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字研究_第1页
现代汉字研究_第2页
现代汉字研究_第3页
现代汉字研究_第4页
现代汉字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汉字研究第一节汉字的特点一、汉字和汉语基本适应1、用单音节的汉字来记录单音节的语素,两者基本适应。汉字的基本单位是字,都是单音节的。与汉字对应的汉语单位是语素,也以单音节为主。2、汉字适应汉语同音语素多的特点。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同音现象很多,产生了在书面上区别同音语素的需要。汉字用不同形体的方块字记录同音语素,是它们在书面上有了区别,便利了交际。2.

赵元任《施氏食狮史》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食时,始识是十狮,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3.ShīShìshíshīshǐShíshìshīshìShīShì,shìshī,shìshí10shī.Shìshíshíshìshìshìshī.10shí,shì10shīshìshì.Shìshí,shìShīShìshìshì.Shìshìshì10shī,shìshǐshì,shīshì10shīshìshì.Shìshíshì10shīshī,shìshíshì.Shíshìshī,Shìshǐshìshìshíshì.Shíshìshì,Shìshíshìshíshì10shī.Shíshí,shǐshìshì10shī,shí10shīshī.Shìshìshìshì.

4.二、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三、汉字有较强的超时空性。四、汉字数量繁多但高频字集中秦《仓颉》《博学》《爰历》3300字汉《说文解字》9353字宋《通志*六书略》24235字清《康熙字典》47035字1971年张其均《中华大字典》49888字1994年冷玉龙《中华字海》85568字1999汉字字库91251字5.

汉字为什么会越来越多呢?1、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为了表现新的事物,逐渐创造出的汉字。——汉字库的主体2、大批的异体字和不规范字3、汉字文化圈国家过去使用的汉字4、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的汉字。这些字属于国际标准的字符集汉字。活跃在出版物和媒体上、有生命力的汉字数量非常有限,高频字非常集中,通用字和常用字数量只有数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字7000,覆盖率99.999%以上《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字3500,覆盖率99.48%6.2006年出版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统计:最常用的581个汉字能覆盖全部媒体语料的80%,934个汉字就覆盖了全部媒体语料的90%,2314个汉字的覆盖率达到99%。使用频率高的常用字是我们开展汉字教学时应该关注的重点。7.

五、汉字结构复杂,但信息量大,视觉分辨率高鼠说mousesay哭笑忐忑8.四、汉字用于机械处理和信息处理比较困难。五、汉字用于国际文化交流比较困难。9.第二节汉字和汉文化一、汉字是汉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我们这里取广义的文化。10.二、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1、有些字的结构显示了先民的生活和意识男女取为葬2、有些字形的演变反映了相关事物的发展变化炮袜3、新字的产生和旧字的消亡反映出某些文化因素的变动瓷《说文解字》收录了104个“马”字部的字。駒、馼、騏、駁、騅、骄、笃、駫、骄、骇、驚等。11.12.13.三、以汉字为本体产生的文化现象1、书法14.15.2、篆刻16.17.3、对联拆字联:蚕为天下虫,鸿是江边鸟。踏破磊桥三块石,分开出路两重山。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18.合字联二人土上坐,一月日边明。古木枯,此木成柴;女子好,少女更妙。十口心思,思国思家思社稷;八目尚赏,赏风赏月赏秋香。回文联风送香花红满地,雨滋春树碧连天。香山碧云寺云碧山香,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19.4、近体诗词回文诗

苏东坡《题金山寺回文体》: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20.4、谜语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三十上下模样,恰似花儿一样。上头去下头,下头去上头。清明节前后。21.5、避讳6、文字狱“汉字就是这样,它早已超越了记载口头语言的纯书面符号的范围,而成为汉民族文化生活中的一种工具、一种样式。它融入到民族的文化生活中,承载着汉民族的精神娱乐、文化传递、消遣休闲的方式与内容。”——苏新春22.

第三节汉字文化圈的过去和现在一、汉字文化圈的过去汉字文化向外传播主要有三条路线:向南:壮字和喃字向东:谚文和假名向北:契丹字、女真字和西夏字23.方块壮字24.越南的喃字25.朝鲜谚文26.日文假名27.契丹字28.女真字29.西夏字30.二、汉字文化圈的现在(一)中国中国是汉字的故乡,也是汉字的基地。简化字是标准汉字。台湾仍旧使用传统汉字。1980年公布了《标准行书范本》,其中有不少简体字与大陆《简化字总表》的字相同或相似。香港和澳门的华人除了分别使用英文和葡文外,主要使用汉语和汉字。以前使用繁体字,回归祖国后,简化字在逐渐流行,香港在1984年有人提出了“繁简由之”的口号,适应了正在变化的形势。31.(二)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

新加坡1976年5月发布修订本《简化字总表》,所列简化字与中国的完全相同。马来西亚1981年2月正式颁布《简化汉字总表》,所列简化字与中国的完全一致。泰国1983年12月同意所有华文学校都可以教授简化字。发行《简化字与繁体字对照手册》。32.(三)日本朝鲜韩国日本日本《当用汉字表》和人名用汉字合计2229个,与中国规范汉字相比,字形相同的有1212字,占54.37%,相近的242字,占10.86%。朝鲜1946年废除了汉字,全用谚文。1968年开始恢复汉字教学,并发行了四种汉字教科书,使用汉字1500个。韩国1948年颁布《谚文专用法案》,限制使用汉字。1972年制定了《教育基础汉字表》,收字1800个。韩国的书面语至今仍是汉字谚文混用。33.分组讨论:一、有人根据汉字字形可以表意,认为汉字是表意文字。你对这个问题怎么认识?二、你认为汉字有哪些特点?其中哪些是优点?哪些是缺点?三、有人说:“汉字是科学、易学、智能型、国际性的文字、”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34.第四节现代汉字的字频统计与分析字频:汉字的使用频度,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经抽样取得的文字资料里,每一个汉字的使用次数与抽样资料总字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汉字统计分静态统计和动态统计。静态统计是统计字典、字表里的汉字,字典里的字头是统计对象。动态统计是统计图书报刊里实际使用的汉字,统计每个字在样本里出现的次数,并且计算出它在全部样本字数里所占的比例。35.一、综合性的字频统计1、《语体文应用字汇》(1928年6月,商务印书馆)现代学者中最早从事汉字字频统计研究的是教育家陈鹤琴。第一本现代汉字字频统计的著作。2、《汉字频度表》、《汉字频度统计》1974年9月“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简称“七四八工程”)科研立项。子项目:研制《信息处理用标准汉字表》。36.1977年10月,新华印刷厂印出《汉字频度表》,包括五部分:《政治理论频度表》;《新闻通讯频度表》;《科学技术频度表》;《文学艺术频度表》;《综合频度表》。

由于《汉字频度表》的单字是按频度排列的,不便检索,后来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郑林曦、高景成等校对编成了《按字音查汉字频度表》,1980年出版。1984年,用计算机重新计算,并又增加了些新内容,编成《汉字频度统计》,1988年4月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共有字种5991个。37.3、《汉字频率表》1986年6月,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编成《现代汉语频率词典》,由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出版。《汉字频率表》共有字种4574字。4、《现代汉语字频统计表》1992年1月,语文出版社出版,统计得到7754个字种。这次统计对多音字的频率按音项分别计算,这比过去把多音字作为一个单字来统计更科学。统计得到13个字频统计表。38.二、字频统计的应用

字频统计是汉字计量研究的基础,另外还可从中发现汉字使用的规律,推进我们的汉字研究。(一)汉字效用递减率字频统计的对象是动态的字,也就是使用状态的字。周有光对各家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抽象出汉字出现频率不平衡规律:最高频1000字的覆盖率大约是90%,以后每增加1400字大约提高覆盖率十分之一。或者说,以后每增加1400字,欠缺率减少了9/10,只是原来的1/10。39.

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知道:(1)汉字的常用字非常集中。字频统计中前2400字,覆盖率高达99%。(2)字频统计中序号在6600以后的字,不管有多少字种,总的覆盖率不超过0.001%。40.(二)常用字笔画趋简率

王凤阳:“应用频率高的字一般地趋向简化。”41.第五节现代汉字的字量一、现代汉字的总字数字形数:凡是字形不同的就算是不同的字,这样得到的字数是字形数。字种数:字形虽然不同,如果所表示的是同一个语素,就算一个字,这样得到的字数是字种数。

42.(一)《现代汉字表》的研制

根据字性审定汉字审定字性要划清两条界线:一是现代汉语用字和古代汉语专用字的界线;二是现代汉语用字和现代汉语方言用字的界线。

瑟瑟隽永踧踖觳觫与其失于偏严,宁可失于偏宽。现代汉字总字量——10000多个(二)现代汉字的来源

丁方豪《现代汉字造字法探索》传统汉字、新造字、简化字、借用字43.二、通用字,常用字,罕用字1、通用字——书写现代汉语一般要用到的字。2、常用字——频度和使用度高的字。常用字主要是识字教学用字。3、通用字包括常用字44.4、选取通用字和常用字的标准(1)字的频度(2)字的使用度:综合考虑频度高低和分布的广狭得出的概念。(3)字的构词能力和构字能力(4)生活常识5、通用字的字量——约7000字1988年,国家语委与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现代汉语通用字7000。6、常用字的字量——约3000字1988年,国家语委与国家教委联合发布《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现代汉语常用字3500个。其中一级常用字2500个,二级次常用字1000个。45.三、专门用字:1、扫盲用字表2、小学语文用字表3、汉语水平·汉字等级表1993年发布,收2000字,累计使用频率93.9936%1983年,张卫国《小学语文用字研究》,收3071字。1990年,国家汉办《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收2905字。通用字和常用字是面向全社会各行各业的,而以社会某个特定的群体用字为对象的就是专门用字。46.四、专业用字:1、带文言色彩的字:由古代汉语专用字发展而来的。如:薨、擎、伉、祛等2、带方言色彩的字:由现代汉语方言专用字发展来的:垃、圾、馍、靓等3、姓名用字4、史地用字:历史用字包括古国名、古器物名、古代典章制度名:笏、簋、朕等。地理用字包括专用于山、水、湖、县、乡、村名等:汨、岷、邯、郸等5、动植物名称用字6、科技用字:钙、巯、酶7、宗教用字:耶、稣、皈8、民族用字:傣、侗、糍、粑9、译音用字:啤、泵、吨、咖、啡47.五、汉字改革——限制与减少汉字的字数1、洪深的“基本汉字”:1935年11月出版了《一千一百个基本汉字使用教学法》

2、翟健雄的“音标字”:1939年12月发表了《一个扫除文盲的工具问题》3、1953年: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汉字整理组《1469个精简汉字表》4、郭沫若:借鉴日本汉字改革1964年5月《日本的汉字改革和文字机械化》5、林汉达:六条建议砍掉一半汉字

1964年6月《一万个通用汉字能不能砍去一半?》6、周有光的《限制和减少现代汉语用字》7、“标准汉字”的设计8、郑林曦:精简汉字八法1982年《精简汉字字数的理论和实践》48.第六节现代汉字的构形法分析汉字结构首先要区分溯源分析和现状分析。溯源分析---以产生时的字形为分析对象现状分析---以当前楷书规范字形为对象现状分析要区分外部结构分析和内部结构分析外部结构——构形法内部结构——构字法49.笔画:

构成汉字的线条,是汉字构形的最小单位。

书写工具从与书写材料接触到离开,书写工具在书写材料上留下的痕迹就是笔画。一、笔画50.1.笔画数:

1~64齉:36第一节笔画

计算笔画数,首先要采用现代的规范字形;其次,要掌握书写汉字的基本规则。基本规则:1、在同一笔画上,笔尖只能走一次,不能走回头路。2、写横只能由左向右,不能由右向左;写竖、写撇、写捺只能由上向下,不能由下向上。有些字笔画数容易算错,应注意:凹、凸、乐、鸟51.2.拥字量:每种笔画所拥有的汉字数目。《现代汉语通用字表》:9画最多,11.21%其次是10、11画,平均每字10.75画52.3.笔形:

笔画的形状。张静贤1988年发表《现代汉字笔形论》31种:基本笔形6种+派生笔形25种基本笔形是:横、竖、撇、点、捺、提31种笔形合并成8种:

横、竖、撇、点、折、提、捺、钩再合并得到5种笔形:

横、竖、撇、点、折53.54.8种:横竖撇点折提捺钩55.5种:横竖撇点折56.2001年12月,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发布《GB13000.1字符集汉字折笔笔形规范》内容:规定了汉字折笔笔形的分类、排序、命名原则,以及具体的分类、排序和名称,给出了《GB13000.1字符集汉字折笔笔形表》。57.4.笔顺:

书写汉字时下笔的先后顺序。

人们书写时要选择最短的运笔路线,根据这个原则逐渐形成了笔顺规则。它是人们正确书写汉字的经验总结。1、先横后竖十、丰2、先撇后捺人、八3、从上到下立、家4、从左到右川、做5、从外到内用、同四、国6、先中间后两边小、水7、先进去再关门58.

1997年,国家语委公布《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把7000个通用字的笔顺由隐性改为显性,用三种形式表示出来。表示笔顺的三种形式:1、跟随式:一笔接一笔地写出整字。2、笔画式:用五个基本笔画表示。3、序号式:用五个基本笔画的序号表示。

1999年10月,国家语委公布《GB13000.1字符集汉字笔顺规范》(GF3002-1999),规定了20902个汉字的规范笔顺(序号式)。59.60.61.5.笔画的组合:

相离、相接、相交1、相离小、八、三、川2、相接刀、上、凹、凸3、相交十、九、卅、车62.部件: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笔画≤部件≤整字二、部件汉字拆分:

将汉字拆成部件。注意:汉字拆分属于汉字外部结构分析,拆分时只根据字形,不考虑字音和字义。层次拆分:逐层拆分最后得到基础部件平面拆分:一次性拆分出基础部件例:部63.层次拆分原则:1、相离的组合:沿分隔沟拆分

只有一条分隔沟的,沿分隔沟一分为二:兵、柏、团、这

分隔沟多于一条,先拆长的后拆短的:想、厕

几条分隔沟长度相等,沿着分隔沟多分:鸿、蔓、烹2、相接的组合从接点处拆分:

古、名、皮

接点有多有少时,先从接点少的地方拆分,后从接点多的地方拆分:

充、集64.3、相交的组合不拆4、拆分的下限一般要大于笔画:

“二”不能拆分成“一”和“一”5、相离的单笔画具有独立性的是部件,不具有独立性的不是部件。

孔、犬6、层次拆分要符合汉字结构的基本类型:

谜7、含有多层次部件的整字从大到小拆分,得到的部件依次叫做一级部件、二级部件、三级部件等。

麟65.部件分类:1、成字部件和非成字部件

病2、基础部件和合成部件

箱3、通用部件和特殊部件:根据构字率划分

脊66.部件规范:

1、1997年12月,国家语委发布《信息处理用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

对中文信息处理,特别是对汉字键盘输入方法具有规范作用。切分原则:从形出发、尊重理据、立足现代、参考历史2、2009年3月,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发布《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于7月1日起试行。

《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与《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是适用于不同领域的规范。前者主要适用于汉字教育、辞书编纂等方面,侧重于汉字部件的分析和解说;后者主要适用于汉字信息处理。

67.部件变形:同一部件出现在字的不同部位引起的形体变化。分为两种:

1、改变部分笔形:

横改为提(攻);竖改为撇(辣);撇改为竖(清);捺改为点(从);避重捺(炎);横折钩改为横折(翠);横折弯钩改为横折弯(朵);横折弯钩改为横折提(鸠);竖钩改为竖(尖);竖钩改为撇(拜);竖弯钩改为竖提(切)

2、拉长或压扁,以便使整字的各部分协调匀称。犬——狱、器贝——财、贪68.部件整理:整理汉字部件,使之简明、规范,具有通用性。1982年1月,胡乔木在一次会议上做了《关于当前文字改革工作的讲话》“应该减少汉字的结构单位,也就是减少汉字的部件,并尽可能使汉字的部件独立成字;不能独立成字的部件,也要能够通用,并便于称说。这同减少笔画和减少字数比较起来,可能更为重要,至少应该是同样重要。”69.整字:

汉字里的单字,是汉字的使用单位。三、整字

许慎《说文解字》: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析言之,独体曰文,合体曰字。统言之,则文字可互称。现代汉字根据基础部件的数量来区分独体字与合体字。70.独体字:

由一个基础部件构成的汉字。合体字:

由2个或2个以上的基础部件构成的汉字。来源:古代汉字(日、上、王、事)合体繁体字的简化字(飞飛、电電)数量:4%左右部件数目:1—9懿部件组合的规律:汉字结构有两种模式:一、第一级部件的组合模式:即汉字结构类型左右(形、掰)、上下(要、曼)、包围(回、同、匣、凶、局、句、这、头)、框架(承)二、基础部件的组合模式71.汉字的构形法——纯粹的字形外观结构,一般不涉及字音和字义,不涉及构字的理据。从内部结构角度进行汉字拆分字符汉字的构字法——与字音、字义有联系的汉字构成成分的组合。目的:寻求字形与字音字义的联系,说明构字理据从外部结构角度进行汉字拆分部件目的:信息处理、汉字教学第七节现代汉字构字法72.同一个字的构形法和构字法有的相同,有的不同相同的,如:江、思不同的,如:颖、荆构字法分析要遵从构字理据,按理据拆分。字符用于汉字内部结构的研究,本身不再分析;部件用于汉字外部结构的研究,可以分为一级部件、二级部件;基础部件、非基础部件等。73.一、字符分类:意符:和整字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枫树柏桥;想思愁闷;溺波浪河音符:和整字在语音上有联系的字符。(声韵相同即可)记号:和整字在语义和语音上都没有联系的字符。吗码骂妈玛;故固估姑沽;柯珂苛坷疴江缸杠红虹;被帔波破坡74.现代汉字由意符、音符、记号构成的六种结构。1、会意字:意符+意符……删、掰、尖、森、炎、楞、笔、灭、尘2、形声字:意符+音符3、半意符半记号字:意符+记号荷、肤、态、花、请、娶、驷、珊、氮刻、缸、鸡、灯、泉二、现代汉字的新六书75.4、半音符半记号字:音符+记号球、笨、蓦5、独体记号字:记号6、合体记号字:记号+记号……我、女、本、甘、书(書)、龙(龍)鹿、龟、骗、特、头(頭)、射76.文字的理据性:三、现代汉字的理据文字符号————语言符号。表音文字:字母能表音即为有理据意符、音符:有理据;记号:无理据意音文字:文字能表音或表意现代汉字的理据:会意字、形声字是有理据字;半意符半记号字、半音符半记号字是半理据字独体记号字、合体记号字是无理据字77.一、历史上的汉字简化:明清时代:个别提倡近现代:陆费逵《普通教育当采用俗体字》钱玄同《减省现有汉字的笔画案》多种系统整理简体字的著作出版陈望道“手头字运动”南京政府《第一批简体字表》解放区:解放字的出现78.汉字发展的总趋势是简化汉字在不断发展变化,变化的动力就是求简易和求区别。第八节现代汉字的简化和整理简易——为了便于学习和应用,字形要简易字体简化、字形简化、笔画减少添加意符或声符、分化同形

在保持字与字之间有足够区别度的前提下,简化就是字形发展的主要趋势。区别——为了便于分辨,避免混淆,字与字之间要有区别。79.二、新中国的汉字简化:1956年公布《汉字简化方案》

1964年《简化字总表》出版1986年版《简化字总表》《第二次汉字简体方案(草案)》的发表和废止1977年发表,1986年废止80.三、汉字简化的一些问题:(一)方针:约定俗成、稳步前进(二)来源:古字——云、从、电、尔、礼、后聲、鐵、體草书楷化字——书、东、为新字——灭、丛

雲、從、電、爾、禮、後群众中流行的简体字——声、铁、体

書、東、為

滅、叢81.(三)方法:

省略——云、号、里、开改形——洁、对、体、龟代替——谷、后雲、號、裡、開

潔、對、體、龜

穀、後82.减少了通用汉字的字数形声字表音准确性提高(态態)有些简化字比繁体字更便于分解和称说(庆慶、灭滅)减少了笔画数目(四)效果:

提高了阅读清晰度83.同音代替减少了字数,但有时造成表意的模糊(不干)有些简化字削弱了音符的表音功能(爺→爷)草书楷化字形体不便分解和称说有些字改变了原有的偏旁系统,使得繁简对照关系变得复杂。(盧→卢;瀘顱→泸颅,而廬爐→庐炉)不足:

减少了些形近字,又增加了形近字,增加的多于减少的(攏擾→拢扰)84.四、关于汉字简化的争论:近些年连续出现的政协提案简化字不能轻率废除——二论繁简字之争王立群1989年,袁晓园“识繁写简”第一次争论:

1992年,江泽民就语言文字问题的三点意见第二次争论:

85.五、关于汉字简化的研究:简化方式——形声简化最受欢迎许长安著《实事求是地评价简化字》,归纳了六种简化方式:形声简化(钟)、会意简化(尘)、同音代替(后)、符号代替(鸡)、部件省略(灭)、草书楷化(农)。

简化方法:个体简化和偏旁类推简化86.一、整理异体字:

现代汉字的整理1、异体字——形体不同而读音和意义相同的字互为异体字。单纯异体字:A与B音义完全相同2、异体字的种类包孕异体字:A大于B的音义,且包括了B的音义如:豆-荳3、整理异体字原则:一种是从俗从简一种是根据初形本义交叉异体字:AB音义交叉如:夹-挟87.4、整理异体字的方式:取舍法:在一组异体字中选取一个作为规范字,淘汰其余的字。单纯异体字一般采取这种方式。分化法:从用法上把一组异体字加以分化,使它们不再成为异体字。交叉异体字多采用这种方式。5、《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的发布和调整1955年发布,几经调整后,实际有异体字795组,淘汰了1025个字。88.二、整理印刷铅字字形:1964年编成《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整理原则:便于辨认、便于书写;尽可能接近手写楷体。成就与不足成就:统一和简易不足:89.三、改换生僻地名用字:1955—1964年,共改换地名35个。1977年《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四、统一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用字:90.91.五、整理异形词:1、异形词——现代汉语书面语中并存并用的同音同义不同形的词语。使用异体字、通假字、古今字2、形成异形词的原因3、整理异形词原则:通用性、理据性、系统性4、2001年发布《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92.一、现代汉字的读音标准:第九节现代汉字的字音1、官话传统读书音:清代的韵书《音韵阐微》2、国语3、普通话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确定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1913年,读音统一会:老国音1924年,国语统一筹备会:以北京语音为国音的标准——新国音93.二、整理异读字和异读词:1、异读字: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而意义相同。异读词:一个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而意义相同。单音节的异读词也就是异读字,如:吨双音节异读词分两类:一类,异读词中包含异读字,异读字无论出现在哪个词里都异读。如:打击另一类,异读字在某些词中异读,在某些词中不异读。如:“喷嚏”中“喷”异读,“喷香”中不异读。2、普通话异读词的审音3、《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1985年1956年,普通话审音委员会,以北京音为基础、符合语音发展规律、考虑通用性、一词一音94.三、多音多义字:1、多音多义字——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而不同的读音联系着不同的意义。如:脏、中数量约占总字数10%2、多音多义字的音级3、多音多义字的来源在辞书里,多音多义字的每个读音叫做音项。一个多音多义字的几个音项使用的频率不同,有高有低,据此可分出音级。多音多义字的音级分为三级:常读、次常读、罕读(1)词义的引申。如:背95.(2)文字的假借简化汉字中的近音代替:只斗用作译音字:打茜同形字:两个字音义不同,彼此没有关系,只是字形偶合。如:胜4、多音多义字的应用多音多义字进入词语或句子后要根据词语或句子的意义确定读音。如:冠心病空城记有的多音多义字在某些词语里有特殊读音,常用的应该记住。如:用于姓氏的“单”“解”人名里的多音多义字要考虑命名的意义,名从主人。如:《资治通鉴》的“胡三省”96.5、减少多音多义字的方法

改读:改变语言中某些词语的读法,被改掉的读音多是罕读和次常读音。如:叶公好龙改写:不改变语言中词的读法,而是调整字形与语素的配合关系,改换写法。如:那97.四、同音字:1、同音字——意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一组字。同形同音字、异形同音字2、同音字的来源(1)偶合(2)语音系统简化,音节数相应减少导致同音字数增加。如:东——冬(3)同源字,是由一个字分化出来的。兼:原指一手持两个禾把,引申为兼并。缣:用双线织成的丝织品搛:夹取3、同音字的评价98.一、古代的字序法:第十节现代汉字的字序1、义序——《尔雅》(训诂书)根据字义来建立字序2、形序——《说文解字》(文字书)3、音序——《广韵》(音韵书)根据字形来建立字序——部首法99.二、中国现代的字序法:1928年,万国鼎著《各家新检字法述评》,评介了40种检字法。1933年,蒋一前著《汉字检字法沿革史略及近代七十七种新法表》,评介了77种检字法。(一)部首法部首法包括立部和归部两个部分。立部:要建立哪些部,不建立哪些部。归部:指如何确定一个字的部首,以便把这个字归入恰当的部。100.选取部首的原则有两种:一是据义归部,就是把字的表义偏旁确定为部首,这样便于说明字形和字义的联系。另一个是据形归部,不管字义,只着眼于字形,把字形中便于辨认的部分,或者专门规定的部分定为部首。每个字的部首确定了,把所有的部首汇集起来就构成系统,就解决了立部的问题。101.1、黎锦熙的《四系七起笔新部首》(1935)(1)起笔分为四系:点、横、直、撇,另外再加上横折、直折和撇折,成为七起笔。用1-7共七个阿拉伯数字作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