等,层见错出,真切感人。而且诗中还出现了一种从根本上对人生表示怀疑、否定的倾向。这是因为,曹植既不能放弃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又看不到现实矛盾有任何解决的可能。天命可疑,神仙虚妄,人生无常,现实世界一片

10、黑暗。本来建安文学具有一种慷慨激昂的基调,但这种基调是建立在对人生价值追求的自信自负的基础之上的。当严酷的政治现实粉碎了这种自信自负之后,诗歌的格调就随之改变。由此开启了“正始诗风”。但从根本上说,曹植早期诗歌的激昂之气与后期诗歌的悲哀情调有相通之处。正是由于建安文人对于人生自由和生命价值有着强烈的追求,当这一追求受到打击时,他们的悲哀才如此强烈。,小结,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创作五言诗的文人,五言诗在他的手中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他的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风格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建安诗坛最杰出的代表。,第三节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11、,亦即“建安风骨”。所谓“建安风骨”,即建安文学(“三曹”、“七子”的诗歌创作)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格、气骨。其内涵是: 1、政治理想的高扬。造成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2、人生短暂的哀叹。表现为三种不同的态度(见教材41页)。,3、强烈的个性表现。曹操的诗古直悲凉,气韵沉雄;曹丕诗便娟婉约,有文士气;曹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钟嵘诗品)。 4、浓郁的悲剧色彩。以曹植诗最有代表性。 这些时代特征也正构成了“建安风骨”美学范畴的内涵。,补充,刘师培把“建安风骨”总结为四个方面(见中古文学史): 1、清峻。曹操以刑名法术治理天下,于鞍马间为诗为文,用语简洁,词

12、气峭厉,不傍经典,直抒胸臆,故文风清峻。 2、通脱。即随便之意。诗文的随便由思想的随便而来。这跟汉末儒学衰微,玄学兴起有关。故这一时期的文学,既有直面现实人生,积极建功立业的乐观精神,也有命运无常、人生短促的感叹。但总的看来,建安文人对生命短暂的感叹,最终导向及时建功立业、追求人生的不朽的精神。所以,慷慨悲壮,乃成为建安文学的又一风格特征。,3、骋词。即气盛词壮。建安文人思想束缚较少,精神比较自由,故其议论时事,抒写情志,无不畅所欲言,力求充分地表现自我,由此形成“骋词”的艺术风格。 4、华靡。即华丽。曹操尚质朴为文,而注重诗文华靡的,首推七子和曹丕、曹植兄弟。建安文学之渐趋华靡,表明文学已摆

13、脱经学的附庸地位,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开始受到文人的自觉重视。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建安风骨,建安时期文学的基本特点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的情感,在艺术精神上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式上亦带有鲜明的民歌风调。作品内容充实,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形成了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第四节阮籍、嵇康与正始文学,一、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9),文学史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

14、到西晋立国(265)这一时期的文学。正始时期,魏国内部发生了残酷血腥的权力斗争,司马氏擅权,大肆屠杀异己。政治的黑暗和恐怖之中,文人少有全其身者,所谓“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晋书阮籍传)。活着的人,或放浪形骸,或寄情山水,借以逃避祸端;或曲折为文,借以发泄不满。文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诗歌表现了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体现出正始诗风的独特面貌。,二、“竹林七贤”魏晋之际文学的代表作家是“竹林七贤”。其名称始见于世说新语任诞: 陈留阮籍、谯郡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

15、、琅琊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参颜延之五君咏、世说新语刘伶病酒,见作品选。,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图中的荣启期是春秋时代的名士,他与七贤有共同之处,故被画在一起。南壁为嵇、阮、山、王四人北壁为向、刘、阮、荣四人。人物之间以银杏、垂柳、松槐相隔。八人均席地而坐,但各以一种最能体现自己个性的姿态来表现,有的抚琴啸歌,有的颌首倾听,有的高谈玄理,有的舞弄如意,人人宽衣博带,孤傲高雅;崇尚老庄之情,追求个性之心,溢于画面。士族知识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画像砖上得到充分地表现.,“竹林七贤”,实际上是个名士集团。山涛、王戎后来投靠司马氏,其余五人都崇尚老庄,任性嗜酒

16、,寄情山水,反对礼法名教,对司马氏的篡权夺位不满。文学成就上,向秀的思旧赋为悼念好友嵇康和吕安所作,十分感人,但无诗流传;刘伶只有一首五言诗传世;山涛、王戎、阮咸没有诗歌传世。因此,七贤中真正能代表正始文学最高成就的只有阮籍和嵇康。,三、阮籍 1、生平、性格 籍容貌环杰,志气宕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晋书阮籍传),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司马炎)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17、晋书阮籍传)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备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2、创作 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 这些诗非一时一地而作,是总计平生所作诗,总题为“咏怀”。是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充满苦闷和孤独的情绪。,咏怀其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咏怀其三:,佳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 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 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址。 一身不自保,何况怜妻子! 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3、阮籍诗小结:

18、(1)、阮籍的咏怀诗体现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即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过去还从未有人把人生描述的如此孤独、悲凉。他的诗重在写心,从自己的心理感受揭露封建社会压迫人性、人权的本质。是另一种形式的愤世疾俗之情的发泄。,2、阮籍的咏怀诗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诗的先河,它摆脱了对乐府民歌的模仿,把深刻的哲理引入诗中,同时与一系列的艺术形象相结合,表现手法多用象征寓意,形成曲折幽隐的风格特点,使诗歌的内涵更为深厚。可以说,中国的诗歌到了阮籍的咏怀诗,明显变的厚重了。 3、阮籍的咏怀诗首创了我国五古抒情组诗的体例。,四、嵇康 1、生平、性格 “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凤仪,而土木形骸,不自

19、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晋书嵇康传)。 “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然若玉山之将崩”。(世说新语)。,“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环顾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晋书嵇康传) 初康居贫,常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颖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会以此憾(恨)之。(晋书嵇康传),2、嵇康诗歌创作 嵇康的“使气命诗”(文心雕龙明诗),以表现其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为主要内容,风格清

20、峻。他的四言诗(如忧愤诗)成就较高,诗经之后,唯曹操、嵇康和此后的陶渊明,开拓了四言诗的新境界。但总的看,嵇康的诗歌创作成就不如散文。,3、嵇康的散文创作,。 与山巨源绝交书。公元261年,山涛被任命为吏部郎,这说明“竹林七贤”发生了分化。山涛举康代自,嵇康得知消息后,于是给山涛写了一封信,要与他绝交。这封信在中国书信史上是继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之后的又一篇力作。信中反复申说自己的政治立场和个人的性格、爱好,提出了“七不堪”、“二不可”为不能出仕的理由,说自己不能舍其所乐而从其“九患”。信中鲜明的表明自己的个人意识和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这正是魏晋文学最显著的特色。,写法上,主要用冷嘲热讽、嬉笑怒骂

21、的笔调进行反语讽刺。体现在两点: 1、故意以言过其实的言词,放纵的态度,极度的丑化自己。这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越是丑化自己,就越反衬出自己的清白、山涛的堕落;二是他丑化自己那“七不堪”、“二不可”的理由让明眼人一看就是虚假的,自己并非没当官的素质,而是官场太腐败,太黑暗,这才是自己不愿出仕的真正理由,即不愿与司马氏集团同流合污。,2、言在此而意在彼。作者在文中指桑骂槐,出语鄙俗,毫无礼节,表示出对受信者的极大不恭敬。有时用比喻愤怒的责骂对方(如“自以嗜腐臭,养鸳雏以死鼠也”)。其实,骂山涛变节只是个借口,其真正的目的是揭露司马氏集团的虚伪和官场的腐败黑暗。,3、一般书信皆以言事为主,以简要为重

22、。而此信却有多种文体风格:其犀利透辟的辨析,近似政论文;其引经据典,寓言指事,含蓄深邃而富有哲理,又像诸子散文;而其嬉笑怒骂,幽默讽刺,又类小品杂文。鲁迅的杂文受魏晋散文影响很大,我们从他的大量杂文中可以看到嵇康散文的影子。,第二章陶渊明,第一节陶渊明的人生道路 与思想性格一个在诗中能“开其心扉”的人,他的诗作象打开一本书,毫无掩饰地显露他的个性,记录了一个谦和自耕的诗人的生活史和他对自然与人生的而深刻的思考。他的诗表现出一种与自然与环境和谐一致的冲淡闲适的奇妙意境,构成了中国哲学所认为的最高幸福。,陶渊明成就的秘密在于,他在诗中能 开其心扉,陶渊明毕生走过三个时期,界线分明: 少年、青年的闲

23、居时期。 壮年的辗转出仕时期。 中晚年的隐居时期。,陶渊明的人生道路 与思想性格,出身望族,少有壮志。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性爱丘山与游好六经 少年、青年的闲居时期,陶渊明先后五次出仕: 394年,29岁,为江州祭酒,不久辞归;召为主薄,不就。 398年,33岁,入桓玄幕府;五年(401)冬,归家居母丧。 404年,39岁,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 405年,40岁,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参军。 405年8月,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11月,辞归。,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辗转出仕时期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躬耕田园的隐者 箪瓢屡空,不慕荣

24、利。最超脱、最彻底的隐士。 抱朴含真,任情自得。最真诚的诗人。 诗酒自娱,纵浪大化。最艺术化的人生。,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隐居终老时期,王维论陶渊明之弃官,近有陶潜,不肯把板屈腰见督邮,解印绶弃官去。后贫,乞食诗云 “叩门拙言辞”,是屡乞而惭也。尝一见督邮,安食公田数顷。一惭不忍,而终身惭乎?此亦人我攻中,忘大守小,不(计)其后之累也。 与魏居士书,见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卷十八,写田园风貌、乡居生活及感受,多作于弃官归里之后。 为陶氏最具个性之作,最能代表其诗风,自成一体,在诗歌史上影响也最大。,第二节 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他,多组诗,如饮酒、拟古、杂诗,咏贫士、咏三良、读山海经等。 明显继承

25、了阮籍、左思诗歌的传统,又有陶氏自己的特点,多围绕仕与隐的矛盾,表现他与世俗的隔阂和对恬淡生活的安然;当然也有忧愤激越时。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等。,陶诗的另一面 咏怀与咏史,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永夕。 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杂诗其二,陶渊明的行役诗,悲叹行役的辛苦,表达对仕宦的厌倦,反复诉说对田园的思念和归隐的决心,是陶渊明行役诗共有的主题。如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等。

26、,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平淡自然,亲切淳真。陶诗主体风格。 浑融完整,意境高远。情景事理的融合。 语言自然而精工。陶诗用语质朴无华,而又精炼传神。如:“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时运),“倾耳希无声,在目皓已白。”(癸卯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风格多样。陶诗以自然冲淡的风格为主,但有时也显得抑郁悲戚。如杂诗其二(白日沦西阿)、其五(忆我少壮时)等;而咏荆轲、读山海经等作品,则又露出如鲁迅所言的“金刚怒目式”的雄豪悲慨之气。,朱熹论陶诗“自豪放”,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真相者,是詠荆轲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来? 朱子语类

27、卷一百四十,沈德潜说诗啐语云:“唐人祖述者,王右丞(王维)有其清腴,孟山人(孟浩然)有其闲远,储太祝(储光羲)有其朴实,韦左司(韦应物)有其冲和,柳仪曹(柳宗元)有其峻洁。”,陶渊明的影响,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与苏辙书,苏轼谈陶诗,萧统评陶渊明诗文,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乎?卒无讽谏,何足摇其笔端?惜哉!无是可也。并粗点定其传,编之于录。尝谓有能观渊明之文者,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怯,

28、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岂止仁义可蹈,抑乃爵禄可辞,不必游太华,远求柱史;此亦有助于风教也。 陶渊明集序,CrystalGraphics PowerPlugs Transitions I,陶渊明逸致图,第三节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晋书陶潜传“以亲老家贫,起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

29、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宝贵。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酣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返回,第三章南北朝民歌,第一节南朝民歌 一、南朝民歌的分类: 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与西曲两类。,二、南朝民歌的内容和情调: 由于采集民歌的目的是满足声色之欲,加上统治者的提倡等原因,南朝民歌中反映男女之情的情歌特别发

30、达。这类情歌表现的感情真挚细腻,情调艳丽柔弱,哀怨缠绵。吴歌的产地多是长江流域商业发达之地,故其民歌主要反映城市中下层居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有较多的市井气息,而西曲则多写水边船上旅客商妇的离别之情,且能结合劳动来写,情调较吴歌开朗明快。,三、南朝民歌的特点: 1、体制小巧,多为五言四句。 2、语言清新自然。 3、大量运用双关语。 四、南朝民歌的代表作抒情长诗西洲曲: 西洲曲是南朝民歌中艺术性最高的一篇,形式上,南曲多为整齐的四言或五言的歌诗;而北歌则于四、五、七言和杂言的灵活运用。 用语上,南曲多绮丽精工,而北歌多质朴刚健。,第二节北朝民歌,一、北朝民歌反映的内容和情调: 1、北朝民歌大部分保

31、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少部分保存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 2、北朝民歌的内容: (1)反映了北方的景色、风俗、少数民族的游牧生活和豪侠尚武的精神。 (2)反映战争。 (3)反映由羁旅行役和流亡生活而产生的怀土思乡之情。 (4)反映爱情和婚姻。,二、北朝民歌的代表作长篇叙事诗木兰诗: 木兰诗是北朝民歌中最为杰出的作品。,返回,第三节南曲与北歌的比较,南曲与北歌内容、风格迥异。读(唱)南曲,犹听燕子的呢喃细语;而北歌犹雄鹰鸣叫,战马萧萧。具体说: 内容上,南曲几乎清一色的是情歌,写男女之事;而北歌除写男女情爱之外,还写了大漠风光,征战行役,羁旅乡思等内容。 风格上,南曲婉约旖妮,缠

32、绵哀怨;而北歌豪放粗犷,坦率爽朗。 手法上,南曲多用双关、象征暗示等,细腻的表达情感;而北歌多坦露直率。 形式上,南曲多为整齐的四言或五言的歌诗;而北歌则于四、五、七言和杂言的灵活运用。 用语上,南曲多绮丽精工,而北歌多质朴刚健。,第四章谢灵运与诗风的转变,一、山水诗(也包括田园诗)的源起、兴盛的原因: 在诗经、楚辞的时代,诗中就出现了山水景物(如蒹葭、伐檀、山鬼、九辨等),但那只是作为生活的衬景或比兴的媒介,而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曹操的观沧海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晋宋时代则是山水诗兴盛的时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谈到:“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

33、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概括了这个时期山水诗的特点。,刘宋时期山水诗兴盛的原因大致是: 1、文人生活环境变迁的影响。 2、受魏晋之后隐逸之风的影响。 3、玄学的影响。,二、谢灵运的山水诗 谢灵运是真正大力创作山水诗并起了巨大贡献的诗人。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是鲜丽,清新,自然,他的诗开启了南朝一代的新诗风,实现了诗歌艺术由魏晋的古朴向南朝追求声色的转变。,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三、谢诗与陶诗的比较 1、谢诗善于描绘画境,在移步换景中领略山水之美,把叙事与写景结合起来。而陶诗写田园山水,往往是静观;静观须心境纯净,方能物我亲切交流。 2、谢诗中也有哲理,但主要在于化其心中郁

34、结,且哲理往往游离于诗外,形成叙事写景说理的程式,往往在诗的最后拖上一个玄言的尾巴,这说明他的诗脱胎于玄言诗但仍留着玄言诗的尾巴。而陶诗的哲理则融于体物之中,故能达到超然物外、遇景成趣的境地。 3、语言上,谢诗精工绮丽,刻意追求,多用深奥的书面语和典故,深涩难懂,有佳句而无佳篇。而陶诗则朴素、平淡、自然。,四、山水诗的文学价值: 1、山水诗的产生,标志着人对自然美的认识加深了,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大自然已经从作为陪衬的生活环境或作为比兴的媒介变成具有独立美学价值的欣赏对象。山水诗启发人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即美学的角度去亲近大自然,发现和理解大自然。它的出现,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35、,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这无论在文学史上还是美学史上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2、山水诗的出现,改变了“诗言志”的传统,打破了儒家功用主义的诗教观,为诗歌走向纯审美的艺术化铺平了道路,南朝诗歌所具有的美学特征,正是随着山水诗的建立而产生的。,第五章魏晋南北朝小说,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系统,即文言小说系统和白话小说系统。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有文言小说。这时的小说可以统称为笔记体小说,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记叙社会上流传的奇异故事、人物的遗闻轶事或其只言片语。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人物性格的描写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作品的数量也已相当可观。但就作者的主观意图而言,还只是当成真实的事情来写,而缺少艺术的虚构。它

36、们还不是中国小说的成熟形态。中国文言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唐传奇,白话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宋元话本。,第一节小说的起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1、“小说”的最早出处与本义。 2、中国小说的起源: 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传。 3、魏晋南北朝是小说的兴盛期,这一时期主要有邯郸淳笑林,张华博物志,干宝搜神记,刘义庆幽明录、世说新语,王琰冥祥记,沈约俗说,殷芸小说等作品。,第二节志怪与志人,一、志怪小说: 1、魏晋南北朝小说可以分为两类: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志怪小说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虽然有迷信色彩,但也保存了一些有积极意义的民间故事。志人小说记述人物的遗闻轶事、言谈举止,从中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一些面貌。 2、志怪小说兴盛的背景:宗教迷信思想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