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哲理诗+课件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哲理诗+课件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哲理诗+课件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哲理诗+课件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哲理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哲理诗古诗鉴赏二轮复习[2021·全国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示儿子

陆游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最亲切处今相付,熟读周公七月诗[注]七月诗:《诗经·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2.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①蕴含于“六经”中的圣人之道博大精深,普通人用尽一生钻研也无法穷尽;②道不远人,《诗经》中就有像《七月》这样重视农事的诗篇,熟读可以悟出立身根本,从而做到脚踏实地。诗人借助这两句对子孙提出要求:诗书无涯,发奋读书:法乎先圣,修身立事;心怀家国,永存社稷。哲理诗分类:哲理诗是指写景状物,写人叙事时阐发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的诗。哲理即是对社会现象或对人生的思考,对自然规律的总结。1.描写自然景物的哲理诗。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2、描写社会政治的哲理诗,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观点,启迪深思。曹松的“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己亥岁》)3、描写人生理想的哲理诗,往往都是诗人的感情宣泄,真切自然,读了催人奋起。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4、描写文艺创作的哲理诗。如: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示子聿》);鉴赏指导哲理诗往往是在写景状物,写人叙事时有意识地蕴含一些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因此,在解读哲理诗中的哲理时:一要品味诗句,抓住形象(景、物、事)特点,二要联系社会现象、生活实际,由此及彼地联想,悟出其中蕴含的哲理。

观书有感(一)

[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注释]渠:代词,指方塘。许:这样。字面解读哲理解读

例诗透析(一)5字面解读

半亩大的水塘像明镜一样,倒映在水中的天色和云彩不停地晃动。要问水塘为什么这样清澈,是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

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哲理解读(一)解读艺术形象:*本诗乍看似乎“文不对题”,其实是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清澈的方塘——优美的文章源头活水

——生活体验比喻*借景说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本体喻体7(二)解读隐含理趣:

比喻只有不断地从生活中吸取养料才能写出富有活力的动人心弦的好作品。原意新意

比喻人的思想只有不断吐故纳新才能保持旺盛的活力,才能与时俱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联想8

例诗透析(二)《诫子弟》

[清]何绍基千里传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字面解读哲理解读*即事说理9背景解读

一诗平风波

清朝诗人何绍基在京当官,一天收到来自家乡湖南的书信,说他家人为三尺屋地跟邻居争吵起来,要求他出面帮助打官司,诗人看信后只写了一首诗寄回,家人看了此诗后,就平息了一场风波。10字面解读

全诗喻理警世,人生在世,不过百年,点滴小利,转眼即逝,何必为“三尺地”而败坏自己的品德!《诫子弟》

[清]何绍基千里传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哲理解读

例诗透析(三)*托物说理

《画眉鸟》

[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对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此诗是他受排挤从朝中被贬到安徽滁州时所写。12

才知道把它锁在金笼里,实在比不上让它在山林里自由啼鸣的悦耳动听。哲理解读

悟出万物贵自由之意,宇宙万物之美在能自由自在。笼中鸟——林中鸟朝中排挤——放情山水“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对比13借景说理表达哲理的形式即事说理托物说理《观书有感》《诫子弟》

《画眉鸟》哲理诗常见修辞对比比喻欣赏哲理古诗的步骤字面解读哲理解读艺术形象隐含理趣原意新意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由此及彼15课堂活动二:参照参考答案,进行阅卷判分。作为阅卷人,请说明判分理由。

明发石山

杨万里明发愁仍集,寒云又作屯。悬知今定雨,正坐夜来暄。便恐禾生耳,宁论客断魂。山深更须入,闻有早梅树。[注]①禾生耳:即禾头生耳,指庄稼遭雨后禾头长出卷曲如耳的芽蘖,预示收成不好。16.《明发石山》中蕴含两重哲理,对我们的学习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6题。(一)分析你的答案与参考答案有哪些不同?16.【参考答案】①首联、颔联均写诗人根据天气迹象预测出第二天的天气状况,可见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透过联系可以发现事物的规律。这启发我们在学习时也应注意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找到其中规律。②尾联意谓山深更应进去,听说那里的梅树已经开花了。喻指做事情遇到困难时,应不怕艰难、勇于探索,如此就会出现转机,获得成功。这启发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应迎难而上,如此方能让学识、能力更上一层楼。16.《明发石山》中蕴含两重哲理,对我们的学习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6分)(二)审清题干,分析答案要点。16.《明发石山》中蕴含两重哲理,对我们的学习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6分)16.【参考答案】①首联、颔联均写诗人根据天气迹象预测出第二天的天气状况,可见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透过联系可以发现事物的规律。这启发我们在学习时也应注意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找到其中规律。②尾联意谓山深更应进去,听说那里的梅树已经开花了。喻指做事情遇到困难时,应不怕艰难、勇于探索,如此就会出现转机,获得成功。这启发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应迎难而上,如此方能让学识、能力更上一层楼。课堂活动三:学以致用,夯实强化。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以下问题。

纸鸢

[明]彭友信

桐花时节春风颠,巷陌街头多纸鸢。

一丝斗上云霄际,摇尾昂头如得意。

纷纷羽翮岂真有,舒卷只在儿童手。

儿童疾走莫漫狂,如此春风那可常。

君不见朝来雨声骤,人间又是清明候。

2.诗歌往往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道理,引人思考。《纸鸢》一诗阐发了哪些道理?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全品.短平快》P99课堂活动三:学以致用,夯实强化。

纸鸢

[明]彭友信

桐花时节春风颠,巷陌街头多纸鸢。

一丝斗上云霄际,摇尾昂头如得意。

纷纷羽翮岂真有,舒卷只在儿童手。

儿童疾走莫漫狂,如此春风那可常。

君不见朝来雨声骤,人间又是清明候。

2.诗歌往往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