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环卫绪论-MPH_第1页
现代环卫绪论-MPH_第2页
现代环卫绪论-MPH_第3页
现代环卫绪论-MPH_第4页
现代环卫绪论-MPH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欢迎11级MPH学员 学习现代环境卫生学!,现代环境卫生学 (environmental health/environmental hygiene),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 杨新文,绪 论,当前世界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一)大气污染: 据统计,全球每年释放C02达220亿吨, 2005年我国SO2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 世界城市人口1/2呼吸不健康的空气。 亚太地区每年因大气污染导致的48.7万人 过早死亡;我国大气污染造成的环境与健康 损失占GDP 的7%,预计2020 年将达到13%。,(二)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 大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能够吸

2、收由地球发射 的波长较长的辐射,从而对地球起到保温作 用。由于温室效应引起温度和雨量的变化,使 干旱和洪水频繁发生。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主要有: 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增加 一些虫媒疾病发病率增加。 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发生影响。,(三)臭氧层破坏: 臭氧层位于地球表面上约2050公里的 平流层内。平流层内的氧分子受到短波紫外 线的照射经化学反应而生成臭氧。臭氧层 破坏对生物及人类健康主要影响有: 皮肤癌发生率增高; 对居民呼吸道及眼部的损伤; 对生物活动的影响。,(四)酸雨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5的降水,包括雨、 雪、雹和雾等。酸雨的形成主要是SO2和NOX 等酸性污染物经化学反应而成

3、。酸雨对人类 生态环境造成的主要影响有: 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 对土壤植物生态的影响; 对人群健康的危害。,(五)水资源短缺和严重污染: 虽然地球表面约有70%以上为水所覆盖, 但淡水储量仅占2.53%。而与人类关系最为密 切的湖泊、河流和浅层地下淡水资源,只占淡 水总储量的0.34%, 还不到全球水总储量的万 分之一。 世界人口增加迅速和饮用水水源的污染, 从而加剧水资源短缺。目前全球人均供水量比 1970年减少了1/3。据统计全球每年有2.5亿人 由于饮水污染而患病死亡。,(六)海洋环境恶化: 由于航行事故、战争、废弃物等,造成了江河 流域及海洋的污染,水产品质量下降等。00年至04 年

4、,我国海域海水受污染面积在14.2万平方公里至 20.6万平方公里之间,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磷酸 盐、部分重金属(铅、汞)和石油类。 含有高浓度营养物质的大量污水排放入海,导致 近海海域赤潮频繁发生,给海洋生态造成巨大破坏 。据统计,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仅发现次赤 潮,80年代增至75次,90年代为262次,而01年至04 年已发生赤潮371次,总面积超过6.6万平方公里。,(七)其他 1、土地沙漠化: 全球有700万公顷的耕地面积变为不毛之 地。我国每年有33.3万亩耕地变为沙丘。此 外,酸雨也造成了土壤的使用价值降低和农 作物的减产。 2、生物种类不断减少: 地球每年有1种生物灭绝,生态

5、平衡严重 失调。 3、人口增长过快:,一、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一)环境卫生学的定义 环境卫生学是研究与人生活密切相关的 自然环境和生活居住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 规律。为充分利用有利的环境因素和控制不利 的环境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 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学科。,(二)环境卫生学研究的对象 1、研究对象及基本任务: 环境卫生学是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 研究对象,其基本任务就是阐明环境与机体 的相互作用。 2、环境的概念 指围绕在人群周围的空间及其中可以 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发展和繁衍的 各种因素的总和。它是由多种环境介质和 环

6、境因素共同组成。,(1)分类 原生环境(primary environment): 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 影响的环境。由于自然的因素引起生态系 统破坏,称原生环境问题或第一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secondary environment): 人为活动影响下所形成的环境。由于 人为活动引起环境污染导致生态平衡的破 坏称次生环境问题或第二环境问题。,(2)环境构成 环境介质(environmental media) : 指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通常以 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物质形态存在,能够 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包括大气、水、 土壤和所有生物体。 地球表面不存在单一环境介质;

7、三种形态的环境介质可以相互转化,其中的物质也可相互迁移;,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影响是多种环境介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环境介质具有维持自身稳定状态的特性。只有但当外来的干扰作用超出了环境介质本身固有的缓冲能力时,才可能引起环境介质的结构、组成甚至功能发生难以恢复的改变。, 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s) 被环境介质容纳、转运的各种因素或参与 环境介质组成的各种无机和有机成分。包括: 物理性因素:小气候、噪声、 电离、 非电离辐射、空气离子等。 化学性因素:化学致癌物、内分泌干扰物、 化学致畸物及神经毒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 生物性因素:环境中细菌、真菌、病毒、 寄生虫和变应

8、原等。,(三)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 1.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基础研究 环境机体(基因)相互作用的表型变化 环境因素 特定的基因靶 基因表达谱和表达程度的变化 细胞、器官、整体水平上某些特征性改变,(1)细胞水平: 细胞的功能和行为、信息的传递和调控 转化等。 (2)蛋白质水平: 应激蛋白的形成、蛋白质的功能、代谢 酶的多态性等。 (3)基因水平: 基因的应答、损伤、修复和调控及基因 多态性等。,2.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的确认性研究 环境因素 机体 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有益于健康 对健康有害 及早发现生物标志物,(1)研究单因素的作用和多因素的联合作用。 (2)环境有害因素的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 (3)

9、揭示环境有害因素早期危害和远期效应。 (4)既重视当前明显的危害同时警惕其潜在 的威胁。 (5)及时发现机体接触污染物的生物标志, 并组合建立环境因素对健康危害的预警系统。,3.创建、研制和引进新技术和新方法 (1)环境因素对机体的基因、蛋白质及细胞 结构与功能作用的判明。 (2)建立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预警 体系。 (3)寻找对内外环境中环境污染物和致病菌 的灵敏准确的检测的方法。 (4)借助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用现代细胞 、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发展环境分子流行病学。,4.研究环境卫生监督体系的理论依据 环境卫生监督属于卫生行政执法范畴。 是依法对企、事业单位及生产经营单位或 个人贯彻执行

10、环境卫生法律法规、条例和 标准等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对违反环境 卫生法律法规、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依法 予以处理的行政管理或行政执法过程。 实施环境卫生监督必须提供科学理论 依据,即环境卫生法律法律和卫生标准。,二、发展简史及主要工作成就,(一)发展简史 古代人民对生活环境与健康的朴素认识 环境卫生学科的建立,但发展缓慢 环境卫生工作的蓬勃发展时期 环境卫生学的进一步发展的新机遇和挑战,1.古代劳动人民对环境与健康关系的认识 黄帝内经“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 “顺四时而知寒暑,服天气而通神明,节阴阳而调 刚柔”。 吕氏春秋 “轻水所,多秃与瘿人;重水所, 多尰与躄人;甘水所,多好与美人;辛

11、水所,多疽 与痤人;苦水所,多尪与伛人等。 明代名医李时珍 “凡井水有远从地脉来者为 上,有近处江湖来者次之,其城市近沟渠杂入者, 成碱,用须煎滚,停一时,候碱澄乃用之,否则气 味俱恶,不堪入药、食、茶、酒也“。 周代都城采用“左组右社,前朝后市”的布局,已 有功能分区的规划概念。,2.解放前环境卫生状况落后 3.环境卫生工作的蓬勃发展时期 (1)目前全国大部分医学院校设立公共卫生 专业,环境卫生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2005年8月国家卫生部召开全国环境卫 生工作座谈会,同年11月召开了我国第一次 环境与健康论坛会议,讨论并确立国家环境 与健康行动计划的基本思路。,(3)工作内容和方法

12、的拓展和深入 生物性因素研究化学、物理性因素研究 环境因素监测与人群健康相结合的研究 宏观流行病学调查 宏观调查与微观研究相结合 单因素研究多因素联合作用 系统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生化 蛋白质、大分子 环境应答基因的多态性研究及基因-环境相互作用 、环境基因组计划 。,4.环境卫生学的新机遇 生命科学的发展 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的发展,为从分子 水平阐释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提供了新研究手段 和新理论。环境卫生学研究迅速进入蛋白质 基因水平时代。 (1)分子生物学标志的建立和应用; (2)环境基因组计划(EGP)的启动和环境 基因组的研究; (3)毒物基因组学与基因流行病学为环境毒理 学和环境流行病学

13、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变革。,(二)我国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 1.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显著改善 城市全部实现集中式供水,生活饮用水 四项指标合格率达95以上。农村80以上 的人口用上了清洁卫生的饮用水,集中式供 水普及率已达45。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 近22m2。农村人均居住面积达26.5m2。,2.开展了大量环境卫生监测监督工作 50年代:几大城市大气污染调查监测; 各省、市卫生防疫站根据国家 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程, 进行城镇集中式供水的经常性 卫生监督工作。 60年代:完成对全国200多条河流、湖泊、 水库的调查监测工作。,70年代:参加全球环境监测系统的大气监测和 水质监测。其数据作为全

14、球环境监测 工作的一部分。 80年代:卫生部颁发全国环境卫生监测站 暂行条例。在全国范围陆续建立了 环境卫生监测站。同时我国参加了 WHO组织的人体中有机氯、铅、镉等 有害物质的系统监测工作。 90年代:采用统一监测方案,在全国10以上 的县开展了农村饮水卫生监测工作。,3. 环境污染健康效应研究 (1)大气污染与健康 卫生部曾组织全国60多家卫生防疫机构、 科研单位和医学院校对全国50万以上人口的 25个城市进行了大气污染与健康关系的调查 研究,结果表明:SO2、悬浮颗粒物及 苯并(a)芘均不同程度超标,居民肺癌死亡 率和CODP发病率均与大气污染密切相关。,近年来,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也有

15、了 一定认识,例如对我国云南省宣威县的人群 研究发现,当地居民生活燃煤导致室内空气 中苯并(a)芘等多环芳烃浓度增高是造成肺癌 死亡率明显增高的主要原因(当地人群的肺 癌标化死亡率高达26.23/10万)。,(2)水污染的健康效应 我国曾对渤海、黄海沿岸近128万人口 的渔民和农民进行了居民健康状况和环境污 染状况的调查,发现沿岸渔民头发中的汞、 砷、铅、镉等重金属含量增高。尤以发汞最 为显著。 此外,还对松花江汞污染问题进行了大 规模调查,证实鱼体内有汞富集,渔民体内 有一定量的汞负荷水平,其中一部分人已达 到危害健康的程度。,4.环境卫生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1981年成立了“全国卫生标准

16、技术委员 会”下设环境卫生、劳动卫生等分会。此 后,我国卫生标准化事业开始纳入法制化 管理的轨道。 据统计,迄今为止我国颁布国家环境 卫生标准143项,现有标准由过去的两类拓 宽到12类,并逐渐向国际标准接轨。,(1)卫生执法监督服务标准: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类 化妆品卫生标准类 生活饮用水和涉水产品标准类 (2)保护公众健康卫生标准 室内外空气污染物卫生标准类 各类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类 污染物所致健康危害判定标准类, 住宅卫生标准类 环境射频辐射卫生标准类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医学预评价标准类 土壤及固体废弃物卫生标准类 医院污水排放标准类 生物监测技术规范,三、本学科今后任务,WHO在2

17、1世纪议程中,特别提出“减少 因环境污染和公害引起的健康危险”,建议各 成员国制定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 我国将该计划纳入了国家“十一五“科技发展规 划,并提出今后环境卫生工作和本学科的任务 和发展方向。,(一)加强环境因素健康效应的研究 化学性污染对健康的危害仍是今后工作的 重点。在农村地区,生物性污染的危害仍是 首要的环境卫生问题。其健康效应的研究应 着重寻找因果关系、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 反应关系及基因环境相互作用机制,提出 特异、敏感、简便易行的生物标志,以早期 发现环境污染所致的健康损害。,(二)新技术和方法在环境工作中的应用 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的创新是提高环境 卫生工作质量和研究水

18、平的关键。 1.运用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 学、分子流行病学的技术对揭示环境与健康 关系的内在本质,寻找有价值的生物学标志 至关重要。,2.应用分析化学及先进的仪器分析技术提高 识别新污染物的能力及快速检测有害物质, 增强环境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如: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有机污染物; 3.新的微生物检测技术可快速检测环境介质 中的致病微生物。 4.建立和完善健康危险度评价体系,(三)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 如:20062015年十年计划中将制订和发布环境与健康工作条例 饮水安全条例 消毒管理条例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系统卫生管理办法 环境污染健康影响评价管理办法,制定或修订24项规范性文件和国家标准 如:公共场所管理条例 公共场所卫生学评价规范 突发环境污染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规范、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卫生标准等。,(四)加强农村的环境卫生工作 1. 首要任务进一步改善饮水卫生条件。 2. 控制农村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基础 做好粪便无害化的处理的技术工作。 3. 重要举措将环境卫生纳入村镇规划。 4. 法制管理的依据健全农村环境卫生 法规体系,加大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力度。,(五)开拓环境卫生工作的新领域 1.集中空调系统微生物污染与人群健康 研究; 2.室内有害化学物质污染与人群健康研究 (1)不同年龄人群体内化学物质含量监测; (2)环境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