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第1节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1-
第2节土壤的形成.......................................................-8-
第五章测验............................................................-16-
第1节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探究点题号
主要植被1、3、5、6、7、13、15、16
植被与环境2、4、8、9、10、1K12、14、17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目要求)
读某植被景观图,完成1〜2题。
1.(综合思维)该植被枝叶呈针状的原因是()
A.气候寒冷B.气候干旱
C.土壤贫瘠D.地形平坦
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图示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它分布于较高纬度地区,气候
寒冷,树叶为针状有利于抗寒。
2.(区域认知)此类植被广泛分布的国家是()
A.中国B.美国
C.加拿大D.澳大利亚
答案C
解析图示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
地区。
读我国植被分布图,完成3〜4题。
3.(区域认知)甲、乙、丙三类植被分别是()
A.森林草原荒漠B.森林荒漠草原
C.草原森林荒漠D.荒漠草原森林
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甲类植被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该区域降水较多,
为森林;乙、丙两类植被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丙类植被所在地距海更远,故乙
为草原,丙为荒漠,故A项正确。
4.(综合思维)造成甲、乙、丙三类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土壤
C.水分D.热量
答案C
解析造成三类植被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为水分,C项正确。
某类植物(下图)不跟土壤接触,其根群附着在其他树的枝干上生长,利用雨露、
空气中的水汽及有限的腐殖质(腐烂的枯枝残叶或动物排泄物等)为生。完成5〜6
题。
5.(综合思维)该类植物为()
A.藤本植物B.附生植物
C.草本植物D.寄生植物
答案B
解析结合材料信息"根群附着在其他树的枝干上生长”和图示信息可知,
该类植物为附生植物,故B项正确。
6.(综合思维)该类植物主要出现在()
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
答案A
解析附生植物主要出现在热带雨林,故A项正确。
读某国植被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7〜8题。
□甲
■高山带
乙
,200,等降水量线/mm口
□山地森林内
口
目森林草原
7.(区域认知)甲、乙、丙植被类型分别是()
A.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荒漠草原荒漠草原
C.荒漠草原荒漠草原
D.草原荒漠荒漠草原
答案A
解析由经纬度和国土轮廓可知,该国为蒙古。甲、乙、丙均处于温带大陆
性气候区域,水分条件稍好的甲为草原,水分条件最差的丙是荒漠,乙为过渡性
植被——荒漠草原。
8.(综合思维)影响甲、乙、丙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B.水分
C.光照D.土壤
答案B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导致三地植被差异的因素是水分条件不同,故B
项正确。
下图为某区域不同时期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9〜10题。
」
海洋
行
盛
①风
林
森
地
草
②
漠
荒
昌
地
陆
9.(综合思维)引起该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地壳上升B.植被破坏
C.气候变化D.农业开发
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地壳上升导致陆地东西两侧的水分条件变化,从而导致植
被发生变化,所以根本原因是地壳上升。
10.(综合思维)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A.洋流对植被的影响大
B.湖泊对地理环境影响大
C.水分的变化对植被影响大
D.植被对气候的影响大
答案C
解析由于地壳抬升,大陆东岸降水逐渐减少,植被由森林变成草原、荒漠。
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过度开垦、放牧,造成频繁的“黑风暴”,
刮走了3亿吨尘土。完成11〜12题。
11.(综合思维)"黑风暴”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A.植被遭到破坏B.地下水位下降
C.降水异常减少D.温室效应加剧
答案A
解析“黑风暴”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方式,破坏了地表植被,从而使
地表失去植被保护,地表沙土在风力作用下被卷起而形成。
12.(人地协调观)“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
A.少耕免耕,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B.深翻扩耕,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
C.施用绿肥,防止土壤肥力不断下降
D.退耕还林还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答案D
解析美国的“黑风暴”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
要保护好自然植被,对于过去存在的滥垦、滥耕现象,要及时地退耕还林还牧。
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位置。完成13〜15题。
13.(区域认知)乙地的植被类型是()
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
答案C
解析乙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
14.(区域认知)造成丁地与甲地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与降水B.地形与气温
C.地形与降水D.人类活动
答案A
解析影响植被类型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丁地为热带季风气候,一年
中气温高,降水量多,植被类型为热带(季)雨林;乙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
量较丁地少,热量条件较丁地差。
15.(区域认知)丙地植被具有的特点是()
A.有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
B.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芽、秋冬季落叶
C.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
D.树叶为针状
答案C
解析丙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该植被的特征具有
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的特点。有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是热带雨林的
特点。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芽、秋冬季落叶是落叶阔叶林的特点。树叶为针状
是针叶林的特点。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40分)
16.读植被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图中属于天然植被的是和属于人工植被的是
和-(4分)
(2)与图中其他类型的植被相比,乙类植被的突出特征是什么?(8分)
(3)指出丙类植被的突出特征及其成因。(4分)
(4)指出甲、丁两类植被的显著区别。(4分)
答案⑴乙丙甲丁
(2)四季开花;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有茎
花和板根现象。
(3)枝叶退化为针状。适应干旱寒冷的环境。
(4)甲秋冬季落叶,丁四季常绿。
解析第⑴题,读图可知,乙为热带雨林,丙为亚寒带针叶林,属于自然植
被;甲为苹果树,丁为柑橘树,属于人工植被。第⑵题,乙为热带雨林。可四季
开花;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有茎花和板根现
象。第⑶题,丙为亚寒带针叶林。树叶退化为针状,以抗寒抗旱。第⑷题,甲为
苹果树,属于落叶阔叶林;丁为柑橘树,属于常绿阔叶林。显著区别是落叶阔叶
林秋冬季落叶,常绿阔叶林四季常绿。
17.读非洲植被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
(DA为,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非洲的
和亚洲的o(8分)
(2)B为,主要分布地区有非洲的高原和
高原、南美洲的高原等。(8分)
(3)C为最大分布地区是_______________□(4分)
答案(1)热带雨林亚马孙河流域(平原)刚果河流域(盆地)印度尼西亚
(马来群岛)
(2)热带草原东非南非巴西
(3)热带荒漠非洲北部(北非、撒哈拉沙漠)
解析第⑴题,读图可知,A为热带雨林,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
度尼西亚是世界三大热带雨林分布地区。第(2)题,B为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地区
有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巴西高原等。第(3)题,C为热带荒漠,最大分布区为非
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
第2节土壤的形成
探究点题号
成土因素1、2、3、4、5、6、7、8、15、16(4)、17
土壤剖面9、10、11、12、13、14、16⑴⑵⑶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目要求)
1.(人地协调观)人们年复一年地在自然土壤上进行泡水耕耘,排水烤田,精
整田面,轮作施肥,使耕作层适合水稻根须的生长,育成了有利于水稻生长的水
稻土。下列关于水稻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表层土质疏松,颜色较浅
B.由人类的农业活动改造而成
C.集中分布于南方丘陵山地
D.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气候
答案B
解析水稻土表层土质紧密,颜色较深,由人类的农业活动改造而成,集中
分布于南方平原、盆地和三角洲地区,水稻土是在长期淹水种稻条件下,受到人
为活动和自然成土因素的双重作用形成的。
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铁、铝等成分相对富集后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富
铝土在我国分布广,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富铝土包含多种土壤类型,
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完成2〜3题。
相对干旱相对湿润
2.(区域认知)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成土母质B.气候
C.生物D.地形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富铝土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在湿热的气候条
件下,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中多数矿物易分解,使得氧化铝在土壤
中残留和聚集,故B项正确。
3.(综合思维)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
A.赤红壤B.砖红壤
C.红壤D.黄壤
答案B
解析湿热气候促进矿物分解,更易形成富铝土。读图可知,砖红壤所处气
候条件最为湿热,故B项正确。
下图是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完成4〜6题。
4.(综合思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厚度、水热条件
B.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
C.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矿物养分
D.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高低
答案B
解析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矿物成分,A项错误;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
状况、理化性质,B项正确;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但不能影响土壤的
矿物养分,C项错误;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与性状,D项错误。
5.(综合思维)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
式,在土壤上层富集是()
A.岩石的作用B.气候的作用
C.生物的作用D.地形的作用
答案C
解析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式,在
土壤上层富集是生物的作用。
6.(综合思维)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的是()
A.气候湿热的草原地区B.气候湿热的森林地区
C.气候温和的草原地区D.气候寒冷的荒漠地区
答案C
解析气候湿热的地区,有机质分解快,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排除A、B两
项;气候温和的草原地区,草类根系茂盛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为土壤表层
提供了大量有机质,C项正确;荒漠地区地表有机质含量少,排除D项。
读下图,完成7〜8题。
7.(综合思维)图示反映的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是(
A.成土母质B.地貌
C.时间D.气候
答案C
解析时间决定着土壤的发育进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从无到有,从薄
到厚,层次由少到多,逐步发育成熟,故C项正确。
8.(综合思维)图示a、b、c、d四幅图的含义对应正确的是()
①a-低等生物作用②b-岩石风化崩解③c-土壤分层形成④d—成熟
土壤形成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③④
答案D
解析读图,根据图示含义可知,a为岩石风化崩解,b为低等生物作用,c
为土壤分层形成,d为成熟土壤形成。
读耕作土壤剖面图,完成9〜10题。
9.(综合思维)图中②层为()
A.腐殖质层B.淋溶层
C.犁底层D.耕作层
答案C
解析耕作土壤剖面从上到下分为耕作层、犁底层和自然土层三部分。①为
耕作层,②为犁底层,腐殖质层、淋溶层属于自然土壤剖面的构成。
10.(综合思维)关于图中①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
B.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C.由疏松的风化碎屑物组成
D.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答案A
解析图中①层为耕作层,其特点是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A
项正确;②层为犁底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B项错误;由
疏松的风化碎屑物组成的是母质层,C项错误;森林土壤剖面中的有机层是以分解
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D项错误。
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图一为
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二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完成11〜13题。
0
土
壤30
深60
度90
5\20
1
有
机
质
含
a
020406080100土壤深度(cm)
图二
11.(综合思维)图一中甲层为()
A.有机层B.淀积层
C.耕作层D.犁底层
答案B
解析土壤自地表向下,随深度增加,一般依次出现腐殖质层、淋溶层、淀
积层、母质层。图一显示,甲层位于淋溶层和母质层之间,为淀积层。
12.(综合思维)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
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
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
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
答案C
解析读图二可知,该地土壤表层(0厘米附近)有机质含量较少,A项错误;
人工增施有机肥会使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B项错误;表层土壤肥力较低,说
明受外力作用,肥力流失较多,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明显,C
项正确;我国东部地区为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D项错误。
13.(人地协调观)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
A.免耕直播B.深耕改土
C.大棚温室D.砾石压土
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土层较深地区土壤有机质较丰富,深耕改土可以有效利用
土壤肥力,B项正确。
下图为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区域认知)图中母质层上有四个土层,其中甲为()
A.有机层,以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B.母岩层,为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C.淋溶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D.腐殖质层,以枯枝落叶为主
答案C
解析森林土壤剖面自上而下依次为枯枝落叶层(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
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所以甲为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的淋溶层。
15.(综合思维)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称为土壤质地,影
响土壤质地的主要因素为()
A.成土母质B.生物
C.地貌D.人类活动
答案A
解析成土母质是形成土壤的基础,所以影响土壤质地的主要因素为成土母
质。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40分)
16.下图是不同气候条件下风化壳深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
降水(mm)
所有成分迁移带
口砖红琬风化壳
口强化学风化带
日轻微化学风化带
■角砾带
口未风化基岩
(l)a、b、c三条曲线,_______曲线表示气温,________曲线表示蒸发量,
________曲线表示降水量。(6分)
(2)A、D、E、G四个地带中能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有(填写字母)地带;
即使增加降水也很难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是_______(填写字母)地带。(4分)
(3)一个发育成熟的土壤剖面一般具有层、腐殖质层、层、
淀积层、层和母岩层。(6分)
(4)简要说明F地带能形成深厚风化壳的原因。(4分)
答案(l)bac(2)E、GA
(3)有机(枯枝落叶)淋溶母质
(4)气候温暖湿润,风化作用强。
解析第⑴题,图中F处风化壳最深,且表层为砖红壤风化壳,判断该处为
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应大于蒸发量,D为干旱地区,结合图中纵
坐标可判断a为蒸发量,b为气温,c为降水量。第(2)题,A处为寒冷的极地气候
区,D为干旱的荒漠环境,E、G处降水较多,气温较高,风化壳较深,有一定植
被,能形成完整的土壤剖面;A处因为气温极低,即使降水量增多,也很难形成
完整的土壤剖面。第(3)题,一个发育成熟的土壤剖面一般具有有机层(枯枝落叶层)、
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第(4)题,由图可知,F处为高温
多雨的环境,淋溶作用强,物理、化学风化作用强,所以风化壳最厚。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黑土是大量枯枝落叶或草本植物难以腐化、分解,历经长时间演化形成的肥
沃土壤。下图示意某优质黑土区。20世纪30年代以来,该区域农作物种植面积不
断扩大,黑土侵蚀严重。60年代起,该区域采取了滴灌等一系列措施,黑土侵蚀
明显减少。
•00山脉
A河流
口水域
E3优质黑土区
(1)说明该地区气候条件对黑土形成的影响。(6分)
(2)说明滴灌对减轻该地区黑土侵蚀的作用。(6分)
(3)简述该地区土壤侵蚀减轻所产生的生态效益。(8分)
答案(1)夏季雨热同期,利于植被生长;冬季较长,寒冷干燥,枯枝落叶多;
微生物活动弱,枯枝落叶分解缓慢。
(2)保持黑土水分,防止旱季土壤过度干燥,减轻风力对土壤的侵蚀;防止过
度灌溉造成水土流失。
(3)减少大气中的扬尘;改善水质;保护生物的栖息地,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
性。
解析第⑴题,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西部,属于温带大
陆性气候,夏季雨热同期,利于植被生长;冬季较长,寒冷干燥,枯枝落叶分解
缓慢,利于有机质积累,黑土的形成。第⑵题,滴灌利于保持黑土水分,防止旱
季土壤过度干燥,减轻风力对土壤的侵蚀。滴灌的灌溉水量小,防止过度灌溉造
成水土流失。第⑶题,该地区土壤侵蚀减轻,裸露土壤少,产生的生态效益是利
于减少大气中的扬尘;水土流失减少,利于改善水质;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利于
保护生物的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
第五章测验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考点分布表]
考点题号
1、2、3、4、5、6、7、8、9、10、11、12、13、14、31、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32
15、16、17、18、19、20、21、22、23、24、25、26、
土壤的形成
27、28、29、30、33、34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我国不同自然环境下的植被往往呈现出不同的景观(下图)。完成1〜2题。
除a
甲芦苇乙胡杨丙迎客松丁椰林
1.(区域认知)植物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图中能指示水湿环境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答案A
解析甲图为芦苇,为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生长在灌溉沟渠旁、河
堤沼泽地等,指示水湿环境;乙图为胡杨树,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指示干旱的
环境;丙为黄山迎客松,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为湿润地区;丁为椰林,分
布在热带地区,为湿润地区。
2.(综合思维)关于图中各地植物主要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一四季常绿B.乙—根系发达
C.丙一叶宽而薄D.丁一叶呈针状
答案B
解析芦苇生长有发芽、展叶、开花、孕穗、抽穗等季节变化,不是四季常
绿,A项错误;胡杨树生活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主要靠根系吸取地下水生长,
因此根系发达,B项正确;迎客松分布在季风气候区,叶子呈针状,C项错误;椰
林为常绿乔木,产于热带,叶宽而薄,D项错误。
杏仁核是世界上最高的树种,主要生长在澳大利亚草原上,其经济价值很高。
杏仁桂树干很少枝杈,只有顶端才生长出枝叶且叶片侧面朝上,与阳光投射方向
平行。杏仁核因吸水能力强,被誉为“抽水机”,在热带湿润地区,又被称为“防
疟(疟疾)树”。完成3〜4题。
3.(综合思维)杏仁枝叶片侧面朝上的主要原因是()
A.增大与阳光的接触面B.滞留更多雨水
C.减少水分蒸发D.减少地面投影面积
答案C
解析生长在澳大利亚草原上,地处热带地区,蒸发旺盛,“只有顶端才生
长出枝叶且叶片侧面朝上,与阳光投射方向平行”,叶片少且叶片与阳光平行,
是为了减少阳光照射,减少水分蒸发,C项正确。
4.(人地协调观)杏仁核在一些热带沼泽地区颇受欢迎,主要是可以()
A.排干沼泽B.增加地下水
C.建造房屋D.增加木材
答案A
解析杏仁核因吸水能力强,被誉为“抽水机”,在一些热带沼泽地区,有
助于排干沼泽,形成耕地或作为其他用途,因此在一些热带沼泽地区颇受欢迎,A
项正确。
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植被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下图是我国某
地典型植被示意图。完成5〜7题。
5.(综合思维)该植被指示的环境特征是()
A.干旱B.湿润
C.炎热D.寒冷
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该植被根系发达、地面植株部分矮小,故该植被指示干旱
的环境特征。
6.(区域认知)该地的自然植被主要是()
A.热带荒漠B.热带草原
C.温带荒漠D.温带草原
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该植被分布于干旱地区,我国的干旱地区自然植被是温带
荒漠。
7.(综合思维)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当地年降水量出现了增多的趋势,该类
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B.地上部分叶片变小
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D.地下部分分支减少
答案D
解析当地降水增多时,该类植被获取水分变得相对容易,地下部分根系可
能出现退化,分支减少;地上部分因为水分条件的改善,叶片将变大;该类植被
为灌木,植株不会变高大。
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完成8〜10题。
/甲储带草号/
荒漠Z//翁带荒漠,/
Z----------------------------------------------------------——*X
8.(综合思维)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X方向热量增加B.沿X方向降水增加
C.沿Y方向热量增加D.沿Y方向降水增加
答案D
解析依据图示自然植被的分异状况可知,沿x方向热量减少,沿Y方向降
水增加。
9.(区域认知)甲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为()
A.热带草原B.热带雨林
C.热带荒漠D.常绿阔叶林
答案A
解析结合图示已知的自然植被分布状况可知,甲为热带草原。
10.(综合思维)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为()
A.温带草原B.落叶阔叶林
C.常绿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
答案B
解析结合图示已知的自然植被分布状况可知,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房后多种四季常绿
的松柏等针叶树。完成11〜12题。
常绿针叶树落叶阔叶树
11.(区域认知)华北地区主要植被类型为()
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
答案C
解析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主要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
12.(人地协调观)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主要是因为()
A.华北地处温带,不能种植常绿林
B.夏季树叶茂盛,能增加空气湿度
C.冬季落叶后,可获得较多光照
D.阔叶林成熟以后,可提供木材
答案C
解析华北地区房前种植落叶阔叶树,主要是夏季太阳辐射强,阔叶树枝繁
叶茂,达到较好的遮光效果;冬季落叶后,可获得较多光照。
飞絮指春季雌性杨树或柳树种子的衍生物携带种子随风飘散的现象,给人们
生产、生活带来许多“烦恼”。2020年4月,京津冀地区首次联合开展杨柳絮飘
飞期预报服务。下图为2020年京津冀地区杨柳絮飘飞预警地图。完成13〜14题。
13.(区域认知)图示地区植被的显著特点是()
A.秋冬季落叶B.四季常青
C,根系发达D.多板根
答案A
解析图示地区植被类型主要是落叶阔叶林,其显著特点是秋冬季落叶。
14.(综合思维)我国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受飞絮影响较少,主要原因是南方地
区()
A.气温更高B.雨季更短
C.树种不同D.光照更强
答案C
解析我国南方地区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多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
与北方大面积分布的落叶阔叶林树种(如杨树、柳树等)有明显差异,c项正确。气
温高适宜杨柳絮的发育与飘散,A项错误;南方地区的雨季比北方地区更长,降
水量也更多,B项错误;春季南北方光照差异不大,D项错误。
15.(区域认知)造成藏北高原土壤贫瘠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条件差,合成有机质少
B.气候寒冷,植物稀疏生长缓慢
C.水热条件好,微生物分解速度快
D.地表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
答案B
解析藏北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植物稀疏生长缓慢,土壤有机质少,土
壤贫瘠。
土壤容重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土壤容重与土
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
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完成16〜18题。
16.(综合思维)土壤容重越大()
A.有机质含量越低B.土壤孔隙度越高
C.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轻D.越利于作物生长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土壤容重越大,有机质含量越低,土壤孔隙度越低;
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重,越不利于作物生长。
17.(区域认知)下列四种土壤中,土壤容重最小的是()
A.东南丘陵的红壤
B.松嫩平原的黑土
C.四川盆地的紫色土
D.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可知,土壤
越肥沃,土壤容重越小,故B项正确。
18.(人地协调观)下列措施不能降低土壤容重的是()
A.引水灌溉B.秸秆还田
C.深耕土地D.红壤掺砂
答案A
解析秸秆还田、深耕土地、红壤掺砂都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
重;而引水灌溉使得土壤物质紧实,可能会提高土壤容重。
读土壤物质分布图,完成19〜20题。
容积(%)
020406080100
19.(综合思维)在土壤的组成物质中,含有腐殖质的是()
A.①B.②
C.③D.@
答案B
解析腐殖质是有机质经微生物分解作用转化而来的,在土壤中的特征有二:
一是占的容积比较小,二是分布在土壤的表层。
20.(综合思维)在土壤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地形B.人类活动
C.气候D.生物
答案D
解析生物除了使土壤富含有机质外,还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土壤的
形成,因此生物在土壤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地形、气候、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是地理
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完成21〜22题。
21.(综合思维)影响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物粗细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A.生物B.气候
C.成土母质D.人类活动
答案C
解析土壤颗粒来自于成土母质,故C项正确。
22.(综合思维)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①成土母质的风化过程②有机物质的积累过程
③水分含量的调节过程④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答案B
解析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主要是有机物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
集过程。
23.(区域认知)下列地区中,风化壳厚度最厚的是()
A.热带雨林B.热带荒漠
C.温带草原D.亚寒带针叶林
答案A
解析温度高和降水量大有利于岩石风化作用的发生。热带雨林地区高温多
雨,风化作用明显,风化壳最厚。
“牛肝地”是指在红层软岩分布地区形成的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
志的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下图示意位于我国某区域“牛肝地”形成过程中不同
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的变化。完成24〜25题。
24.(区域认知)“牛肝地”所在地区的土壤类型可能为()
A.黑土B.黄土
C.红壤D.紫色土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信息“红层软岩”和图中信息“常绿阔叶林”可知,该地位于
我国南方地区,土壤类型最可能为红壤。
25.(人地协调观)“牛肝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异B.地表形态变化
C.过度农业活动D.土壤肥力变化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牛肝地”是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说明缺少植被保护。
读图可知,“牛肝地”演化过程中,植被逐渐减少,造成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过度农业活动,C项正确。
26.(综合思维)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
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A.土壤厚度增大B.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
C.土壤肥力提高D.土壤水分含量增大
答案B
解析根据图二,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
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说明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土壤肥力下降,B项正确,C项
错误;土壤含水率下降,D项错误;土壤侵蚀加剧,土壤厚度减小,A项错误。
2019年10月3日,某高一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国庆假期,到郊区进行了红壤的
野外观测调研。同学们成功地制作了土壤剖面,采集了制作中不同土层的土样标
本,回校后完成了土样的土壤组成及酸碱性测定实验,并撰写了研究性学习报告。
完成27〜28题。
27.(综合思维)返校实验后,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红壤的有机质含量非
常低,导致这一结果的基本因素是()
A.气候B.成土母质
C.生物D.成土时间
答案A
解析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有:植被的枯枝落叶,气温、降水等,解
题的关键由红壤得出是在我国南方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淋溶作用强,
不利于有机质积累,所以导致红壤的有机质含量低的基本因素是气候。
28.(人地协调观)红壤的肥力、疏松程度和酸碱度不利于农作物高产,为了实
现当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民可采取的改良措施有()
①大力推广秸秆还田②大量施用化肥③增施熟石灰④掺砂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红壤的有机质含量低,肥力低,土质黏重,呈酸性。改良的措施有秸
秆还田,补充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增施熟石灰,中和酸性,平衡酸碱度;掺
砂改良黏重土质。大量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
下图为美国部分区域不同植被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图。图中数值表示每英
亩40英寸土层中有机质的含量。完成29〜30题。
29.(区域认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灌木稀疏,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
B.②地草类茂盛,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
C.③地森林茂密,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
D.④地植被稀疏,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
答案B
解析①为落叶阔叶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丰富;②为草原,土壤有机质含
量最高;③为高寒草甸,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④为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质含
量较低。
30.(区域认知)上图中①到②和①到③两个方向上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分别
与下列哪组要素关系最密切()
A.植被、气温B.地形、地貌
C.气温、降水D.人类活动、气候
答案A
解析从①到②植被由森林变为草原,故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加;从①到
③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是海拔的高低引起的气温的变化造成的,③地气温较
低,有机质分解流失慢,故③地有机质含量高于①地。
二、综合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下图为山西省北部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等高线示意图,M,N两条虚线中,有
一条代表自东向西流的河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当地开展植树造林工作。
图例21K城一省界_/等裔线A林木
(1)山西主要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o(1分)
(2)内蒙古主要植被类型是o(2分)
(3)在相同的养护条件下,M线附近和N线北侧的植被覆盖率较高,对比分析
其原因。(4分)
(4)N线部分林木的东南一侧的树冠较为茂盛,另一侧非常稀疏,呈现旗形树
冠的景观,分析其自然原因。(3分)
(5)从提高造林成效的角度,分析当地选择树种的基本要求。(2分)
答案(1)落叶阔叶林
(2)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
(3)M线为山谷,坡面径流汇集,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好;N线为山脊,北侧
山坡为阴坡,蒸发量较小,土壤水分条件好,利于树木生长。
(4)N线为山脊,地势较高的位置受西北季风的影响显著,不利于迎风一侧的
树冠生长,形成旗形树冠。
(5)选择耐旱、水土保持(防风防沙)效益好的树种。
解析第(1)题,山西省主要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第⑵题,内蒙古主要植
被类型为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第⑶题,据材料可知,MsN两条虚线中,有一
条代表自东向西流的河流。据图中等高线弯曲状况及文字信息可推知,M线为山
谷,坡面径流汇集,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好;则N线为山脊,北侧山坡为阴坡,
蒸发量较小,土壤水分条件好,利于树木生长。因此M线附近和N线北侧的植被
覆盖率较高。第⑷题,树冠特点可以指示风向。据旗形树冠可知,N线为山脊,
地势较高的位置受西北季风的影响显著,不利于迎风一侧的树冠生长,形成旗形
树冠。第⑸题,山西省降水少,且多风沙天气,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应选择耐旱、
水土保持、防风防沙效益好的树种。
32.下图是世界各大陆荒漠面积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6
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购销简单的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建筑照明材料采购合同范本3篇
- 杭州公司合作合同范本
- 2024酒店劳动合同模板
- 2025年度GRC构件生产与装配安全责任合同3篇
- 影视作品海外发行与推广2025年度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跨区域LNG管道运输及仓储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电机维修智能化改造升级合同3篇
- 2025年度电子元器件专用纸箱采购与仓储管理合同3篇
- 2024珠宝首饰租赁与购买合同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口算题大全1000道可打印带答案
- 《创伤失血性休克中国急诊专家共识(2023)》解读
- 仓库智能化建设方案
- 海外市场开拓计划
- 202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指南
- 供应链组织架构与职能设置
- 幼儿数学益智图形连线题100题(含完整答案)
- 七上-动点、动角问题12道好题-解析
- 2024年九省联考新高考 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 红色历史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 如何避免护理患者投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